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多年換了11次省會,河北省會為什麼換來換去?

2021-02-13 搜歷史


本       文       約      4600       字

閱       讀       需       要

河北,意為「大河之北」,在中國古代很長一段時間內用來指代黃河中下遊以北的廣大區域。現在的河北省位於華北平原北部,東臨渤海,西倚太行,其北部山區又是中國古代傳統的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分界線。又因為其環繞北京、天津兩大直轄市,河北省的建置向來受到中央政府的重視。

▲河北地形十分多樣,不僅包括南部平原,還有北部的山地,北部山區自古為遊牧文明和農耕文明的分界線

然而有意思的是,河北省會的變遷,自近代以來卻十分頻繁。從1913年到1968年石家莊最終被定為省會之前,除開抗戰流亡期間,河北省會更換達11次之多。石家莊作為河北省會的歷史卻並不悠久,自1968年以來,至今也才半個世紀。事實上,自清代以來,多個城市都有過擔當河北省會的經歷。大名、真定、河間、保定、天津、北京、石家莊,不斷來回遷轉,省會更換之頻繁,在中國行政區劃史上也是罕見的。明代朱棣靖難成功後,為了鞏固自己統治而將首都從南京遷至北京,而以北京為中心的周邊府州縣,也隨即由明代中央政府直接管轄,並改稱「北直隸」。但明代後期為了方便管理北直隸以及應對後金的侵犯,初步設置了以保定為中心的保定總督。

清朝定鼎中原後,把明朝北京所在的「北直隸」改稱「直隸」,仍由中央直轄,並在當地設置了多個巡撫、總督管理。然而清代早期的直隸地方,其督撫轄區時常變化,因此並沒有形成固定的駐地。如果把直隸督撫的設立視作是河北建省之始的話,那大名無疑是河北省的第一個省會。早期的直隸總督之所以駐大名,是因為該總督是由「直隸河南山東總督」改設而來。清朝剛入關時,其統治腹地直隸、河南、山東等地並不太平,「盜賊日熾、商賈不前、耕桑失時」。為了鞏固自己核心統治區域,清廷以位居直隸、河南、山東三省交界處的大名為中心,設置了三省總督。不過這個總督臨時差遣性質十分濃厚,因此當局勢穩定下來後,也隨之遭到了裁撤。

儘管大名的地理位置在河南、山東、直隸三省交界,但對清代直隸省來說太過偏南,相比之下,居於直隸省中心地帶的保定府,其地理優勢自然要比大名更加優渥。金元以來,中國的政治中心逐步轉移到北京後,保定也從一個尋常邊陲軍鎮成為了拱衛京畿重地的戰略要地。另一方面,清代的直隸督撫也承擔著管理京師順天府的職能。考慮到這些,保定最終成為省會也就不足為奇了。

直到康熙八年(1669年),保定才成為穩定的直隸總督和直隸巡撫的駐地。清代中期,清廷不但正式將直隸巡撫和直隸總督合併,而且還在直隸設置了布政司和按察司等其他省級行政機構,這些省級結構也基本跟隨直隸督撫在保定辦公。然而,隨著清代中後期京杭大運河的逐漸淤塞,以及鴉片戰爭以來對外貿易的日益重要,中國逐漸進入了「全球化時代」。作為大運河和海河兩大河流的交匯點,同時也是北方重要出海口的天津,也被外國人所注意到。作為直隸省會的保定第一次受到了其他城市的挑戰。

▲在清代,天津已是南方漕糧以及境外貨物的進入北京的重要中轉站。歐洲畫師筆下16世紀的天津水運1860年中英籤訂《北京條約》後,清政府被迫開闢毗鄰北京的天津作為通商口岸。清廷委派直隸總督兼任北洋通商大臣,負責處理天津的外交、通商以及海防等事宜。為了方便,清廷也特允許直隸總督在天津另建衙署辦事。每年天津河港封凍後,直隸總督便回保定,待到來年春暖解凍後,再回天津辦公。天津,逐漸成長為直隸省的第二省會。

▲ 中國近代第一所官辦大學—北洋大學就是於1895年在天津創辦的開埠後的天津,成功將傳統的華北農村市場和國際市場建立起經濟聯繫,進出口貿易也因此變得日益繁盛,隨著西方列強勢力逐步滲入天津並建立租界,天津自然成為了中國「向西方學習」最早的城市之一。

▲天津開埠後,外國列強先後選擇在天津設立租界,並對傳統的天津衛老城進行了現代化改造與此同時,西方資本主義在天津的擴張,也使得以天津為中心的中國北方的軍事防務形勢變得嚴峻起來。天津在洋務運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一系列近代軍事工業、基礎設施、教育事業如雨後春筍般在天津湧現,為中國的近代化立下了汗馬功勞。天津大量基礎設施的建設,無疑給外國資本提供了適宜的投資環境。短短幾十年內天津便迅速成為北方的經濟中心。人口也隨著經濟發展而不斷膨脹,到1903年已有32萬人。

袁世凱在接任直隸總督後便「移督」天津,並在中華民國成立後,正式宣布把直隸省會遷往天津,讓天津得到了貨真價實的省會身份。而北京也從直隸省中獨立出去,成為單獨的「京兆地方」。但天津作為省會的歷史也並不長久。1928年,定都於南京的國民政府從形式上統一全國後,由於北京特殊的政治地位及近代天津經濟地位的提升,北京(同時改名為北平)和天津也改為「特別市」(相當於直轄市),直隸省也被改建為河北省。儘管京津兩地先後獨立出河北省外,但河北省會仍引起了當時各路軍閥的暗鬥。

▲馮玉祥(左)、蔣介石(中)與閻錫山(右)於中原大戰前夕,在中國國民黨會議中合影,1928年北伐戰爭期間,支持北伐的西北軍領袖馮玉祥因希冀獲得京津兩地控制權而頗為賣力。然而蔣介石為了避免馮玉祥做大,卻派遣晉系軍閥閻錫山負責接收京津。但閻錫山一入天津後,便再也捨不得離開這座北方工業大城,因此強烈提議把天津作為新成立的河北省會,好讓自己能夠穩穩地控制河北省政府。蔣介石自然不準,針分相對地提出了在保定辦公的建議。不過近代以來,由於天津的崛起,保定的城建一直在衰退,當時已是「房屋年久失修,設備不全」。與此同時,在國民黨內的大佬白崇禧看來,為了促進北平的發展,也為了避免那些躲在天津的失意下野軍閥、政客幹涉,不如遷到北平更妥。最終博弈下來,河北省政府仍然在晉系軍閥主導下在天津成立,但很快便遷往了北平辦公。有意思的是,這時的北平和天津其實都不在河北省的管轄範圍內。

1930年,國民黨各派系因利益分配不均,爆發了挑戰蔣介石南京國民政府的中原大戰,北平因此成為了閻錫山所成立的國民政府首都,而河北省會自然再度從北平遷到了保定。蔣介石依靠了張學良的幫助打贏了這場戰爭後,為了感謝也把平津的控制權讓給張學良。

在張學良看來,大戰剛剛結束,北平政局不穩,各派系矛盾突出,因此他又把省會遷至到了更為穩定的天津。不久後,由於日本帝國主義勢力的壓迫,國民政府又把河北省會遷移至腹地的保定。抗戰勝利後,河北省會又在保定、北平之間來回遷轉了兩次。

▲1952年,天津塘沽新港修建完成,標誌著天津港正式由河港轉型為海港新中國成立後,河北省仍然以保定作為省會,天津由於在近代工商業發達的突出地位,被確定為直轄市。隨著國民經濟恢復建設活動的開展,天津也恢復了往日的經濟活力。這時候河北省委敏銳地意識到了天津作為工業城市的優越性,再加上天津的省會經歷,他們認為將河北省會遷往天津可以更好地帶動河北的經濟建設,從農業大省邁向工業大省。因此1958年,天津直轄市遭到裁撤,同時河北省會也搬遷到了天津。然而60年代以來,以美蘇為首的兩大陣營之間的冷戰越來越嚴重,美國不但在中國周邊地區不斷製造事端,而且還對中國實行貿易禁運。與此同時,中蘇關係也進一步惡化,使得中國面臨著空前惡劣的外交形勢。當時中央為了備戰備荒、以防萬一,而於1965年底正式決定再度把省會從濱海的天津內遷到保定。

此外,由於外部環境不友好對中國經濟造成了阻礙,鑑於國內經濟發展需要,天津不得不憑藉其近代以來的發達工商業基礎和優越的地理位置,來完成服務於中國北方經濟發展及服務首都的任務。因此隨著河北省會的搬出天津,天津也於1967年被提升為直轄市。

河北省會遷回至保定沒多久,中國內地便陷入了十年的動蕩時期,保定也陷入一片混亂之中,各項工作難以穩定開展。為了結束這一混亂局面,更好領導全省有關工作的開展,又有人提議把河北省會遷移至石家莊。當時的天津已經成為直轄市,獨立出河北省外,因此天津不再作為省會考慮的優先選項。19世紀後期,在清政府和外國列強的主導下,全國範圍內掀起了一股興建鐵路的熱潮。清廷為了實現「富國強兵」的目的,修築了連接北京和漢口的京漢鐵路,同時為了運出山西煤炭而修建了正(定)太(原)鐵路,而毗鄰正定的石家莊在近代正好成為了兩條鐵路的交匯點。鐵路時代的到來,為石家莊未來發展奠定了基礎。

▲1907年中國北方鐵路圖,石家莊已初步變成鐵路樞紐鐵路修建之前的石家莊,還只是普通小村莊,但當它獲得交通樞紐的地位後,便迅速成為北方貨運的集散中心。運輸業的發展促進了商業的繁榮,各類飯店、旅店業務也紛至沓來,大規模的人口流動也在當地逐步出現了。到全面抗戰開始前,石家莊已發展成一個有數萬人口的新興城市。

隨著石家莊城市規模日益擴大,它很快取代了正定的地位。到50年代,正定也被正式劃入石家莊管轄,成為其所屬的一個縣。雖然曾經不起眼的地方已經小有成就,但與天津、保定等老牌省會候選城市相比,石家莊的歷史並不悠久,政治經濟地位也並不十分凸出。

1968年,作為重要的交通樞紐的石家莊,在部分人看來,極易方便形成全省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因此這份提議迅速得到了一致認同。事實上,早在1956年河北省的經濟剛有所恢復的時候,就有人提議把河北省會遷移至石家莊了。只不過由於當時資金周轉困難,才暫時作罷。1971年,河北省會因政治因素又產生過一次動搖,不過在周總理的拍板下,石家莊的省會地位得到了確認,至今不曾改變。從政治、經濟、軍事等角度而言,北京、天津、保定均有著作為河北省會的充分理由。但實際上河北省會不斷的變遷,也還有不少的人為因素和客觀環境因素,比如戰亂、政治鬥爭的影響。

▲雄安新區將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新區坐落於保定市的東側作為資歷最深的「老省會」,與京津距離更近的保定隨著「京津冀一體化」的提出再一次獲得了新的發展機遇,「雄安新區」的建設便是當下保定重要的發展方向。

▲2019年河北各市GDP排名,唐山位居第一,石家莊排第二位,保定第四位確立為「新省會」的石家莊,近幾十年來發展成績也有目共睹,但北京、天津兩座位於河北腹地巨型城市的虹吸效應,也仍在源源不斷地吸引著河北的人才資源和經濟資源,或多或少影響了石家莊充分發揮省會的職能作用。此外,在經濟上,石家莊的GDP僅排在省內第二名,與唐山稍有差距。在錯綜複雜的城市區域競爭下,石家莊作為省會要帶動全省進一步向前發展,仍然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值班編輯 | 小窗

這是第 797 篇文章

- END -

 © Copyright

作家原創作品 |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歡迎分享朋友圈

相關焦點

  • 河北為什麼特別喜歡換省會?
    真正意義上的河北省會比河北這個概念更晚出現了十多年。清順治十六年(1659 年),正式設立直隸省,巡撫駐大名府(今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因此大名是河北歷史上的第一個省會。經過將近50年的發展,作為省會的石家莊已經不是當年那座只有鐵路和工業的小城,而是一座擁有政治和經濟優勢的城市了。這時候再把歷史舊帳翻出來討論搬遷的問題,只會增加該市和全省人民的煩惱。
  • 我國更換省會最頻繁的省,55年裡共變動11次,被稱為「省會之省」
    每個省都有自己的省會,一般是一個省的中心。直到現在,省會定下來之後,一般都不會輕易改變。當然,有時候由於各種原因,省會城市的選擇也不得不改變。我國有一個省,55年間省會變更多達11次。是我國省會變動最頻繁的省份,也就是河北省。那麼,這是為什麼呢?從1913年到1968年的55年間,河北省的首都共發生了11次變化。
  • 河北省會20多次變遷 最中在雄安?
    在中國現在這麼多省之中,河北建省是比較晚的,有些人可能覺得奇怪——河北並不是較晚開發的地方啊?為什麼建省這麼晚呢?其實原因在於:元明清三個大一統朝代除短暫時期首都在南京外,首都都是建立在北京。為啥呢?可是河北似乎省會換上了癮,1971年,河北省再次申請遷省會到保定,中央估計都煩了,周恩來總理親自指示:河北省會不要再換了,就在石家莊吧。
  • 河北這座城市要「冒頭了」,曾當過3次省會,逆風翻盤輕而易舉!
    河北的省會一直變動很大,省內很多城市都是省會,但直到石家莊結束才成為省會。 近年來河北的整體經濟發展水平也不高,主要是因為省內沒有特別突出的城市,所以大部分都很平穩。但是省內某城市的經濟還不錯。 不僅是省會,還被評為潛力城市前50名。
  • 河北省會石家莊,原本叫「石門市」,為什麼後來要改名?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石家莊原來不叫這個名字,那麼它為什麼要改名呢,什麼時候改的?1925年6月24日,中華民國臨時執政命令直隸省建立「石家市」,以「石家莊」為中心,實行市自治制。至此,石家莊才建市。8月29日,中華民國臨時執政以1273號指令,同意把石家莊和休門兩地合併,新形成的地方該叫什麼名字呢?
  • 河北省會城市哪家強?天津、保定還是石家莊
    建國初期,河北省人民政府駐紮在保定市,而在建國以後的許多年,河北省的省會城市出現過許多次變遷,這也是本文所主要講述的時間跨度。02三次搬遷,映射出建國初年的經濟建設縮影河北省會在建國之後主要出現三次改變。
  • 這三個省會城市沒有「省會相」,卻依然穩居頭把交椅,無法替代
    省會城市作為一個省的名片,其龍頭老大的地位自然是不可估量的,這也是那麼多城市摩拳擦掌想要力爭一把的原因,今天我們來說說三個省份,它們龍頭老大的位置可是很尷尬的,這是為什麼呢?
  • 東北「最憋屈」的城市,做了省會2百多年,如今說換就換了
    最近在東北也發現了非常令人窒息的城市,很多人在不知道這個城市的情況下可能創建了200多年的省會,現在說變了, 這個城市是齊齊哈爾, 很多人聽到這個名字覺得不太熟悉, 因為現在的知名度不是很高, 其實經濟發展很好。
  • 全國27省會首位度變化,超過30%的省會有10個
    ,緊隨其後的是長春,達到50.3%,這是全國27省會城市中首位度超過一半以上的2個城市,一個在西北、一個在東北!2019年首位度最低的城市為濟南,只有13.3%,因為山東省內還有一個青島,山東省以國家中心城市來打造青島,必然會削弱省會濟南的首位度,因為省內的資源總量是有限的。不過從目前來看山東省也在著力加大對省會濟南的扶持力度,從合併萊蕪等區劃來看,強省會戰略也逐漸在濟南身上發揮著作用。
  • 河北第一強是唐山,沉默省會石家莊排名持續滑落
    石家莊石家莊為何被稱「國際莊」?石家莊可是環繞天津、北京的河北省省會,這,不知道說啥好。各類排名一般靠後的石家莊為什麼又被人戲稱為「國際莊」呢?石家莊是個弱勢省會在地理上,石家莊從來就不佔優勢,說是環京津大省的省會,但是石家莊偏居河北西南部,和北京之間隔著保定,西邊為山西。保定之名取自「保衛大都,安定天下」,歷來為京畿重地和「首都南大門」;有「北控三關,南達九省,畿輔重地,都南屏翰」之稱。
  • 全國唯一一個既沒有985,又沒有211的省會城市,還是高考大省省會
    一般來說,全國每一個省份的省會城市,都會有一所985或者211大學的。這也不難理解,畢竟省會是每一個省份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好大學坐落在這裡無可厚非!但是,我們發現,全國只有唯一的一個省份,還是高考大省,這個省的省會,即沒有985大學,也沒有211大學。
  • 我國最「憋屈」省會城市,曾是省會還與省同名,如今卻常被人忽視
    這個城市是海南省的省會海口,恐怕很多人都不知道海口是海南省的省會,海南島面積小,優勢非常明顯,擁有天然的海洋資源,地處熱帶,熱帶海灘眾多,其中以三亞最為著名,是全國旅遊城市,我國最「憋屈」省會城市,曾是省會還與省同名,如今卻常被人忽視。
  • 省會「獨裁」排行 廣西竟然是倒數第一!
    不過省會瀋陽過於強大,說瀋陽是中國第四大城市,可能會有很多人不服氣,但它不僅穩居本省第一,而且還是東北傳統的老大,這總是事實吧。本省第二大城市大連,最近在全國上升勢頭很快,換在中國另一個省,很可能早就是省會了,可惜在遼寧省,想追上瀋陽,還有一段距離。錦州太靠近河北,雖然也屬於大型城市,但不可能作為省府。省會「獨裁」指數:5
  • 中國最惋惜的城市,卸任省會51年,但發展成果喜人
    說起河北,首先想到的是省會石家莊,其實之前河北省的省會是保定,這段歷史不太為人所知,從地理位置看,保定離北京、天津非常近,位於河北的中心地帶,比現在的省會石家莊位置不太好,由於地理位置優越,保定從1669年開始獨佔河北政治、文化中心城市300多年,截至1968年,河北省遷往石家莊市,保定首次計算
  • 河南開封和河北保定曾經的省會,現在發展得怎麼樣?沒想到是這樣
    河南開封在1954年之前一直是河南省省會,54年後省會變成鄭州,與開封千年輝煌相比,不是省會66年後開封還能依舊輝煌嗎?河北保定也是,從1699-1968年三百年間,一直是河北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68年後石家莊成為河北省會,這兩座原本是省會的城市,當年的省內老大,現在過得還好嗎?
  • 中國「最該憤怒」的省份,哪個城市好就走哪個,省會換一個又一個
    中國有很多省,但在這些省不是固定的,而是不斷變化的, 在中國的許多省份中,廣東和江蘇最引人注目,衣蛾經濟高,是中國最厲害的省份, 中國有些省是最「憤怒」的城市,哪個城市好,去哪個城市好,省會只有一個變化,這個城市倒黴,能說話就不甘心,能哭就生氣, 因為那裡發展的城市都被分成了另一個城市
  • 中國各省簡稱及省會都是哪裡?
    中國各省簡稱及省會簡介:河北--因為位於黃河北岸而得名的,古代它的部分土地屬於冀州、故簡稱「冀」,省會:石家莊河南--是中國古代文明的兩個重要發祥地之一、它是中國古代「九州島島」中的「豫州」,故簡稱「豫」、有大量古代歷史和文化遺址。省會:鄭州陜西--有「古代歷史的博物館」之稱、是古代秦國的所在地,故稱「秦」或「陜」。省會是西安市(古稱長安)、是我國著名的「千年古都」。
  • 山西的省會,為什麼會是太原
    山西是一個歷史悠久,資源豐富的地方,且山西的省會太原在歷史上曾多次被作為都城,在中國歷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背後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可謂是人傑地靈。但是其實不止太原一個城市曾被作為都城,那為什麼省會會是太原呢?太原與其他十一個地級市相比有什麼過人之處?接下來我帶大家了解一下。
  • 如果成都當年是直轄市,重慶是省會城市,四川省會發生什麼變化?
    如果成都當年是直轄市,重慶是省會城市,四川省會發生什麼變化?很多知道中國這個獨特城市級別劃分的小夥伴應該知道在中國直轄市的級別最高, 一般來說,一個城市肯定比一個省差很多,但你可以看到直轄市的水平直接和一個省同等,中國直轄市的地位很高, 這就是為什麼中國這幾年一直維持著四個直轄市, 因為其他城市也不會被賦予這麼大的權力, 那麼,國內現在唯一的四個直轄市其實也有在那一年引起很大爭議的, 那是位於中國西部地區的重慶市, 很多人說如果重慶成為直轄市,成都應該成為更多的直轄市
  • 以各省十大企業中省會企業佔比來看中部六省會的首位集中度!
    如江蘇的南京蘇州;山東的濟南青島;浙江的杭州寧波;福建的福州廈門泉州;廣東的廣深莞佛;甚至事實上省內雙城應是京津的河北,不算京津的影響也還有唐山等市與省會石家莊競爭。強省會代表武漢市而中西部則明顯是另一種畫風,受制於總體的經濟實力,各省只能全力扶植一城來參與全國競爭,這就是中西部的強省會戰略。目前來看,強省會戰略是完全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