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迪·湯普森,勇士當家球星克雷·湯普森的叔叔,1997年的時候在NBA娛樂公司擔任製片人。在聽說喬丹和公牛打完1997-1998賽季之後便會退隱後,便向時任NBA娛樂公司的老闆、如今NBA總裁蕭華請示,想對芝加哥公牛的最後一季進行全程高清記錄。這一想法當即獲得了鼓勵,最終也得到了喬丹本人、「禪師」傑克遜和公牛隊的批准。
經過一整個賽季的跟拍,從季前訓練營到季前賽,從常規賽到季後賽,再到總決賽,NBA娛樂公司積累了數百盤的音像素材,時長超過500小時。完整記錄了公牛整個賽季的臺前幕後,既有奪冠的喜悅,也有更衣室爭吵、飛機上打牌、喬丹輸球後怒踢紙箱,這樣首次對外公布的寶貴資料。
有趣的是,這些海量的視頻素材在拍攝完成之後,卻被NBA娛樂公司束之高閣,進入了NBA歷史資料庫。一直等到了2016年,經過喬丹點頭,《最後之舞》才開始進行後期製作,並補充了大量親歷者的採訪,於今年與觀眾正式見面。
二十年的時間裡,《最後之舞》為何被塵封?也成了縈繞在很多球迷心頭的一道謎題。希望以下的解答,能讓球迷撥開一些心頭的迷霧。
解鈴還須繫鈴人。《最後之舞》被塵封,最關鍵的原因,還得歸結於故事的主角麥可·喬丹。
很少有人知道,NBA和球員工會有一個「集體肖像權」協議,大體內容是聯盟為了做推廣,可以免費使用比賽素材,只要不是個人形象,而是以三人以上的集體形象出現。不過,當時有兩個人例外,一個是喬丹,另一個是尤因。如此一來,存檔的幾百盤素材要想使用,必須經過喬丹同意。
偏偏喬老爺子從1998年第二次退役之後,一直沒有開這個口。
喬丹金口不開,大家也只能幹著急,到最後,很多人都快忘了這些錄像帶的存在。
直到2016年夏天。
那年夏天,詹姆斯率領騎士在總決賽上演了驚天大逆轉,他們在1:3落後的極端不利形勢下,最終4:3逆轉勇士奪冠,喬丹觀看了騎士奪冠後在克利夫蘭的慶祝遊行,據說很有感觸。
彼時的喬丹,已經是黃蜂隊老闆,就在騎士奪冠遊行後不久,在喬丹位於夏洛特的辦公室,一位製片人敲響了他的房門。
這位製片人名叫邁克·託林,他擔任導演或製片拍攝的電視和電影紀錄片、故事片有九十多部,得獎或提名十幾次,其中大家比較熟悉的有體育傳記類電影《卡特教練》和紀錄片《審判艾弗森》。2016年,託林拿著他的製作構思,面見了喬丹。那些PPT沒有打動幫主,但那部紀錄片《審判艾弗森》,抓住了幫主的眼球。他問託林:「那是你做的嗎?」託林不知道這是好事還是壞事,幫主又問了一遍,託林說是的。
喬丹摘下眼鏡,看著他說:「那部片子我看了三遍,把我看哭了,我喜歡那小個子。」
最終,《最後之舞》成了,在資料室躺了快二十年之後,500多個小時的珍貴資料得以重見天日。
事實上,如果不是因為在全球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球迷可能要等到今年6月份,也就是總決賽後才能看到這部10集的紀錄片。如今,喬丹將他提前到4月,目的是希望能夠在停擺的NBA賽季,讓更多球迷感受到籃球的精神力量。
至於喬丹為什麼在那麼久之後,才答應《最後之舞》重見天日,有人說他受到了勒布朗的刺激,感受到了歷史第一人地位不保,要為自己正名。也有人說,喬丹還是那個喬丹,是那位對時間有著狂熱的掌控,不輕易服老的偏執狂。
下面這個小故事,或許能說明什麼。
有一次,喬丹的女兒賈斯敏分享了一個喬丹的小故事:當她即將臨盆的時候,她曾經問麥可·喬丹,希望孩子將來怎麼稱呼他,是姥爺、外公還是老人家?而喬丹的回答是,「還是讓孩子們叫我麥可吧」。
「這種想要控制時間的欲望,或者至少是試圖讓時間屈從於他的意志,就是典型的喬丹。」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