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
圍棋文化傳播者中,我敬佩和仰慕的人有很多,但三峽劉星老師又是這些人中最奇特的一個,讓我五體投地。
三峽劉星
大約在2007年,我那時剛剛學會玩電腦,那時也剛剛興起「博客」,我最喜歡在電腦上瀏覽博客文章。一次偶然看到一個叫「三峽劉星」的新浪博客,記憶中博客名叫「棋藝文化客棧」,我是個棋迷,自然要進去瀏覽一番,誰知一番拜讀之後竟讓我大吃一驚,續拜讀後竟大吃二驚,再拜讀又大吃三驚……如獲至寶,「驚」於圍棋竟然可以如此這般的寫,這是我過去沒見過的寫法,圍棋的自由意志、圍棋詩意般的生存狀態、圍棋的瀟灑浪漫被描寫和解讀的如詩如畫,讓我讀得如痴如醉。三峽劉星老師對圍棋的描寫形式多樣,有散文,有詩歌,有小說,有採訪和對話,有評論等等。內容上有對歷史上圍棋人物及活動的描寫,有對當代圍棋人物及活動的描寫,有對古代文學作品中關於圍棋情節的評論、梳理甚至再創作,有對古代圍棋詩賦的介紹、賞析和仿寫,更有他自己對圍棋的外延和內涵的認識和理解,而不管是那種形式、那種主題,都被他寫的那麼富有想像力、富有詩意,哪怕散文或小說、報導,都是詩一般的語言,更體現了其知識的淵博,感情的豐沛、細膩,對圍棋、對家鄉的深情……其行文講究勢、暢、合,韻合則氣暢,於混沌中咄咄逼人,洋溢著恢弘、雄壯、豪邁、野性、自由、舒暢,豪放與婉約兼得,文人氣派與草根情懷並存,「向上捅破天,向下扎到根」……絕對是一枚奇才、天才,我被迷住了。
有人說,圍棋美文,無人能出三峽劉星其右!---我贊同!
有人說,三峽劉星文採霸道,說是棋人,他又不單單是純粹意義上的棋人,小小的紋坪之上,棋似乎只是他演繹文學的道具。他將棋藝糅合在他的文章裡。說他不是棋人,他的棋藝文章又不能否認他是棋中的佼佼者。---我贊同
有人說,劉星的詩歌的散文化傾向,散文的三峽地域特色,小說的散文詩的語言,神秘的圍棋是小說永恆的道具不能不說是劉星文章的一大特色。---我贊同。
……
我喜歡讀書、喜歡美文就像喜歡美女一般,也喜歡收藏好的書籍和文章。於是,我把三峽劉星老師的博客全部下載下來,分門別類的收藏起來。
從博客中知道,三峽劉星,上世紀六十年代生人(小我幾歲),重慶雲陽人,因為區別於圍棋國手劉星,故在名字前加「三峽」二字。還知道,三峽劉星老師與我同行,中(小)學教師,在中學教過地理、物理,後又在小學教語文。
雲陽縣位於長江上遊地區、重慶東北部,距重慶主城區310公裡,是三峽庫區生態經濟區沿江經濟走廊承東啟西、南引北聯的重要樞紐。雲陽南隔長江對鳳凰山,有龍脊石,張飛廟,西涉湯溪河臨五峰山,東跳文峰塔,一條川江水東去。關於雲陽,歷史上有三個名人與之有關,一是李遠,此人很多人可能比較陌生,但是下圍棋的人對李遠不應該陌生,因為下圍棋的人應該聽說過這樣兩句詩:「青山不厭千杯酒,白日惟消一局棋。」作者就是這個李遠,字求古,唐文宗大和五年(831年)進士及第,歷任忠、建、江、杭等州刺史,官至御使中丞。《全唐詩》中重慶地區唯一有詩集的人。第二個是辛寅遜,此公曾任後蜀簡州刺史、北宋鎮國行軍司馬,為中國第一幅春聯"新年納餘慶,佳節賀長春"的作者。參與撰修《前蜀書》,並著有《王氏開國記》等書。第三個是人人皆知的唐代大詩人杜甫,杜甫不是雲陽人,但他曾客居雲陽五峰山下大半年,吟詩四十餘首。
而劉星老師就出生在杜甫客居地(據說現在已被淹沒),工作的地方就在長江之畔,三峽腹地。劉星老師說這裡「地方巴掌大,山勢奇,水勢險,出奇傲之地」,我有時在想,是不是杜甫的詩魂、山水的奇險之勢以及長江的豪邁奔放浪漫自由等等都附之於劉星一身,才讓他有如此奇傲美妙的文字展現於世。
2009年時,我的棋友蔡松泉先生在友人之間搞了一個小型圍棋邀請賽,以其女兒的名字「央央」冠名,他讓我寫一篇相關文章,而在這之前,我除了在學校寫過論文、計劃、總結等公文公務式工作方面的文章,沒有寫過其它文章,而朋友相請,我又不好意思說我不會寫,在朋友眼中你是教師,文人,說不會寫文章,丟不起這人。於是答應下來,那幾天頭腦裡不斷在想如何下筆,從文章布局,寫什麼,用什麼詞,反覆思考,其間讀了三峽劉星老師許多博客,從中學習寫作,尋找靈感。後來我寫成了《圍棋魅力耀千秋---兼賀「央央杯」圍棋邀請賽即將開賽》,文中引用了一大段三峽劉星的「棋語」,還有一篇《勸弈歌》,為我的這篇圍棋處女作大增光彩,此文發在西祠胡同網站上(那時沒有微信,我也沒開設博客,也沒玩QQ),居然佔據「胡同口」好多天,大受好評,大獲成功。最讓我驚喜的是,三峽劉星老師居然看到了這篇文章,還作了點評,令我非常高興,可惜我當時也不太懂「互動」,竟錯過了與劉星老師的聯繫。
正是從這篇文章開始,我對寫作有了興趣,但寫圍棋的並不多,因為那時圍棋活動和比賽並不多,我還在單位上班,工作很忙,也很少在圍棋江湖上玩,我更多的是寫教育評論,社會評論,生活故事、遊記、家族故事等,也寫一些圍棋詩詞之類的。直到2017年之後,特別是2019年我退休之後,我的「養老方式」基本與圍棋纏綿在一起,參加了好幾個圍棋組織,也參加了大量的圍棋活動,於是寫作更多的是寫圍棋。寫圍棋也讓我有了許多收穫,無論是寫作水平還是思想境界。而三峽劉星老師的圍棋文化文章在其中給了我很大的影響,儘管我無法達到三峽劉星老師的那種水平和境界,但我依然從中獲得了許多啟發。正如三峽劉星老師說的那樣:「應該說我寫的文,文之勢與細節細,都是拜圍棋文化之功。」「假若我從沒學棋,那麼我的文絕對缺少文之氣,言之細,貼實或突兀吧」。
後來三峽劉星老師在網絡上有了新的平臺(但我不知道),博客在後來就沒有更新了,我還遺憾不已。誰知在2020年的最後一個月,我偶然又在某個公眾號裡看到了三峽劉星老師的文章,像久別重逢的情人,欣喜不已,特別是獲得了劉星老師的聯繫方式(微信),我立即加了他,他也很快通過驗證,交談後,他居然還記得我的那篇圍棋處女作,並且記得我的江湖綽號「王大力」,並且他說他也曾找過我。
這些都還不算,「奇妙」之處在於,經過幾次交談,我發現我倆竟然有許多相同之處:
一是我倆都是中小學教師;
二是我倆入職前的學歷都是中師,我是78年中師生,他是79年中師生(可別小看那時的中師生哦,都是很優秀的哦,頂起了義務教育的大半個天);
三是劉星老師執教於長江三峽邊的山村學校,我曾經執教於高郵湖邊一鄉村學校十幾年(不同的是他至今還在堅守,我卻中途「逃跑」了);
四是我倆都酷好文學,偏愛圍棋,都喜歡圍棋文化,也都是草根圍棋文化傳播者;
五是三峽劉星老師因為父親政治上坎坷多年,所以受父親影響,不願從政,淡泊名利。劉星老師是雲陽老城人,卻多年工作在離縣城四十六公裡處的山村小學,據說靠近三峽邊,每周坐大巴回縣城家裡一次。我想,依他的才華,可以在包括大城市裡的任何一所學校立足,並且有很大的獲得名利的空間,但他卻樂於廝守在偏遠的山村,我的理解是,山村學校沒有縣城學校那麼多的浪費時間和精力的形式主義和俗務,也沒有那麼多煩人的人際事務,在遠離縣城的山村學校,可以清靜地不受或少受幹擾地做自己喜歡的事。而我大致上與他有類似的一段經歷,只是不如他徹底,但想法和感受上還是一樣的。劉星老師說「棋局依舊在,此生不羨仙」,我在退休時說,「在做好教育教學本職工作的前提下,我更多的精力和時間花在了圍棋上,而沒有去鑽營其它的名利(如名師、特師等),但我不後悔,如果讓我再次在名利和圍棋之間只能選一個的話,我依然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偉大的圍棋。」看,我與劉星老師是不是「異曲同工」啊。
關於第五點,我再補充一下:也許三峽這個地方本身吸引著像劉星老師這樣志於文學和圍棋的人(應該是與上面的說法兼而有之)。因為我看過一篇寫劉星老師的文章如下:
如果說長江文明相對於黃河文明更加的賦有生機,如果說江南文明則是長江文明最瑰麗的花朵;那麼,長江三峽則是一段長江文明最悠揚的短笛。三峽是一切藝術的源泉,或者說是文學藝術的起點。如果說泰山培植的是皇權文化,是儒家的文化的代表的話,那麼,三峽文化則是道家文化的典型,這個本土宗教所體現的天人合一,和諧自然的境界。
三峽會唱出最美妙的歌聲,三峽會展現最美妙的畫卷,三峽會點亮國人在新世紀的輝煌願景。
他戀著他的三峽,他不愧是三峽土生土長的好男兒。他歌唱他的三峽,他將三峽一方地域文化盡現在你我他的面前。
劉星老師抽菸,我也抽,又是一共同點,哈哈。
如果要說我與劉星老師的不同之處,就是:(1)他的才華我望塵莫及;(2)他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圍棋文化的弘揚和傳播方面取得的成就,我望塵莫及。(3)可能還有許多我望塵莫及的地方,比如喝酒,我肯定遠遠不及他,可能還有棋力……我喜歡打比喻,以上至少(1)(2)兩方面,他好比圍棋職業九段,而我只是業餘弱5水平,下圍棋的人都知道這是多大的差別。請看下面網絡上關於劉星老師的介紹便可知曉:
三峽劉星,真名劉星。世居三峽,執教鄉村,中師學歷,純粹草根;酷好文學,偏愛圍棋,遨遊網絡,弘揚國學。曾經先後擔任中國圍棋棋院「圍棋論壇」、棋魂網「圍棋論壇「版主,新浪網「讀書沙龍」論壇版主,新浪草根名博「我看娛樂圈」管理員、主持新浪草根名博「草根大訪談訪」、新浪網「天下行棋博客圈「「圍棋名博訪談」等網絡文化職務。素以倡導圍棋和文化兩面旗幟的文化交流活動。先後接受過一起寫論壇在線訪談,《名匯》雜誌的專題訪談,三峽都市報,雲陽網,騰訊網,新浪網,弈城網等線上線下文化訪談。組織過中華文化義工聯合會的文化活動、天下行棋圍棋文化活動組織、新浪讀書沙龍讀書、書香雲陽文化義工讀書活動等。撰寫的各類文章先後發表在《北京晚報》《重慶晚報》《圍棋天地》《秋興(夔州杜甫研究會)》《棋藝》《重慶旅遊》《收藏之聲》《長河》《夔州文藝》等報刊雜誌,部分作品入選《中國棋文化》《網與人生》《文濤拍案》《換個角度看與寫》《圍棋文化演講錄》等棋藝、文化、文學類書籍。目前,在百度讀書建有「三峽劉星的圖書館」,鳳凰讀書,草根智庫,新浪博客,江山文學網,中國作家網,中國詩歌網等。作品名錄收入百度、百度百科等。自費出版《書香(三峽文化評論集)》等書籍。即將陸續出版《輕隨筆(江山文學網隨筆集)》《禪棋古風詩三百(古風)》《知道與你約會(自由詩)》《棋語人生(圍棋文化隨筆)》《在三峽,詩意的棲居(散文輯)》《仙鶴傳奇(長篇小說)》等。
我的天啦,可以讓我十三子。我說他是草根圍棋文化(不僅是圍棋)傳播大家絕非我一己之見,凡讀過他的文章的人都有此共識,連著名圍棋博士何雲波教授、北大棋迷教授孔慶東都對他青睞有加,他的許多文章被何雲波收入圍棋文化文集。按理,我應該舉一些具體的文章來說明,但我不知選哪一篇?他的每篇文章都文採飛揚,字字珠璣。這裡先看他的一篇《自傳》吧,他的其他文章,在網上均可查到:
圍棋是張網,文學是個夢。我之所以入選濱海名家,完全是因為圍棋。
在競技體育的博弈之外,赫然是木狐天下的田疇。放縱思想而馳騁,超越靈魂而重生,文不再文,棋不再棋;與其說棋藝是妻子,不如說文學如情人。
難以理解,難以闡釋,難以閱讀,也難以表達。但是,我的思想,我的靈魂深處,我的平凡人生,我的每一句文稿,我的每一枚棋子,從此充滿生趣:禪的意境,佛的安詳,儒的禮儀,詩歌般抒情,散文般跳躍,川江般歌唱。
我生長在三峽邊,寫稿在吊腳樓。聽古剎鐘聲,看沙頭鴛鴦。高峽平湖之後,一切依稀如夢:「負鹽出井此溪女,打鼓划船何郡郎?」詩聖杜甫吟誦著,從八角草亭走來;「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情卻有情」劉禹錫的竹枝詞渲染青春的躁動;詩仙太白瀟灑坐船頭,時空疊唱輕舟已過萬重山;高考的蘇軾留下的行書依稀還在川江碼頭。呵--呵!浪花開口亦詩章,想不瀟灑自風流。
讀書十一春,躬耕三百六。檢視博客,自任無愧。毛遂自薦:棋藝雅博。
(本文係為【濱海學社】的推薦而作。)
再看文友踏雪無痕寫的《三峽劉星新傳》,又可看出劉星老師的幽默、浪漫、不羈,以及為人豪爽和仗義。
劉星者,重慶三峽人也。號三峽遊俠,逍遙刀客,白帝傳人。據聞,其母臨盆,夢流星趕月,劃空燦爛,便詢鄉間風水先生,佔卜吉兇。先生聞言,大驚,曰:此乃吉人天相。遂名劉星。
此人少時羸弱,肩不能擔水,手難以縛雞。常為市井惡少欺辱,無奈身單力薄,動輒傷痕累累。私下恨恨然:大丈夫報仇,十年不晚。年稍長,好習武,遍訪青城、峨眉,得清源法師指點,武功大進。後遇當年惡少欺辱良家婦女,上演英雄救美,三拳兩腳,如魯提轄拳打鎮關西,將其匍匐倒地,名震方圓百裡。
劉星愛刀,常攜刀一把,如影隨形。此刀名曰逍遙,刀長三尺,有刃無鋒,砍雞不爛,剁骨不斷。提及此刀,確與劉星有緣。一日,劉星東遊武當,路遇一人,頭戴鬥笠,肩搭葫蘆,蹲坐路邊,橫刀在手,彈刀高歌:「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劉星聞聲,駐足觀望。但見此刀刀刃殘缺,鏽跡斑斑,平淡無奇,暗自失望。忽見刀柄,古銅鑲玉,上刻「逍遙刀」三字。劉星大喜,因憶當年白帝託夢,贈逍遙刀,並云:此刀乃杜鵑化血,取三峽萬萬年之青石為案幾,化高原億萬萬之浪花為流年,乃逡巡無盡藏之流星為火光,鍛鍊之後,必然見血。故毅然將出十兩黃金求購,如獲至寶。
劉星才華過人,一歲識字,三歲能詩,五歲為文,有驚天地泣鬼神之才。曾嘆科舉不復,恨生未逢時。少時爺奶過世,撰輓聯一副。上聯是:盛德文章在;下聯為:音容深處存。橫批:十子連心。內涵其父母、爺奶名姓。被鐫入石碑,名噪一時。現今浪跡新浪,以棋為媒,以文會友,詩文唱和,倜儻風流,廣交天下之賓朋,遍結四海之名士。因其豪俠仗義,義膽俠肝,視金錢為糞土,每遇朋友有難,常傾囊相贈,如及時雨宋江在世,遂名聞江湖,聲播天下。據傳,曾路遇乞丐,恰身無長物,遂脫衣褲以贈,自著褲頭而歸。鄉鄰見之,疑遇盜賊。問之,面不改色,答曰:吾乃剛從三峽暢遊而來。事件真偽,終不得考。
劉星嗜酒,但每飲輒醉。償與冷月清秋、枕邊書一幹美女帥哥聚眾酒肆樓臺,彈琴吹簫,吟詩對弈,因酒量所限,三碗不過,即酩酊大醉至次日三竿。酒醒見客,自言無妨,並念念有詞:醉臥沙場君莫笑,我輩豈是蓬蒿人。劉星醉酒,笑話良多。今舉一例,貽笑大方。那日,劉星酒醉歸來,三更即醒,忽發豪情,拽出逍遙刀於月下且歌且舞,歌云:人生短短幾個秋啊不醉不罷休,東邊那個美人啊西邊黃河流……唱罷,尤覺意興未了,遂手舉逍遙刀,迎風劈月,口中大叫三聲:「誰敢殺我!」鄉鄰驚擾,以遇匪患,四方聚來聲援,而此時劉星業已鼾聲如雷,夢遊周公耳。
劉星好色。身邊美女如雲,羨煞眾友。其中尤以冷月、紫華為最。此二女有傾國傾城之貌,閉月羞花之色,劉星每左擁右攬,出入於大庭廣眾之下,如入無人之境。只是紅顏禍水,曾惹惱一人,名曰阿土,為爭紫華,多方挑戰。劉星雖不懼怕,無奈阿土身懷絕技,武藝超群,丟盔棄甲者,常劉星也。然因其相貌俊朗,儀態大方,阿土雖勝,終難贏美人心。至此,阿土心灰意冷,亦幻亦夢,後神魂顛倒,竟無疾而終。劉星得知大笑:誰再欲與我爭風吃醋,阿土即是下場!至此以後,眾人雖羨慕劉星神仙俠侶,運戴桃花,亦無人敢與之爭鋒。
劉星喜弈,但棋技一般。然因國手亦有一人名曰劉星,常狐假虎威,逡巡棋壇。一日手癢,但他人皆忙,心急火燎,見一18級,便邀對弈,那人不明就裡,被劉星砍瓜切菜一頓亂刀,打翻在地。其人雖倒,心覺不服,尤指劉星面門,大呼小叫:你堂堂一國手,欺辱我等業餘,光彩乎,有愧乎?劉星聞言,朗聲道:我雖乃劉星,但此劉星非彼劉星,爾有眼不識泰山,當斬!後眾人聞之,無不撫掌大笑。
贊曰:滾滾長江三峽水,獵獵東風萬裡旗。酒肆漁樵閒鶴外,棋壇文苑共光輝。
(又:今見劉星會長《新浪揚帆,不虛此行》一文,匯集許多寫劉星的詩文,手底痒痒,遂撰此文。未經會長,冷月清秋、紫華、阿土等審閱,私自發布,敬請見諒。意在戲說,不必當真,聊博大家一笑)
此文來源於十二年前,作者文採也是非常了得,那時凡讀過劉星老師文章的人都是一致的讚美,其讚美之詞能讓李白氣死,也讓當代的許多科班人士、專家及圍棋寫手吃醋,不過我不吃醋,我心悅誠服。我認為,圍棋文化有劉星老師的傳播,幸也福也!
三峽劉星老師成為我的微友後,感動於我對他的五體投地,免費寄贈了好幾本他正式出版和自印的文集予我。令我開心不已。
隨後,在年末歲初又贈詩兩首予我,我感動於他的深情,感動於他從文學角度把這麼恢宏、豪邁、大氣和自由的佳作冠名於我,雖汗顏於他的謬獎,就權當我今後努力的方向和動力吧。
【古風】致棋迷王乃琨
---兼讀王乃琨(大力)部分棋藝隨筆有感
文/三峽劉星
王家布局楸坪間,棋壇佳話數十年。
弈秋傳承待詮釋,金陵文脈可重翻。
線上傳訊步德澤。線下執手知溫暖。
拙筆不老青春意,敲坪布局寫新篇。
躬耕杏壇豈無為,修仙慕道值春天。
人文薈萃有江南,江山不負代有傳。
2020年12月29日星期二夜。三峽劉星寫三峽深處。
【古風】看穿紅塵局
文/三峽劉星
小引:一生樂得守棋道,只因少年看穿紅塵局。三峽劉星和王乃琨先生聊天偶得之。餘興未了,而感動於王乃琨命運大致與我仿佛。不過,有感其出身名門,更兼書香傳承;其家學之淵源,無愧曰:江南才人。乃歌曰:
置坪江南阡陌路,青蔥少年展宏圖。
有心開篇中國流,無奈單選錯小目。
天王山上鎮神頭,飛掛穿刺跳連珠。
桀驁殺氣盤外劍,不測風雲意躊躇。
盤角四,劫中劫,梅花聚,知勝負。
時不我待有誰述,只好約客聽棋書。
慧根滿,靈韻步,書香詩,雲卷抒。
閒敲千盤志趣在,手談萬卷木野狐。
知黑白,守玉柱,一眼望穿紅塵路。
致中和,書脊骨,酣歌盡處逍遙譜?
雖說天地通大道,可憐此身只跬步。
倘若弈秋來復盤,棋語人生新開局。
三峽劉星寫於2021年1月6日星期三夜之三峽。草擬。
更難能可貴的是,我與三峽劉星老師在對今後圍棋文化傳播的方向和看法上高度一致。於是我們相約:共同努力,為圍棋事業的發展做出一己貢獻。
我們還相約,待他退休後,我們一起棋遊天下。我還想有機會去靈山秀水的雲陽看看,看看劉星老師工作的那個三峽邊的山村學校,去那裡的吊角樓裡坐坐,最好在裡面整兩三個小碟(花生米之類的,不要多),喝三杯小酒,下一局醉棋,真正的執棋把酒一回。再聽聽三峽的川江號子,「聽古剎鐘聲,看沙頭鴛鴦」,走一走杜甫的木屐敲響的石板路,感受杜甫筆下的「負鹽出井此溪女,打鼓划船何郡郎」,感受劉禹錫竹枝詞「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情卻有情」所渲染青春的躁動,還有詩仙太白瀟灑坐船頭,時空疊唱輕舟已過萬重山……更重要的是感受三峽劉星老師「浪花開口亦詩章,想不瀟灑自風流」的美妙境界。
期待著,期待著!
這真是:
客棧侃棋棋在字裡行間,契友之樂樂在了無羈絆。(三峽劉星自題)
後記:
十年前就想寫三峽劉星老師,因感自己才疏學淺,怕道不盡劉星這棋人,奇人。十年後的今天我還是忍不住寫了,但依然誠惶誠恐,我知道,我還是沒寫出劉星老師之精髓,掛一漏萬。那好,那建議你親自去讀讀劉星,得出你自己的體會。
202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