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理人雜誌
值此40周年來臨之際,《經理人》雜誌祝願深圳在未來的日子裡再創佳績,再創輝煌!
來源 | 經理人雜誌綜合
今天,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的紀念日,是深圳經濟特區的生辰,也是全體深圳人的節日。
四十年來,深圳一路披荊斬棘、乘風破浪,從一個邊陲農業縣,一躍成為舉世矚目的現代化大都市,接下來,《經理人》雜誌帶讀者們梳理一下深圳經濟特區40年來所取得的輝煌成果。
GDP實現高速增長
1980年,深圳經濟特區的GDP總量僅為2.70億元;2010年,深圳GDP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2016年,深圳GDP突破兩萬億,首次居內地城市第三。而到了2019年,GDP總量為26927.09億元,繼續全國排名第三。這增長速度用一日千裡、日新月異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
2020年上半年,即使受到疫情影響,深圳仍然交出了堪稱「奇蹟」般的答卷。據深圳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深圳地區生產總值12634.3億元,同比增長0.1%,GDP增速較一季度回升6.7%,高於全國增速(-1.6%)1.7%,高於全省增速(-2.5%)2.6%。
綜合實力實現飛躍
人均GDP居國首位。1980年,深圳人均GDP為835元,到了2019年,人均GDP達到203489元,居內地副省級以上城市首位,超過中等偏上收入國家平均水平。
財政實力顯著增強。1980年,深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0.3億元,1996年、2010年、2014年、2016年,這一數據突分別破百億元、千億元、兩千億元、三千億元大關。2019年深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773.2億元,增長6.5%。
2019年,深圳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為3.68萬億元,居全國大中城市首位;出口總額為16708.95億元,連續二十七年居內地大中城市首位。
經濟結構深刻變革
三次產業結構由1980年的28.9:26.0:45.1調整為2019年的0.1:39.0:60.9,其中,第二產業增加值從1980年的7036萬元增加到2019年的10495.84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從1980年的1.22億元增加到2019年的16406.06億元。
2019年,深圳四大支柱產業增加值達到17487.35億元,佔GDP比重達到64.9%,其中,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9230.85億元,佔GDP比重34.3%。
截至2020年,深圳已有8家企業上榜世界五百強榜單,具體包括中國平安、華為、招商銀行、正威集團、萬科、中國恆大、騰訊、深圳投控,此外一批優秀高新技術企業也在深圳誕生、成長、壯大,例如大疆、中興通訊、比亞迪等等,未來將有更多優秀企業進入世界500強榜單。
官方數據顯示,目前深圳擁有科技型企業超過3萬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總量超過1.7萬家,對比2014年激增逾萬家,居廣東省第一、全國大中城市第二,僅次於北京。
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居民收入大幅提升,消費結構優化。數據顯示,1985年,深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費支付分別為1915元、1790元,到了2019年,這一數據分別提升至62522.40元、43112.65元。
值得指出的是,深圳居民消費支出更加關注生活品質方面的支出,此外,諸如教育文化、醫療保健的支出佔消費性支出的比重逐漸提升。
社會事業繁榮發展
教育事業快速發展。深圳各類學校從1970年的340所增加至2019年的2642所,其中基礎教育學校從340所增加至2593所。2019年,各類在校生達到232.24萬人。
社會保障水平穩步提高。數據顯示,2019年年末全市有1213.69萬人參加了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1166.64萬人參加了失業保險。
四十年的時間,深圳經濟特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值此40周年來臨之際,《經理人》雜誌祝願深圳在未來的日子裡再創佳績,再創輝煌!
—
—
如涉及版權請告知刪除,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