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斯·布爾喬亞:用雕塑治癒童年之傷

2021-01-08 中國婦女報

巨型蜘蛛雕塑《MAMAN》

路易斯·布爾喬亞每一次創作都是揭開童年傷疤的過程,但是在痛中釋放力量的快感又讓她酣暢淋漓。

■ 李理達

前不久,在北京順義區松美術館落下帷幕的「路易絲·布爾喬亞:永恆的絲線」亞洲大型個人回顧巡展,至今仍讓人記憶猶新。

作為20世紀中後期西方最具影響力的女性雕塑藝術家,路易絲·布爾喬亞的作品充斥著強烈的個人風格色彩和孤獨的精神隱喻。此次展覽展示了她職業生涯中最為重要的系列作品,包括20世紀40年代晚期的「人物」雕塑系列,90年代的「細胞」「牢籠」裝置系列,還有她生命最後十年的以紡織物為創作核心的掛毯系列,以及最著名的、紀念碑式的蜘蛛雕塑「母親」系列。此外,還有13件未在上一站上海站展出的作品。

法國象徵主義詩人波德萊爾曾說,「天才不過是有意的重獲的童年,這童年為了表達自己,現在已經獲得了剛強有力的器官以及使它得以整理無意間收集的材料的分析精神。」如此看來,路易絲·布爾喬亞的每件作品的創作經歷都可歸結為在童年陰影籠罩下藉助自身藝術天賦的代償,最終完成了精神上的和解與自愈。

20世紀初的歐洲,無休止的戰爭幾乎磨滅掉人們對生活的熱情。剛出生沒多久,布爾喬亞就與母親跟隨做軍官的父親顛沛流離於歐洲各地。戰後,他們回到法國,生活似乎將步入正軌,但這時家庭內部的矛盾卻開始激化。母親病重、父親出軌家庭教師的雙重打擊使布爾喬亞的內心遭受了重創。

而深愛的母親是她唯一願意回憶並持續以此作為靈感源流的主題,她的「蜘蛛」雕塑系列即是母親系列的代表作。

踏進松美術館,一隻10米多高,鋼材、大理石質地的巨型蜘蛛聳立在人們眼前。雕塑的名稱為「MAMAN」,正是法語「媽媽」的意思。蜘蛛的八腿迂迴扭曲地直戳地面。走進雕塑內部,被這龐然大物包裹著竟不覺戰慄恐懼,倒像是回歸到母體子宮裡溫潤而安全的隱秘世界,有種說不出的寧靜安詳。

在布爾喬亞心中,母親一方面像聰明可靠、思維縝密的蜘蛛,時刻保持警覺,保護家人,片刻不停地織網以維護家庭的日常運轉;另一方面,體弱的母親又像孩子一樣需要自己無時無刻地照顧。因此,布爾喬亞心中的母親既強大又脆弱,她曾說,「蜘蛛,是給我母親的一首頌歌,更深地說,它代表了一種調和。」

實際上,布爾喬亞的蜘蛛情結在1947年的繪畫作品《蜘蛛》中早已出現,她曾將繪畫的過程與蜘蛛織網的過程相比較:「繪畫是什麼呢?繪畫是一個分泌的過程,就像蜘蛛吐出蜘蛛絲織網一樣……那是個編織的過程。」當版畫、油畫的二維畫面已經無法容納她的創作願望,她開始用立體的、可觸可感的雕塑作為自己的表現手段。巨型的蜘蛛雕塑由此而來。

《MAMAN》給人的觀感既有侵略性又有母性光輝環繞的柔軟氣氛,陰陽同體的氣質正是布爾喬亞想傳遞給觀眾的審美感受。她說雕塑作品一定要有侵略性,但布爾喬亞的雕塑又夾帶了綿柔的特質。這種矛盾感可以從布爾喬亞的童年中找到源頭。

布爾喬亞和妹妹的相繼出生,意味著父親想要個男孩的希望落空。飯桌上,父親時常嘲諷女性的平凡無奇,對於布爾喬亞的藝術理想,他斷言她一定不會成為藝術家。「一個女人想要討人喜歡可不容易,這種想要討人喜歡的渴望是很扎人的,怎麼在討人喜歡的同時又做自己?」在一部關於布爾喬亞的紀錄片裡,她談到了女性在社會生存的矛盾點與困境,以及女性所承受更多較之男性而言的隱性壓力。

雖然堅稱自己只是一位藝術家,一位藝術史家的妻子,但布爾喬亞的作品主題中那些來自家庭的、高度私人化的經驗觀念,都能看到她在某種程度上一直在無意識地為女性發聲。

創作於1993年的銅製懸掛雕塑《歇斯底裡之弧》也出現在本次展覽中。閃耀著金光的人體,身體向後彎曲近乎360度去觸碰足部,怪異的身姿幾乎接近身體的極限。雕塑被一根線懸吊起來,循環往復的身體造型也讓靜態的雕塑富有流動感。

懸掛的方式是布爾喬亞作品中的一大特色,她曾說懸吊塑造的正是使作品旋轉從而營造出的無助感。我試圖尋找《歇斯底裡之弧》想表達的意義,也許運動不息的扭曲人體象徵了人的一生,從起點到終點再回到起點,從失敗到成功再通向下一個目標,像極了日復一日推著石頭從山腳到山頂的西西弗斯。布爾喬亞每一次創作都是揭開童年傷疤的過程,但是在痛中釋放力量的快感又讓她酣暢淋漓。她賦予針線、織物、掛毯等日常隨處可見的生活物品以藝術上的象徵寓意,解除了伴隨自己一生的對於分離和遺棄的恐懼與痛恨。

布爾喬亞38歲才開始舉辦自己的個展,但從早期到創作巔峰的作品,都證明了她具有極高的藝術天賦。對於雕塑藝術,她期待從中獲得充滿信心的力量感,最終讓自己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並為自己帶來快樂的回饋。

布爾喬亞的一生,都在修復填補童年創傷。幸運的是,她找到了一條最適合她的發洩出口——藝術。

相關焦點

  • 路易斯·布爾喬亞:用脆弱編織強悍的「蜘蛛」
    衝突的關鍵絕大部分來自於布爾喬亞的思鄉之情,她甚至還收養了一名法國孤兒,但這份情緒仍揮之不去。「當我一到美國,我就開始經歷思鄉的痛苦,但這種情感深埋在我潛意識,不知道為什麼,我開始用作品重塑家鄉的親人們。」
  • 路易斯·布爾喬亞紐約個展:織物展示女強人細膩面
    Louise Bourgeois織物系列路易斯·布爾喬亞織物作品亮相紐約Cheim&Read畫廊展現女強人細膩另一面2011年5月12日至6月25日,路易斯·布爾喬亞(Louise Bourgeois
  • 《火神被殺》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所謂性格決定命運,大概從童年時期就定下了,所以才有了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的說法吧。人的一生都在和那個本我進行著對抗,有的人經歷只是經歷,又或者因為經歷野蠻生長起來。
  •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沒想到井柏然童年竟然爹不疼娘不愛,唉!遇到這樣的原生家庭真的太慘了!所以他對誰都好 但是很少有人能走進他的心!#受原生家庭影響的性格特徵#幸福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 原生家庭的悲哀:幸福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一生治癒童年
    張一山在《柒個我》中扮演的沈亦臻,因缺失童年記憶擁有七重人格;在《24個比利》中,比利體內總共有24個人格…… 每一種人格被塑造成年齡、性格、身份各異的「人」,他們共同組成了一個隊伍,而每個人承擔著不同的任務。
  • 吳青峰:本該用一生去治癒童年的「少年」,一直在用歌聲治癒著我
    華少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導演,這位90後導演用奇怪的眼光告訴他:「華少老師,雖然我們青峰長得年輕,但其實就比你小一歲......華少老師,雖然你們兩個幾乎同齡,但你真的能裝下兩個他哦!」82年出生的吳青峰,今年37歲,遭遇過童年時父親的家庭暴力,也經歷過學校裡同學的排擠欺凌,在魚龍混雜的娛樂圈度過了16年之後,卻還帶著一股少年的羞澀和溫暖,用自己的歌聲治癒著他的聽眾。
  • 《小鞋子》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記得小時候家裡條件有限沒穿過啥好看的鞋子,每當看到別的小朋友穿新運動鞋好是羨慕,時常都想自己要是能穿上一雙嶄新的運動鞋有多開心;可能是童年的影響,長大後可以少吃點也得買一雙自己喜歡的鞋。正如今天要給大家推薦的這部電影也是有關一雙鞋的故事。
  • 幸福的人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治癒童年
    馬爾克斯說過,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我國通常把12歲之前稱為童年,基本就是中學之前的階段,也是人一生中性格塑造最重要的一個階段,這時候的家庭教育,對孩子影響非常大。那麼如何給孩子創造出一個好的家庭環境,要注意哪些?
  • 路易斯·布爾喬亞離開8年了 但她的「絲線」能永恆
    儘管在美70餘年,童年的時光依然是她的主要創作來源。「記」、「性」、「愛」和「遺棄」是她複雜的作品中的核心主題。與很多藝術家不同的是,直至1970年代,布爾喬亞的藝術價值才開始被業界肯定。河水是印染掛毯的理想之選。這件晚期的織物作品是布爾喬亞用生活中的舊衣物和其他織物製成的。它就像是藝術家的一本晚年日記,而它到底記錄著什麼,除藝術家之外,沒一個人知道真正的答案。【頭重腳輕的「人物」系列】當觀眾步入地下一層時,首先看到的是布爾喬亞知名的「人物」系列,這是藝術家從四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代表性作品集合。它們被認為是藝術家第一批成熟的雕塑作品。
  • 《人間失格》,缺愛的童年一生的傷
    這本書先是用3個葉藏的手扎來敘述,後面是寫作者的一些經歷,生活感悟,整本書帶著濃濃的灰暗色彩,一句生而為人,我很抱歉的"喪"貫穿始終,整本書用這樣的色調與讀者產生共鳴,直擊每一位讀者內心的深處敏感脆弱的部分,精準的表達出讀者內心"缺愛小孩"的感受,展示了典型的抑鬱症人格的思維模式。
  • 路易斯·布爾喬亞 | 一個試圖了解自己的小女孩
    在整個童年時期,布爾喬瓦被招募到洗手間,通過洗滌,修補,縫製和繪畫等方式在車間工作,而她的母親約瑟芬則與她保持著親密的關係。青春期時,資產階級參加了巴黎的精英Lycee Fenelon。Untitled、1970--1972《父親的毀滅》是一件有轉折意義的作品,從形式上,她開始情景雕塑的創作。從主題上,她開始直面童年的劇情。
  • 那些被利用、被嫌棄、被傷害的童年該如何治癒
    梅豔芳給我的感覺,用她自己的歌形容最貼切:《女人花》女人花——搖曳在紅塵中女人花——隨風輕輕擺動只盼望有一雙溫柔手能撫慰我內心的寂寞>「幸福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她童年不幸,一生也沒能遇見能治癒她的人。當她最後一次穿著婚紗站上演唱會舞臺時,所有人都聽見了花瓣凋落的聲音。孩子是「上天的禮物」還是「成人的砝碼」?我們這樣的普通母親,在時時刻刻為孩子操心;很多母親為孩子付出了時間、金錢、自我以及全部的愛。但是這世界上還是有些孩子,從「存在」開始,就是成人的算計和陰謀。
  • 不幸的人用一生來治癒童年,月亮天蠍的偏執和佔有,都因從未擁有
    有句話說:幸運的人用童年來治癒一生,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的確是如此,這個同事說因為小時候自己的父母很忙,忙到根本沒時間去管自己。 兒時的日子,總是一個人數著天上的星辰,一個人孤單的作伴,習慣了獨當一面不過是沒有依靠。他如今自己有了孩子,他說他想讓自己孩子的童年是充滿了愛和保護的。
  • 楊超越喝醉後,大喊「爸爸,媽媽」,難道她要用一生治癒童年嗎?
    之前,有工作人員爆料:不像其他演員愛用情歌催淚,楊超越現場醞釀情緒曲目是《世上只有媽媽好》,來自單親家庭的楊超越可能比別的女孩更想媽媽。平時看起來開朗樂觀的超越,哭喊著爸爸媽媽莫名有點讓人心疼,即使長大了掙錢了,在外闖蕩哪有不想家的?
  • 治癒你的童年,宮崎駿《龍貓》經典臺詞
    「我經常懷念童年,它經久耐用,質量良好。」 如果把童年放映一遍,最開始先大笑 緊接著放聲痛哭,最後掛著淚 ,微笑著睡去,別懷疑,那一定是《龍貓》!
  • 全球25個最具創意的雕塑(最全完整版)
    這群雕塑是為了紀念波蘭於1981年12月13日頒布的戒嚴令、波蘭總統沃依切赫·雅魯澤爾斯基取締團結工會並逮捕其領導人。自此公會轉入地下行動,從而工人們也逐漸呈現出在地上與地下分裂的形態。雕塑表達了被共產主義奴役的人民哦同情。
  • 缺愛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而不幸的人童年長期處於一個缺愛或壓抑、放縱的環境,很難培養出健全的人格。往後的一生便都會努力的去修復治癒和填補童年的不幸。最典型的例子便是尋找伴侶。一個人在童年中所缺失的情感會渴望從伴侶身上索取。
  • 《大明風華》胡善祥: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我曾經在網上看過一項科學調查報告:童年所經受過的巨大創傷,可能會改變一個人的DNA。我沒有研究過生物學,也沒有求證過這項研究報告是真是假,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童年所受的傷害,可能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所以就有了那句話: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 公關英劇第二季第六集:那些用一生治癒童年的人後來都怎樣了?
    四、那些用一生治癒童年的人後來都怎樣了?這是本文的標題,是針對羅賓所起的。說實話,寫這篇劇評花了非常多的時間,這也是本菜雞公關第一次,在寫劇評之前先看別人的分析。在豆瓣還是人人視頻上看到一個熱門評論:有的人,僅僅是活著,就已經耗費了全部力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