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孩子最愛的遊樂項目或暗藏危險
專家提醒,兒童身體發育尚未成熟,應避開與孩子年齡不符的遊樂項目
漫畫/餘寧山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徐媛 實習生 羅佳祺
「我還可以彈得更高!」蹦床上傳來孩子歡樂的叫喊聲……暑期既是孩子們實踐和放鬆的黃金期,也是意外傷害的高發期。
前段時間,一名8歲女孩在遊樂場玩「鋼架蹦極」過程中忽然昏迷,送醫後發現脊椎錯位……暑假要來了,孩子偏愛遊樂場「刺激」好玩的項目,哪些遊樂設施暗藏危險?哪些與孩子年齡不符的遊樂項目要避開?為給孩子們的暑期健康保駕護航,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
鋼架蹦極安全?意外傷害往往就在一瞬間
「孩子玩鋼架蹦極的時候,腿部、腰部都綁上了繩子,應該挺安全吧?」「我們就在旁邊看著,不會出現什麼問題吧?」「我家孩子身體素質挺好,應該可以玩。」近日,記者在某商場的遊樂區隨機採訪了部分家長。當被問及遊樂項目的安全性時,不少家長未曾考慮。
其實,遊玩中因為遊樂設施造成的兒童意外傷害並不少見。記者在百度搜索框裡輸入「蹦床、骨折」關鍵詞時,出現了900多條相關信息。
「許多意外發生在一瞬間。」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骨科副教授朱威宏介紹,鋼架蹦極的彈簧繩拉力主要集中在小孩子的腰跟背部,因為彈跳更高,所以在降落的時候需要承受更大的重力。由於蹦床和拉繩的彈力,孩子在彈跳的時候也會產生更大的加速度。「因為孩子年齡小、控制力弱,彈跳的受力大小和方向,並不完全受到孩子控制,容易因為沒抓穩、下落過程沒站穩、力量衝撞等原因造成傷害。」朱威宏表示,發生意外傷害最常見的是骨折、扭傷、韌帶拉傷等肢體損傷,嚴重的情況下會損傷頸椎,甚至會導致癱瘓等。
朱威宏提醒,意外發生時,由於兒童骨骼發育尚未成熟,不能採用成人的治療方式處理,以避免對其生長發育產生不利影響。但很多損傷若不及時進行規範診治,很容易造成功能障礙。所以,孩子一旦在遊樂項目上發生意外,即使表面看起來沒有受傷,也應去醫院進行全面檢查,以免錯過治療黃金期。
過山車?碰碰車?家長應為孩子選對遊戲項目
美國兒科學會研究表明:大多數蹦床受傷事件,發生在多人同時玩蹦床時。其中,小個子孩子受傷的概率是大個子孩子的14倍。「6歲以下孩子安全意識比較弱,遊玩時需要家長陪伴,保證孩子安全。」朱威宏提醒,在遊樂場,針對不同的遊戲項目有不同身高和年齡要求,家長應注意這方面的限制,不要盲目讓孩子嘗試與年齡不符的項目。
過山車是國內遊樂場很常見的項目之一。但對於孩子來說,過山車急劇的高低速度變化,很容易讓孩子產生恐懼心理,同時容易造成揮鞭樣損傷。
揮鞭樣損傷是一種特殊的頸椎、頸髓損傷,由於身體劇烈加速或減速運動而導致頭部的運動不同步、頸椎連續過度伸屈而造成的頸髓損傷。「玩過山車等遊樂項目,突然啟動和停止時容易造成這類損傷。」朱威宏表示,過山車、海盜船等遊樂項目都不建議14歲以下的孩子玩。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可能因為座椅過大、身體較小而出現安全帶系不牢固的情況;由於孩子的手臂肌力和手掌抓力比較小,可能在遊樂設施蕩起和下落的過程中出現握不住安全繩等情況。
碰碰車也是很多家長喜歡帶孩子玩的項目。需要注意的是,孩子的骨骼較為脆弱,在碰碰車之間巨大碰撞力的衝擊下,車身的緩衝裝置不一定達到預期的保護效果,不建議家長帶年齡小的孩子玩。
「家長在為孩子選擇遊樂項目時,一定要充分考慮孩子的年齡、骨骼生長、家族遺傳病史等情況,選擇孩子適合的項目,避開隱藏在遊樂設施中的危險。」朱威宏表示,家長應仔細閱讀遊樂設施準入細則。此外,孩子們可以在監護人的陪同下,多進行一些有益鍛鍊和戶外活動,如爬山、遊泳、打球、騎自行車等,既能在儘可能安全的情況下放鬆身心、增強親子互動,也能夠強健體魄、促進孩子的生長發育。
海洋球池藏汙納垢? 小心遊樂設施成為疾病傳染源
「為什麼我家孩子玩海洋球也會得手足口病?」夏季是流行性疾病和傳染病高發的時期之一。3歲男孩天天(化名)的媽媽很納悶:自己的孩子沒有上幼兒園,也沒有跟其他小朋友在一起玩,怎麼突然得了手足口病?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感染科醫生彭鋒表示,沒有嚴格消毒的遊樂場所存在感染風險。「海洋球等遊樂設施若不及時消毒,每次營業後會殘留大量的細菌和病毒。有的孩子喜歡用手揉眼睛、吮手指等,容易傳染流感、水痘、鉤蟲病、腮腺炎、結膜炎、呼吸道疾病以及手足口病等。」彭鋒指出,由於幼童的抵抗力較弱,一些疾病很容易通過接觸和呼吸等方式進行傳播。
記者採訪中發現,由於海洋球量大,每次收集清洗工作量太大,許多商家做不到日常清潔與消毒。
瑞瑞(化名)媽媽告訴記者,瑞瑞4歲時患肺炎住院4天。出院後,孩子經過遊樂場吵著要玩海洋球,媽媽讓瑞瑞玩了一個小時,沒想到孩子第二天便發燒了,她趕緊帶孩子到湖南省兒童醫院看病。「剛出院就去容易感染的遊樂場,家長的心也太大了。」瑞瑞媽媽被呼吸科的醫生當場批評了。
美國北喬治亞大學研究人員經過調查發現,海洋球池是典型的藏汙納垢之處,最髒的球池裡平均每枚球附著細菌17萬多個。其中,30餘種細菌可能造成尿路感染、皮膚感染等疾病,嚴重的可能令孩子感染肺炎、敗血症、心內膜炎、腦膜炎。
「孩子們可以通過接種疫苗等進行必要的防護。同時,在戶外玩耍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手衛生。」彭鋒建議,孩子接觸遊樂設施後,一定要及時清潔手部。在玩耍的過程中,家長要制止孩子用手接觸眼睛和口鼻。此外,在疫情防控期間,儘量與人保持一米以上的距離,不到人員密集處扎堆遊玩。
「關注暑期意外傷害」系列報導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