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駐法國大使盧沙野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賈延寧、呂茜):中、德、歐領導人會晤將於當地時間14號舉行。今年是中國同歐盟建交45周年,雙方關係發展面臨重要機遇。日前,中國駐法國大使盧沙野就中法關係、中歐關係發展接受了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記者的專訪。他表示,當前形勢下,中歐就雙方關係和共同關心的問題加強高層溝通,有利於增進政治互信,推動務實合作,促進中歐關係發展。
就在中德歐領導人會晤舉行前夕,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對歐洲五國進行了為期一周的正式訪問。法國是這次訪問中的重要一站。王毅不僅同法國總統馬克龍舉行一對一會見,同法國外長勒德裡昂、總統外事顧問博納分別舉行會談,還會見了法國憲法委員會主席法比尤斯,並在法國國際關係研究院發表演講。中國駐法國大使盧沙野表示,王毅對法國的訪問取得三方面重要成果:「一是凝聚了共識。中法再次重申維護多邊主義、抵制單邊行徑的共同意願。二是增進了互信。雙方接下來將共同規劃好下階段重要交往和政治議程,使中法關係繼續在中歐和中西方關係中發揮引領作用。三是深化了合作。雙方都願進一步加強合作,努力做大國積極互動、互利共贏、共謀未來、造福全球、友好相處的示範。」
當前,世界形勢正處於大變局之中,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加速了世界局勢的變化。在這一大背景下,法國國內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中美關係、涉港、涉疆等問題上存在對中國的誤解和質疑。這種形勢下,該如何全面看待中法關係?盧沙野大使說:「中法是特殊的朋友、共贏的夥伴,中法關係是當今世界最穩健的大國關係之一。兩國高層保持密切溝通,體現了高水平的戰略協作。新冠疫情發生以來,兩國元首已經進行了四次通話,兩國外長進行了七次通話。中法不僅在對方遭遇疫情的困難時刻相互慷慨伸出援手,還在聯合國、世衛組織、G20等多邊組織和機構保持密切合作,積極探索對非抗疫三方合作。只要中法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就沒有什麼能夠阻擋兩國攜手前行的腳步。中法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和東西方文明代表,理應加強戰略溝通,擔負更多責任,展現大國擔當。」
而對於法國國內對中國的疑慮和誤解,盧沙野表示,使館將會通過多種方式和途徑加強與當地的交流與溝通,增信釋疑:「展示真實自我,消除誤解偏見,增進理解信任是一項長期工程,也是使館對外工作的重要方面。在西方國家,受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偏見影響,使館開展公共外交工作有極端重要性。我們鼓勵使館各級外交官積極走出去,利用各種場合講明有關問題的事情原委,爭取外界理解和認同。我們將繼續利用好推特、臉書、網站等使館自有傳播平臺,廓清事實、戳穿謠言。我們歡迎法國各界人士赴華實地考察,看看中國的真實情況;同時適時邀請新疆、西藏等地文化交流團組訪問法國,客觀介紹中國的民族宗教政策和自治區發展現狀。我們也希望中國媒體、廣大旅法華僑華人、留學生積極行動,通過你們現身說法,向法國民眾展現一個真實、客觀、鮮活的中國形象。」
今年是中歐建交45周年,雙方關係發展面臨重要機遇。與此同時,國際形勢不確定、不穩定因素也不斷上升。盧沙野說,當今世界正面臨著多邊與單邊、開放與封閉、合作與對抗的抉擇。在這些問題上,無論是中法還是中歐之間,都進行了重要的戰略溝通:「中法再次重申維護多邊主義、抵制單邊行徑的共同意願,願進一步加強協調,堅持多邊理念,採取多邊行動,遵守多邊協議,強化多邊機構,為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增加正能量和穩定性。」
「中歐雙方達成了三點重要共識:一是要堅持多邊主義,抵制單邊主義行徑。二是要加強團結合作,反對分裂『脫鉤』。」
一方面,中歐同為支持和維護多邊主義的重要力量,在應對越來越多的全球性挑戰方面有著共同利益;另一方面,面對日益崛起的中國,歐盟有其自身焦慮,各成員國在如何處理同中國關係上也因各自利益而有不同看法。對此,盧沙野大使表示,這既需要雙方從大局出發,妥善管控分歧:「中歐雙方都認為,要堅持中歐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定位,把握好中歐關係向前發展的主導面。對於中歐之間存在的分歧,要通過平等對話加深了解,通過坦誠溝通增進互信,通過互惠合作實現共贏,通過建設性方式加以管控。」
同時,中國也要加強與歐洲國家的溝通:「我們要主動作為, 加強同歐洲國家的溝通,了解其所思所想,化解其誤解心結,引導其向前看、往大處看。」
盧沙野大使最後表示,中法關係始終走在中國與西方國家關係的前列。面對動蕩的國際局勢,更需規劃好未來,使中法關係繼續在中歐和中西方關係中發揮引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