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失格》,缺愛的童年一生的傷

2020-12-22 無戒學堂

初看人間失格的時候,是那種很喪的感覺,人間失格又稱喪失為人的資格,初看這個題目的時候我有點震驚,為什麼會取這麼喪的標題?是怎樣的人生經歷,讓作者會寫出這樣的書?又是為什麼這樣的書會被奉為經典之作?

這本書先是用3個葉藏的手扎來敘述,後面是寫作者的一些經歷,生活感悟,整本書帶著濃濃的灰暗色彩,一句生而為人,我很抱歉的"喪"貫穿始終,整本書用這樣的色調與讀者產生共鳴,直擊每一位讀者內心的深處敏感脆弱的部分,精準的表達出讀者內心"缺愛小孩"的感受,展示了典型的抑鬱症人格的思維模式。我們既要接納自己敏感懦弱的部分,也要對旁人的壓抑脆弱抱有同情之心,這就是我對這本書最大的理解。

幸福的的人用童年去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去治癒童年。

主人公葉藏從小在父親的冷漠和強勢下變成討好型人格的人,他害怕別人看透真正的他,童年和青春期拼盡全力在偽裝自己,作為家裡的老么,葉藏有種被邊緣化的感覺,他與世人格格不入,從小對很多的感受都來的遲鈍,不懂的飢餓,也害怕幸福,"從小人們就常說我幸福,但我總覺得自己好像身處地獄,反倒是那些說我幸福的人所過的安樂生活遠非我所能企及。""膽小鬼連幸福都害怕,碰到棉花糖都會受傷,有時候也會被幸福所傷""別人送我的東西,無論多麼不投我所好,我也不會拒絕。對討厭的事物不敢明說,對於喜歡的事物,也像做賊似的畏畏縮縮、惴惴不安,令我備感痛苦,而這種難以言喻的恐懼又使我苦悶不已。換句話說,我連二者擇其一的能力也沒有。"這就是敏感缺愛,討好型人格典型的內心獨白。

都說不幸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是因為在童年世界裡,落下的印記都是深深的烙印,他會形成人們的潛意識,成年以後很多事發生都是像一拳打在沙子上的,但是小時候的一些事情無論多小對小小的身軀來說都是一件很大的事情。即使自己不知道,但是在成長路上面對問題的時候,就會顯現出來,或許是逃避,或許是堅毅,或許是懊惱,總之,你對世界的反應一定和你的成長經歷有關。

現代社會的文明教育讓很多人意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每個職業都有崗前培訓,只有父母這個職業沒有,所以我覺得原生家庭的傷大部分人或多或少都有,不管是父母個性本身的缺陷,父母離異,父母相處模式的偏差,亦或者小時候經歷的一些言語傷害,行為傷害都會變成童年時期深深的烙印。除了原生家庭,成長經歷的社會環境也很重要,時代是一座山,落在人們身上是一粒灰,這也表明了每個人都逃不掉時代在人身上刻下的深深印記,人間失格的作者是以自己為原型,那時候的日本社會動蕩不安,長兄制度讓排行第6的他也失去很多關注,最後在寫完人間失格之後,39歲投水自殺也展示了那個時代日本社會的動蕩,社會人的異化和人們心中的犬儒主義。

不要對誰抱有期待,社交中最舒服的狀態就是有距離感

人間失格裡主人公成長路上最重要的朋友就是堀木,但是他是這樣評價他的朋友的:相互輕蔑卻又彼此來往並一起,自我作踐---這就是世上所謂"朋友"的正面目。其實我們在成長的路上,也會遇到一些損友,中年時期主人公和純潔的由子結婚以後也期待好好生活的,但是朋友堀木依舊喊他喝酒,任由著他的墮落,在妻子被來收漫畫稿的商人欺侮之後,朋友堀木卻沒有幫助他,而是和作者本人一起逃離了現場,表現出懦夫對這個社會無聲的抗議和呻吟,從此葉藏活在更加墮落之中。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一定要選對朋友。

活在這個社會中,我們是需要良師益友,但在社交中一定要保持好距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自己的事情,不能靠的太近,而對於社交,書裡提到的:家裡的事不可說,身上的痛苦不可說,對昨日的畏懼不可說,對世人的疑惑不可說,昨日之恥不可說。以前二十幾歲的時候,也很想表達自己,展示自己,看到自己融入不了一個群體會很緊張,會懷疑自己是有問題的,慢慢長大才知道,沒有必要向誰都展示你的經歷,生活,被人誤解時,要有不解釋的勇氣,也不必把時間花在無聊的社交中,每個人的個性都不一樣,有的人適合獨處,有的人喜歡群居,關係不好的不必強融,不合群也不必緊張,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世界。

不要期待,便沒有傷害,最好的情緒是平靜

書中說:若沒有猛烈的歡喜,便不會有悲痛襲來,記得初中的時候看過一段話,一個人有兩個心房,一個住著快樂,一個住著悲傷,不要笑得太大聲,會吵醒旁邊的悲傷的。經歷一些事以後,我一直覺得,一個人人最好的情緒不是快樂,而是平靜,無論你身處怎樣的環境,好的,壞的,只有在平靜的時候,內心才能獲得智慧和能量,最近很很火的一句話:僅一夜之間,我的心便判若兩人,你自人山人海中來,來時攜風帶雨,我無處可避,走時亂了四季,我久病難醫,也是出自人間失格,在這個形形色色的社會裡,我們會遇到很多人,這是宿命,我們也會離開很多人,這也是宿命,久處不厭考驗不僅是性格,還有人性,因為人的本質是喜新厭舊的,所以要看透所有人的離開,來的時候不必歡喜,走的時候也不必悲傷,不要期望,便沒有失望。作者太宰治在他的書裡表達了人們生來便是追求戀愛和革命的,這句話換在現在理解,簡單的說是平衡家庭和工作,但是更加深刻的是人的一生追求是被愛和人生意義的。

人間失格最讓我覺得驚喜的一段是作者醉酒之後去醫院和一個醉酒醫生的交際,最後和醫生夫妻兩成為朋友簡短的故事,故事中有一位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夫妻要禁慾3年的故事,很顯然,作者對此是肅然起敬的,展現了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作者對那些能堅守初心,抵禦誘惑的人內心的敬意。

看完人間失格,我的內心是沉重的,在世界的一些角落,總是有些許的人,或者大部分人在有些時候敏感,脆弱,缺愛。你我他都是,只是活在這樣的一個和平時代,要學會知足,學會感恩,正如作者想表達的,想死的人已經逝去,活著的人好好活著。

作者:星辰

一名用心生活的白衣天使,兩個孩子的寶媽,經歷了人世間的悲痛和生活的考驗,看透了人性的弱點和無常的生命依舊熱愛生活,一路追尋生命的意義,熱愛寫作的90後文藝女青年。

相關焦點

  • 我討好了所有人,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人間失格》
    《人間失格》曾有人說過,初讀《人間失格》有一種喪到極致的窒息感,就像小說開頭的那句話「回首前塵,儘是可恥的過往。」在這樣的窒息感中,我們卻感受到了活著的意義,好似在失意中尋找慰藉,在醜陋中看到希望。《人間失格》是日本無賴派文學代表作家太宰治的遺作,是一部半自傳體小說,是他一生遭遇和心路歷程的映射,在太宰文學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全書由序言、後記、手札組成,描寫了主角葉藏從少年到中年,為了逃避現實而不斷沉淪,麻痺、酗酒、自殺,在自我否定中,渴望被愛被溫暖,卻最終走向毀滅的故事。
  • 《人間失格》: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無論是否接觸過《人間失格》其書,或者了解太宰治其人,多數人都會有一種感覺,越長大,越強烈。那感覺便是:生而為人,我很抱歉。《人間失格》,是絕對「反心靈雞湯」的,作為一部經典的日本文學,譯者「人間失格」的譯名帶有點哲學的韻味,感覺很有品,但不容易理解。
  • 人間失格經典語錄
    1、早晨,我會睜眼醒來翻身下床, 又變成了原來那個淺薄無知 ,善於偽裝的滑稽角色, 膽小鬼連幸福都會懼怕, 碰到棉花都會受傷, 有時也會被幸福所傷, 趁著還沒有受傷, 我想就這樣趕快分道揚鑣, 我又放出了慣用的逗笑煙幕彈。——太宰治《人間失格》經典語錄2、 懦夫,連幸福都害怕,碰到棉花也會受傷。
  • 太宰治《人間失格》: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圖片來自《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我平時比較喜歡讀書,一年大概讀個100本左右,今天跟大家推薦一本值得閱讀的好書---《人間失格》可能很多朋友都聽過《人間失格》,這是日本著名作家太宰治最著名的作品這部遺作,被認為是太宰治一生遭遇與心路歷程的映射,所以也被認為是他的半自傳體小說。「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這句太宰治曾引用的名句,《人間失格》很好地詮釋了這句話所代表的意義。人間失格的意思是「喪失做人資格的人」。
  • 《人間失格》這麼喪,為什麼那麼多人愛?
    《人間失格》自1948年發表後,一直是經典的日本小說,必讀小說之一。全書由作者的序言、後記,以及主角大庭葉藏的三個手札組成,描寫主角從青少年到中年,為了逃避現實而不斷沉淪,經歷自我放逐、酗酒、自殺、用藥物麻痺自己,終於一步步走向自我毀滅的悲劇,在自我否定的過程中,抒發自己內心深處的苦悶,以及渴望被愛的情愫…… 透過主角葉藏的人生遭遇,可以說太宰治巧妙地將自己一生的經歷與思想表達出來,並藉此提出身為人最真切的痛苦問題
  • 人間失格|讀懂太宰治的喪,安心在世上做個快樂的平常人
    人間失格就是私小說的代表作。這是一本讓人讀起來很不愉快的致鬱系小說,但它可看作是一份詳盡的抑鬱自閉症患者的病情記錄。鳥居邦朗曾評價《人間失格》:「讀者可以清晰的看到太宰治,更是以自身為原型塑造的葉藏其人。」
  • 再讀《人間失格》,我發現了令成年人崩潰的三個真相
    《人間失格》這本書在網上被很多人稱為禁書,因為整本書通讀下來的感覺就是一個字: 喪。全書充斥著「惶恐,恐懼,萎靡不振這樣的字眼,讓人不寒而慄。可是當我再讀第二遍第三遍的時候,我發現了裡面驚人的蘊含著令成年人崩潰的真相。 《人間失格》故名思議:喪失做人的資格。
  • 《人間失格》
    這幾乎成為我最討厭的一本書,如果有人問起來最讓我討厭的書是哪一本,我一定會回答《人間失格》,並且有很多理由勸你不要看這本書。像這樣僅憑個人意見就草率地否定一本書的價值是不理性的,感覺那時的自己就像紅衛兵一樣激進。同一時間我也幾乎拒絕了所以的日漫,認為日本正在向中國輸出「喪文化」,來腐蝕中國青少年的心,來打消我們的鬥志,這或許是一場政治上的陰謀。
  • <人間失格>中的好句子
    第一次知道太宰治的《人間失格》,是因為那句:「生而為人,我很抱歉。」《人間失格》是太宰治創作的中篇小說,是一部自傳體的小說。作品中太宰治巧妙地將自己的人生與思想,隱藏於主角葉藏的人生遭遇,藉由葉藏的獨白,窺探太宰治的內心世界——「充滿了可恥的一生」。小說發表於1948年,同年太宰治自殺身亡。但如果要用一句話概括《人間失格》,「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這句話再適合不過了。
  • 日本無賴派大師《人間失格》作者太宰治
    我知道有人是愛我的,但我好像缺乏愛人的能力。」這是太宰治《人間失格》中的一段話。太宰治,戰後日本文學新興流派無賴派的代表作家,二戰結束到自殺辭世,短短三年時間裡,他創作了《惜別》《斜陽》《人間失格》等作品。
  • 《人間失格》10句經典唯美語錄,令人深思: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最後一次,是他在完成經典之作《人間失格》後的一個月,終於自殺成功!《人間失格》:一個神經症人格內心獨白的10句經典語錄1、所謂世人,不就是你嗎?2、沉默是我們最大的敵人。7、我知道有人是愛我的,但我好像缺乏愛人的能力。8、膽小鬼連幸福都會害怕,碰到棉花都會受傷,有時還被幸福所傷。9、相互輕蔑卻又彼此來往 並一起自我作賤——這就是世上所謂「朋友」的真面目。10、見一個愛一個的人,其實誰都不愛。
  • 《人間失格》我讀到的全是自己
    《人間失格》這麼喪,憑什麼還這麼流行?毫不誇張地說火,《人間失格》沒有「正面形象」的主角,「墮落壓抑」,「自作自受」。但這並不妨礙它剖析人性中的某些現實,乃至誘發讀者進行比對和思考。當然,人間失格表述的並不是一個普適性的人生真理。人生本就無謂絕對的錯與對,黑與白,換句話來說,每個人的一生都是在混沌之中遊走著,從無意義中探詢絕對的有意義。他沒有告訴我們去做什麼或是不做什麼。只是對一個有著作者影子的憂鬱症患者的描述。
  •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的《人間失格》帶給我們了什麼?
    《人間失格》是日本著名作家太宰治最具有代表性和影響力的一本自傳體小說,它於1948年發表於世,當時便引起文學屆的轟動,此後確立太宰治在文學屆的地位,只是作者在寫完這本書之後就投湖自盡,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 10句經典告訴你:《人間失格》這麼喪,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愛它
    我的回答:有,《人間失格》。很早就聽到過一句話:「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後來才知道它是出自太宰治的《人間失格》。太宰治的一生,充滿了頹廢的陰暗和消極的灰色,從20歲到39歲,他曾5次嘗試過自殺,最終,他在《人間失格》完成後的一個月投湖自殺,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感覺他是被世界拋棄了一樣,一生視消減自己的壽命為事業,用自己的一生踐行了這句話。
  • 《人間失格》最喪的20句話:「生而為人,我很抱歉」不在其中
    要是論起喪文化,日本的太宰治才是真正的喪文化鼻祖,因為他的一生都是個悲劇。李誕不過是一個販賣喪文化的商人罷了。太宰治喪文化的代表作便是《人間失格》,意思就是失去了做人的資格。這本書是太宰治的半自傳體小說,在日本文壇頗有地位,近幾年在國內社交媒體上也十分流行。
  • 《人間失格》:若能避開猛烈的狂喜,自然不會有悲痛來襲
    《人間失格》(又名《喪失為人的資格》)日本小說家太宰治創作的中篇小說,發表於1948年,是一部自傳體的小說。人間失格,其實是一句日語,人間即是人類,而失格則是不合格之意。兩詞合在一起即是「不合格的人」的意思。
  • 小慄旬新片《人間失格》:美,色,情
    他的一生,有三件事最為出名。文字寫下過《人間失格》,那句著名的「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就出自於他。最近,就又來了一部——《人間失格:太宰治和三個女人們》很多人衝著情色的噱頭來看這部電影。但該片遠不止尺度那麼簡單,它給人的觀感十分豐富。
  • 《人間失格》這麼頹,憑啥那麼多人愛?10句話看它如何掀起喪文化
    小說的作者太宰治與主人公葉藏有著極其相似的經歷,同樣出生於富貴之家,卻一生充滿了頹廢的陰暗和消極的灰色。他曾與藝伎同居,一生之中5次自殺。小說開始那句"充滿了可恥的一生"既是對葉藏的描述,也是作者內心的獨白。最終,他在《人間失格》完成後的一個月投湖自殺,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 《人間失格》: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太宰治為何一生都在尋死?
    今日好書推薦:《人間失格》#豆瓣評分:8.3知乎評分:8.7《人間失格》書成當年,太宰治旋即投水自盡。——《人間失格》他寧可躲藏在小丑的面具下獲得暫時的安穩和平靜。有時,他甚至忍不住自內心爆發出陣陣譏笑,譏笑那些被他以絕妙的手段所欺瞞的人們。誰是傻瓜?真正的傻瓜絕不能意識自己是傻瓜。對人格面具的依賴也似中毒,其危害性絕不亞於酗酒、吸食品毒。
  • 讀懂了《人間失格》就明白了 「小丑竟然是我自己」的梗火在哪裡
    一言以蔽之,一表情解尷尬,一笑「表」恩仇的絕殺表情包,現代年輕人在社交軟體中出現頻率之高,但這背後顯示的是濃濃的「喪文化」,讓人不禁想起太宰治的《人間失格》中可憐又可恨的大庭葉藏。《人間失格》裡的葉藏「小丑竟是我自己」正文手記以開篇第一句「我這一生出過不少醜」,就定下了自己的基調「小丑」。葉藏所謂的「醜」,從小時候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