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屆智博會,我區集中簽約投資額總計210億元,項目涵蓋大數據智能化、智能金融、能源科技、大健康產業等領域。數字經濟已成為我區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智能江北」
如何破繭成蝶?
本屆智博會上,江北嘴國際金融中心A-ONE向全球展示以數字孿生技術為核心的「A-ONE重慶兩江四岸城市孿生系統」,引起了廣泛關注。事實上,從工業網際網路到智能生物製造、從新基建到5G 應用、從智慧城管到智能政務……一大批智博會成果在我區落地見效,深刻影響著我區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智能江北」已破繭成蝶,成為助推我區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2019年,海爾數字科技攜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卡奧斯COSMOPlat亮相第二屆智博會。一年來,海爾數字科技在工業網際網路研發及應用上不斷取得新突破,已帶動重慶200多家涉及汽摩、裝備製造等傳統中小企業上「雲平臺」,為企業節省生產、採購、物流等環節的運營成本,並有效實現100%不入庫。
取得進展的不止海爾工業網際網路,萊芯半導體項目也在加速推進中,萊芯半導體主要提供晶圓封裝製程代工與測試等服務,並具備承接高端功率半導體器件和微波器件的減薄和封裝製程業務的能力,將填補國內半導體產業空白。
5月10日,我區高端生物製造企業智飛生物自主研發的國家一類新藥重組結核桿菌融合蛋白(商品名:宜卡)正式上市。這是近百年來全球首個用於結核病診斷、結核桿菌感染診斷的生物製品,填補了國內結核桿菌感染和結核病診斷空白。
截至8月30日,作為全國乃至全世界首個獲批上市的化學發光法新冠病毒抗體檢測試劑盒,博奧賽斯(重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聯合重慶醫科大學研發的化學發光法新冠病毒IgM/IgG抗體檢測試劑盒累計完成700餘萬人次檢測。
新基建培育壯大數字經濟新動能
今年1—7月,我區規模以上信息服務業實現營業收入111.47億元,同比增長220.56%。上半年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實現增加值31.48億元,同比增長64%,拉動GDP增長2.41個百分點。
數字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是我區加快推動新基建建設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我區推動新基建建設的腳步明顯加快。
4月3日,我區新基建重點項目集中開工儀式在長安汽車全球研發中心舉行。85.8億元總投資,15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其中,長安汽車L4級無人駕駛運營平臺項目建成達產後預計可實現40億元產值,成為全市規模最大的L4級自動駕駛線控車輛平臺。
7月,我區在全市率先完成第一階段5G建設任務,全面建成5G基站2361個,針對工業、醫療行業、旅遊業等多個領域、不同行業需求,進行了5G網絡重點覆蓋。在融合發展促進傳統產業上,大力推動5G等新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積極引導長安、海爾等龍頭企業率先開展5G商用。海爾互聯工廠依託卡奧斯工業網際網路平臺 5G新技術,產能提升四成,良品率提高至99.8%。
與此同時,大力發展5G 視頻直播、供應鏈金融、遠程醫療等新業態。永輝、京東、盒馬鮮生等企業堅持線上線下融合,全力打通支付、融資、流通等消費全鏈條服務,場景拓展促進新動能。
數字政務引領城市創新發展
本屆智博會上,「重慶市江北區智慧城市管理」榮獲2020重慶大數據智能化應用十佳案例。
人工智慧在我區廣泛應用於城市管理後,給我區智慧城管裝上「大腦」。我區智慧城市運營管理中心在全國率先探索構建起「1322架構」新型智慧城市管理新模式,為智慧城市管理建設提供了江北解決方案,貢獻了江北智慧,引領了重慶乃至全國智慧城管建設。
目前,我區智慧城管已有21個主系統上線運行,包括綜合監督管理、環衛智能管理、危險源監控、市政設施運行、城管執法工作等,通過該系統充分運用大數據智能化手段解決城市管理痛點。自運行以來,我區智慧城管處理問題243萬餘件,市民滿意率達93.16%。
近年來,我區一方面積極推動全流程網上辦理,推動全區1193個政務服務事項進駐網上辦事大廳,覆蓋了34個區屬部門、12個街鎮,96.7%事項可網上申辦。另一方面,我區抓線上線下融合,持續加大減環節、減時間、減材料、減跑動力度,大力推進「一窗受理」「一件事一次辦」,精簡優化辦事流程,實現「一份辦事指南、一張申請表單、一套申報材料、完成多項審批」,為審批提速,讓群眾辦事更便利。
自2019年,全市首套多元化智能交通誘導系統在我區投用,駛入該路段時,抬頭看一眼前方的顯示大屏,就可以預知自己要去的方向堵不堵車,提前選擇行車線路,比實時地圖更精準、更直觀。
智匯八方,智通江北。區大數據發展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乘「智博會」東風,借勢借力數字經濟發展大潮,為我區全面爭創全市數字經濟發展示範區和打造「兩高」示範區再闢一片「新藍海」。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