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年間戰爭頻發,軍隊、百姓死亡無數,為什麼沒有發生大瘟疫?

2021-01-09 老周新視野

李三萬

摘要:古話說大災之後必有大疫,就是說大災時大量人員短期內集中死亡,隨之而來就會出現大規模的瘟疫。戰國年間戰爭頻發,軍隊、百姓死亡無數,為什麼沒有發生大的疫情?

古話說大災之後必有大疫,就是說大災時大量人員短期內集中死亡,隨之而來就會出現大規模的瘟疫。戰國年間戰爭頻發,軍隊、百姓死亡無數,為什麼沒有發生大的疫情?

傳染病在古代稱為「疫」,疫字在《說文解字》是這樣解釋的:「疫,民皆疾也。」——老百姓都得病就叫疫。疫字最早出現在先秦時期的《周禮》中:「遂令始難歐疫」,那時人們就意識到疫病是一種危害極大的傳染性疾病。

湖北出土的《封診式》竹簡中記載了在戰國時期就有逐級報告傳染病和對可疑病例調查的制度。據秦代出土的竹簡記載,凡來秦國入城的賓客入城時,其乘車和馬具要經過火燎煙燻以消毒防疫。宋太祖時規定,所有被派往到邊塞的將官,都要帶隨行醫官負責防疫和健康。

中國古代醫家很早就認識到一些瘟疫病的傳染性,並發現隔離具有傳染性的病人是必要的預防措施。在漢代中國就有「病遷坊」,專門用來隔離麻風病人。

大災之後必有大疫,主要原因是大量人員在短時期裡集中死亡,大量死屍沒有得到迅速及時掩埋,大量暴露在外的腐爛的屍體就會出現病菌,從而引起大規模瘟疫。

先民們早在原始社會,就已經通過血的教訓,形成一種經驗教訓,就是腐爛的屍體會給活人帶來疫病!考古發現在原始穴居時代早期,居住山洞的先民就有尊崇死者的習慣,會把死者的遺體留在居住的山洞裡,但後來這樣做的部落越來越少,直到沒有。據推測,一個原因是有些部落裡一些智慧高的人總結出每次部落發生疫病前,都有死者留在山洞裡的屍體腐爛發臭,雖然不知道兩者之間的確切聯席和原因,但認識到兩者之間顯然有某種關聯,從此開始改變處理死者遺體的方式。

另一個原因是繼續堅持這樣保存屍體的部落,最終都自然消亡了……所以,從那個時代活下來的古人,是知道屍體會產生疫病的。戰國時代在我國歷史上,屬於先秦時期,而先秦時期給我們留下不多的文獻典籍當中,已經可以看到先民們對「大災之後必有大疫」的總結,而且我國傳統當中,「災」的概念,除自然災害之外,同樣還包括「兵災」、「匪災」之類由戰亂引起的兵禍。

一旦出現了短時間裡大規模集中死亡,只要有能力就會儘快處理屍體,沒能力的話,就會扶老攜幼逃離相關地區。我們從歷史記載中可以了解到,在戰國那個奴隸制末期的時代裡,還保留很多殘酷的習慣,比如斬人頭記功,比如用對方屍體壘成「京觀」顯示武功威嚇敵方等。

不過也可以看到,那時候的人,卻懂得用石灰醃製處理割下來的敵方腦袋,因為那時是用首級去記功領賞的,如果這個腦袋腐爛了,可就麻麻煩了。石灰最早記載於《周禮》,除了建築戰爭煉丹印染用於房屋塗抹,驅蟲消毒,墓葬。端午節有些地方的習俗有將混合有雄黃酒的石灰水灑於房屋角落。《左傳》成書於公六年(前585年)記載:「土厚水深,居之不疾,有汾澮以流其惡」。當時,我們的祖先已經掌握了採用深埋和土層過濾處理汙水的方法,來防治疫病。這些都對戰爭結束後在客觀上對疫病爆發產生了一定的阻止作用。

另外還有兩個原因,也使我國戰國時期,大戰之後很少有疫病大規模爆發的狀況,其一是我國從地理環境上相對封閉,在海洋、高原、荒漠環繞下,先民們已經適應地區性生物環境,天生已經對該地區疫病有足夠的抗性,後世我們所熟知的那些鼎鼎大名的傳染病;天花、霍亂、鼠疫……這時都還沒傳進我們國家,這些烈性傳染病都要到漢代開始,才由胡人經西域通道傳進我國。外來物種的生物侵害,產生的疫情,遠非本地原生病毒可比,戰國時代流行的原生病毒傳染疫病,原生態環境下的生物,包括人,都有足夠的適應性抗體,幾乎不存在後世面對外來病毒完全沒有抵抗性,這才會出現所謂十室九空,屍橫遍野的慘狀。

另一個,是古代人口不多,遠遠沒有達到今天人口居住密集的地步。戰國時代還只是城市發展的初期,所謂城,就是一些有土圍子的鎮子,我們從很多文學作品裡還可以看到,到一千多年後的唐宋時期,世界上第一座百萬人口的長安城,甚至到了更後面北宋的東京汴梁城,城裡居然還可以有菜園子,城外更是動不動那條路就出現大蟲,導致道路中斷,更何況一千多年前的戰國?

所以,即使真有疫病發生,有條件逃出百裡的人屈指可數,而這時候,還有能力逃出百裡之外的人,身體條件,基本也不可能是病人了,所以即使有疫病發生,在那個時代,也多在一個很小的範圍裡,處在疫區裡的人基本上就是自生自滅,無法形成大範圍嚴重的疫情。

總結一下,戰國年代雖然戰爭頻發,軍人、百姓死傷無數,但是並沒有發生太大的疫情,主要原因有:

第一,古人注重陰陽相隔,會將死者及時掩埋,而且生活區、生產區、墓葬區是嚴格分離的。人們的活動區域,通常是遠離墓葬區的。這些習俗有效的防範了疫情的發生。

第二,古代統治者,對疫情極為重視。一旦出現疫情就馬上將疫區隔離,能治就派醫者救治,無能為力時就殺光疫區百姓,放火將疫區燒光,雞犬不留。而且事後會徹底拋棄這個地區,不會再讓人到疫區進行生產生活。這些手段雖然殘忍,但是有效阻止了疫情的擴散與漫延。

第三,後來對我國產生嚴重影響的瘟疫,多為外來瘟疫。戰國時,基本上還沒有傳入我國。例如鼠疫,源於今天的中亞吉爾吉斯的天山以北區域,匈奴人打不過漢朝,就將鼠疫傳入中原,導致疫情爆發。鼠疫對人、老鼠有害,但對牛、羊、馬的作用不大,匈奴人就是利用邊境貿易將鼠疫引入中原。後來很多王朝嚴管草原與中原的貿易往來,這也是原因之一。天花、麻疹、猩紅熱……都源於東南亞,當時並沒有傳入我國。古代東南亞人口少,主要也是瘟疫較多的原因。近代東南亞人口增長迅猛,是由於醫學防治能力大幅增強,有效的防控了疫情。霍來自於西域,戰國時還沒傳入我國。梅毒則來自美洲,愛滋病、艾博拉……也是近百年才出現的,戰國時更不可能有。

第四,古代中醫傳承體系完整,由於人口偏少,環境優良,中藥採集容易,用藥成本較低,也比較利於防治疫病。

第五,我國主要位於溫帶、亞熱帶氣候區,氣溫適中,環境適宜,本就不屬於瘟疫高發區。

這些就是最終使戰國時期即便戰亂頻繁,大量人員死亡,卻始終沒有爆發大規模瘟疫的原因。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瘟疫與戰爭,如影隨形?
    短短幾個月之內,騎兵部隊的七千匹戰馬中有五千匹死亡。當耶路撒冷於1099年被攻佔的時候,十字軍最初的三十萬人只剩下六萬人;而到了1101年,只剩下兩萬人。拿破崙時代記載更加詳細。迪特·德·基爾霍夫,他是法國軍隊中的一名軍醫記錄戰爭期間瘟疫的慘狀。在從德意志北部延展至義大利的法軍軍營之中,駐紮著超過五十萬人的軍隊。在大軍集合之時,傳染病還沒有暴發的跡象。
  • 歷史上死亡人數較多的五次大瘟疫,每次都造成了上千萬人死亡
    從古至今,人類曾遭遇過無數的瘟疫,尤其是古代時期,由於醫療水平和衛生情況相對較差,不僅導致大量人口死於瘟疫,更對世界各地的文化、經濟等產生了極大影響。那麼,歷史上都爆發過哪些死亡人數較多的瘟疫呢?簡單介紹五例。
  • 人類歷史上發生過的大瘟疫
    東漢大瘟疫東漢末年,洛陽城外,人跡罕至、雜草叢生,早已沒有昔日車水馬龍、繁花似錦的大好景致。曹操有《蒿裡行》詩云:「鎧甲生蟣蝨,萬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裡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悲哉!嘆哉!如此荒涼的景象,除了戰亂外,瘟疫是最具殺傷力的禍首。
  • 【歷史上的瘟疫】終結王莽新朝的大瘟疫
    西漢末年,漢武帝開創的盛世走向衰落,瘟疫與戰爭、饑荒等災異頻發,出現王莽篡漢之亂,最終由東漢統一華夏,走向漢朝的中興。
  • 我國瘟疫首次出現在何時,為何大戰之後必有大疫,大災後必有大疫
    有人曾經統計過,幾千年以來,導致人類非正常死亡的排名前三的原因一直沒有變過,它們分別是饑荒、瘟疫和戰爭,那麼從人類歷史來看,實際上無論是饑荒還是戰爭,都和瘟疫有關。所以我們古人有說過,大災之後必有大疫,大戰之後必有大疫。
  • 傑出人物眾多的戰國七雄時代並不是最底層百姓的福音
    一、戰國七雄時代英明人物眾多戰國四大公子,齊國的孟嘗君、趙國的平原君、魏國的信陵君、楚國的春申君,想必大家都是耳熟能詳的,並且常常拿他們的故事談天論地,他們是歷史的名人。然而作為歷史的創造者廣大人民,在歷史書中難以找到身影。二、傑出人物並未為底層百姓造福
  • 瘟疫,戰爭中最可怕的「生化武器」
    在中國及世界的歷史上,每逢戰亂,人口就會隨之大規模的減少,但鮮為人知的是,直接死於戰爭本身的人口與死亡的總人口相比,可謂是九牛一毛,少之又少。實際上,導致人口大規模減少的原因往往是與戰爭相伴相生的併發症——瘟疫、饑荒以及流離失所。
  • 古代瘟疫大流行導致滅國的有哪些你知道?
    首次的大流行發生於西元6世紀,疫情持續了五十多年;14世紀歐洲爆發「黑死病」,發病1至3日之內死亡,大約死亡一千七百萬至兩千八百萬條生命,死亡人數佔歐洲人口的四分之一以上,義大利、英國死者半數,據稱是由中國商人和蒙古軍隊傳入。第三次鼠疫大流行始於1860年,正值中國清朝後期。其它的疫疾還有痘疹(天花)、大頭瘟、羊毛瘟、疙瘩瘟、吐血瘟。
  • 從戰爭與瘟疫,來回顧抗生素的發展史
    大亂之後必有大疫,重症大疫出良醫。 古代頻繁的戰爭,加上衛生條件的落後,很容易發生瘟疫,而戰爭帶來的人口密集和血流成河,又加快了瘟疫的傳播速度。
  • 世界名畫裡的八次人類大瘟疫
    在人類對抗傳染病的歷史上,從來沒有哪場疾病的恐怖程度,能與發生在14世紀中葉的歐洲中世紀大瘟疫相比。The Triumph of Death, Pieter Bruegel the Elder文藝復興彼德拉克在信中寫道:「我寧願自己從未誕生:沒有天庭的閃電,沒有地獄的烈火,沒有戰爭或任何可見的殺戮,但死亡瀰漫。有誰見過如此可怕之事嗎?」
  • 人類歷史上曾發生過兩次超大型瘟疫,數千萬人死亡,戰爭被迫停止
    尤其是我國爆發的肺炎,上萬人感染,傳染性較強,其死亡人數已經超過了當年的非典。事實上,人類歷史曾爆發過兩次超大型傳染病,無數人因此死亡。十四世紀中期,一種起源於中亞,被稱為「黑死病」的瘟疫席捲了整個歐洲。蒙古軍攻打黑海港口城市卡法時,將瘟疫傳入,後又亞歐商人傳到歐洲。這場瘟疫,首先從義大利蔓延到西歐,在傳到北歐、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
  • 兩千多年前的雅典瘟疫,是如何引發的,又是怎麼毀掉雅典文明的?
    他們之所以把太陽神打造成這種形象,是因為他們很早以前已經就意識到,瘟疫與戰爭之間存在有很大的關聯。凡是人口密集的地方,都是最容易發生瘟疫的。圖片來源於網絡:《伯羅奔尼撒戰爭史》可是,當戰爭打響的時候,誰也想不到他們祖先曾經留下的訓示。
  • 世界名畫裡的七次人類大瘟疫
    四年間黑死病在亞歐非大陸呈爆發式蔓延 在人類對抗傳染病的歷史上,從來沒有哪場疾病的恐怖程度,能與發生在14世紀中葉的歐洲中世紀大瘟疫相比。
  • 人類歷史上十大瘟疫有哪些?哪種瘟疫殺死的人最多?
    畢竟人類與微生物的戰爭從人類誕生的那一刻起,就沒有停止過。與其朝夕相處的人類尚且未能戰勝病菌,更何況入侵的外星生物呢?那麼人類歷史上,發生過幾次大規模的瘟疫流行,如今又戰勝了幾個呢?人類歷史上曾有三次鼠疫大流行,第一次發生在六世紀中葉,至八世紀消失,橫掃歐亞大陸,死亡人數估計至少幾千萬。由於此次瘟疫爆發的地點為東羅馬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這裡匯集了大批其他大陸來的商隊、船隊,同時也把瘟疫帶到了其他大陸。如今我們推測是鼠疫,但在當時的人們看來,就是上帝的懲罰,影響到了基督教的盛行,皇權開始依附神權。
  • 100年前王朝末世 東北大瘟疫
    100年前王朝末世東北哈爾濱瀋陽發生了大瘟疫100年前,正是清朝末年,就是我們現在說的「大清要完(藥丸)」的年代。
  • 【歷史上的瘟疫】最致命的感冒:1918大流感
    1918年春,正當第一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時,一場世紀瘟疫——西班牙大流感突襲全球,疫情持續一年多,有著三次流行高峰,造成約5000萬人喪生,死亡人數竟是戰爭陣亡人數的3~4倍。1917年10月,俄國爆發社會主義革命,建立了邪惡思想病毒入侵人類的首個國家基地。而幾乎是同期爆發的西班牙大流感,其疫情重災區的歐洲也正是供產煮義幽靈登陸人類的發端地。
  • 以史為鑑:東羅馬爆發的查士丁尼大瘟疫,是如何影響了全世界的?
    帝國人口的大量損失首當其衝影響了帝國軍隊的兵源,因為瘟疫的流行使得大量士兵在軍營中死去,加之軍團士兵是集體生活,一人的病整個軍團駐地的官兵都難逃一死。軍隊中士兵和優秀將領的大量死亡使得羅馬軍團戰鬥力被極大的削弱,查士丁尼的軍事擴張步伐不得已停下了腳步。
  • 怎麼對待瘟疫,怎麼趕走瘟疫?——聖經解讀:大衛的數點百姓
    其實,聖經上也有幾次的人口普查,以色列出埃及第後的第二年二月初一,神讓摩西作人口普查,數數軍隊人口是多少,看看多少人能打仗。普查結果是總共有六十萬人多三千人。以色列人在曠野漂流四十年後,他們在進迦南之前又進行了一次以色列軍隊人口普查。普查結果是六十萬人多一千人。可見出埃及的人口和四十年後進迦南的人口數量,基本沒有變化。軍隊數量就是六十萬人多一點。這兩次都是神命令摩西來數點的。
  • 曹操在赤壁是被瘟疫打敗,為什麼還會有檣櫓灰飛煙滅的說法?
    二、 瘟疫的影響到底有多大?曹操軍隊的瘟疫出現的比較早,早在火燒赤壁之前,曹操軍隊之中就已經出現了瘟疫瀰漫的情況了,據記載:「時曹公軍眾已有疾病,初一交戰,公軍敗退,引次江北。」可以說因為瘟疫瀰漫加上不熟悉水戰,曹操軍隊的戰鬥力大打折扣。曹操軍隊對周瑜軍隊的進攻以失敗告終,因此不得不駐守江北,暫時避開周瑜軍隊的鋒芒。
  • 人類歷史上有哪些類似新冠疫情的瘟疫?
    據歷史記載,人類歷史最早的大瘟疫是公元前430年在雅典爆發的雅典大瘟疫。由於瘟疫發生在伯羅奔尼撒戰爭之後不久,因此這場瘟疫幾乎摧毀了古希臘城邦。而後,公元165年至180年的安東尼大瘟疫,也叫戈林瘟疫,羅馬帝國軍隊在近東戰役帶入羅馬帝國,期間,保守估計死亡人數為500萬人,也有估計死亡了1000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