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釣魚這項運動中,浮漂就像我的眼睛一樣,在其中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
浮漂的每一次下鈍或上頂(這種動作被稱為:漂相)都牽動著我的神經,只要浮漂上有動作我就像看見了自己喜愛的東西一樣,目不轉睛地觀察著、等待提竿!
魚兒吃餌時,浮漂上顯示的信號有多種,常見的有:下鈍、上頂、黑漂、橫漂以及無漂相中魚等。
下面我來著重說一下"無漂相中魚"。
所謂"無漂相中魚"即在浮漂上沒看到有魚兒吃餌的動作,但是提竿時卻有魚上鉤,這種情況雖然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但是垂釣過程中確實經常能遇到。
造成這種情況最主要的原因大部分釣魚人都認為是魚吃餌動作輕和調漂時調鈍所導致的原因,於是他們會調整浮漂由釣鈍變釣靈。可是經過調整以後,仍然會出現這種"無漂相提竿中魚"的情況。
但是經過我多次實戰細心的觀察發現,實際上造成這種情況的核心因素並不是釣鈍與釣靈的原因,而是浮漂自身問題所導致。
下面我來詳細解析這一問題的根本原因,也只有從根本改變才能規避這種情況的發生。
臺釣時,我們常用的浮漂有2種:
1.加粗浮漂
2.常規浮漂
所謂加粗浮漂一般是在漂尾部分的頂部加粗2目或1目且每一目的長度偏長;
常規浮漂即整個漂尾部分粗細一樣(整體偏粗)且每一目的長度偏長。
兩者有一共同特別:整段漂尾部分浮力偏大,靈敏度有限。魚兒吃餌時漂尾的信號反應不明顯,尤其魚兒吃口較輕時,使用這2種浮漂幾乎看不到任何信號。"無漂相中魚"這種情況也是在使用這2種浮漂時所體現出的。
下面我要和大家分享一種不常用的浮漂,即細尾漂,下圖所示。
其不經常被用到的原因是由於浮漂尾部較細,垂釣時不醒目。
但是這種浮漂可以很好地解決魚口輕,"無漂相提竿中魚"的情況。
細尾漂顧名思義漂尾部分較細且每一目的長度短,整個漂尾部分的浮力要遠小於加粗浮漂和常規浮漂,接收魚兒吃口時的信號也較為靈敏。
這種浮漂是我在冬季垂釣時常用的浮漂,幾乎整個冬季都在使用並且在使用過程中沒有出現過"無漂相提竿中魚"的情況,從根本上規避了這一點。
使用細尾浮漂調漂和釣餌建議:
細尾浮漂由於其漂尾部分較細每一目的長度較短(即浮力較小),所以適合使用紅蟲、蚯蚓等自重輕的蟲餌垂釣以達到最佳的信號傳遞效果。
舉個例子:以調4目釣2目準,細尾漂調4目釣2目使用紅蟲或蚯蚓作釣餌時雙鉤在水下的狀態為:一鉤觸底一鉤懸空(釣靈敏狀態);
而使用商品餌料(粉餌)作釣餌時,雙鉤在水下的狀態為一鉤躺底一鉤觸底(釣鈍狀態)。
原因是商品餌料比重較重,一鉤上的餌料自重足以把細尾浮漂下壓4目。
而且使用細尾浮漂用蟲餌作釣餌調4目時,可以釣的目數不僅是2目,釣2-4目都是可以的,釣4目時雙鉤狀態為一鉤躺底一鉤觸底,儘管如此由於蟲餌的自重輕,魚兒一樣可以輕鬆把魚餌吸進嘴裡,浮漂信號反應一樣靈敏,有輕微的鈍口或頂漂提竿就能中魚,而商品餌料作釣餌當釣到4目時就變得很鈍致使信號很難在浮漂上有所體現。
注意:以上調釣目數及雙鉤在水下的狀態均是我實際測試出的結果,並非理論。
所以使用細尾浮漂釣餌方面建議使用蟲餌,調漂建議調4目釣2-4目。
最後補充:
也許有的釣友會問:按照這樣說用細尾浮漂就不能用商品餌料(粉餌)垂釣了嗎?
答案當然不是,搭配餌料時可以在餌料中多添加一些狀態餌料減輕比重即可。
但是狀態餌加多了勢必會影響餌料的實際垂釣效果,如果因為加多了狀態餌導致魚不太喜歡吃這款餌反而適得其反了,所以不如直接用蟲餌作釣餌來的實在或在夏秋春末等魚兒吃口動作大的季節使用。
分享容易,寫作不易,認可的釣友記得轉發分享出去讓更多的釣魚人知道,我在此謝過啦,祝大家大鯽大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