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當家不知道柴米油鹽貴,不為人父母不知道養育孩子有多難!媽媽這個角色不好當,有了孩子以後,你不僅是一個媽媽,還是一個營養師,注意孩子的飲食健康;更要成為育兒師,注重孩子的身心發展。
之前出門的時候看到一個小男孩在街上跑,還調皮的大喊大叫。媽媽在身後一邊兒追一邊兒說:「不要亂跑,這裡人比較多,你這樣會撞到別人的。」
看孩子絲毫沒有停止的意思,媽媽就大聲說:「你再這樣這我就要生氣了,把你扔在這不要你了。」男孩一聽也不跑了就站在那裡哭了起來,媽媽走過去拉他,男孩站著不肯走。
母親的耐心也耗盡了,脾氣也上來了,抓著孩子打了幾下。小男孩哭的更兇了,開始在地上撒潑打滾,哭鬧聲穿透了幾條街!
旁邊人紛紛議論道:「孩子調皮搗蛋很正常,這麼小懂什麼!」「要教育孩子回家教育去,在這上演這麼一齣戲碼,多丟面子,還影響別人。」
聽著旁人小聲地議論,那位母親可能也感覺很不好意思,將孩子強行拉走了。旁邊的阿姨低聲說道:「這孩子真是沒教養,家長也不知道怎麼教的,平時也不好好管管。」
有時候真不懂不是家長不想管,而是真的管不了,罵也罵了,打也打了,孩子就是不聽話,家長無計可施,每次只能妥協。
這種情況並不少見,孩子在商場裡撒潑打滾;在漢堡店門口大喊大叫,哭鬧不停;在生活中發脾氣哭鬧,對父母拳打腳踢等等。
「熊孩子」令所有的家長都很頭疼,孩子在這一階段哭鬧發脾氣很正常,家長要根據孩子的脾氣秉性找到正確的應對方法。
當孩子在公共場所發脾氣的時候,像那種丟面子的情況,很多時候是可以避免的。家長不妨試試這幾種做法,既優雅又有效!
1、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小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孩子的一個缺點,我們也可以運用這個缺點來制止在公共場合發脾氣的孩子。
這天爸爸和媽媽帶著小晨出來逛街,走到一家冷飲店的時候,小晨非要吃冰激凌。媽媽想到孩子最近腸胃不太好,而且還在吃藥就拒絕了。但是小晨不依不饒,大聲哭鬧了起來。
媽媽突然看到旁邊有賣氣球的,就對小晨說:「你看那裡賣的什麼!,好漂亮的氣球,好多人都在買,你想要嗎?爸爸媽媽帶你去買。」小晨猶豫的點了點頭,想著先買氣球待會再買冰激凌。
等買好氣球以後,媽媽指著蛋糕店說:「你看那裡有個蛋糕店,我們去買你最喜歡吃的蛋糕好嗎?然後爸爸媽媽帶你去遊樂場玩。」聽到這些,小晨瞬間將冰激凌拋諸腦後了。
家長可以通過做其他事情或轉移話題等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將孩子想要的給弱化掉。當孩子有了新的注意點,情緒自然而然也就變好了。
2、「冷眼旁觀」,讓孩子自己「表演」
很多家長帶孩子外出的時候會遇到孩子發脾氣、哭鬧的情況。尤其是在商場,孩子撒潑打滾的場景並不少見,幾乎每天都會上演。
當家長滿足不了孩子的要求時,孩子便開始了自己的表演。一般遇到這種情況,家長要麼為了面子妥協,畢竟也花不了幾個錢;要麼怒斥孩子,讓孩子別鬧,或者威脅孩子。
這兩種做法都有欠缺,家長的妥協會讓孩子認為自己的這種「方法」很有效,之後再遇到這種情況孩子仍會如此,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後者不僅不能阻止孩子的行為,還會讓孩子做出更加劇烈的反抗行為。造成真正「丟面」的大戰。
當家長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不妨先穩定下自己的情緒,然後「冷眼旁觀」,站在一旁關注商品,但是不要走開,要保持孩子在自己的視線範圍內。
倘若孩子感覺自己佔了上風就會繼續哭鬧直至家長妥協,但是當孩子發現這招沒有效果的時候自己就會主動結束哭鬧,或許還會去要求爸爸媽媽抱。等孩子哭完了,發洩完了,家長再跟孩子講道理。
面對孩子無理的哭鬧,最簡單有效的辦法就是無視他,孩子感覺哭鬧沒有意義,自然就不會再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