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郭聞
親愛的各位大朋友,小朋友,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好朋友姜舢哥哥。
《晚安·博物館》音頻又準時和大家見面啦
今天我在家裡看電視的時候啊,看到了一個杯子,晶瑩剔透的特別好看,我的哥哥就說:哇,這杯子真是好看啊,就像水晶一樣閃閃發亮啊。然後他馬上又說:哦哦,不可能哈,怎麼有杯子能是水晶做的呢?水晶可以做出杯子嗎?
我十分肯定的回答了他:能,也許水晶做的杯子,你家也有一個呢?水晶杯不只現在有,在很久很久以前也是有的哦。各位小朋友,你覺得姜舢哥哥說的對嗎?真的很久之前就有水晶做的杯子嗎?很多小朋友肯定不相信!
所以啊,今晚我們來講的這件文物,它的名字就叫:「戰國水晶杯」
高15.4釐米,口徑7.8釐米、底徑5.4釐米
聽聽名字你就會知道,這個杯子肯定是用水晶做的,它是1990年杭州市半山鎮石塘村戰國墓出土。現在收藏於杭州博物館。它可是國家一級文物呢,同時啊它也是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可見它的重要性。
首先,讓我們回到1990年6月份,回到杭州半山鎮石塘村工農磚瓦廠,這天白天,廠裡的工人正在工廠旁邊的山坡上取土時,意外挖出了一些原始瓷器。發現了原始瓷器,這裡應該會有墓葬等文物遺址點吧。工人們馬上通知了文物部門,文物局相關老師在現場調查後認為:這裡可能有大型墓葬的存在,應該進行考古發掘。當年的十月份,發掘工作正式開始,發現了編號為90-1的戰國土墩墓一座,出土了包括水晶杯在內的一批文物。在發現了墓室裡的木炭層後,考古隊員們使用一邊削尖的毛竹一點點的清理。「當時的天氣很好,一個多月沒下雨。有一天,工作人員在清理時,突然被一道刺眼的反射光晃了眼,這道反射光引起了我們的注意,大家就順著這個地方清理,最後發現了水晶杯。」回憶水晶杯的發現經過,當時的考古專家杜正賢老師仍舊記憶深刻。
那麼,請小朋友思考一個問題:這個水晶杯是幹什麼用的呢?當時發現它的時候,有很多人認為:這不是水晶做的,就是普通的玻璃。沒什麼稀奇的,還有很多人認為這不應該是文物,極有可能是盜墓賊到這裡盜墓後留下的喝水的杯子。後來,老師們發現了這個杯子後馬上送到了北京尋求專家的意見,在經過了專業的設備檢測和專家的詳細鑑定之後,確定了這確實是戰國時期的水晶做的杯子,稀有程度非常高。剛才那位說是盜墓賊盜墓後留下的喝水的杯子,這一錯誤的觀點不攻自破,請小朋友想一想:哪位盜墓賊去盜墓還會帶著一件水晶做的杯子呢,我們不是去盜墓挖寶貝嗎?怎麼還帶著寶貝去盜墓呢?這完全不可能哈!那麼這個杯子是幹什麼用的呢?專家們的說法是,這個杯子極有可能是實用器,就是墓主人用來喝水的杯子,在他死後也一起陪葬用的。那為什麼不是禮器呢?這是因為如果是禮器的話,它應該是雕刻花紋的,但是這件水晶杯沒有花紋,所以實用器的可能性大一點,再有一點,這種器型的杯子,用作禮器的造型也不是很多,所以還是真正是用來喝水的機率比較大。怎麼樣?小朋友們。你們想不想要一個水晶做的杯子,用這個杯子來喝水啊!哈哈
同樣,伴隨著水晶杯的材質的爭議也隨之而來,中國真的有水晶嗎?很多說法不是說水晶是阿拉伯,中亞,西亞很多國家才有的一種結晶體嗎?其實,相對於中國古代獨具特色的玉器文化而言,水晶主要表現在晶瑩剔透的物理屬性,自古以來就贏得了人們的喜愛。東漢佛教傳入中國以後啊,水晶飾物則被賦予佛教的神秘色彩,更成為善男信女佩帶之信物。水晶清澈玲瓏,兼有玉石油潤和光滑度。還像水一樣流暢又像玉一樣溫潤。在古代很長一段時間,水晶一直被大家認為是玉的衍生和變化品。古代水晶還被稱呼為:水玉、千年冰、玻黎等等。作為世界主要水晶產地的中國,使用水晶的歷史可以追溯到60萬年前的北京猿人。新石器時代的遺址和墓葬中也曾多次伴有水晶製品出土。商周以後,水晶製品的製作更加精細生動,春秋時期已有水晶生肖雕件出土。這些器物採用圓雕的加工手法,到了戰國時期,玉器的生產進入鼎盛階段,隨著玉器工藝和加工工具的不斷進步,玉器碾琢水平有了較大提高。所以,水晶杯的製作工藝水平是完全可能達到這個高度的。
由於水晶杯的獨一無二性、它還是國內唯一一件水晶杯。具有非常高的藝術價值和文物價值,所以這樣的國寶可以說是國寶中的國寶呢,對於這樣一件國寶,是絕對不能有任何損壞和閃失的哦,所以,這件戰國水晶杯被列入了首批不能出國出境的文物名單之中。在今天,它就靜靜的站在杭州博物館南館《最憶是杭州》展覽的進門最中心的位置等待著大家去欣賞,有時間的大朋友一定要帶著孩子去看看這件有可能你家裡也有一件的「水晶杯」哦
好啦,各位大朋友小朋友。今天晚上的音頻就是這樣,我是你們的好朋友姜舢哥哥,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聯合姜舢哥哥推出的晚安博物館音頻,每周二周五晚上八點更新,歡迎大家的收聽,《晚安·博物館》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