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公共場所哭鬧?這2種做法既優雅又有效,不怕被說「丟面子」

2020-12-14 沈家昌zh

不當家不知道柴米油鹽貴,不為人父母不知道養育孩子有多難!媽媽這個角色不好當,有了孩子以後,你不僅是一個媽媽,還是一個營養師,注意孩子的飲食健康;更要成為育兒師,注重孩子的身心發展。

之前出門的時候看到一個小男孩在街上跑,還調皮的大喊大叫。媽媽在身後一邊兒追一邊兒說:「不要亂跑,這裡人比較多,你這樣會撞到別人的。」

看孩子絲毫沒有停止的意思,媽媽就大聲說:「你再這樣這我就要生氣了,把你扔在這不要你了。」男孩一聽也不跑了就站在那裡哭了起來,媽媽走過去拉他,男孩站著不肯走。

母親的耐心也耗盡了,脾氣也上來了,抓著孩子打了幾下。小男孩哭的更兇了,開始在地上撒潑打滾,哭鬧聲穿透了幾條街!

旁邊人紛紛議論道:「孩子調皮搗蛋很正常,這麼小懂什麼!」「要教育孩子回家教育去,在這上演這麼一齣戲碼,多丟面子,還影響別人。」

聽著旁人小聲地議論,那位母親可能也感覺很不好意思,將孩子強行拉走了。旁邊的阿姨低聲說道:「這孩子真是沒教養,家長也不知道怎麼教的,平時也不好好管管。」

有時候真不懂不是家長不想管,而是真的管不了,罵也罵了,打也打了,孩子就是不聽話,家長無計可施,每次只能妥協。

這種情況並不少見,孩子在商場裡撒潑打滾;在漢堡店門口大喊大叫,哭鬧不停;在生活中發脾氣哭鬧,對父母拳打腳踢等等。

熊孩子」令所有的家長都很頭疼,孩子在這一階段哭鬧發脾氣很正常,家長要根據孩子的脾氣秉性找到正確的應對方法。

當孩子在公共場所發脾氣的時候,像那種丟面子的情況,很多時候是可以避免的。家長不妨試試這幾種做法,既優雅又有效!

1、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小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孩子的一個缺點,我們也可以運用這個缺點來制止在公共場合發脾氣的孩子。

這天爸爸和媽媽帶著小晨出來逛街,走到一家冷飲店的時候,小晨非要吃冰激凌。媽媽想到孩子最近腸胃不太好,而且還在吃藥就拒絕了。但是小晨不依不饒,大聲哭鬧了起來。

媽媽突然看到旁邊有賣氣球的,就對小晨說:「你看那裡賣的什麼!,好漂亮的氣球,好多人都在買,你想要嗎?爸爸媽媽帶你去買。」小晨猶豫的點了點頭,想著先買氣球待會再買冰激凌。

等買好氣球以後,媽媽指著蛋糕店說:「你看那裡有個蛋糕店,我們去買你最喜歡吃的蛋糕好嗎?然後爸爸媽媽帶你去遊樂場玩。」聽到這些,小晨瞬間將冰激凌拋諸腦後了。

家長可以通過做其他事情或轉移話題等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將孩子想要的給弱化掉。當孩子有了新的注意點,情緒自然而然也就變好了。

2、「冷眼旁觀」,讓孩子自己「表演」

很多家長帶孩子外出的時候會遇到孩子發脾氣、哭鬧的情況。尤其是在商場,孩子撒潑打滾的場景並不少見,幾乎每天都會上演。

當家長滿足不了孩子的要求時,孩子便開始了自己的表演。一般遇到這種情況,家長要麼為了面子妥協,畢竟也花不了幾個錢;要麼怒斥孩子,讓孩子別鬧,或者威脅孩子。

這兩種做法都有欠缺,家長的妥協會讓孩子認為自己的這種「方法」很有效,之後再遇到這種情況孩子仍會如此,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後者不僅不能阻止孩子的行為,還會讓孩子做出更加劇烈的反抗行為。造成真正「丟面」的大戰。

當家長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不妨先穩定下自己的情緒,然後「冷眼旁觀」,站在一旁關注商品,但是不要走開,要保持孩子在自己的視線範圍內。

倘若孩子感覺自己佔了上風就會繼續哭鬧直至家長妥協,但是當孩子發現這招沒有效果的時候自己就會主動結束哭鬧,或許還會去要求爸爸媽媽抱。等孩子哭完了,發洩完了,家長再跟孩子講道理。

面對孩子無理的哭鬧,最簡單有效的辦法就是無視他,孩子感覺哭鬧沒有意義,自然就不會再繼續。

相關焦點

  • 孩子哭鬧別大聲訓斥,無效且傷害大,有效管教要用「KICK原則」
    生活中,這樣的場景並不少見,許多的父母都同這位父親一樣,面對孩子的哭鬧沒有耐心,採用暴力的方式來壓制孩子的哭鬧,但其實這樣不僅沒有達到有效的效果,還會給孩子的心理造成傷害。孩子哭鬧,有效的管教方法是用"KICK"原則。
  • 孩子一哭鬧,父母就妥協?面對「情感勒索」,要學會「冷處理」
    如果說家長沒有意識到孩子具體在哪些地方"勒索"自己,其實家長們看到孩子有以下這2種表現的時候,就要注意自己是否被"情感勒索"了。 「情感勒索」的2種表現: 一:哭鬧不止 一旦遇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孩子的央求卻沒有得到父母的回應,這個時候孩子可能會用哭鬧的方式逼自己的家長給自己購買。
  • 孩子在公共場所大聲尖叫怎麼辦?巧用這四招,解決孩子大喊大叫
    其實,孩子之所以會在一些場合大聲尖叫:一是因為開心;二是因為想吸引家長注意;三是因為好奇;四則是因為家長管教不當。無論怎麼樣,孩子在公共場所大聲尖叫已經被認為是一種不太禮貌的做法。那麼,當孩子的這種行為過多影響他人時,父母該怎樣對其行為進行幹預呢?下面我們總結了四點方法,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個性、發生背景等因素來綜合採用,制止孩子的胡鬧行為。
  • 孩子在公共場合哭鬧,父母該如何應對?
    如果孩子在公共場所哭鬧,比起在家哭鬧處理起來更加的棘手。因為我們可能會迫於面子和社交壓力,為了化解尷尬先違心去滿足孩子的要求,用「緩兵之計」讓孩子先停止哭鬧。那怎樣才能改變孩子這種以哭鬧來要挾大人滿足自己要求的行為呢。脫離場景在公共場所大多數情況都不太允許我們溫柔的堅持和孩子打持久戰,同時也會影響他人,招來一波又一波的注目禮。帶孩子暫時離開,這樣不會因為礙於面子和尷尬而影響我們冷靜處理,去外面和孩子心平氣和的溝通後等待孩子情緒穩定。
  • 孩子在公共場合哭鬧,智慧父母不吼不叫,3招就讓孩子安靜下來
    孩子只是一味的哭鬧,也不說話,父母的忍耐力開始急速下降,尤其是在公共場合的時候。 還有的家長為了讓孩子長記性,起到教育目的,看到孩子在公共場合哭,也不予理睬的做法是正確的嗎?
  • 孩子發脾氣哭鬧時,家長最好的處理方式不是講道理,這樣做更有效
    這時,爸爸也生氣地對她說:你要是再不走,以後就再也不帶你來這玩了……但是對於爸爸的恐嚇,小女孩根本就聽不進去,反而哭鬧得更兇了!其實很多孩子之所以會有這種暴躁的行為,那是由於壞情緒的幹擾。孩子產生壞情緒並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而可怕的是當孩子產生壞情緒的時候,家長還沒有意識。
  • 5歲男孩公交車哭鬧,媽媽一句話讓孩子停止哭泣,讓全車人笑翻
    男孩一邊哭一邊說:"媽媽,等會兒我要去超市買變形金剛,我還要買積木"。 熊孩子一聽媽媽這麼說,知道買玩具沒戲了,再吵再鬧媽媽也不會理自己,瞬間停止了哭聲,這讓全車人笑翻了。
  • 孩子哭鬧只會吼「別哭了」?高智商家長用這句話代替,趕快學起來
    孩子哭鬧只會吼「別哭了」?「哭哭哭,就知道哭,別哭了,長這麼大一點出息都沒有。」孩子在學校和別人打架受委屈,劉女士接孩子放學的時候,孩子的眼淚就已經不停的往下掉了。對此,劉女士並沒有表示安慰,一句話沒說,直接帶著孩子回了家。
  • 孩子哭鬧不止怎麼辦?聰明媽媽教你用這一招,就解決
    最近有位寶媽正為孩子的教育問題很是煩心,而讓這位寶媽如此煩心的是,孩子經常性地會哭鬧,當遇到不開心、不順意的事情的時候就會亂發一通脾氣之後大哭不止,真是很讓人頭疼。對於這位寶媽來說,前幾天就剛剛因為孩子哭鬧不止的事搞得家裡都焦頭爛額的。
  • 孩子哭鬧不能哄,越哄越不行?有以下兩種情況,先哄了再說
    每孩子的性格都是不一樣的,所以對待每個孩子我們選擇的方式也是不同的,但是孩子哭鬧的時候,他能聽見你所說的道理,那麼這個時候我們就應該抱著他哄一哄給他,給他更多的愛讓他理解和信任你,比如說在玩樂的過程當中,他不小心把別人的水杯打破了,這個時候他害怕你的責罰選擇哭鬧的方式,如果孩子在你與他講道理的時候,他能聽進去你所說的道理,那麼這個時候你最應該做的就是先哄哄他
  • 孩子哭鬧打一頓就好?評論區一片支持聲,家長科學解決很難嗎?
    前幾天在外面吃飯的時候,看到一個年輕媽媽對待孩子的方式,感覺不夠理性,所以就發了一條動態。沒想到,評論區很多支持這位媽媽做法,想灌輸的正確做法反而被認為是胡言亂語。事情是這樣的:一對年輕夫妻帶著兩個孩子去餐館吃飯,男孩六七歲,女孩四五歲。
  • 李玫瑾:情商低的孩子,大多有這6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對青少年心理頗有研究的李玫瑾教授曾提到過:情商低的孩子,大多有這6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不會傾聽的孩子,往往缺少耐心、比較以自我為中心,這也是情商低的表現。 6、嘲笑別人 嘲笑別人的孩子,往往缺少包容心和同理心,也容易給人留下沒有教養的印象,這也是情商低的表現。
  • 當孩子用哭鬧要挾你,這樣做比你吼他100句都管用
    1 每一位父母,都曾被孩子的哭鬧「要挾」過。 在《媽媽是超人》中,馬雅舒的育兒方式曾被網友們質疑,說她「不懂教育,溺愛孩子」。 不想被孩子的哭鬧要挾,卻又不能妥協,不能打罵,於是很多媽媽們採用了一個看似有效的辦法:不理會,直接走掉。 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冷處理,但是冷處理不是冷暴力。 最近看到一個視頻。
  • 一向乖巧的孩子,突然哭鬧發脾氣,一般是由這三個方面的原因導致
    這就需要家長朋友們在平日裡一定要多多觀察自家孩子:首先家長要觀察孩子是不是身體上有什麼不舒服;其次是觀察了解孩子是不是心裡有什麼事情糾結;再就是留意觀察孩子是不是有什麼需求沒得到滿足?家長們一定要弄清楚這其中的緣由,多傾聽孩子的訴說多陪伴、關愛他們!
  • 孩子哭鬧令人煩躁,家長先別發火,冷靜是處理孩子情緒發洩的關鍵
    如果孩子年齡較小,母親可以利用周圍的物品,比如說玩具、大型玩偶、有動畫人物的衣服等,問孩子說:「哇,寶貝,你看那不是你最喜歡的東西嗎?」以此把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到他感興趣的東西上。2.面對孩子的哭鬧,家長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讓孩子平靜下來,不要讓情緒控制孩子的行為和大腦,而後與孩子溝通,找出問題關鍵,才能有效地解決這一系列問題。家長該如何面對孩子的哭泣?1.
  • 李玫瑾坦言:發現孩子有這4種舉止,該打就打!教育孩子從小開始
    孩子在3-6歲這個階段,對事物的認識和理解能力增強,求知慾也特別強,有了自我意識,所以說這個階段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如果採取了錯誤的教育方式,就會影響孩子的性格養成。李玫瑾建議:發現孩子有這4種舉止,就要打!
  • 孩子明明很困了,為什麼哭鬧不肯睡?可能是這4種原因
    很多媽媽都會遇到一個棘手的問題,就是當孩子需要休息的時候卻怎麼也睡不著。使得媽媽無法按時休息,孩子也得不到正常的睡眠。這時的父母就會很頭疼,不知道孩子究竟因為什麼而不肯入睡。其實,原因一般是因為發生了這4種情況,才讓孩子哭鬧不休、不肯入睡。
  • 孩子總是半夜驚醒哭鬧,老人說是「中邪」了?老中醫的解釋很靠譜
    原來,我小外甥女那段時間晚上睡覺老是驚醒,還不停地哭鬧。有時候她眼睛也不睜開,就是在那胡亂蹬被子,哇哇大哭。白天,我姐問她怎麼回事,她也不說,看著胃口也不好,心情還很差。我姐給她量了體溫,也沒事。帶她到醫院檢查,醫生也說孩子挺正常。正當我姐發愁怎麼辦時,她婆婆說了句「孩子該不會是中邪了吧?」,把她下了一跳。看著女兒每晚驚醒哭鬧,我姐姐也怕了。於是,就想聽她婆婆的話,找人給驅邪、叫魂。
  • 孩子一哭鬧就心軟?家長做好這3步,對孩子採取正確「冷處理」
    孩子一看沒戲了,直接躺在地上打滾哭鬧,行人都不禁側目,小張感覺從來沒有這樣丟人過,只好把孩子拉起來,飛快地把遙控車一買,拉著孩子趕快走遠了。在回家的路上,小張警告孩子:這是最後一次。沒想到,還是讓孩子抓住了她的把柄,每一次小張不答應孩子的要求,孩子就會使用這一招,而且招招必勝。
  • 如何讓哭鬧的孩子冷靜下來?
    父母在什麼時候會最怕孩子?一是孩子生病的時候,二是孩子哭鬧的時候。相信很多父母都經歷過「抓狂」的時刻,被孩子的哭鬧折磨得心力交瘁,卻沒有任何解決的辦法,只能等孩子鬧夠了自己停下來。但如果長期放任不管,孩子的哭鬧會「越演越烈」,直到「無理取鬧」的地步,那時候如果想讓孩子快速平靜下來,就更加難了。其實,對待哭鬧的孩子,首先父母要做到冷靜。很多時候,我們一聽見孩子哭鬧,就會心煩意亂,尤其是正在做著重要事情的時候,被孩子的哭鬧聲吵到,父母特別容易失去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