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王家樓王氏族譜與《揚州十日記》

2020-12-18 騰訊網

南明弘光元年,清順治二年(1645)四月,清軍多鐸南下攻打揚州,南明弘光朝兵部尚書史可法督師揚州軍民進行了殊死抵抗。農曆四月二十五城陷,清軍在城內進行了血腥屠殺。當時的倖存者王秀楚記下了城破後十天中的親見親聞,名曰《揚州十日記》。

《揚州十日記》是一本記史著作。全書八千餘字,揭露了清軍殺人如麻、流血有聲的暴行。隨著清軍入主漢地,揚州屠城的記載而被刻意掩蓋,《揚州十日記》也就一直被列為「全毀書目」。辛亥革命前夕,有心的留日學生從日本將此書翻印,帶回中國,「希望使忘卻的舊恨,助革命成功」(魯迅先生語)。直到這時,《揚州日記》才為世人所知。

由於書中記載存有矛盾之處,死亡人數亦有誇大的成份,所以,對於此書的真偽及是否真有王秀楚其人,古今學者一直存有質疑與爭論。

後來,江都仙女廟王家樓村的王氏族譜《王氏家乘》面世,依據其所錄之內容,終於使世間這場爭論有了一個較為明晰的答案,並有助於對《揚州十日記》與王秀楚其人研究的深入。

距仙女廟東南三裡多路,有一個叫王家樓村的地方,緊靠現在的江都水利樞紐工程。它是一個由王姓家族聚族而居的大村落,其中分為東、南、西、北、中五個自然村莊。因村莊東邊有一座在當時少有的二層樓房而遠近聞名,故名「王家樓」。

大前莊處於王家樓中心,是這支王姓家族的發祥地。莊中有十座建於清乾隆中期的坐北朝南的建築,均是前後三進六廂、自成院落的大瓦房。這十座建築青磚灰瓦一字排開,東西長約200米左右,南北計跨50—60米,可謂氣勢雄偉,氣派不凡。

王家樓村的王氏乃太原王羲之嫡系後裔的金壇塔山一系,其始姐為太原王氏第八十世孫王和。王家樓村的王氏族譜《王氏家乘》現存三種不同年代修撰的版本,計11卷12冊。其中嘉慶年間的存一卷一冊;鹹豐年間的存4卷5冊;民國年間的存6卷6冊。從嘉慶、鹹豐年間族譜可知,《王氏家乘》始創於康熙二十八年(1689),繼修於乾隆二十四年(1759)與嘉慶十二年(1807),續修於鹹豐十一年(1861),復修於民國七年(1918)。乾隆年間的譜序為楊紹印撰,《王氏大成家譜序》為「賜進士探花及第……年家眷門生徐乾學」於康熙庚午(1690)歲菊月(八月)作。

從王氏族譜中得知:塔山王氏元末時因「社會動蕩,山冠縱橫,民不聊生,塔山故址遭其焚掠,無有寧止」,所以除少數人堅守塔山外,餘者遂分徙四方。其中,太原王氏八十二世孫王秀楚的祖先王處位一支便徙至揚州北關下。

據王氏族譜(鹹豐本二卷與民國本二卷)記載:王家樓王氏始祖王和之父王肇慶,乃太原王氏七十九世孫,會試歸途,經揚州,遊平山堂,巧遇早先遷揚州的同族兄弟、太原王氏八十二世孫王秀楚的祖先,在其誠心邀約下,也遷來揚州,並在揚州娶楊氏生王和。而後王和又於十六世紀晚期從揚州遷往仙女廟東南之地繁衍,並逐漸形成了聚族而居的王家樓村。

史可法絕命書

王秀楚與王家樓王氏雖同宗,但不同支。而王家樓村在《王氏家乘》中仍有《秀楚公事略》的《附志》。《事略》寫道:「桂林公遷揚時,與秀楚公之祖同家於城,至和公始東徙。秀楚公者,和公之族孫也。崇禎乙酉夏四月十四日清兵南下逼揚州,未幾,城陷。明閣督史公殉節,清兵屠城十日,秀楚公一門數十口,昆弟、妻子、妾媵及其他朞功親屬死亡殆盡,只公孤孑一身,可謂再世矣。著有《揚州十日記》一書,流傳於世。書中實錄皆親歷也。時往來城鄉間,與我寶棟諸公閒話滄桑。歿後,我棟公命子孫春秋佳節,為之設祭展墓,例於我本支祖先焉。」

由此可知:王和之父王肇慶遷來揚州後,與王秀楚先輩「同家於城」,王和後徙仙女廟。在政權更迭、揚州屠城後,王秀楚一家只剩下他孤身一人。此後,王秀楚與仙女廟王和後人王寶棟等人一直保持聯繫,長相住來,共話滄桑。王秀楚死後,王寶棟念其無後,便將王秀楚視為本門先輩,命子孫循例祭掃。同時,在王家樓的《王氏家乘》中以《附志》列入,以示不忘前輩之恩德。

史公祠

由此可知,王秀楚是實有其人,《揚州十日記》乃王秀楚所作,且為「親歷」、「實錄」。

關於《揚州十日記》,最早將其譯成英文介紹給世界的,是一位江都人,名叫毛如升。

毛如升(1911—1940)原名毛如傑,江都邵伯人。他在邵伯讀完小學後,考入揚州中學,初中畢業後輟學在家。他勤奮好學,自修兩年後,考入南京中央大學外文系,後在中美文化交流中心供職。南京大屠殺慘案發生後,他激憤於日寇的暴行,聯想到明清之間發生在家鄉的那一場民族悲劇,為激勵國人的禦侮之志,便把《揚州十日記》譯成英文,先後在《天下》、《西風》等雜誌上發表。書中有美國密西根大學貝德博士寫的序,對其評價甚高,稱為「近年來中英互譯之作中佔一重要地位。」 朱毓麒(海流 漉淇)

相關焦點

  • 《揚州十日記》證訛
    揚州戰役是清軍渡江前取得的第一個具有關鍵性的勝利。史可法被俘遇難,南明四總鎮及左良玉部的潰降,導致南明沿江防線的全面崩潰,福王被擒,宣布了南明王朝基本結束。因此揚州戰役在清初歷史上成為影響深遠的重大事件。 歷史工作者及關心明末清初歷史的人士,自然要重視揚州戰役的史實及其作用。由於這個時期的史料發現的很少,一部《揚州十日記》便受到了比較廣泛地矚目。
  • 日本傳來的《揚州十日記》和屠城
    而《揚州十日記》,大體上就是在這個情況下,被清朝赴日留學生帶回的中國,並進行推廣。《揚州十日記》的作者,是南明初年一個叫王秀楚的知識分子,他是南明初年的揚州居民,根據他在《揚州十日記》中自敘,他目睹了南明軍隊在揚州的潰敗,清軍的入城,以及清軍在揚州的燒殺搶掠,更為不幸的是,他的家人也都死於這場兵禍。
  • 振興鄉村文化 重修王氏族譜
    振興鄉村文化  重修王氏族譜
  • 波斯莊探源(揚州江都大橋鎮)
    揚州,當時作為東南地區的一大都會,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自然也不例外。據《舊唐書》記載:公元760年前,此地就有外商2000多人,其中不少是波斯商人。到安史之亂後,揚州遭受了一次兵禍。據載,唐肅宗上元元年(760),淮南節度使鄧景山引平廬兵馬使田神功所部討賊。田神功率軍至揚州,大掠百姓財產,數千波斯商人被殺。因此,一些波斯人為避亂,便四散離揚,流落鄉間居住。
  • 天度《王氏族譜》與民國「大人物」的情緣 || 王忠蒙
    《天度王氏族譜》便是其一。譜載王氏始遷祖王 曾,於宋末自太原任武功縣令。數載任滿,致仕歸裡。時逢金髮兵滅宋,戰火烽起,歸途不寧。後經同僚好友的籌化,遂攜家眷定居扶風縣明月山前之天度鎮。繁衍生息,耕讀傳家。有粟盈於耕,有財盈於商,列庠者以文著登仕。王氏安居樂業,世裔彌洪,爵秩顯榮,仕宦無窮!成為扶鳳乃至州府之名門望族。天順六年(1462),八世五祖王政登鄉貢進士。初拜河南開封府蘭陽縣令。
  • 第二屆「江都杯」中國雙智創業大賽總決賽如期在揚州江都舉行
    該賽事由中共江都區委、江都區人民政府主辦,江都區委組織部、江都經濟開發區、揚州龍川控股、上海愛就投承辦,江都區科技鎮長團、江都區委宣傳部,江都區科技局、人社局、工信局、商務局、地方金融監管局、融媒體中心,江都高新技術產業園、科創園、高端裝備園、招商銀行協辦。
  • 天度王氏「族譜」驚動民國「大人物」 /王忠蒙
    【一】  扶風天度「王氏族譜」,系王氏八世孫---王政於明弘治八年(公元1495)建立。  天順六年(1462),王政登鄉貢進士。初拜河南開封府蘭陽縣令。繼之為直隸廣平府威縣令,秩滿升授澤州同知。弘治六年丁外艱(父喪)服,依古禮三年守孝,期間纂修「王氏族譜」。  王氏始祖王曾,於宋末自太原任武功縣令。
  • 江都新農合醫保居然不能直接在揚州使用!
    近日,有江都市民反應在揚州某醫院辦理手術住院,江都醫保卡居然無法使用,原來在揚州看病需要本人持有長居地證明,這真是一件荒唐的事情,江都難道不屬於揚州?經國務院批准撤銷縣級江都市,設立揚州市江都區,以原江都市行政區域為江都區行政區域。自此江都與揚州爭議便不斷,首先是公交系統,之前的藍皮小客車已經逐步淘汰,換上了亞新新能源客車,脫胎換骨版的改變。
  • 三槐堂當路王氏向連雲港市民俗博物館贈送族譜
    12月6日上午,連雲港市民俗博物館舉行三槐堂當路王氏向民俗博物館贈送《東海當路王氏族譜》儀式。據悉,當前連雲港市申報創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當路王氏宗祠於2018年11月獲市第五批文物保護單位,《東海當路王氏宗譜》被省市博物館收藏。
  • 美麗中國·全國門球大賽(揚州江都站)落幕
    美麗中國·全國門球大賽(揚州江都站)落幕 發布時間:2020-12-03 來源:中國體育報 作者:劉昕彤 軋學超 字體:
  • 客字堂王氏五修族譜慶典大會上的講話
    在這美好的日子,我們湖北省監利縣客字堂村舉行盛大儀式,祭告皇天厚土、列祖列宗,為客字堂王氏五續族譜竣工慶典。值此機會,我謹代表客字堂王氏理事會、代表客字堂五千族人給大家拜個年,祝願各位新春吉祥,牛年大發,身體健康,闔家幸福,萬事如意!隆重舉行族譜竣工慶典,堪稱我族一大盛事,如此壯舉,可喜可賀。激動之餘,本人草成詩句,以襄盛事:「五修族譜冊冊新,先人創業倍艱辛。但期我輩多努力,江山代有吉高門」。
  • 雜念 | 揚州十日記
    1645年,清軍揮軍南下,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史可法奔赴揚州組織軍民抗爭。4月15日,清軍包圍揚州,在抵抗了10天後,揚州淪陷,多鐸縱兵屠城,下令十日封刀,史稱"揚州十日"。清軍佔領揚州後,屠城十日,死八十萬(對死亡人數史學家尚存疑)。只有少數在破城前出逃的和未被發現的得以生還。《揚州十日記》作者王秀楚便是倖存者之一,記錄下了十日間清軍的暴行。
  • 揚州江都:電競行業「華山論劍」 「長三角電競之都」 來了!
    騰訊、網易、暴雪等數十家電競產業頭部企業及200多名行業嘉賓在揚州江都「華山論劍」,共同探尋中國電競產業發展路徑。 中共揚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長金表示,「 電競產業作為新業態的重要組成,正成為數字內容領域新的經濟增長點,同時在傳承、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帶動文旅消費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多的作用。這為我們推動古老運河煥發時代風採找到了新的思路、新的結合點。我們希望以此活動為紐帶,讓更多的電競界朋友成為我們的合作夥伴,共同推動江都電競、揚州文旅走深走實、行穩致遠。」
  • 《曾公王氏族譜》數位化編印服務合同儀式在宜章舉行
    2021年2月28日,宜章曾公王氏族譜理事會與九親文化湖南事業部籤訂《曾公王氏族譜》數位化編印服務合同儀式,在宜章縣頤安養老服有限公司會議室舉行
  • 重慶萬盛王氏家族族譜編修進入定稿階段,校對工作全力開展!
    校對族譜資料2020年3月20日,重慶萬盛王氏家族族譜編修進入定稿階段,重慶萬盛王氏會長王春生、王昌文、王守傑三位代表到訪九親文化重慶分公司,與九親生產部葉經理以及陳經理對此次的資料進行最終的校對在一番仔細的校對探討後,王氏宗親對本次資料校對工作表示十分有信心,對照老譜以及對三稿新增人丁的添加修改工作,讓族譜在編修過程中也時刻保持著家族人丁信息的精準性和及時性。對此萬盛王氏宗親對九親文化校正的文稿給予了高度的讚賞,也對九親文化高效的工作效率表示高度的認可,並表示將全力配合將此次的校正工作做到最好。
  • 《北徵日記》中的 阮元及揚州勝景
    日記記載阮元行跡頗詳,能夠豐富我們對於阮元的認識。日記中對於揚州勝景的記錄,也具有較為重要的地方文獻價值。一、民心擁戴的阮元嘉慶四年(1799),阮元奉旨署理浙江巡撫,次年奉諭實授。至嘉慶八年,阮元撫浙四年,已取得不俗政績。阮元奉旨入覲瀕行,浙人皆以為其將入京輔政,參與樞密,門生皆賦詩送行。日記記載了作者親見的浙江百姓送迎阮元之盛況。
  • 王氏各支起源、發展、族譜及名人
    除去原屬二十一望者,還有顯名於兩宋以前、在二十一望之外的畢公高之後的河間王氏、出於王子比幹之後的汲郡王氏、周考王弟之後的考城王氏、烏丸族的烏丸王氏、羌族鉗耳氏的馮翊王氏、回紇阿布思族的安東王氏、高麗族的拓王氏或樂浪王氏、營州王氏、聊城王氏、長安王氏、高陵王氏、藍田王氏、上黨王氏、鄴郡王氏、廣平王氏、樂陵王氏等。
  • 顧寶珊淺絳彩瓷作品(揚州江都大橋鎮)
    顧寶珊淺絳彩瓷作品(揚州江都大橋鎮)
  • 湖南王氏源流總述——王氏文化
    湘潭淦田滸澗王氏    始遷祖慶榮公,原姓歐陽,明初自江西廬陵遷此,娶王氏女,遂改姓。今屬株洲。1929年四修族譜。湘潭淦田王氏    始祖該公,三十五世孫禧孫公,自廬遷居淦田,今屬株洲。清光緒5年(1879)重修族譜。
  • 莆臺王氏姓氏淵源——王氏文化
    這是因為:「王氏初建國,武夫悍卒,氣焰逼人。閩人戰慄自危,謾稱鄉人,冀其憐憫,或猶冀其拔用。後世承襲其說,世(祀)邈綿,遂與其初而忘之爾。此閩人譜牒,所以多稱固始也」(方大琮語)。  王姓入莆有三支。1、莆田《王氏族譜》載:周靈王太子晉,因直諫被罷為民,居太原,太子晉下傳十八世,王翦為秦國大將。其曾孫(二十一世)王元遷入山東琅琊臨沂,為「琅琊王」始祖。三十一世王祥,臥冰求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