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由於孩子小,自控能力差,出門逛商超或者超市,一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就想買回家,即使家裡已經有相似的玩具,但還是忍不住想要買,這也導致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場景:
「媽媽,我要買,我要買,我就要買!」孩子一手拉著媽媽的衣服,一邊哭訴。
更有甚者,直接往地上一滾,開始撒潑耍賴:媽媽,我就要,我就要。
面對此情此景,有的家長可能會顧及面子,也就妥協了。
然而,也有的家長為了糾正孩子這種不好的習慣,便絞盡腦汁,希望力求在不傷害孩子的情況下,想出兩全其美的辦法來,但效果往往卻是一言難盡。
男孩商場撒潑打滾,調皮爸爸神操作,孩子一秒嚇破膽
前段時間,「最調皮爸爸」火遍網絡。
星期天,爸爸帶著兒子一起逛商場,期間,孩子看上喜歡的汽車玩具,因此就要求爸爸給自己買。
爸爸一看這樣的小汽車玩具,家中已經有好幾個一模一樣的了,再買的話,玩具都要多的堆不下了,因此,爸爸就拒絕了孩子的要求。
沒成想,孩子死活不依,甚至撒潑打滾,就是要買,無論爸爸如何給孩子說,孩子就是聽不進去。
爸爸深知,如果總是這樣妥協,這樣慣著孩子,那以後每次孩子的要求沒得到滿足,就這樣撒潑,這不僅僅會毀了孩子的自控能力,還會讓孩子驕縱難以管教。
正在無奈之時,爸爸掃到貨架上的恐龍玩具,靈機一動,尋思著孩子平時很怕恐龍,於是,就地取材,從貨架上拿了幾隻恐龍,擺在孩子四周,形成包圍圈。
孩子一見,四周都是虎視眈眈的恐龍,頓時嚇破膽,害怕地哇哇直哭,後退連連,可憐又無助的小模樣,讓人心疼不已。
對於爸爸的神操作,有網友直言:這樣看似好玩,但卻會給寶寶留下心理陰影,糟老頭子簡直壞透了。
確實,有這樣調皮又過火的爸爸,寶寶的心理陰影面積肯定不小。
雖然恐嚇對於年齡較小,心智又不成熟的孩子來說,是有一定的效果,但這種恐嚇的方式,帶來的傷害卻更大。
恐嚇孩子帶來的影響
可能有的人認為,孩子沒那麼矯情,嚇唬一下沒關係,孩子不嚇長不大。
對於年齡較大,心智比較成熟的孩子,嚇唬過後,他會通過自己的方式弄清楚這到底是怎麼回事,自己為什麼會被嚇到。
但對於幼小、心智又不成熟的孩子來說,他不會通過這種方式來給自己紓解情緒,反倒會把這種驚嚇刻進心理,而這也得到了心理學研究的證實。
心理學研究表明:無論各種方式的嚇唬,都會給孩子造成精神壓力,容易讓孩子形成膽怯懦弱的性格,甚至會讓孩子發生心理障礙問題,不利於孩子身心發展。
因此,無論如何,家長不要用嚇唬的方式來糾正孩子的錯誤,這樣可能會帶來錯上加錯的結果。
那麼,面對孩子撒潑打滾,我們該如何做呢?
延遲滿足,以提高孩子自控力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選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慢慢引導孩子,以達到延遲滿足,從而培養孩子的自控力。
比如,孩子今天想買一塊糖,那我們可以和孩子商量,如果孩子能夠等到周末的話,就可以給孩子買兩塊糖,由小及大,由易到難,讓孩子由慢慢適應到學會控制眼前的欲望,從而獲取更大更長遠,也更有價值的目標,而在此過程中,孩子的自控力培養也是水到渠成。
根據孩子的年齡和心智提前做好約定我們帶孩子出門逛街或者購物時,一定要提前和孩子約定好什麼東西能買,什麼不能買,以及購買的數量,並嚴格遵守這個約定,絕不妥協。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都是根據孩子的年齡和心智成熟度來定的。
正面強化孩子的潛意識當孩子遵守約定,而沒有提約定以外的無理要求,甚至無理取鬧的時候,父母也可以主動獎勵某樣孩子喜歡的小玩具、小零食,或者答應孩子一個小小的要求。
當然,我們要選擇性的,出其不意的給孩子這樣的獎勵,不能次次都這般獎勵,以便讓孩子形成依賴思想,這樣也就失了初衷。
這樣的獎勵,對於孩子來說,屬於意外之喜,也屬於遵守規則的獎勵,而這樣的意外之喜,就會在孩子潛意識裡面留下,只要我遵守約定,說不定父母就會給我一個小小獎勵的印象,同時,這也正面強化了孩子的潛意識。
因此,面對孩子的無理取鬧,撒潑打滾,父母不用恐嚇,嚇唬孩子,也不用妥協而讓孩子養成驕縱的性格,只要掌握好方法,不僅能夠讓孩子乖乖聽話,還能讓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
當然,這可能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並非一蹴而就,但只要堅持,我們終究能看到我們想要的結果。
我是艾琳媽咪日記,專注學習兒童心理學、教育心理學,分享育兒乾貨、聚焦女性成長,育兒之路,成長之旅,歡迎你的加入。
註: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