中國4件國寶級文物,如今被「永久禁止出境」,件件都是中國瑰寶

2020-12-14 歷史芷天

中國4件國寶級文物,如今被「永久禁止出境」,件件都是中國瑰寶

前些日子央視辦了一套講述國家寶藏的欄目,深受大眾的喜愛。其實文物這種東西從古至今一直備受關注,生活中大家都樂意去了解一些珍貴文物及其背後的故事,在我們國家多如繁星的文物中有那麼四件比較特殊,它們屬於一批永遠不能出境的群體,是真正意義上的國家寶藏,今天我們就來一起感受下這四件國寶的魅力。

第一件國寶名叫「獸首瑪瑙杯」,這是一件唐代的遺物。上世紀七十年代,西安何家村的一處基建工地上正在施工,機緣巧合下挖出了好幾罐子寶貝,其中就有這件獸首瑪瑙杯。說起來我們國家地大物博,瑪瑙製品在歷朝歷代也不是什麼稀罕物件,能評上國寶的確實寥寥無幾。

不過這隻瑪瑙杯可不同尋常,據專家分析,我們國家生產的瑪瑙以白黃、淡青居多,紅色的非常少見,這種瑪瑙一般在中亞、西亞地區比較常見,且獸首瑪瑙杯的裝飾並不屬於我國傳統,所以不難得出結論,這隻杯子極有可能是古希臘或者波斯這些國家進貢來的。

第二件國寶名叫「春秋蓮鶴方壺」,無論從出土的時間還是所屬年代,這件寶貝都要比獸首瑪瑙杯早。1923年,河南李家樓鄭公大墓被發現,墓中出土的眾多文物中就有這件春秋蓮鶴方壺,這隻壺雖然是春秋時期盛水的器具,但器身上下都加有各種裝飾,從視覺上來看非常高貴,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春秋時期人們對於青銅器藝術的審美觀念。

事實上,這尊方壺出土的時候本是一對,後來一隻被放在了河南當地博物館,另一隻則運往北京故宮。

第三件國寶為「西漢角形玉杯」,1983年在廣州南越王墓出土。西漢角形玉杯的製作工藝巧妙精湛,工匠以玉石原生形狀為基礎巧妙布局,各層紋飾精妙絕倫,即便在兩千年後的今天,這隻玉角杯仍舊能放射出溫潤的光澤。此外,西漢角形玉杯之所以能從千萬文物中脫穎而出,其珍貴之處不僅在於它的精美,同時它還是明代以前唯一一件漢代遺作,因此十分珍貴,國家決定禁止其出境展覽。

最後一件要介紹的國寶名為「鴨形玻璃注」,這件國寶就更有意思了。首先從外形來看,鴨形玻璃注就給人一種強烈的異域風情,它的器體橫長,如鴨子一樣長頸鼓腹且拖著一個長尾巴。經過專家考證,鴨形玻璃注的造型風格屬於羅馬玻璃系統,吹管成型、熱貼玻璃條等工藝都是古羅馬玻璃製品的常用加工工藝。

因此專家推測,這隻鴨形玻璃注應該是從西域經過柔然才傳進北燕的,在當時,中國境內不可能生產出這種材質的玻璃,正因如此,這件國寶不僅對我國歷史的研究有很大意義,對於古羅馬史的研究同樣重要。

這四件國寶的珍貴之處遠不是寥寥數語就能表述清楚的,也正是因為它們非常珍貴、稀有,所以國家才禁止將其出境展覽,如若有些差池那將是整個民族的損失。不過我們完全不用擔心看不到這些國寶,它們大多都安靜地躺在我們的幾大博物館裡,有興趣的網友可以前去觀賞。

相關焦點

  • 河北農民挖到古墓,摔一跤發現5000件文物,出土國寶被禁止出境
    河北農民挖到古墓,摔一跤發現5000件文物,出土國寶被禁止出境我國對於出土文物禁止出境有著嚴格的要求,凡在1949年生產製作的具有一定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文物,原則上禁止出境,而在上世紀,河北一位農民一不小心摔了一跤,卻發現了5000件文物
  • 中國這些國寶級文物,都是博物館鎮館之寶,快來看看你認識幾個?
    商后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銅禮器,中國青銅器文化中的瑰寶,享有「鎮國之寶」之美譽。現為國家一級文物,2002年列入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名單。2002年,國家發布的首批禁止出境展覽文物,蓮鶴方壺名列其中。5、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圖梅瓶
  • 64件中國永久禁止出國展覽的國寶
    以下64件國寶級文物,由國家文物局根據地方文物部門和有關方面專家的意見評選出,並印發有《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規定這64件國寶此後永久不準出國展覽
  • 國博七大鎮館之寶,全都禁止出境展覽,兩件曾被當成雞食盆和馬槽
    不論是大博物館也好,還是小博物館也罷,幾乎每個博物館都有屬於自己的鎮館之寶,當然,雖然同樣是鎮館之寶,小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是無論如何也無法跟大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相提並論的。比如說縣市級的博物館,能有一件二級文物都算是很了不起了,而對於那些省級以上的大型博物館來說,能被稱作鎮館之寶的文物,最起碼都是國寶級別的。
  • 國家一級博物館,國寶文物134件,5A景點,這3件文物禁止出國展覽
    西安的景點大多數都去過,這次免費開放的話,我最想去看的還是文昌門裡面的碑林博物館,它和西安城牆一起,是國家5A景區。雖然碑林博物館以前去過,但是借著免費開放的機會,我還想再去看幾次。看看裡面的景雲銅鐘,大夏石馬,還有開成石經,石臺孝經,還有昭陵六駿,以及多寶塔碑,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等等。
  • 大英博物館:全靠掠奪,十大珍品3件源自中國,英國文物僅1件
    但是更多的文物流失則是滿清無能所致,在清朝中後期,西方國家日趨強大,而清朝的統治者則故步自封,沉浸在天朝上國的美夢中無法自拔,導致國力衰敗,讓西方列強一次又一次地侵略,以英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也在侵略的過程中帶走了大量的中國文物,這些可都是無價之寶。
  • 64件中國永久禁止出國展覽的國寶,一定要看一看!
    以下64件國寶級文物,由國家文物局根據地方文物部門和有關方面專家的意見評選出,並印發有《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規定這64件國寶此後永久不準出國展覽。 1.彩繪鸛魚石斧圖陶缸
  • 流失英國25年,68件中國文物「回家」!
    流失英國25年,68件中國文物「回家」!1組4件元末明初青瓷梅瓶及器蓋,從胎釉及工藝來看,具有極大的一致性,可能出自同一個墓葬,極為難得,將其歸為成組文物。一匹元明時期的石雕馬,對比貴州遵義播州土司墓出土的同類石雕製品、成都蜀王家族墓地類似的出土釉陶,認定其為西南地區所出土的元明時期石雕製品,地域特徵明顯,非常少見。
  • 為何禁止文物出國展覽?史學家:你看被禁的222件文物,有多驚豔
    文物乃歷史瑰寶,保護文物是全體華夏民族的責任和義務,不過文物雖然珍貴,但我們還可以在博物館辦展覽的時候一睹其風採,對現在的和平盛世來說,文物是國家文化的代表,同時也是國家的顏面。
  • 25年努力,68件文物從英國運回!盤點近幾年回國的國寶文物!
    這批文物暫定二級文物3組13件、三級文物30件、一般文物25件,時間春秋戰國到清朝,其中不乏有出土自唐朝、宋朝、元朝、明朝的名貴瓷器和雕塑,對我們研究歷史和在藝術欣賞方面都具有重要價值。但隨著我們國力強盛,近幾年也是陸續有很多文物回歸祖國,那些流落海外的文物,都時刻牽動著我們中華兒女的心。我們就來盤點一下,近幾年到底有哪些重量級「國寶」文物回家了呢?
  • 只因背後蘊藏大秘密,一件普通白玉杯被列為永久禁止出國文物
    考古隊員從該處大墓找到了2200多件西漢時期珍貴文物,其中有一件白玉杯更是被國務院列為——永久禁止出國的國寶文物。不為別的,正是因為這件白玉杯背後蘊藏大秘密。那麼這件白玉杯到底有何不同之處嗎?1983年6月份,越秀區某處施工工地現場人聲鼎沸,因為有三名工人挖掘地基時發現好幾塊帶有花紋的墓室磚。
  • 64件中國永久禁止出國展覽的國寶,大開眼界!
    德永染白了頭,經紀公司的同事們大加讚許,因為當下觀眾看重的不是節目的質量,而是以下64件國寶級文物,由國家文物局根據地方文物部門和有關方面專家的意見評選出,並印發有《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規定這64件國寶此後永久不準出國展覽。疑刻滾忍這什、,到帶一前又群王令這事8的煙其辦路它自歷沉我不。
  • 中國國家博物館內的8件鎮館之寶,件件價值連城,圖7曾被日軍炸毀
    幾經輾轉,新中國成立後,潘祖蔭的後人無償將大盂鼎捐獻給國家,現珍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鎮館之寶:虎紋石磬】 虎紋石磬於1950年在河南安陽出土,是商代時期的文物,是當時的一種石制打擊樂器,輕輕敲擊便能發出悠揚清越的音響。
  • 47件中國頂級文物:不可不知!
    這件酒杯材料罕見珍貴,是極其稀有的纏絲瑪瑙,材質紋理細膩,層次分明。工匠又巧妙利用材料的自然紋理與形狀進行雕刻,「依色取巧,隨形變化」。細微處刻畫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是至今所見唐代唯一的一件俏色玉雕,其選材、設計和工藝都及其完美,是唐代玉器作工最精湛的一件,在我國是絕無僅有的。在陝西歷史博物館內有十八件組國寶級文物,其中有兩件是從不出境展出的,其中之一就是鎏金舞馬銜杯紋銀壺。
  • 「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在遼寧省博物館開展 多件國寶級文物展出
    「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在遼寧省博物館開展 多件國寶級文物展出 2020-12-02 17:11:11 來源:中國新聞網 書法、繪畫、古籍、碑帖拓片……「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
  • 3個小學生誤闖千年古塔,意外發現一件國寶,如今被禁止出國展覽
    可惜近代中國遭遇了一場文物浩劫,無數珍貴的歷史遺存以及文物被西方列強擄走或是流落民間。而在回收這些流失文物的道路上,國家付出了無比艱辛的努力。 至於那些流落民間的,國家每年都有專項資金撥款,用於從百姓手中回購這些文物。不過,也有一些從未重見天日的寶物,藏在不為人知的角落等待今人發現。今天,筆者要給大家說的就是這樣一件國寶級的文物。 這件文物是現今蘇州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估值高達50億,如今已被專項保護,禁止出境展覽。這裡,筆者賣個關子,我們先來看看它的發現過程。
  • 中國草書界的「稀世珍品」,一個字就值幾百萬,被永遠禁止出境!
    如何衡量一件藝術品的價值,評判標準是多種多樣的,這件藝術品有其文物價值以及歷史價值等諸多文化價值,但是也有其市場價值,文化價值是不可估量的,而市場價值則是有價可尋。在中國草書界,有這樣一件「稀世珍品」,是一件來自宋朝的絕美草書,此作被永遠禁止出境展覽,為避免展覽損傷,在國內也是極少展出,這件作品總計1000個字,對於作者的其它作品,這幅字一個字就值幾百萬,是書法界的「稀世珍品」!
  • 這四大外國的國寶級文物,被珍藏在中國,你可能一件都沒聽說過!
    悠悠華夏五千載,無數老祖宗的智慧結晶代代流傳,但因為一些眾所周知的原因,大量文物在近代流失到國外,成為中國人心中永遠的痛。平時見多了關於國外博物館裡中國文物的介紹,今天不談這個,來說說中國收藏了哪些外國的國寶級文物。
  • 「中國人禁止出境」?「多國拒絕中國護照」?都是謠言
    近日,一張朋友圈的截圖在網上流傳,文字稱「海關總署新規,國內人(中國人)禁止出境,澳門又進不去了」,同時還附上了一張港澳通行證和印有IATA(國際航空運輸協會)機票的照片,定位在珠海拱北口岸。網絡傳言多國拒絕(持)中國護照(者)入境?
  • 土耳其向中國移交兩件流失文物,距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
    當地時間25日,土耳其文化和旅遊部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阿納多盧文明博物館,向中國駐土耳其大使館移交了兩件中國文物,這是土耳其根據國際公約首次向中國移交在土境內的中國文物。即將「回家」的這兩件文物分別是唐代石窟寺壁畫和北朝晚期至隋代隨葬陶俑,距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都屬於中國法律法規規定的禁止出境文物。它們為何流落海外?又如何踏上回家之路?據中國駐土耳其大使鄧勵介紹,大約是去年這個時候,土方發現了這兩件文物。作為和中國一樣的一個文明古國,同時都面臨著文物流失海外如何追回的任務,因此土方通過外交渠道和中國有關部門進行了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