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年在運城生活工作,自然而然也就適應了此地的生活習慣及飲食!!運城人很喜歡食用各種時令野菜,比如白蒿(茵陳)、蒲公英、苦菜、榆錢、香椿等等。運城幅員廣袤,蒿類植物多之又多,但我最喜歡的就是白蒿!白蒿,學名為茵陳,茵,指剛發芽出來的草,比如有個詞叫「綠草茵茵」。為何能發芽?因為有陳根!春天,要發陳,無陳不發,而茵陳的陳是什麼呢?蒿!蒿是什麼?高高的草!民間有句俗語:「正月茵陳二月蒿,三月砍來當柴燒」,也有「三月茵陳四月蒿,五月砍來當柴燒」的說法,兩種說法都對,估計和地域及氣候有關。這兩句話都說明採集時令非常重要。白蒿,可以清熱利溼、涼血止血,可治療風溼寒熱邪氣、熱結黃疸等疾病。
現在又到了白蒿發陳的季節,採集正是最佳時節!!記得我讀小學時,有一年春季肝炎流行,曾有一段時間,每天我們上午到校的第一件事就是在教室,班主任監督著每人喝一碗藥湯,就是白蒿熬出的湯,據說是預防肝炎。那時是第一次知道有白蒿這種植物,從此才開始注意上它。後來,家裡也吃過不少次白蒿蒸菜,覺得味道不錯。於是,每年一到正月,運城菜市場就會有許多攤位開始賣白蒿,根部很大,附帶的雜物也很多,回家揀菜也頗費工夫,其實,如有空閒,不如自己親自去採,而且能體驗返璞歸真的感覺,往往也是滿載而歸,既放鬆心情,又有美味享用,而樂而不為!!
立春節氣過了,運城的天依然寒冷,四處光禿禿的。陽坡地,沉睡了一冬的茵陳在褐色的地皮下悄然萌發。等到雨水過了,撥開去年的幹蒿,你會驚喜發現根部冒出灰綠的芽,麻錢大小,泛著白,絨絨地貼在地面,靜靜地汲取營養,生長。茵陳灰綠泛白的細葉圍著老根,綿綿柔柔,伏在地面,毛茸茸的,散發著淡淡的特殊香味。很多人提籃拿鏟來挖茵陳,陰乾後,成為治黃疸良藥,保肝祛溼。而新鮮的茵陳拿到農貿市場賣,就成了人們碗裡的時令佳餚。運城當地人喜歡把茵陳嫩芽洗淨、切碎,拌上乾麵粉,蒸成美味的麥飯,做成清香的菜團(俗稱「拌麵菜」)。也可在開水裡焯一下,撈出晾涼,拌上面,揉成麵團,作茵陳麵條,澆上喜歡的臊子,好吃。
茵陳是春天的常見野菜,性苦、微寒,歸脾胃、肝膽經,可清熱、利溼、退黃,一直被中醫臨床視為醫治黃疸的要藥,入中藥是清肝利膽的首選。 茵陳秉承了初春的「少陽升發之氣」,所以有疏肝解鬱、清熱利溼的作用。簡單來講,肝火、肝膽溼熱的一般表現:眼睛易發紅、或乾澀、失眠、頭暈頭痛、口苦口乾、眼屎多,兩肋脹脹的、容易發脾氣;肝鬱的表現:簡單來說,就是氣兒不順,長期的精神不舒暢,又發洩不出來,就會得肝鬱。愛嘆氣、胸悶、噯氣。女性長期肝鬱還會引起乳房結塊。
附:茵陳的幾種常用食用方法 ★ 茵陳煮雞蛋:茵陳加水煮雞蛋。吃了清熱利溼,解毒療瘡。治溼熱黃疸,小便不利,風癢瘡疥。
★ 茵陳茶: 茵陳加水煎湯,去渣取汁,當茶頻服。
★ 茵陳粥:先將茵陳洗淨,加水煎汁,去渣,加入淘洗乾淨的粳米,再加水適量,先用旺火燒開,再轉用文火熬煮成稀粥,可加適量白糖調味。茵陳是蒿子春天長出的嫩芽,藥食皆宜。清熱利溼、利膽退黃。急性黃疸型肝炎,膽結石屬溼熱者,症見面目一身俱黃,色澤鮮明,發熱口渴,噁心嘔吐,脘腹脹滿,食欲不振,小便短黃;茵陳有綿茵陳,土茵陳之分,利膽退黃以綿茵陳為好。
★ 茵陳車前飲: 取茵陳、車前草(或車前子,用紗布包煎)加水1000毫升浸10分鐘,武火煮沸,改用文火煎20分鐘,煮取800毫升。茵陳能清熱利溼、退黃疸;車前草能利尿止瀉,兩藥常相伍增強療效。清熱除溼,利膽退黃,清熱利尿,滲溼止瀉。適用於急性黃疸型肝炎。
★ 茵陳薑糖茶:將鮮茵陳50克(幹品15克)、紅糖、乾薑(切片)、生薑(切片)加水適量,煎取汁。本藥茶功能清熱除溼,利膽退黃,故可用於輔助治療急黃疸型肝炎。
★ 消炎利膽茶: 將玉米須、蒲公英、茵陳加水1000毫升,煎後去渣,加白糖適量。利尿利膽,清熱消炎,健胃利膽。適用於急性黃疸型肝炎。
★ 茵陳紅棗湯:茵陳、紅棗共煎。食棗,飲湯。這是治療肝炎的常用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