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國紀平:中國支持多邊主義的立場不會改變

2020-12-15 人民日報

聯合國成立75周年之際,相關紀念活動以「我們想要的未來,我們需要的聯合國:重申我們對多邊主義的集體承諾」為主題展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應邀以視頻方式出席聯合國成立75周年系列高級別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

環顧世界,百年變局疊加全球疫情,國際交流合作遭遇重重阻礙,個別國家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愈演愈烈。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時間節點,人類將面對什麼樣的世界、世界需要什麼樣的聯合國等重大問題,引發各方思考。

「國際社會必須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守望相助,攜手應對風險挑戰,共建美好地球家園。今年是聯合國成立75周年,我們支持國際社會以此為契機,重申對多邊主義承諾,加強和完善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全球治理體系。」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鮮明闡述中國立場。

理念引領行動,方向決定出路。當世界處在又一個十字路口,中國支持多邊主義的立場從未改變。中國以自身堅毅行動,攜手各方共同努力,堅持和弘揚多邊主義,共同推動聯合國重整行裝再出發,朝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目標奮勇前行。

(一)

1945年6月26日,美國舊金山退伍軍人紀念堂內莊嚴肅穆,巨大的圓形籤字桌上,擺放著歷史性文件——《聯合國憲章》。

從正午12時中國代表第一個籤字開始,來自全球50個國家的153名代表逐一籤名,歷時近8個小時,最後一名代表將籤字筆帶走珍藏。

戰爭的慘烈記憶和教訓,讓與會代表們寫下對未來和平與發展的期許,凝聚世界各國「欲免後世再遭今代人類兩度身歷慘不堪言之戰禍」的決心。

「我們的先輩以遠見卓識,建立了聯合國這一最具普遍性、代表性、權威性的國際組織,寄託人類新願景,開啟合作新時代。這一創舉前所未有。」2015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紐約聯合國總部演講時如此評價聯合國成立的意義。

今天,國際風雲激蕩變幻,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形勢越是複雜嚴峻,越要彰顯聯合國的權威和作用。我們要推動全世界在聯合國旗幟下,實現更大團結和進步。」習近平主席如此強調。

為何中國始終堅定維護聯合國在國際事務中的核心作用?歸根結底,支持聯合國的事業,就是支持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事業。

為慶祝聯合國成立75周年,紐約聯合國總部的達格·哈馬舍爾德圖書館,展出了聯合國歷史上75份重要文件,以彰顯其在和平與安全、人道主義援助、發展與人權領域的歷史性貢獻——

1946年1月24日,聯合國大會通過第一號決議,和平利用原子能以及消除原子武器和其他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此後,從斡旋區域衝突到組織維和任務,從推動多邊裁軍到倡導核不擴散,聯合國以和平為己任,世界總體保持了和平與穩定。

1980年5月8日,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天花被徹底根除。這是公共衛生領域的空前成就,更是聯合國增進人類共同福祉的明證。從成立開發計劃署到發表《社會進步與發展宣言》,從制定千年發展目標到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聯合國以發展為目標,推動一大批發展中國家走上發展快車道。

1990年3月21日,在時任聯合國秘書長德奎利亞爾見證下,納米比亞正式獨立,終於擺脫殖民歷史。為此,聯合國曾斡旋呼籲20餘年。從公布《給予殖民地國家和人民獨立宣言》,到推動反對種族隔離的全球鬥爭,聯合國以公平為目標,堅持大小國家一律平等,努力將民主精神發揚光大。

……

75年風雨兼程,砥礪前行。世界見證了「運用國際機構,以促成全球人民經濟及社會之進展」的聯合國憲章精神歷久彌新。

「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是全人類的共同價值,也是聯合國的崇高目標。」習近平主席在第七十屆聯大一般性辯論時的講話中鄭重宣示。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矚望未來,對人類美好明天的共同追求,必將繼續匯聚各方對聯合國事業的共同支持。

(二)

和平與發展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續奮鬥。站上新的歷史起點,聯合國如何更好推進世界和平與發展大業?思考這一重大課題,需要從根本處著眼。

百年來,國際社會歷經了兩次世界大戰的浩劫和長期冷戰的折磨,也見證了發展與進步的潮流。探索建立和平、公正、穩定的國際關係,始終是各國孜孜以求的目標。確立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和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掀開國際關係民主化法治化合理化的嶄新一頁。

「主權平等,是數百年來國與國規範彼此關係最重要的準則,也是聯合國及所有機構、組織共同遵循的首要原則。主權平等,真諦在於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主權和尊嚴必須得到尊重,內政不容幹涉,都有權自主選擇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

今日之世界,依舊是主權國家所構成的世界。只有堅守主權平等原則,國際秩序才能根基牢固。反觀現實,許多問題之所以困擾今日世界,正因個別國家背棄了主權平等原則。幹涉內政、霸凌行徑、無視規則現象屢見不鮮,「經濟全球化走向終結」「多邊主義已經失效」「冷戰正捲土重來」等議論不絕於耳。

哈佛大學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警告,國際秩序面臨失序可能,疫情意味著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獨善其身,各國需要「在複雜的合作與競爭中實現共同利益」。普林斯頓大學教授約翰·伊肯伯裡提出,要想在開放的戰後秩序中繼續運作,就需要建立全球性的多邊合作基礎設施。

多邊主義,正是聯合國賴以存在的重要原則,代表著各國平等參與全球治理、追求國際關係民主化的應有權利。全球化時代,不應該是一部分人主導另一部分人、反對另一部分人,而應該是所有人造福所有人。剛剛接棒第七十五屆聯大主席的沃爾坎·博茲克爾強調,單邊主義只會讓我們離共同目標更遠。「我們有責任加強人們對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組織多邊合作的信念。」

歷史的進程,有時也穿過塵埃和泥濘,行經沼澤和叢林。但人類社會的發展證明,無論如何曲折,歷史都有自己的前行規律,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擋歷史前進的滾滾車輪。

當前,無論是應對疫情挑戰,還是破解時代難題,出路在於各國保持團結合作,以多邊主義調動各方資源與智慧。「很顯然,作為全球多邊主義及合作的平臺和有規則的國際體系,世界對我們有很高期待。」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的這番話,富有現實針對性。

善治病者,必醫其受病之處;善救弊者,必塞其起弊之原。當前全球治理面臨複雜形勢,國際秩序處在關鍵十字路口,其實質是選擇多邊主義還是單邊主義的問題。多邊主義符合國際關係民主化的要求,昭示國際體系演進的未來。

(三)

「當今世界,各國相互依存、休戚與共。我們要繼承和弘揚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

2015年9月28日,聯合國總部大會廳,世界各國領導人匯聚一堂。習近平主席在第七十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時的重要講話,系統提出構建新型國際關係和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主張,成為聯合國歷史上世人矚目的高光時刻。南非學者盧因·杜託伊特對此作出的評價頗具代表性:「只有站在歷史高度,以一個戰略家的眼光,才能如習近平主席一樣準確把握時代脈搏。」

「世界命運應該由各國共同掌握,國際規則應該由各國共同書寫,全球事務應該由各國共同治理,發展成果應該由各國共同分享。」

2017年1月18日,瑞士日內瓦萬國宮,各國代表、政商精英雲集。面對「世界怎麼了、我們怎麼辦」的時代之問,習近平主席深刻闡釋政治家應有的擔當——「讓和平的薪火代代相傳,讓發展的動力源源不斷,讓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輝」,明確指出中國方案——「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共贏共享」。

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講壇的重要講話,為各國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承和弘揚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提出引領時代的行動方案。

事實表明,聯合國面臨影響下降或功能失靈的質疑,不是因為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過時了,恰恰是由於這些宗旨和原則未能得到有效履行。

繼承和弘揚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就必須從當前各國相互依存空前緊密的現實出發,為各國同舟共濟、攜手共進找到一條新路。

面對諸多全球性挑戰,應該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堅持全球事務由各國人民商量著辦,積極推進全球治理規則民主化。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既是對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的繼承和弘揚,更是對傳統國際關係理論的超越和創新。2017年2月,「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被首次寫入聯合國決議,隨後又被陸續寫入聯合國人權理事會、聯合國安理會等多份聯合國決議。

聯合國前秘書長潘基文至今記得,當年聯大會議期間習近平主席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這與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一致,引起共鳴」。

古特雷斯熱情回應習近平主席的倡議:「聯合國願同中國共同推進世界和平與發展事業,實現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理想。」英國學者馬丁·雅克稱之為「改變世界的偉大創造」,第七十一屆聯大主席彼得·湯姆森視之為「人類在這個星球上的唯一未來」。

支持多邊主義,中國是行動派。「各國應該有以天下為己任的擔當精神,積極做行動派、不做觀望者,共同努力把人類前途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2019年3月,在中法全球治理論壇閉幕式上,習近平主席的號召擲地有聲。著眼於合作共贏,中國理念和行動的多邊主義底色愈發清晰。

(四)

聯合國徽章上,象徵和平的橄欖枝,環繞著由經緯線和同心圓構成的世界地圖,寄託著人類對和平與發展的殷殷期盼。

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國日益成為多邊事務的積極參與者。外界普遍注意到,與個別西方大國支持現有國際體系的意願下降相反,中國隨著自身發展壯大,對聯合國事業的支持力度越來越大,展現了負責任大國擔當。第七十三屆聯大主席埃斯皮諾薩認為,中國對多邊主義體系的一貫強力支持,對聯合國來說是一場「久旱後的及時雨」。

聯合國以和平為己任,中國為維護世界和平而行動。

5年前,在聯合國成立70周年系列峰會上,習近平主席宣布支持聯合國事業的一系列重大倡議和舉措,成為中國加強同聯合國合作的一個重要節點——

8000人規模維和待命部隊、300人規模常備維和警隊在聯合國完成註冊,6支維和待命分隊晉升為三級待命部隊,中國已成為聯合國維和待命部隊中數量最多、分隊種類最齊全的國家。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佩戴五星紅旗臂章的中國軍人英姿勃發,成為「和平藍」中絢麗的「中國紅」。

朝鮮半島核問題、伊朗核問題、阿富汗問題、緬甸問題、中東問題、敘利亞問題……倡導以對話解決爭端、以協商化解分歧,中國始終站在和平與對話的一邊。

聯合國以發展為目標,中國為促進各國共同發展而行動。

——累計向中國—聯合國和平與發展基金注資1億美元,支持了80多個項目,涵蓋聯合國維和、反恐、能源、農業、基建、衛生、教育等多個領域,惠及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等一大批發展中國家。

——為發展中國家提供180個減貧項目、118個農業合作項目、178個促貿援助項目、103個生態保護和應對氣候變化項目、134所醫院和診所、123所學校和職業培訓中心。

——堅定不移貫徹綠色發展理念,提前完成2020年氣候行動目標,積極參與全球氣候治理,力促達成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及其實施細則,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作出重大貢獻。

聯合國以公平為要義,中國為推動共同治理全球事務、共同分享發展成果而行動。

——共建「一帶一路」,已成為當今世界規模宏大的國際合作平臺和廣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是中國對加強全球經濟治理和國際經濟合作的重要貢獻。從蒙內鐵路到雅萬高鐵,從中巴經濟走廊到中蒙俄經濟走廊,從希臘比雷埃夫斯港到斯裡蘭卡科倫坡港口城……共建「一帶一路」走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朋友圈不斷擴大。昔日駝鈴相聞、舟楫相望的絲路古道上,如今,貿易暢通加速,資金往來便利,產能合作不斷升級。

——疫情肆虐全球,人類經歷艱難時刻,中國鄭重承諾:「我們願同合作夥伴一道,把『一帶一路』打造成團結應對挑戰的合作之路、維護人民健康安全的健康之路、促進經濟社會恢復的復甦之路、釋放發展潛力的增長之路。」

世界好,中國才能好;中國好,世界才更好。將自身發展融入世界發展,中國書寫與各國交融發展的新畫卷。

(五)

新冠肺炎疫情給因二戰而生的聯合國帶來新挑戰,也更加彰顯了多邊主義的現實意義。

「新冠肺炎疫情以一種特殊形式告誡世人,人類是榮辱與共的命運共同體,重大危機面前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獨善其身,團結合作才是人間正道。」

病毒沒有國界,疫病不分種族。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國際社會唯有守望相助、風雨同舟,才能守衛人類共同的健康與安全。

今天,中國抗疫鬥爭已經取得重大戰略成果。但疫情防控初期的艱難與溫暖,依舊留在人們腦海。

中國抗擊疫情最艱難時刻,滿載防疫物資的俄羅斯、白俄羅斯軍機多次飛抵武漢,巴基斯坦送來了自己儲備的幾乎全部口罩,柬埔寨首相「逆行」訪華,蒙古國贈送3萬隻羊,緬甸相贈大米,斯裡蘭卡送來紅茶……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中國對來自世界的幫助心懷感恩,同時也始終秉承「天下一家」理念,不僅對中國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負責,也對全球公共衛生事業盡責。

第一時間向世界衛生組織、有關國家和地區組織主動通報疫情信息,第一時間發布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等信息,第一時間公布診療方案和防控方案,毫無保留地同各方分享防控和救治經驗。中國大型運輸機運—20滿載緊缺防疫物資飛出國門,中歐班列開行數量逆勢上升,加班趕製的防疫物資每天以最快速度運往急需的國家和地區……

兩年內提供20億美元國際援助,與聯合國合作在華設立全球人道主義應急倉庫和樞紐,建立30個中非對口醫院合作機制,中國新冠疫苗研發完成並投入使用後將作為全球公共產品,同二十國集團成員一道落實「暫緩最貧困國家債務償付倡議」……在第七十三屆世界衛生大會開幕式上,習近平主席宣布的一系列重大舉措,為世界合作抗疫注入信心。

中國用實際行動幫助挽救了全球成千上萬人的生命,為推動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作出貢獻。古特雷斯表示,聯合國感謝中方為當前處境困難的國家抗擊疫情提供援助,讚賞中國同發展中國家分享疫情防控經驗,並提供醫療物資和疫苗醫藥等寶貴援助。

在美國學者羅伯特·庫恩看來,人類作為一個整體來戰勝疫情時,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顯示出其重要意義。當前,疫情仍在全球肆虐,中國推動全球合作抗疫的努力仍將繼續。

(六)

2020年,歷史最終將如何標註?

「毋庸置疑,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場悲劇,但這場危機也可能是讓世界變得更好的一個機會,成為各國積極合作、解決全球性問題的開端。」《槍炮、病菌與鋼鐵》一書的作者賈拉德·戴蒙德教授說出了很多人對「後疫情時代」國際合作的期望。

如何化危為機,考驗著政治家的智慧和能力。特殊的歷史節點,特殊的國際形勢,聯合國成立75周年系列高級別會議全球矚目。正如博茲克爾所強調的:「現在是團結的時候。為了共同利益而密切合作,再沒有比現在更有說服力的理由。」

「評判每一代人時,要看他們是否正視了人類社會最宏大和最重要的問題。」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在其著作《世界秩序》中這樣說。突如其來的疫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全方位衝擊著經濟社會各領域發展。它像一面鏡子,折射一個國家看自己、看世界的真實心態,也讓人們重新思考關乎世界未來發展的重大命題。

馬克思說:「問題就是時代的口號,是它表現自己精神狀態的最實際的呼聲。」只有立足於時代去解決特定的時代問題,才能推動屬於這個時代的社會進步。

「經濟全球化意味著更密切的一體化,也意味著更需要集體行動。」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斯蒂格利茨教授認為,聯合國就是為此目的而建立的國際機構。當前國際形勢下,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堅持多邊主義是現實的選擇。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要從各種亂象中看清實質,從歷史的維度中把握規律。經濟全球化的大勢不可逆轉,合作共贏才是人間正道。中國堅定維護多邊主義,堅定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堅定維護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習近平主席鏗鏘有力的話語,闡明了中國態度和立場。

命運與共,道重天地。支持聯合國事業,支持多邊主義,符合中國人綿延數千年的價值取向。中華文明歷來崇尚「以和邦國」「協和萬邦」「四海一家」,這種天下情懷深深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中,刻進了中國人民的基因裡。經過40多年的改革開放,這種全球視野、博大情懷更是成為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價值追求。

時至今日,中國加入了幾乎所有普遍性政府間國際組織,加入了500多項國際公約,忠實履行國際義務,嚴格恪守國際承諾。

在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的當下,中國將繼續把自身發展置於人類發展的坐標系中,始終把自身命運與世界各國人民命運緊密相連,始終把中國人民利益同各國人民共同利益結合起來,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

***

「用是發憤立志,務當同心協力,以竟厥功。」回望當年聯合國成立的初心,重溫籤署聯合國憲章時的誓言,就是凝聚邁向未來的雄心與熱情。

「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眾智之所為,則無不成也。」面對下一個75年,中國將繼續履行大國責任,展現大國擔當,作出大國貢獻,提供更多國際公共產品,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事業添磚加瓦。

世人期待,在聯合國旗幟下,匯聚起磅礴偉力,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同擘畫人類社會更加光明的未來。

(來源:人民日報)

相關焦點

  • 10句話讀懂「國紀平」8000言——《事實勝於雄辯》
    12月31日,人民日報發表長達8000多字的重磅「國紀平」文章,題目是《事實勝於雄辯》。 讓我們一起品讀這篇文章的10句話,感悟中國在極不平凡的一年交出一份人民滿意、世界矚目、可以載入史冊的答卷所體現的實踐邏輯和客觀規律。 1.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回望2020年,人們更能懂得,只有忠實於事實,才能領悟並尊崇真理。
  • 人民日報和音:堅守多邊主義的人間正道
    「成員國倡導在公認的國際法準則、多邊主義、平等和不可分割的安全、反對衝突和對抗的基礎上構建多極化世界秩序,鞏固全球和地區安全與穩定」「將繼續維護和鞏固以世界貿易組織為核心,以規則為基礎的開放、透明、公正、包容、非歧視的多邊貿易體制,促進開放型世界經濟,反對破壞多邊貿易體制、威脅世界經濟的單邊貿易保護主義行為」「呼籲國際社會共同支持並加強聯合國作為綜合性多邊組織,根據其憲章在維護國際和平安全
  • 人民日報國紀平:不畏浮雲遮望眼
    人們看到,中國經濟韌性強、迴旋餘地大、抗風險能力強,基本面優勢十分明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一份報告中指出,「預計2020年,主要經濟體中唯一能夠實現正增長的,只有中國」。中國繼續支持開放型世界經濟,對疫情籠罩下的各國經濟無疑具有重要意義。
  • 人民日報鐘聲:中方對中美關係的立場一以貫之
    可笑的是,美國一些政客站在歷史錯誤的一邊無休無止地進行拙劣表演,幻想著用謊言和大棒就能改變中國,但終究是蚍蜉撼樹、螳臂當車。美國同中國打交道也不是一天兩天了,面對外部壓力,中國什麼時候低過頭、彎過腰?!70年前,美軍把戰火燒到鴨綠江邊,正在從一窮二白、百廢待興中艱難起步的新中國,毅然作出重大歷史抉擇,不畏強敵、保家衛國、捍衛和平、維護正義。
  • 人民日報國紀平:事實勝於雄辯
    中國始終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堅定支持世界衛生組織發揮關鍵領導作用,積極推動國際社會團結抗疫。3月,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應對新冠肺炎特別峰會聲明強調:「我們堅定承諾建立統一戰線應對這一共同威脅」;4月,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強調要戰勝疫情就必須強化基於協調一致和多邊主義的「全球應對」行動;5月,第七十三屆世界衛生大會通過決議,明確認可和支持世界衛生組織發揮關鍵領導作用;9月,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諸多國家的領導人呼籲支持世界衛生組織在抗擊疫情中發揮關鍵領導作用,堅定捍衛多邊主義,共同應對威脅與挑戰
  • 名記曝詹姆斯改變立場,支持提前開賽,不會缺席首月比賽?
    北京時間11月8日,ESPN名記溫德霍斯特在節目中透露,詹姆斯改變了立場,從不希望提前開賽,最終變成支持北京時間12月23日開賽。這也意味著,詹姆斯應該不會缺席新賽季首個月比賽了。此外,詹皇和德雷蒙德·格林已經開始探討湖人作為總冠軍球隊,恢復去白宮慶祝奪冠的傳統。
  • 人民日報國紀平:命運與共呼喚團結合作
    (二)   「希望」「團結」等字樣,在海拔4478米高空閃現,燈光投射出的中國、瑞士、義大利等國國旗映照在瑞士馬特洪峰上。如「點亮山峰」投影活動一樣,全球多個地標建築亮起希望之光,傳遞著人們對攜手抗疫的期盼和信心。   攜手抗疫,離不開多邊主義的應對。「要戰勝疫情就必須強化基於協調一致和多邊主義的『全球應對』行動。」
  • 堅定支持多邊主義 中國理念寫入聯合國決議
    相關紀念活動以「我們想要的未來,我們需要的聯合國:重申我們對多邊主義的集體承諾」為主題。  中國,是聯合國創始會員國,是第一個在聯合國憲章上簽字的國家。在聯合國成立75周年系列高級別會議開幕前夕,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中國是聯合國事業的主要參與者和堅定支持者,也是國際合作和多邊主義的支柱。
  • 人民日報刊發博鰲亞洲論壇綜述:凝聚共識,堅定支持多邊主義和全球化
    凝聚共識,堅定支持多邊主義和全球化——博鰲亞洲論壇2019年年會綜述記者 陳偉光 王 慧 張慧中 韓 鑫  博鰲亞洲論壇2019年年會於3月29日落下帷幕。聚焦亞洲、放眼世界。  今年年會的主題是「共同命運、共同行動、共同發展」,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李保東在閉幕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本屆年會是在世界經濟面臨下行壓力,國際和地區形勢充滿不確定性的背景下舉行的,而對多邊主義和全球化的堅定支持,是本屆年會最重要的成果和最令人鼓舞的信息。
  • 9月24日《人民日報》要聞精選十三條
    今天《人民日報》的主要內容有: 1、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保護投資者權益推動資本市場持續平穩健康發展。 2、汪洋出席「積極推進改革創新,激發經濟發展新動能」調研協商座談會。 3、中辦、國辦印發意見,調整完善土地出讓收入使用範圍優先支持鄉村振興。 4、國辦印發指導意見,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
  • WMO秘書長: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和促進多邊主義方面發揮關鍵作用
    WMO秘書長: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和促進多邊主義方面發揮關鍵作用 2020-09-25 17: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強調多邊主義和國際合作重要性
    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主席博茲克爾在峰會開幕致辭中表示,在我們建設一個更美好、更綠色、更平等、更有韌性和更可持續的世界這一過程中,多邊主義不是一種「選項」,而是一種「必需」。國際社會應支持聯合國成為更靈活、更有效和更負責任的組織,有效回應全球挑戰,創造更好未來。他呼籲各國調動資源,以前所未有的政治意願和領導力,實現共同願景。
  • 網友熱議國紀平文章——促進國際合作 聯手抗擊疫情
    現摘編部分人民日報客戶端、人民網、「人民日報國際」微信公眾號等平臺的網友留言,內容如下:網友「扭來扭去」:好文章。為習近平主席倡導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點讚!中國採取最全面、最嚴格、最徹底的防控舉措,不僅對本國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負責,也對全球公共衛生事業盡責,為今天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喝彩!為了不起的中國政府鼓掌!
  • 「多邊主義」對中東未來至關重要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會上發表的《讓多邊主義的火炬照亮人類前行之路》特别致辭持續在中東地區引發的熱議和共鳴。「習主席的講話非常有號召力和說服力,因為中國政府在一年多來的全球抗疫中已經為世界各國作出了表率。在疫情初期,中國通過全面、嚴格的防控舉措,有效遏制了新冠病毒的擴散,同時中國還積極向世界衛生組織分享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等重要信息,為世界其他國家針對疫情制定治療方案提供了重要幫助。」
  • 中國闡明參加今年聯合國氣候大會的基本立場和主張
    中國闡明參加今年聯合國氣候大會的基本立場和主張 2019-11-27 14:27:15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翟璐 責任編輯:翟璐
  • 和平與發展的世界潮流不會逆轉(和音)
    和平與發展的世界潮流不會逆轉(和音)來源:人民日報責任編輯:劉上靖2020-10-04 09:46 中國始終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無論前方有怎樣的艱難險阻,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腳步決不會停止,多邊主義的人間正道決不會中斷,和平發展的世界潮流決不會逆轉
  • 駐東帝汶大使肖建國:高擎多邊主義,攜手共建亞太命運共同體
    一、中國始終堅持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促進經濟全球化  在今年11月G20峰會上,習近平主席在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基礎上,進一步提出「四個堅持」的主張,即堅持多邊主義,堅持開放包容,堅持互利合作,堅持與時俱進,呼籲國際社會堅定維護聯合國權威和地位,堅定維護以規則為基礎、透明、非歧視、開放、包容的多邊貿易體制,增強世界貿易組織有效性和權威性
  • 聯合國副秘書長哈雷:中國以實際行動支持國際合作與多邊主義
    哈雷稱,他很高興地看到,在聯合國外勤支助和維和領域,中國對於國際合作的承諾並非只停留在話語上,而是切實做出了行動。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之際,中國對於聯合國的支持是實實在在的。但中國說,他們願意幫助聯合國,所以三四月就給了我們呼吸機和醫療防護設備。我想這說明了中國對於世界人民的團結,而我認為(國際社會)應該加強團結協作。
  • 人民日報鐘聲:所謂「改變中國」圖謀純屬痴人說夢
    但無論他們怎樣煞費心機自我偽裝,其所謂「改變中國」的禍心早已昭然於世:全面否定中美關係的歷史,對中國進行全方位打壓,挑釁中國的核心利益,攻擊中國人民選擇的社會制度,污衊與中國人民血肉相連的執政黨。蓬佩奧 資料圖 新華社供圖「蓬佩奧就像是從靠樟腦球防腐的箱子裡,拿出了他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爛熟於心之物。」
  • 中國駐東協大使黃溪連談「雅加達渠道」:堅守多邊主義
    以下為文章全文:「雅加達渠道」:堅守多邊主義2018年9月,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北京會見東協常駐代表委員會和東協秘書處訪華團時,首次正式提出了「雅加達渠道」的概念。他對這一渠道作用給予充分肯定,期待其為助力中國—東協關係提質升級發揮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