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為什麼特別喜歡換省會?

2021-02-07 地產情報站

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


作者:貓斯圖

 製圖 / 編輯:孫綠

今天的河北省會是依託交通興起的城市石家莊。但是在很多老河北眼中,這座省會城市似乎並不特別讓人滿意:石家莊偏西南,對唐山、秦皇島等地影響力有限;說起名聲,石家莊又遠不如保定一般煊赫;即使拼最久遠的底蘊,邯鄲也勝過石家莊。



可偏偏就是這樣一座位置較偏、歷史短暫、城市規模還小的城市最終執河北牛耳,成為了省會。


在歷史上,扮演過省會角色的河北城市眾多,每一次搬遷的背後都有著深遠的經濟政治思考。河北的省會變遷史,就是一部河北近代史。


今天的文章,就帶你走近省會四處遊移的河北省。



自從明成祖朱棣定都北京,河北就成為了拱衛京城的重要地區。明朝將河北地方稱為北直隸,意為直接隸屬中央管理,是保衛王朝中樞的最關鍵一道防線,也是保證中央政府用度開支的經濟自留地。


北直隸裡面有個順天府

順天府裡面有個京師

京師裡還有三重城牆

(底圖來自中國歷史地圖集)


如果把河北作為一個單獨的行政單位看待,則其歷史始於清代。清朝初年,原來的北直隸地方開始不歸中央直屬,成為了一個獨立的地方省份,但仍然保留了「直隸」的名稱。


不過因為涉及京畿重地,這裡的行政劃分一直都不太明確,最多的時候有四名巡撫同時出現,治所相當混亂。真正意義上的河北省會比河北這個概念更晚出現了十多年。


清順治十六年(1659 年),正式設立直隸省,巡撫駐大名府(今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因此大名是河北歷史上的第一個省會。


但翻開河北地圖你會發現,邯鄲下屬的大名縣地處邊緣,不僅跟河北東北部的城市沒有聯繫,和京城的聯繫也並不方便,因此註定不會是長久之計。最早確定此處為省治,很大程度上是為了重新利用此前直隸山東河南三省總督在大名府留下的辦公場所。


果然,雍正朝開始,由於大名府位置不好,清政府開始考慮新的省會地址。保定地處河北中心,又和北京接壤,且經濟發達,成為了首選。


雍正七年(1729年),清政府改設保定為直隸省會,開啟了保定作為正統省會的歷史,也是保定人對自己城市歷史自信的來源。


和華北諸城相比

保定是離北京最近的重要城市了

(好像雄安更近些?)


保定境內的土地有一半是平原,這在農業時代是莫大的優勢。糧食耕種、交通運輸、城市拓展都需要平原提供的土地保障。但是農業城市在進入近代之後,往往會遇到發展的瓶頸。


由於沒有出海口的控制權,保定在晚清被迫開關之後迅速喪失了優勢。儘管省府仍然保留在保定,但從鴉片戰爭之後,直隸總督就必須經常到天津口岸去照顧涉外事宜。漸漸地,天津在不封港的春夏季節就成為了事實上的直隸省府所在。天津作為河北省會的歷史就此開啟。


如果需要一個海港

河北-直隸的選擇實在不多

秦皇島的港口條件更好

但卻相對偏遠

建議橫屏觀看


隨著外國勢力從沿海逐漸登陸,以及中國政府對海洋權益的逐漸重視,天津的重要性很快就超過了保定。八國聯軍首先在天津設立了「都統衙門」,作為殖民統治直隸的核心。這個機構後來被袁世凱繼承,天津在事實上成為了唯一的河北省會。直到民國早年,天津都一直是直隸省會。


如果說直隸的首要任務是拱衛京師

那麼在列強從海上侵略的時代

省會轉移到天津便很合理了

當然,首先要拒敵於渤海之外


截止到清朝滅亡,河北,也就是當時的直隸省,省會已經遷了三次。誰也猜不到,更波折的省會變遷故事還在後邊。


1928 年 6 月 20 日,南京國民政府按照唐代河北道的名稱,將直隸省改為河北省,又以冀州之地簡稱其為「冀」。北平、天津設為特別市,直接隸屬於南京國民政府聽命於國務院。這讓已經習慣了天津作為省會的河北人民感到很迷惑。



很快政令又到,「北平、天津已分設特市府,河北省政府決設保定」。要求河北省政府儘快搬遷。保定在中國進入海洋時代後的幾十年裡,不斷衰落,此時已經「房屋年久失修,設備不全」,確實不具備擔負省會重擔的功能。



把河北省會強行遷回保定,是蔣介石的一招釜底抽薪,試圖把天津的控制權從閻錫山手中奪走。雙方當然要多次扯皮,最終還是閻錫山佔了上風,仍然把省會保留在了天津。


但近代的天津是一個是非之地,政客們一受到攻擊就通電下野,躲進天津伺機待發。天津衛成了老幹部局,駐紮在天津的河北省政府也不好辦事,經常受到各位大佬的請託和指點。



無奈之下,河北省政府又要遷移,這一次他們聽取了中間人白崇禧的建議,遷到了北平。所以北京嚴格意義上也有過作為河北臨時省會的歷史。


遍布各國租界和各種國內大佬的天津

河北省政府鎮得住?


1930年,中原大戰爆發,控制北方的馮、閻、桂聯軍很快橫掃了北平,驅逐了南京國民政府的辦事機關,自立門戶。閻錫山更是在北平自立成為國民政府主席,北平又成為了「首都」,和南京激烈對峙。


這一時期的河北大亂,南京國民政府和北平政府互相爭奪控制權,行政運轉不靈。直到張學良出手相助,才幫助南京政府控制了局面。但此時的北平局面已經無法收拾,要控制河北,就必須把省府遷回天津。於是天津又從特別市降格為省轄市,作為河北省會。



抗日戰爭爆發前夕,日寇借天津親日分子被殺的所謂「河北事件」,在省政府門口演習騷擾,導致天津的河北省政府又不能正常運轉。其實日方就是想藉機擠走中國政府,獨佔天津港的控制權,為以後進一步入侵做好運輸上的準備。無奈之下,當時的天津省府又只能遷到保定暫避風頭。

但即使如此也仍然不能長久,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日軍迅速進關侵佔華北。國民河北省政府被迫遷離自己的省份,變成了一個流亡地方政府,先後在大名、洛陽、郿縣(陝西)等地辦公,居無定所。



省會的來回變遷,給河北省的行政和經濟發展都帶來了很大的影響。政令不知其所出,全省的控制龍頭朝令夕改,在政軍商各方面都多有不便,資源調度幾乎失靈。加之河北本來就容易被特別市北平(北京)吸收資源,更讓河北不復具有曾經身為「直隸」的光輝。


這一時期,幾座河北大城市的競爭也開始浮出水面,變得特別激烈。



從經濟角度來說,天津是最優的選擇,不僅位置靠中間,更是中國北方最大的港口,在海洋時代是最優選。但是正因為天津的經濟地位重要,它變成了各方爭奪的焦點。在民國軍閥混戰、抗戰一觸即發的年代裡,發達的天津並不能長久保持一個穩定的省府狀態。


從歷史和腹地深度而言,保定的地位更優。在天津成為搶手香餑餑,還經常被列為特別市的時候,保定也往往成為備選方案。繼承了自清朝以來的省會正統性,保定的省內凝聚力也確實強勁。



不過兩座城市最終都沒有成為河北的省會,悄悄崛起的卻是位於西南一隅的石家莊。


抗戰之後,國民河北省政府又經過了幾次搬遷,暫時落腳在保定,留下了部分辦公機關和檔案材料。因此新中國成立前夕,當晉察冀、晉冀魯豫兩大解放區連成一片時,中共中央決定就在保定組建省委省政府。在華北局的安排下,保定成為了河北在新中國時期的第一個省會。


1958年,大躍進如火如荼,尚未成為直轄市的天津又進入了河北領導班子的視野。在那個大幹快上的年代,保定四平八穩的發展路線並不符合人們的預期,把省會遷到更有活力和野心的城市,是一種政治正確。於是只用了一年工夫,剛剛穩定下來的河北省委省政府又遷到了天津。



折騰到這裡還沒有結束。1966年,隨著中國國際形勢的惡化,中共中央和河北省委判斷,靠海的天津很有可能成為美帝蘇修的優先打擊對象。


於是河北把省會又從沿海的天津轉移到了保定,並且把很多機關單位安排在了新城、定興、定縣等郊縣以分散風險。隨著次年天津直轄,保定作為省會的局面似乎已經最終敲定了。



可今天河北的省會卻是一直沒有參與競爭的石家莊,這是怎麼回事呢?


在新中國初期強調工業發展的背景下,保定其實並不是一個很讓人滿意的省會。保定的農業用地多,工業設施密度不夠,而且在清末民初的近代化過程中保定的鐵路並沒有得到什麼發展。


這和保定重要的政治地位有關係。當政者往往擔心過於發達的鐵路會讓敵軍運兵過快,屆時直搗黃龍場面就難以收場了。


此時河北的陸上交通中心是保定西南側的小城石家莊。縱向上,京漢線是中國南北運輸的大動脈,經過石家莊;橫向上,以石家莊為起點發出的兩條鐵路線直達太原和德州,是重要的煤礦通道。



位於縱橫交叉點上的石家莊不僅交通運輸業發達,也因為廉價的礦產資源而有了不錯的工業基礎。石家莊的鐵路公路還能通往太行山,便於疏散和隱蔽,在那個備戰備荒的特殊年代有特殊的意義。


更重要的是,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剛剛遷回保定的省委省政府遇到了造反派的挑戰,已經徹底喪失了辦公能力。石家莊人口較少,且大多是工人,能配合搬遷工作,是一個理想的選擇。於是當年年初,經中央批准的河北省革委會在石家莊成立,石家莊正式成為河北省新省會。



河北省會問題當然不會到此結束,更具歷史的保定還有過爭奪的機會。一錘定音的是周恩來總理,他於1971年3月批示河北省政府,要求省會就定在石家莊,以後不要再議搬遷的問題。


這才有了現在石家莊河北省會的地位,而保定則降格成為了連接石家莊和首都之間的走廊。可在保定,人們對省府回遷的呼聲至今未熄。



對河北現在省會的質疑,主要是出在對其位置偏僻、歷史不久、文化感召力不夠上。在這些方面確實無論是保定還是天津都具有更多優勢。石家莊被最終選為省會,提出異議的城市和民眾並不在少數。



可是儘管對河北省會的討論,仍然可以無休止地進行下去,但石家莊作為中央確認的法定省會,其地位已經沒有去動搖的必要了。


經過將近50年的發展,作為省會的石家莊已經不是當年那座只有鐵路和工業的小城,而是一座擁有政治和經濟優勢的城市了。這時候再把歷史舊帳翻出來討論搬遷的問題,只會增加該市和全省人民的煩惱。


不過相比來看,石家莊並不具有如

武漢之於湖北、成都之於四川

那樣的地位


細細數來,河北省會從晚清之後搬遷了將近20次,可以說是全中國最會折騰的省會了。這當中有地緣原因,有軍事原因,有個人原因,也有特殊的政策原因,卻都給河北的發展帶來了極為不利的影響。畢竟一個安穩的政治環境,才是經濟進步的基石。


參考文獻:

李永君. 河北省會變遷記[J]. 檔案天地, 2009 (11): 30-31.

曹立朝. 檔案記載: 70 年前河北省省會頻繁變遷[J]. 檔案天地, 2010 (3): 22-24.

司建飛. 近代河北省會的變遷[J]. 邢臺學院學報, 2014, 29(3): 112-114.

王德彰. 親歷河北省會三次搬遷[J]. 老人世界, 2009 (6): 12-13.

張建華. 河北省省會搬遷石家莊前後[J]. 黨史博採: 紀實版, 2008 (2): 30-32.

王德彰. 我所知道的河北省會三次搬遷[J]. 文史精華, 2008 (1): 38-42.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地產情報站觀點,不構成投資意見。文中的論述和觀點,敬請讀者注意判斷。交流請加此微信號:weibammd。

相關焦點

  • 50多年換了11次省會,河北省會為什麼換來換去?
    從1913年到1968年石家莊最終被定為省會之前,除開抗戰流亡期間,河北省會更換達11次之多。石家莊作為河北省會的歷史卻並不悠久,自1968年以來,至今也才半個世紀。事實上,自清代以來,多個城市都有過擔當河北省會的經歷。大名、真定、河間、保定、天津、北京、石家莊,不斷來回遷轉,省會更換之頻繁,在中國行政區劃史上也是罕見的。
  • 河北省會20多次變遷 最中在雄安?
    在中國現在這麼多省之中,河北建省是比較晚的,有些人可能覺得奇怪——河北並不是較晚開發的地方啊?為什麼建省這麼晚呢?其實原因在於:元明清三個大一統朝代除短暫時期首都在南京外,首都都是建立在北京。為啥呢?這也不是一個太平的地方,所以1928年的時候,北平和天津設立了特別市,河北省會沒什麼好地方好選,又想遷回了保定,可此時保定已經有些衰落…新中國建立後,穩定控制局面,保定終於穩定成為省會,然而1958年河北為了發展經濟,省會又遷徙到了天津,60年代因為國際時局惡化,天津不穩,1966年省會遷回保定。
  • 河北省會石家莊,原本叫「石門市」,為什麼後來要改名?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石家莊原來不叫這個名字,那麼它為什麼要改名呢,什麼時候改的?1925年6月24日,中華民國臨時執政命令直隸省建立「石家市」,以「石家莊」為中心,實行市自治制。至此,石家莊才建市。8月29日,中華民國臨時執政以1273號指令,同意把石家莊和休門兩地合併,新形成的地方該叫什麼名字呢?
  • 河北為什麼沒有一隻CBA球隊?
    其實作為一個河北人,尤其是作為一個熱愛籃球的河北人,對於自己的省份沒有一隻CBA球隊還是很遺憾的,那麼為什麼河北沒有自己的籃球主隊呢?接下來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相對於其他省份,河北的經濟發展水平也不是很高,特別著名的大企業雖有但基本上與體育無關。河北的兩支中超球隊也是由永昌地產和華夏幸福投資。而且在河北野球的氛圍並不是很好,在北京你可以提起日落東單,在西安,在武漢你會提起草場格鬥,河北就缺少這樣一直籃球廠牌,所以一些公司如果投資球隊,能否運營下去,能否有很好的上座率都是一個問題,這種高風險低收益的投資很少會有人願意去做。
  • 為什麼河北沒有一隻CBA球隊?
    其實作為一個河北人,尤其是作為一個熱愛籃球的河北人,對於自己的省份沒有一隻CBA球隊還是很遺憾的,那麼為什麼河北沒有自己的籃球主隊呢?接下來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相對於其他省份,河北的經濟發展水平也不是很高,特別著名的大企業雖有但基本上與體育無關。河北的兩支中超球隊也是由永昌地產和華夏幸福投資。而且在河北野球的氛圍並不是很好,在北京你可以提起日落東單,在西安,在武漢你會提起草場格鬥,河北就缺少這樣一直籃球廠牌,所以一些公司如果投資球隊,能否運營下去,能否有很好的上座率都是一個問題,這種高風險低收益的投資很少會有人願意去做。
  • 河北省會城市哪家強?天津、保定還是石家莊
    一次是在1958年,一次是在1966年,最後一次是1968年,直至現今,1968年確定的石家莊省會城市依舊未變。在這之前,1928年時,河北省會曾從天津前往北京,直到1930年又從北京遷回天津。河北省會正式搬遷至天津市。但在這之後,因為國際形勢的變化及其戰略防禦相關的原因,1965年時出於國家安全考慮,作為防禦重點的天津市認定不適宜作為省會城市繼續存在。因而在當年,確定將河北省會重新搬回保定市,在1966年統一部署之後,將相關搬遷工作全部舉行完畢。
  • 河北第一強是唐山,沉默省會石家莊排名持續滑落
    《解放石家莊》海報不過,在經濟建設的大潮中,石家莊作為省會城市,並沒有特別亮眼的表現,反而在城市GDP競賽中一路滑落,各種指標不是在排行榜尾部徘徊,就是乾脆毫無存在感。石家莊可是環繞天津、北京的河北省省會,這,不知道說啥好。各類排名一般靠後的石家莊為什麼又被人戲稱為「國際莊」呢?
  • 這三個省會城市沒有「省會相」,卻依然穩居頭把交椅,無法替代
    省會城市作為一個省的名片,其龍頭老大的地位自然是不可估量的,這也是那麼多城市摩拳擦掌想要力爭一把的原因,今天我們來說說三個省份,它們龍頭老大的位置可是很尷尬的,這是為什麼呢?
  • 河北這座城市要「冒頭了」,曾當過3次省會,逆風翻盤輕而易舉!
    河北的省會一直變動很大,省內很多城市都是省會,但直到石家莊結束才成為省會。 近年來河北的整體經濟發展水平也不高,主要是因為省內沒有特別突出的城市,所以大部分都很平穩。但是省內某城市的經濟還不錯。 不僅是省會,還被評為潛力城市前50名。
  • 河北為什麼缺少好大學?
    河北高等教育開局本來不錯我們之前寫過《河南為什麼沒有好大學?》,評論區裡就有河北讀者說了,河北的高等教育水平也是一言難盡。在優質高等教育資源缺乏這個問題上,近一億人的河南和近八千萬人的河北可謂是難兄難弟。在高考難度上,也是出圈得各有特色。
  • 河南開封和河北保定曾經的省會,現在發展得怎麼樣?沒想到是這樣
    河南開封在1954年之前一直是河南省省會,54年後省會變成鄭州,與開封千年輝煌相比,不是省會66年後開封還能依舊輝煌嗎?河北保定也是,從1699-1968年三百年間,一直是河北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68年後石家莊成為河北省會,這兩座原本是省會的城市,當年的省內老大,現在過得還好嗎?
  • 中國「最該憤怒」的省份,哪個城市好就走哪個,省會換一個又一個
    中國有很多省,但在這些省不是固定的,而是不斷變化的, 在中國的許多省份中,廣東和江蘇最引人注目,衣蛾經濟高,是中國最厲害的省份, 中國有些省是最「憤怒」的城市,哪個城市好,去哪個城市好,省會只有一個變化,這個城市倒黴,能說話就不甘心,能哭就生氣, 因為那裡發展的城市都被分成了另一個城市
  • 河北一座幸運的小村莊,曾不為人知,因修建一條鐵路逆襲成省會!
    中國很多城市煥然一新,曾經的小漁村,現在也成為國際大都市,其實在中國,除了一個小漁村變成大都市的勵志故事,還有一個村子特別幸運,由於鐵路的修建和道路的暢通,這個村莊現在已經發展成為一個省會城市,你知道嗎?河北省會石家莊,因為道路的流通,特別幸運。我想大家對石家莊並不陌生,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它是怎麼發展起來的。
  • 我國更換省會最頻繁的省,55年裡共變動11次,被稱為「省會之省」
    每個省都有自己的省會,一般是一個省的中心。直到現在,省會定下來之後,一般都不會輕易改變。當然,有時候由於各種原因,省會城市的選擇也不得不改變。我國有一個省,55年間省會變更多達11次。是我國省會變動最頻繁的省份,也就是河北省。那麼,這是為什麼呢?從1913年到1968年的55年間,河北省的首都共發生了11次變化。
  • 河北第一大城市之爭,一個是唐山,一個曾是河北省會
    就河北省而言,如果人們對該省最大的城市的估計是很多人,那麼,河北省城市的發展就很難從一定角度來判斷,所以介紹了河北三個城市,這三個城市的爭奪就更有希望,這也是該省今後發展的第一個城市。唐山,作為河北省的第一經濟,江西是競爭的最大優勢,此前唐山的城市經濟一直是河北省的第一經濟,並且因為它在京津冀地區的地位很高,所以它的發展潛力是無限的,而且對於這個城市的發展來說,機會對它將來的發展也是一個帶動河北的城市,這是它最大的優勢。保定。
  • 河北「最有希望」超過唐山的城市,一個是滄州,一個是省會城市
    在今天的河北每個城市的發展中,許多角型城市的發展在保有程度不同的發展中有不同的能力,一些地位較高的城市的城市發展實力突出,也有不少城市在實際過程中處於很低地位的原因,他們的城市發展事實不是一條特別的河,因而也不均衡一些城市的發展,也就是說,與其他一些省相比,不是河北最強盛的省會城市
  • 微妙的河北(上)
    天津曾將它作為重大工程,挑選了近萬名中學生和幾千名復員工人,在荒山野嶺中建成了一座現代化鋼鐵廠(讓我感到奇怪和鬱悶的是,為什麼不從河北省挑選大部分非技術人員的職工)。建廠後,該廠由「單一煉鐵」的「虧損大戶」發展到現在,排名中國企業500強的第164位,在津冀兩地擁有14家子公司和6個生活區。鐵廠的職工享受的是天津的待遇,消費的則是周邊河北低廉的物價。
  • 廣西簡稱「桂」,但省會為什麼是南寧,而不是桂林?
    那為什麼廣西簡稱「桂」,「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桂林為什麼不能當選廣西的省會城市呢?,而是南寧呢?桂林在古代叫桂州,現在就叫桂林,古代對以「桂」字印象很好,這個在《三海經》內可以查到。但隨後桂林的地位受南寧的嚴峻挑戰,南寧一直以來是廣西的戰略要衝,具有很好的交通優勢,特別是後來開通了一條「邕州道」,在古代也有「要致富,先開路」的印證,「邕州道」的修立更加奠定了後期南寧在區位上的優勢。省會城市的訂立就好比選美大賽,是多維度的標準,經多方面的考慮,南寧還是優於桂林當選啦。
  • 假如河北省會遷移!哪個城市「最有希望」?這座城市呼聲遠超唐山
    據說河北是全國最可憐的省份,因為有實力的城市被北京和天津瓜分了,成為了北京的汙染工廠,有什麼汙染嚴重的企業要搬到這裡,那個省會石家莊,存在感非常低,如果在省內瞄準別的發展機會的話,都會去北京天津,我不會去石家莊,所以,很多石家莊人自嘲自己是莊裡人。
  • 全國唯一一個既沒有985,又沒有211的省會城市,還是高考大省省會
    一般來說,全國每一個省份的省會城市,都會有一所985或者211大學的。這也不難理解,畢竟省會是每一個省份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好大學坐落在這裡無可厚非!但是,我們發現,全國只有唯一的一個省份,還是高考大省,這個省的省會,即沒有985大學,也沒有211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