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地圖串起180首古詩、1600個成語,讓孩子學語文不再犯難

2020-12-12 沛澤媽讀心理

近年來,「大語文」一詞屢屢被提及,那麼,到底什麼是大語文呢?大語文是指全科語文,是一套將中華文化、人文思想及自然百科全息化、無縫連結化,使認知超越學科的完整認知體系。

換句話說,「大語文」時代就是孩子所學的內容更多了,不僅要學習語文的基礎知識以及閱讀、寫作,還要學習歷史、各類典故、常識、百科知識等。

同「大語文」一詞提及頻率同樣高的還有一句話——得語文者得天下。為什麼語文會如此重要呢?

因為新高考改革後,三門統考科目語文、數學、外語,三科的地位發生了變化,其中外語可以多次參考,取最高分計入高考總分,就高考總分的區分度來講大大降低;數學在今後的命題中要大幅度降低難度,區分度也會大大下降。唯有語文的廣度、難度提升了,所以,語文在高考中分鐘的區分度是所有科目中最大的,最容易拉開距離的一個學科,故而得語文者得天下。

語文雖然重要,但不少孩子對語文有恐懼感,最怕學語文,因為學語文太苦,要學好語文必須做到兩點:一是積累;二是融會貫通。積累是前提,只有積累了豐富的知識,才能做到融會貫通,兩者缺一不可。2017年全國卷2高考作文題目就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題目是這樣的: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②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③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④受光於庭戶見一堂,受光於天下照四方。(魏源)⑤必須敢於正視,這才可望,敢想,敢說,敢做,敢當。(魯迅)⑥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毛澤東)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無數名句化育後世。讀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樣的感觸與思考?請以其中兩三句為基礎確定立意,併合理引用,寫一篇文章。要求自選角度,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於800字。

如果孩子平時不注重積累,不了解這些名句的出處、背景、含義、意境,以及作者的生平,如何寫出好的文章呢?這是一套考察學生綜合能力的題目。

可學習語文最辛苦的就是積累,語文要積累、記憶的知識非常龐雜,如無數個散珠,孩子常常是記住了這個,忘記了那個,始終無法將這些「散珠」串起來,也就無法學會融會貫通,導致語文成績遲遲無法提高。

那麼,有沒有一種辦法將語文的知識點像串項鍊一樣串起來呢?這樣孩子就能把知識記得快記得牢,不會懼怕學語文了。在這裡為大家推薦兩套非常棒的圖書——《藏在地圖裡的古詩詞》、《藏在地圖裡的成語》,我非常喜歡這兩套書,理由如下:

01用地圖做線,構建知識導圖

《藏在地圖裡的古詩詞》和《藏在地圖裡的成語》是姊妹篇,每套書都會附贈一張覆膜版地圖(防撕防水效果非常好),用地圖做線,將如同散珠般的知識點,串成美麗的項鍊。

《藏在地圖裡的古詩詞》中每一首詩詞都有詳細的地理位置,每一位詩人都有一張足跡圖,以李白足跡圖為例,圖中囊括了李白的代表性詩篇,每首詩篇作於何處,都有詳細的註解,在這裡我們可以找到詩人作詩的創作源頭。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沿著名人足跡,帶孩子行萬裡路,讀百首詩。

《藏在地圖裡的成語》中每一個成語都與地名相連,比如找到湖北,就能找到三顧茅廬、大意失荊州這些成語,值得稱讚的是,每一個成語都會標配兩種地圖,即利用歷史地圖解讀成語,用現代地圖準確定位,將知識點連成一片海。

更為巧妙的是,每套書各四本,將《藏在地圖裡的古詩詞》中的四本書放在一起,組成一張中國地圖,將《藏在地圖裡的成語》的四本書放在一起,組成一幅戰國時期的地圖。

02內容十分豐富,注重知識延展

《藏在地圖裡的古詩詞》一書除了以地理位置為線索,還有一條時間線索,從初唐四傑之首的王勃,到清朝後期高鼎,跨越了1千多年,40多位詩人按朝代順序陸續登場,介紹了88個地方,包含了180首詩篇和200段歷史過往。該書中古詩詞都是圍繞教育部規定的中小學必讀古詩詞進行拓展,非常適合作為孩子的課外延伸讀物。

每首詩歌都是有故事的,孩子會背誦李白的《天門山》,可他知道天門山在何地嗎?天門山的由來和傳說,以及在天門山發生的著名的《吳楚長安之戰》嗎?詩中有故事,故事中有詩,才會激發孩子學習古詩詞的興趣

《藏在地圖裡的成語》是一套成語和中華傳統文化的集萃,主成語88個,地圖+歷史故事+漫畫+拓展閱讀+小詞典,多角度擴展讓成語有趣又豐富,致使涉及到的成語約1600個,近義詞、反義詞、成語接龍、看圖猜成語,都能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讓成語爛熟於心。

03設計巧妙,有趣味性,讓孩子百讀不厭

再好的書,設計的不好,孩子讀不下去都等於,這套書設計非常巧妙,趣味性強。不僅教孩子知識,更教會了孩子如何學知識,如何閱讀。

《藏在地圖裡的古詩詞》中特別設置「時光列車帶你徜徉」環節,教孩子們怎麼閱讀能事半功倍,其樂無窮,「時光列車」為線,帶孩子們遨遊在古詩詞的世界裡,每一首詩詞每一個地點為一站,比如瀏覽到江西南昌,會介紹王勃省父過此,即席而作的《滕王閣序》,很容易讓孩子記住。

《藏在地圖裡的成語》有同樣的環節,而且這本書遊戲性更強,與孩子互動的設計非常多,有成語接龍、爆笑成語、看圖猜成語等,趣味性非常強,增加了孩子參與其中的積極性。

04這是一場視覺與聽覺的盛宴

每一首古詩詞、每一個成語都配有插畫,有名山大川,有亭臺樓閣,有花卉草木,讓孩子閱讀時,享受一場視覺盛宴。

最大的驚喜是,每首詩和每個成語都有配套音頻,《藏在地圖裡的古詩詞》的錄音者是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讀書節目主持人賀超,《藏在地圖裡的成語》是北京廣播學院播音專業畢業的上海戲劇學院博士張大鵬老師來錄製的。

所以說,閱讀這兩套書是一場視覺與聽覺的盛宴,而且這是兩套適合孩子從3歲讀到10歲的經典佳作。如果您對這兩套書感興趣,可以點擊文末的商品卡購買,兩套書共8本

相關焦點

  • 古詩死記硬背不知其意?瓜瓜龍語文AI課堂讓孩子身臨其境學古詩
    在瀋陽一網友的社交平臺上,分享了自家孩子背誦古詩《柳梢青·花朝春分》的情景,視頻中孩子因為不理解古詩內容,急的崩潰大哭。視頻也引發了網友們的廣泛熱議,大家一致認為對於年齡尚小的孩子來說,理解這些生澀的古詩詞確實不易。其中更多的是同為父母身份的網友的認同,表示自己也無法很好地為孩子解釋古詩中的意境,輔導孩子學習語文著實讓人頭疼,希望找到一個好的教育方法或者產品來「拯救」自己。
  • 5歲學詩6歲上臺,一年學會500多首古詩,小朋友最大的愛好就是玩
    平日裡沈子楊最大的愛好就是玩,在玩中學習古詩,從不背古詩,一年既然可以記住500多首古詩,就連董卿都十分驚訝。平均3天記2首古詩,沈子楊小朋友到底是怎麼做到的?所以小學一年級開始就有古詩,小學6個年級12冊課本共選有古詩文132篇,平均每個年級20篇左右,佔課文總數的30%左右。從一年級開始,學生就需要讀背古詩,比如下面這首楊萬裡的《小池》,爸媽們小時候可能是四五年級才學的,現在孩子在一年級的就要學到了。
  • 孩子一見古詩詞就犯愁怎麼辦?康震:用這本書引導孩子愛上古詩詞
    較之以前的人教版,小學1到6年級,古詩/文總數增加了55篇(一年級就有古詩),增幅高達80%;總計124篇,佔到了全部課文的30%。初中3個年級,古詩/文總篇數也提升至124篇,佔到了全部課文的51.7%。2018年,不管是全國卷I、卷II、卷III,單古詩文考察就佔34分;而北京卷文言文+古詩文的考察分數高達44分!
  • 小學生作文成語連篇,老師笑噴自嘆不如:會用成語的孩子,惹不起
    今後的考試,用數理化拉開差距將變得越來越難,拉分科目已經變成了語文,可以說得語文者得天下!有專家研究證明:一個學生的課外閱讀量只有達到課本的4-5倍的時候,才會形成語文能力。當一個學生積累了100多個寓言,200多條古今中外名言警句,300多首古今詩詞,1000多條成語,才能文筆流暢,出口成章。
  • 孩子靠「硬記」學古詩,背得快也忘得快,選對方式才能事半功倍
    大家可能不知道這節目中的任務難度,其中有一項要求是:300首唐詩中,選出10首,並隨機挑選3個字保留,挑戰者需要完整背出整個詩句才算挑戰成功。最終只有王恆屹答題成功,雖然他只有5歲,但卻擁有400首詩詞的儲備量。王恆屹奶奶說,從小孫子被她耳濡目染,慢慢對古詩產生興趣後,自己就主動學了。所以,背詩前培養孩子的興趣很關鍵。
  • 3歲背古詩、6歲學論語,詩詞陪伴長大,她活成了別人家孩子的樣子
    讓小朋友們學習詩詞能夠讓他們看到,聽到,然後學到詩人的巧思,然後運用到自己的寫作裡,就算學不到精髓,我們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哪怕小朋友把自己的學到古詩寫進自己的作文裡那也給自己的文章加分不少。
  • 《中國詩詞大會》:4歲神童背580首古詩,驚豔表現令人側目
    4歲神童背580首古詩,驚豔表現令人側目培養孩子對古詩詞的興趣有方法現在的教育崇尚語文教育,古詩詞在科目考試匯總佔比非常高,換句話說培養孩子古詩詞的文化素養和積累是關鍵。在潛移默化中,孩子就很容易對古詩詞產生濃厚的興趣。當孩子對某件事情產生興趣時,這件事也就成功了一半。讓孩子理解古詩詞的意思想讓孩子養成背誦古詩的習慣,那就必須讓孩子讀懂古詩詞。像恆屹奶奶一樣,每學一首古詩都會先帶著恆屹一個字一個字的熟讀一遍,然後再背誦,最後奶奶通過講故事的方式讓恆屹理解這首古詩。
  • 帶著孩子趣味學語文,越學越有趣(成語篇)
    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如何引導孩子學好語文,不妨換一種方法,帶著孩子趣味學語文,讓他在輕鬆愉悅的氣氛中,在不知不覺間就能充分學習到語文知識,孩子會越學越有趣,覺得學語文可以這麼好玩。第一篇章:走進成語大世界在漢語的廣闊天地裡,有一個奇妙的成語世界。那裡有青山綠水、萬紫千紅,有奇花異草、珍禽異獸,它會令人目不暇接、耳目一新,歡迎來到成語大世界!
  • 《婷婷講成語故事》在京首發 把中國成語「演給孩子聽」
    紅網時刻1月10日訊(記者 蔡娟 攝影 張必聞 通訊員 謝一帆 吳咪咪)成語是中華文化沉澱下來的語言瑰寶。學習成語,不僅能豐富孩子的詞彙積累,還能見微知著,培養孩子的歷史觀、想像力和創造力。成語跟詩詞一樣,是中小學語文的重中之重,幾乎每一次考試,都有對成語知識的考核。那麼,如何讓孩子們愛上成語學習?怎樣才能記得住、用得好?在婷婷姐姐的新書《婷婷講成語故事》中,都能找到答案。
  • 斑馬AI課首家提出「元語文」概念,全方位培養孩子語文素養
    首家提出「元語文」概念,帶孩子回歸文化起源在採訪中,千潯媽媽介紹,千潯從2019年開始便一直在斑馬AI課學習,一開始只是學習英語系統課,半年時間後英語口語表達能力進步很大,不僅學得很開心而且能夠學以致用,這為她打下了一劑「強心針」。因此,後來語文系統課一上線,千潯媽媽便毫不猶豫為女兒報了名。
  • 社戲、古詩三首……上海中小學在線首課都是語文,有學過的嗎
    1000多位名師開講的「空中課堂」,第一課學的是什麼?上海市教委介紹,在疫情特殊時期,全市統一排定了在線教育播放時間表。為了方便師生記憶,排課時儘可能把同一學科安排在每周相對固定的時間,同時也考慮學科課程的學習特點,語文安排在第一節。
  • 孩子背古詩傷大腦?科學研究:這樣學詩詞,讓孩子贏在起跑線
    就在大家感嘆孩子有學問的時候,有個家長卻說:「小孩背這麼多古詩,會傷大腦。」也有幾個家長響應說:孩子年紀小不理解詩詞含義,背了也是浪費。現在背會了,上學用到的時候也會忘,還不如好好玩幾年。既然孩子可以從小聽兒歌學兒歌,自然能背古詩。不僅能學到知識,而且對培養語感、韻律也有幫助。2、背過的古詩沒多久就忘了,這樣的背誦有用嗎?兒童心理學家哈羅德·伯特曾經做過這樣一項研究,他讓以英語為母語的2、3歲孩子,背誦一種陌生的語言希伯來語,持續時間為2年。
  • 第18課《古詩二首》二年級語文上冊古詩《夜宿山寺》和《敕勒歌》
    《古詩二首》二年級語文上冊《夜宿山寺》是李白寫的一首紀遊寫景短詩,體裁為五言絕句。《古詩二首》二年級語文上冊《夜宿山寺》是一首五言絕句,全詩明白曉暢,沒有生僻字。在寫山寺時,作者運用「誇張」的手法,從視覺上烘託出山寺之高。
  • 小學語文:常用成語大全及解釋,給孩子列印背熟了,寫作不再詞窮
    小學語文:常用成語大全及解釋,給孩子列印背熟了,寫作不再詞窮語文是一個語言性科目,而且是我們每天都在接觸的一個科目語語文不僅是我們的漢語,還是我們要學習的重點科目,因為其他所有科目,如果說你語文學得不好的話,其他科目你連題目都讀不懂,文字都不識你怎麼去學呢
  • 沒有背100首唐詩,小學生的語文素養一樣高,因為他們做對了3件事
    每次看到家長們痴迷於給孩子背《唐詩三百首》等所謂國學啟蒙的教育時,作為語文老師,心裡也是很焦急的,希望家長能夠明白一個簡單的道理:背唐詩不是為了提高語文成績和學習能力,讓學齡前的孩子背誦唐詩,是為了培養孩子們的韻律,對語言的語感,而提高語文學習能力的方法有很多,背唐詩只是其中的一個方法,適合背唐詩的孩子更多是三年級以上,開始系統學習唐詩結構、文言文的課文內容後
  • 四年級上冊語文全部古詩注釋、譯文及賞析,孩子學習古詩輔導資料
    學習古詩要掌握古詩詞注釋和譯文,還有古詩中蘊含的道理,要深入理解古詩的內容。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部編人教版四年級上冊全部古詩注釋、譯文及古詩賞析,感興趣的家長可以收藏起來,作為孩子學習古詩的輔導資料。這一學期同學們要學的古詩共有9首,分別是王維的《鹿柴》、白居易的《暮江吟》、蘇軾的《題西林壁》、盧鉞的《雪梅》、李商隱的《嫦娥》、王昌齡的《出塞》、王翰的《涼州詞》、李清照的《夏日絕句》、高適的《別董大》,這些古詩要求學生掌握。大家記得關注我,點讚,轉發,收藏!所有資料已收集在圖片中,大家可以直接點擊大圖查看。
  • 為什麼要背古詩?教育學家:被古詩詞滋養的孩子多一份命運的垂青
    教育學家尹建莉老師曾說:被古詩滋養的孩子,得到的不僅僅是詩情和文採,也會成為被生活和命運多一份垂青的人。這句話說得對不對?我們來看看下面這兩個人:武亦姝和朱廣權。武亦姝是個極有才氣的姑娘,在《中國詩詞大會》中,她以一段飛花令圈粉無數,紅遍全中國。
  • 大語文時代,古詩文猛增87%!告別死記硬背,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
    語文方面,150分滿分不變,閱讀理解、寫作的廣度難度增加,語文核心素養要提升。從2019年秋季新學期開始,全國所有中小學生的語文,統一使用部編版教材。新教材有什麼重大變化呢?小學一年級課本,首次加入古詩。小學6個年級12冊共有古詩文128篇,與原有人教版教材比,增幅達87%。
  • 二年級語文下冊《古詩二首》:這樣學字詞和詩句,輕鬆又高效!
    二年級語文下冊《古詩二首》——《村居》、《詠柳》:課堂筆記+同步練習題,提前預習跟我學字詞:要求 會寫「碧、妝」等9個字,會認「醉、裁」等7個字。 注意「醉、妝、絛、裁、剪」等字的發音,注意「村」字的偏旁是木字旁,最後一筆是點。碧玉的碧字左上的第四筆是提。
  • 想讓孩子學好古詩詞,死記硬背是不行的,可試試「浸潤式」引導
    總的來說,這套書有以下5大亮點:1、這是唯一一套與地圖相結合的古詩詞,它可以帶我們去88個地方,拜訪40位詩詞名人,吟詠180首詩篇,聆聽200段歷史過往。2、本書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讀書節目主持人、閱讀推廣人賀超叔叔配音並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