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中,被校園暴力摧毀身心的胡曉蝶從教學樓頂一躍而下,結束了年輕的生命。滿校園圍觀的學生中,只有周冬雨飾演的陳念走上前,給胡曉蝶的屍體蓋上了一件外套。
從小學到中學,再到大學,回想一下:
你是否曾經遭受過校園暴力或者正在忍受校園暴力。
你是否參與過校園暴力或者正在參與其中。
你是否嘲笑過被校園暴力傷害的同學。
你是否對看到的校園暴力行為冷眼相待。
我相信,每個人都能在上面的選項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1976年上映的恐怖片《魔女嘉莉》就是一個控訴校園暴力的絕佳例子,借著恐怖片的外殼,導演布萊恩·德·帕爾瑪將高中女生嘉莉的遭遇掰開了、揉碎了給觀眾們看,並在結尾祭出了一記重磅炸彈。
01被嫌棄的女高中生嘉莉
電影中的嘉莉遭受著來自校園和家庭的雙重暴力。
在學校,她軟弱無能、不合群,集體活動參與不進去,一直遭受著言語和肢體暴力。
在浴室洗澡時月經初潮,嘉莉嚇得以為自己受傷,尋求同學的幫助,卻被她們拿棉條砸。出面解圍的排球教練看似嚴厲有加,卻在校長室親口吐露自己對嘉莉的厭煩。
嘉莉的無知源自家庭暴力,母親用嚴酷的、被曲解的宗教教條管束嘉莉,認為「上帝降罪於夏娃,給她以血的懲罰」、「交合是一等大罪」等等。
本該是被父母疼愛、與同學瘋玩的年紀,嘉莉卻被家庭暴力和校園暴力逼入了角落,她像一個受傷的羔羊一樣被關進小黑屋,向上帝禱告悔過。
在經歷這一切非人的對待後還要假裝沒事與母親和解。
嘉莉沒有任何情緒的出口,她的世界裡只有自卑和悲傷。
圍繞著嘉莉的所有人可以大致分為三類。
一類是以克麗絲為代表的施暴者,她們一直將嘉莉當作欺凌的對象,將一切的不如意轉嫁給嘉莉。
第二類是以蘇為代表的曾經的施暴者,良心發現想要幫助嘉莉融入集體,擺脫欺凌。
第三類是沉默的大多數,她們沒有參與施暴,但都在冷眼旁觀或者在暴力發生的時候哂笑。
電影中的排球女教練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存在。
表面上,她堅定捍衛嘉莉的權利,在嘉莉被欺負時出面阻止,在嘉莉被邀請參加舞會時去質問她們這樣做的目的,在舞會現場又去找嘉莉聊天,讓她心情有所放鬆。
但從另一些蛛絲馬跡可以看出,內心裡教練跟第一類人是站在一起的。
在對施暴者的懲罰上,教練明顯放了水,之後禁止克麗絲參加舞會也是出於維護自己的權威。
在最後高潮處,蘇本有機會阻止悲劇的發聲,但教練將其拖出了舞會現場,根據鏡頭語言的介紹,教練應該是看到了懸在嘉莉頭頂裝滿豬血的桶,她的行為是在為暴力行為打掩護。
02殺人還要誅心
圍繞著舞會延伸出了兩條線。
蘇為了彌補自己過去的施暴行為,讓男友邀請嘉莉參加舞會,以期讓她更好地融入集體。
克麗絲將不能參加舞會的懲罰記在了嘉莉身上,她組織起一伙人去豬場殺豬,取豬血,在舞會舞臺正上方布置裝滿豬血的桶。
克麗絲的惡不是那種簡簡單單的暴力行為,她是在殺人誅心。
讓自卑到地底的嘉莉獲得參加舞會的機會,通過暗箱操作讓她獲得舞會皇后桂冠,在嘉莉享受這一生最高光時刻的那一刻,懸在頭頂的豬血從天而降,血汙沾滿全身,臺下從驚愕到嘲笑,最終讓嘉莉徹底失控。
不得不說,這樣的手段過於殘忍,已經超越了校園暴力的範疇,這樣的設計是想把一個人徹底毀掉。
現實生活中校園暴力無處不在,受害者大多只能默默忍受。
小影性格內向,上中學時沒少受欺負,但反抗幾乎沒有任何作用,老師最多訓斥對方幾句,之後一切照舊。
但電影中就不一樣,導演將超能力賦予了受害者嘉莉,並讓她在最絕望時迸發出了最強大的力量。
03超能力在電影中的作用
《魔女嘉莉》是一部披著恐怖片外衣的講述校園暴力的電影,其中的恐怖元素就來自嘉莉所掌握的超自然能力。
在浴室被同學們拿棉條砸時,嘉莉歇斯底裡中震碎了浴室裡面的燈。
在校長室被校長一次又一次叫錯名字時,她用意念摔碎了菸灰缸。
在回家的路上被騎自行車的小孩戲弄時,她一個眼神就讓自行車倒地。
這些超能力都是內心的映射,是把受害者心裡所想變成現實。
超能力也讓嘉莉母女的身份產生對立,母親是瘋狂的天主教徒,代表上帝,而嘉莉在母親口中成了撒旦附身的對象。
就旁觀者而言,其實瘋狂的母親更像撒旦,嘉莉反而跟天使一般。
電影結尾,嘉莉用超能力讓施暴者和旁觀者們都受到了懲罰,電影用多組分鏡頭表現了舞會現場嘉莉復仇的經過,此時的嘉莉內心充滿復仇的烈焰,神經質的她不顧他人的哀嚎,用犀利的眼神尋找著復仇的對象。
克麗絲和男友開著車撞向嘉莉,嘉莉回頭一個兇狠的眼神就讓車翻滾到路邊,兩人葬身在爆炸聲中,影片最癲狂的片段落下帷幕。
04上帝與魔鬼
嘉莉的母親一直將她視為魔鬼,影片最後也不忘在背後插嘉莉一刀。
執迷於上帝的母親以上帝的方式死去,她死時的形象與小黑屋中上帝的形象一樣,但卻有本質區別。
母親將扭曲的教義強加在嘉莉身上,她是以上帝之名行魔鬼之實。
嘉莉是純潔的天使,在遭遇多重暴力後仍然抱著融入集體的期望。最後的瘋狂殺戮更像是上帝對魔鬼的末日審判。
影片中段改過自新的蘇成為了倖存者,但結尾那段平行剪輯告訴我們,曾經她對嘉莉造成的傷害,將跟夢魘一樣伴隨自己一生。
電影改編自史蒂芬·金的小說《魔女嘉莉》,這也是史蒂芬·金的小說第一次被搬上大熒幕,雖然已經是40多年前的電影,但依然讓人印象深刻。
2013年導演金伯莉·皮爾斯翻拍過一版《魔女嘉莉》,但顯然功底不夠,超殺女科洛·格蕾斯·莫瑞茲顯然也駕馭不了這樣陰鬱的角色,與前輩 茜茜·斯派塞克相去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