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失格》這麼頹,憑啥那麼多人愛?10句話看它如何掀起喪文化

2020-12-22 小香時尚筆記

隨著網際網路大時代的到來,很多時候,只需一句話,就能在人群中迅速就能掀起一股浪潮。比如這句:"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這句話的背後透露著喪到極致的頹廢感,立馬在一眾文藝青年中興盛流行起來,成功掀起一股"喪文化"。直到現在,仍有不少年輕人把這句話作為自己的座右銘。

這同時也讓不少人感到不解:這種消極的情緒,憑什麼能得到這麼多人的追崇與熱愛?

實際上,這句話出自太宰治的一部小說——《人間失格》。

《人間失格》是日本小說家太宰治於1948年發表的自傳體小說。該小說由"我"看到葉藏的三張照片後的感想開頭,繼而以三篇手記的形式描述了葉藏幼年、青年和壯年的經歷,進而向我們講述葉藏是如何一步一步失去做人的資格的。

小說的作者太宰治與主人公葉藏有著極其相似的經歷,同樣出生於富貴之家,卻一生充滿了頹廢的陰暗和消極的灰色。他曾與藝伎同居,一生之中5次自殺。小說開始那句"充滿了可恥的一生"既是對葉藏的描述,也是作者內心的獨白。

最終,他在《人間失格》完成後的一個月投湖自殺,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感覺他是被世界拋棄了一樣,一生視消減自己的壽命為事業,用自己的一生踐行了這句話。

第一次看到《人間失格》時,只是因為書店的推薦角中總是放著這樣一本書。

可在真正看時,卻讓我不由得感到不寒而慄,中途不敢看下去,對改變的自己極為恐懼,再捧起時已感到滑稽可笑,或許我永遠也不可能和主角一樣,或許…只是另一面完全相同。

《人間失格》這麼頹,憑啥這麼多人愛?10句話看它如何掀起喪文化

1.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2.若能避開猛烈的狂喜,自然不會有悲痛來襲。

3.善惡的觀念是人定的,"惡"是人隨意創造的道德詞語。

4.所謂的幸福感,就像沉於悲傷的河底、閃著幽微的光的砂金一樣吧,當悲傷到了極點,就會生起一種仿佛黑暗中現出微光的感覺,這或許就是幸福感。

5.我的不幸,是因為沒有拒絕的能力,因此一旦別人勸誘,我便覺得假如拒絕的話,會在對方的心裡和自己的心裡都留下一道顯而易見、永遠也無法修補的裂痕。

6.從孩提時代起,我就一直在討好周圍的人,這是我對人類最後的求愛。

7.對同類極度恐懼的人,反而更加期盼能夠親眼見識令人可畏的妖怪,越是神經質,越是膽怯的人,越是期盼著強獷的暴風雨到來。

8.沉默是我們最大的敵人。聊天是極端的自我犧牲,甚至是人類能力範圍內最大的奉獻,而且絲毫不計回報。

9.對討厭的事說不出討厭,對喜歡的事也總是偷偷摸摸。

10.我仍然認為向人訴苦不過是徒勞,與其如此,不如默默承受。

史鐵生讀完這本書後說:"寫作者,未必能夠塑造出真實的他人,寫作者只能塑造出真實的自己。"這句話,放在太宰治身上,顯得尤為合適。可以說《人間失格》中的葉藏,幾乎就是太宰治本人。

雖然距離完稿已有70餘年,卻與現代社會年輕人碰出了火花,愈發能引起年輕人的共鳴,也因此成為了一部不朽的青春文學。也許是因為它所具有的跨越時空的普世價值,探討了一個永遠不乏關注的問題——即年輕人與社會的矛盾。

在自我否定中渴望被愛,因為快樂遠比悲傷更值得珍藏。

《人間失格》的確講了一個壓抑的故事,但是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許多人都從這本書中讀到了積極意義。我們都在這本書裡發現了不為人知的自己,它迫使我們自我追問,自我審視。

因此,筆者還是建議成年人走進《人間失格》的,若你選擇去讀這本書,那麼相信各位一定會有一定的思考和判斷能力的。也正因為人生不易,能夠堅持下去的人才更值得敬佩。人生本就是自己的,所以,無論是人間失格還是不失格,人間都很值得。

因為快樂遠比悲傷更值得珍藏。

這是一套精裝版的書,除《人間失格》之外,還有《月亮與六便士》《我是貓》《局外人》,每一本都是永恆的文學之作,都充滿著靈魂;

如果你更想了解太宰治的一生,不妨選擇這套《太宰治中短篇小說集》《人間失格》和《惜別》。其中也有一些反頹廢、喪氣的人物形象,呈現的是他積極、樂觀的心態,宛如燈籠般的明亮與溫暖。

幾本書一起購買,也就是兩三頓飯錢,其中的營養價值卻比飯菜高多了。如果你也想讀一讀,點擊下方商品卡即可了解詳情。

相關焦點

  • 10句經典告訴你:《人間失格》這麼喪,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愛它
    我的回答:有,《人間失格》。很早就聽到過一句話:「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後來才知道它是出自太宰治的《人間失格》。《人間失格》10句經典:1、所謂世人,不就是你嗎?2、善惡的觀念是人定的,「惡」是人隨意創造的道德詞語。
  • 為什麼這麼多人愛上《人間失格》如此沮喪?十句話看他是如何提升
    很多時候,隨著網際網路的出現,僅僅一個詞就能掀起一波人潮。對不起,我生來就是個人類。這句話的背後,有一種墮落到極致的感覺,在一大批文藝青年中,立馬風靡一時,成功掀起了一股「悼念文化」。到目前為止,許多年輕人仍然使用這個句子作為他們的座右銘。
  • 《人間失格》這麼喪,為什麼那麼多人愛?不妨看看這10句經典語錄
    第一次看到《人間失格》時,只是因為書店的推薦角中總是放著這樣一本書。可在真正看時,卻讓我不由得感到不寒而粟,中途不敢看下去,對改變的自己極為恐懼,再捧起時已感到滑稽可笑,或許我永遠也不可能和主角一樣,或許…只是另一面完全相同。
  • 《人間失格》最喪的20句話:「生而為人,我很抱歉」不在其中
    現在網際網路上十分流行喪文化,就是頹廢+佛系。很多人認為脫口秀演員李誕是喪文化的鼻祖。要是論起喪文化,日本的太宰治才是真正的喪文化鼻祖,因為他的一生都是個悲劇。李誕不過是一個販賣喪文化的商人罷了。太宰治喪文化的代表作便是《人間失格》,意思就是失去了做人的資格。
  • 《人間失格》這麼喪,為什麼那麼多人愛?
    《人間失格》自1948年發表後,一直是經典的日本小說,必讀小說之一。《人間失格》在二戰之後由新潮文庫發行,已經累計超過六百萬本,超過夏目漱石《心》(こころ)的累計發行數。2010年正值太宰治百年誕辰,日本角川映畫會社將《人間失格》搬上了銀幕。2012年,該作又被改編成賣萌系漫畫。
  • 《人間失格》這麼喪,憑什麼這麼受歡迎?這10句經典名言打動人心
    太宰治曾寫到過:「我好愛這世界!」但他也說過:「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對於一個感情世界極度豐富而敏感的人,這種愛和抱歉無異於溫和的中傷。每多愛這個世界一分,多感恩頭頂的太陽一秒,他都會對圓滑世故、虛偽狡詐更加失望透頂。有人憤世嫉俗地唾棄這個人間,太宰治卻因為無法逃離人間唾棄自己的靈魂。
  • 《人間失格》:一本喪到極致的小說,「喪」文化的聖經?我看未必
    什麼是「喪」文化?說句實在話,我是真的不懂?只是辦公室的小丫頭喜滋滋和我們這些大叔說著排長隊去等一杯「喪」茶,我才重新認識「喪」這個字。「喪」之一字,本意是指喪失,也有丟掉,失去的意思。然而大多數人卻更多的是想起跟死了人有關的事,比如喪事。不過「喪文化」的喪更多的意思應該是沮喪的意思。另外,「喪茶」本來是微博上一個名叫「養樂多男孩洸洸」為了懟喜茶而開的一個小玩笑。喪茶和喜茶暫且不提,但對於生活,你有」喜「自然有「喪」,至於能達到何種程度,那還是看自己心情。
  • 人間失格|讀懂太宰治的喪,安心在世上做個快樂的平常人
    人間失格就是私小說的代表作。這是一本讓人讀起來很不愉快的致鬱系小說,但它可看作是一份詳盡的抑鬱自閉症患者的病情記錄。鳥居邦朗曾評價《人間失格》:「讀者可以清晰的看到太宰治,更是以自身為原型塑造的葉藏其人。」
  • 《人間失格》
    第一次看這本書的時候,是在兩年前,在一個朋友H的強烈推薦下看的,花了一個星期擠牙膏似的看完了,一個字,喪,這是我當時的全部感覺。說喪是因為書中的內容太過於陰暗,葉藏扭曲的心靈讓人感到害怕,一個對生活充滿陽光的人看了一定會覺得很不舒服的。
  •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的《人間失格》帶給我們了什麼?
    《人間失格》是日本著名作家太宰治最具有代表性和影響力的一本自傳體小說,它於1948年發表於世,當時便引起文學屆的轟動,此後確立太宰治在文學屆的地位,只是作者在寫完這本書之後就投湖自盡,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 《人間失格》中10句經典語錄,直擊人心,「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這是《人間失格》裡的一句話。我一直覺得,生活其實並沒有多難,只要你認真生活。但看完太宰治的也《人間失格》後,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抑。我告訴朋友說,看完這本書,覺得自己好像表達不出具體的感受。但就是感覺整個人都處於一種低迷的狀態。當我期待著「Goodbye 」的後續時,我發現它已經悄然結束了,這也代表著太宰治已然驟然離場。「生而為人,我很抱歉。」短短的8個字,是主人公葉藏的濃縮描述。《人間失格》,又名《喪失為人的資格》,是太宰治的遺作。作者通過葉藏的第一人稱視覺,帶領大家進入一個悲劇世界。
  • 《人間失格》,缺愛的童年一生的傷
    初看人間失格的時候,是那種很喪的感覺,人間失格又稱喪失為人的資格,初看這個題目的時候我有點震驚,為什麼會取這麼喪的標題?是怎樣的人生經歷,讓作者會寫出這樣的書?又是為什麼這樣的書會被奉為經典之作?這就是敏感缺愛,討好型人格典型的內心獨白。都說不幸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是因為在童年世界裡,落下的印記都是深深的烙印,他會形成人們的潛意識,成年以後很多事發生都是像一拳打在沙子上的,但是小時候的一些事情無論多小對小小的身軀來說都是一件很大的事情。
  • 《人間失格》最喪的一句話,短短9個字直抵人性本能,拯救靈魂
    第一次知道太宰治的《人間失格》,是因為那句:「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這句話一定是許多人了解太宰治的開端吧。整本書雖然很喪、很壓抑,但這並不妨礙它剖析人性中的某些現實,乃至誘發讀者進行比對和思考。這也是這本書受歡迎的原因。
  • 這麼喪,為何還這麼多人愛?
    最後,在《人間失格》完成一個月後,他投湖自殺,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在《人間失格》中,太宰治巧妙地將自己的生活和思想隱藏在主人公葉臧的生活情境中。通過葉臧的獨白,他窺視到了太宰治的內心世界——「一個充滿恥辱的人生」。
  • 我討好了所有人,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人間失格》
    《人間失格》曾有人說過,初讀《人間失格》有一種喪到極致的窒息感,就像小說開頭的那句話「回首前塵,儘是可恥的過往。」在這樣的窒息感中,我們卻感受到了活著的意義,好似在失意中尋找慰藉,在醜陋中看到希望。《人間失格》是日本無賴派文學代表作家太宰治的遺作,是一部半自傳體小說,是他一生遭遇和心路歷程的映射,在太宰文學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全書由序言、後記、手札組成,描寫了主角葉藏從少年到中年,為了逃避現實而不斷沉淪,麻痺、酗酒、自殺,在自我否定中,渴望被愛被溫暖,卻最終走向毀滅的故事。
  • 《人間失格》三句話,揭示了人性的晦暗
    之所以讀《人間失格》,是因為偶然看到的一篇介紹,說是一本直指人心、使人無處可逃、將人性的陰暗面描述得淋漓盡致的最喪的書,沒有點閱歷是讀不出味道來的。強烈的好奇心促使我打開了這本似乎有些神奇、擊破人性和靈魂的作品。合上書本,我發誓不會再看第二遍。貫穿全書的喪和陰鬱壓得我喘不過氣來。
  • 《人間失格》: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無論是否接觸過《人間失格》其書,或者了解太宰治其人,多數人都會有一種感覺,越長大,越強烈。那感覺便是:生而為人,我很抱歉。《人間失格》,是絕對「反心靈雞湯」的,作為一部經典的日本文學,譯者「人間失格」的譯名帶有點哲學的韻味,感覺很有品,但不容易理解。
  • 《人間失格》我讀到的全是自己
    《人間失格》是一本什麼樣的書呢?這是一本帶自傳性質的小說,所以要了解這本書,你需要先了解一下它的作者太宰治。太宰治從20歲就開始自殺,自殺,失敗,再自殺,再失敗,他一共自殺了五次,直到最後一次才成功把自己殺死。死時,年僅39歲。
  • 《人間失格》經典「喪句」,不足10字卻能俘獲人心,寫盡人生孤獨
    人間失格,即喪失為人的資格。這是太宰治生平最後的一部作品,纖細的自傳體中透露出極致的頹廢,毀滅式的絕筆之作。儘管《人間失格》喪了一本書,但太宰治並沒有傳遞「負面情緒」,可怕的是代入感。讓你在經歷了類似的情景後,回到書中去感受他,就像和一個你過去的老朋友侃侃而談。
  • 人間失格經典語錄
    二、我知道有人是愛我的,但我好像缺乏愛人的能力。從太宰治的文學作品中,我們也可以知道,這是一個純粹的悲觀主義者,對這個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不會抱有什麼樂觀的想法,其在39歲就選擇跳崖自殺也證明了這一-點, 不知道為什麼,有的時候我竟會感到羨慕。其實很多人在看到這句話的時候,就想到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