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底釣——浮漂調釣之精髓,魚情變化之反向驗證手段

2020-12-10 釣魚人烏蘭

全文提要:當在水邊垂釣時,總會發生這樣一種現象,總有部分釣友的漁獲比較好。很多釣友就理所當然的認為是他們的餌料魚更愛吃,並不排除有這種可能性,但從魚的角度,尤其是野釣的角度,對象魚食不果腹,並不會太挑餌料。其實更多的可能是在釣法上出現了問題,此時由釣底改為釣離底可能效果立刻變不同,離底釣並不是簡單地把浮漂向下拉動,這需要對浮漂調釣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同時也是魚情的反向驗證最佳方法。那麼本文就著重和大家分享如何有效地進行離底釣,先來看以下幾個重點:

什麼情況下選擇釣離底離底釣需要如何精準調漂釣離底的經驗技巧

為什麼選擇離底釣?最簡單的一句話概括是:對象魚離開了水底,常規的釣底無法有效地產生作用。離底釣是釣浮的一種延伸,二者大同小異,只是水層不同。造成對象魚離底的原因有很多,但很多人認為的缺氧造成魚離底我不太認同,我不否認因為缺氧魚會起浮,我不認同當魚發生缺氧現象起浮,採取釣離底會有效,此時魚的攝食慾望是非常低的,幾乎很難找到有效的辦法來讓魚全面開口。

痛點分析:什麼情況下選擇離底釣才是恰當的?1、水底有障礙物。2、「臭底」的影響。3、魚自身的習性。

以上3點是魚產生離底的主要現象,也正是因為這3種情況選擇離底會有比較理想的漁獲。自然環境下水底是很複雜的,有些季節性的原因水底會產生大面積青苔,莖細如絲,可如毛髮一樣附著在水底;有些地形水底是有大量尖銳石塊、莊稼根莖等構成,青苔多時餌料落在其中很難被魚找到,底部不平和大量突出物也會讓魚離開水底。由於某種原因造成水底發臭或魚感到不適,如黑坑中大量的餌料堆積造成的臭底,也會誘發魚離底。

更為常見的是魚自身習性的原因,一些對象魚並不經常在水底活動,諸如鯿魚、翹嘴、紅尾甚至草魚等都會因為自身習性的原因而離底,尤其是在南方地區垂釣紅尾、鯿魚時,經常會遇到此類現象。同時也可以反向驗證一下魚情,當釣底口不好,尤其是在釣中下層魚種時,通過截口的判斷,反向驗證一下魚是否離底。

離底釣需要如何快速調整浮漂

既然釣離底,就需要浮漂的調釣上有相應的改變。我為什麼一直反駁野釣不需要精細的說法?野釣只要餌料到底就可以了?魚鉤在水底沒問題,但子線的彎曲程度會造成你認為的「底」和實際中的「底」是有區別的。不精確找底也就無法精確釣離底。同時也是為什麼我不提倡調平水釣1、2目這種調漂方式的原因,這樣的調釣如何快速地轉換成釣離底?我是不會的,如果你有更好的辦法請指點我一下。

痛點分析:如何快速準確的由釣底轉變為釣離底,這需要在調漂時有一個全盤考慮。

因此需要在最初的調漂時,要選擇調高目的方法。這裡首先你需要了解餌重,根據自己常用的餌料重量來確定調目,具體表達如下:

一、空鉤離底狀態下將浮漂調到10目,此時正常拉餌來觀察餌重,假設拉餌後浮漂下降至3目,因此得到餌重7目,那麼把浮漂向上推動,直到掛餌後浮漂呈現出4目,這樣既可保證餌料到底的狀態,這是釣底的方法。

二、那麼想快速轉換到釣離底呢?一般把距離水底20釐米以內的釣法成為釣離底,那麼把浮漂向下拉動20釐米,此時空鉤離底狀態浮漂應該還是10目,餌重7目,那麼你釣1-3目都是離底狀態。通過這樣的方法可以隨意轉變水層。

離底釣的經驗技巧

一、離底釣和釣底還是有一點區別的,因為野外環境經常會有些走水,所以釣離底要注意走水情況,太嚴重的時候是很不方便的。

二、有些釣友可能會覺得釣底時4目或者5目比較高,看漂不方便,這點可以通過將餌球拉大一點來解決,稍稍拉大一點對浮漂目數有明顯改變,也並不影響魚的吃口。

三、釣離底不是到水邊就可以觀察到的,需要先釣底進行試釣,當發現釣底不理想、有頻繁的截口、針對中下層魚種如鯿魚、翹嘴等時,才可以進行釣離底。

四、釣離底可以適當拋滿竿來增加線組的擺幅動作,如果截口很頻繁可以上推鉛皮座,配合飛鉛來增加線組在水中的擺幅,提高截口的中魚率。

五、和釣浮一樣,釣離底也要求餌料輕一些,如果不方便改變餌料的比重,可以適當拉小一點餌球,這樣只是浮漂目數發生了變化,離底稍高了一點,沒有實際影響。

六、釣離底不能懶,要比釣底更勤快的拋竿,在小魚鬧窩不嚴重的前提下,餌料霧化好一些,這樣誘魚的效果更好。要適當加入一些逗魚動作,可以更好的提高魚的攝食慾望。

關於最後的總結歸納

綜上所述,是釣離底的調漂和一些心得,其實鯽魚很多時候也是會離底的,越小的鯽魚越容易離底,包括一些中下層魚種,釣離底的效率要比釣底更高,因此掌握準確的釣離底是一個基本功,對提升漁獲是有極大幫助的。

希望本文能夠給您帶來一些幫助,如果覺得不錯歡迎點讚和關注,隨時分享有趣的釣魚小技巧,我是釣魚人烏蘭,一個純粹的釣魚人!

相關焦點

  • 底浮釣法釣草魚,又一「神奇」釣法之浮漂調釣和尋找魚層
    之前說到了底浮釣法釣草魚最重要的是水深和控制雙鉤之間的鉤距,那麼本章著重說一下浮漂如何調釣和尋找魚層。底浮釣法在我看來是釣草魚非常好的釣法,這種釣法經過我本人實踐以後覺得針對草魚十分的有效,所以才抱著分享作釣經驗為目的為廣大釣友介紹這種釣法。
  • 底釣找口,精找底只是第一步,這些環節到位,漂動就是實口
    精準找底,只是確定鉤餌在水底的一個狀態,也就是至少底鉤帶餌,是觸底的,那麼以這個狀態,在黑坑釣、競技釣中使用是沒有問題的,因為這一類的水底,就算偶有起伏,但是起伏不可能太大;換句話說,拋投的誤差不是太離譜,鉤餌落底後,釣目幾乎不會發生變化,那麼釣目變化,反饋的水底情況,不管是餌料霧化,還是有魚進窩,都是真實、有效的。
  • 野釣中浮漂的調釣,真的需要錙銖必較,需要調釣精細嗎?
    閱文之前,溫馨提示:快樂出釣,安全第一;文明作釣,愛惜環境;為娛而釣,幼魚放流! 浮漂的調釣,永遠是釣友們的話題熱點,也永遠是爭議最多的!至於它在野釣中,是否要求錙銖必較,是否要求必須精細?個人認為大部分情況下沒有必要,只有在一些特殊的作釣季節、魚情下,才能體現出調釣精細的意義。
  • 漂尾全加粗的軟尾浮漂怎樣調釣?這些常識釣魚人不可不知
    要了解軟尾浮漂與硬尾浮漂在調釣方面的區別,就必須首先了解軟尾與硬尾究竟會對調釣產生哪些影響。軟尾浮漂的漂尾整體更粗,所以魚吞餌時能夠將漂尾下拉的幅度是很有限的,而硬尾浮漂的漂尾更細,所以魚吞餌時能夠將漂尾下拉的幅度更大。也就是說軟尾浮漂的靈敏度更低,而硬尾浮漂的靈敏度更高。
  • 釣浮也能控制靈敏度?沒錯,這些技巧才是釣浮的精髓所在
    水底異常需要釣浮前文中列舉了一些常見的中上層魚種,與之對應的還有很多底層魚種,例如鯉魚、鯽魚、青魚等等。雖然這些底層魚種在多數時候都更習慣覓食水底的食物,但是當水底有異常時,底層魚種也會離底覓食。例如長期排放動物糞便的水域中,水底會形成大量的臭淤泥,或者是水底有大量的樹枝、垃圾等雜物,一旦水底出現這些異常情況,底層魚就會離底覓食,此時釣浮就比釣底更合適。通過調釣來控制釣浮的靈敏度在釣底的時候,可以通過調釣來調整子線在水底彎曲的幅度來控制靈敏度的高低。
  • 調釣和浮漂吃鉛量有啥關係?別把調平釣二神話了,老手自己都不用
    如果調釣都是調高釣低,那調釣差越大靈敏度越高。反過來說,調釣都是調低釣高,調釣差越小靈敏度越高。調釣和浮漂吃鉛量雖然都是影響釣組靈敏度的因素,但不存在後者會影響前者的情況。比如現在我想要稱個雞蛋的重量,那首先要考慮的因素肯定是我選用的秤精度和稱重上限足夠使用。
  • 【釣魚技巧】釣點走水,為什麼換大吃鉛浮漂時,調目要高而不是低
    在垂釣過程中,突然颳風,導致浮漂走水是很常見的事情,所以處理方法和思路也很多,比如換漂、打滑鉛、打雙鉛,甚至是去掉鉛墜扎悶竿,都是行之有效的操作手段,但是要說用的最多的,還是滑鉛和換漂,當然,滑鉛和換漂相比,可能換漂的釣友更多一些,畢竟換滑鉛有個必要因素,第一要有備用鉛皮,第二要重新調釣,如果釣點風力大、水流急,用滑鉛一樣會導致浮漂打斜
  • 用加粗尾浮漂野釣,調漂不對難上魚,老釣友解析加粗尾的調釣方法
    常年作釣的自然水域,釣友的突然感覺魚口少了,而一起出釣的釣友卻依然釣獲滿滿,不管你如何更換釣位,釣餌,釣獲依然寥寥無幾,這大多是你調釣出了問題,後來這位釣友不斷的對比,發現自己更換了新的浮漂。很多釣友會納悶,為什麼換個浮漂魚口就變差了,難道是魚吃餌還選擇浮漂嗎,浮漂換了魚就不吃餌了嗎?為什麼浮漂換了魚口就少了呢?
  • 只需要這幾步,幫你輕鬆調好漂,應對複雜魚情水情遊刃有餘
    有的人覺得只要能釣到魚就可以了。但是,能釣到魚和釣好魚,完全是兩碼事。所有的釣友都經歷過從新手到高手的一個過程,其中的艱辛和辛酸只有我們釣魚人自己才能懂。關於釣魚裡面的技術,說上一天一夜也說不完。隨著釣齡的增加,對各種釣法也是日漸精通。但是,大多數的釣法都離不開一個基礎:調漂。
  • 別以為有魚就能釣到,調釣不合理你只能心急火燎乾瞪眼
    其實任何一種調釣方式都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調釣的根本目的是讓釣魚人更順利地釣到魚,所以調釣必須與魚情相匹配,不同的魚情對應著不同的調釣方法,釣魚人可以觀察以下三個方面的特徵,來判斷調釣是否合理。所以釣魚人在每釣上一條魚之後,必須仔細觀察魚鉤的位置,如果頻繁出現魚鉤沒有掛在魚嘴內側的情況,則說明調釣並不合理。靈與鈍之間的黃金點在釣底的範圍之內,我們將鉛墜躺底視為調釣的最遲鈍點,將一餌輕觸底一餌懸浮視為調釣的最靈敏點。
  • 明明反向離底釣法誘聚效果更好,為何用的人卻很少
    在野釣實戰中,我們經常強調的一個詞,是精準找底,因為不管是哪種釣法,都是以鉤餌落底為基礎,根據實際魚情,再調整鉤餌離底的距離來進行的,更何況大多數淡水魚,幾乎都是底棲;但是,底棲魚,並不一定時時刻刻都在水底活動,嚴格來說,大多數情況下,底棲魚是貼底遊曳,但是,仍然有不少時候,基本上都是離底狀態,我們之所以能在鉤餌沉底的狀態,還能釣到底棲魚,其實是因為餌料的香味,
  • 釣魚:為何要釣浮?核心要點在哪裡?
    垂釣方法眾多,究其本質卻又一致性,即時刻確保鉤餌能夠處於魚的周圍,包括魚所在的水層。根據鉤餌所在位置、水層的差異,又有釣底、釣離底、釣浮等不同釣法。但無論如何,均是最大程度適應魚情變化。像常見的鯽魚、鯉魚,包括掠食類的黑魚、鯰魚等,都屬於底層魚,但並不表示底層魚只在水底活動,它也會遊弋到其他水層,但相對而言,在底層停留的時間更長久,垂釣這些魚以釣底為主;同理,屬於中、下層魚,即可釣底,也可釣離底;鰱鱅屬於濾食性魚,以漂浮在水錶的浮遊生物、藻類微生物為食,所以長時間活躍在中上水層,自然如果垂釣它們,絕大多數採用釣浮的方式。
  • 【釣魚技巧】冬季自然水域作釣鯽魚,為啥浮漂頓口抬竿卻不中魚
    冬季的低溫魚情,不少新手釣友在垂釣中遇到難題,野釣時浮漂明明有信號,不斷出現頓口,可是總不中魚,為什麼浮漂有信號不中魚呢? 冬季大多數地區的天氣都比較寒冷,自然水域當然以作釣鯽魚為主。
  • 如何釣好離底?哪些情況下該釣離底?離底釣魚攻略以及技巧分享
    但是,在野釣用離底釣法能提升漁獲的釣況很多,如果不靈活變通真的是很大一個損失!今天蓑笠哥來根據對天氣、對象魚、特殊釣況來講講離底釣法以及哪些情況下該用離底釣法,以及離底釣法的一些經驗和技巧分享。在此之前,有必要講講如何調離底:半水帶餌減鉛,直到露出你想要的釣目就行,比如兩目。你也可以先半水調平水,然後找底之後擼30CM掛餌減鉛直到露出想要釣目。
  • 野釣浮漂如何選?釣鯽魚釣鯉魚、冬釣選啥漂?往這裡看,這裡有!
    往往都是誰都不服誰,其實魚漂只要適合魚情水情、以及魚吃口漂相有效的反應就是最合適的,不管你怎麼調為的是要能釣上魚,浮漂如何調釣主要還是看你如何靈活運用!浮漂的漂型選擇和吃鉛量選擇,很多釣友也是一樣爭論得非常熱鬧。各說各的道理,各說各的好!
  • 【釣魚技巧】冬季降溫自然水域魚口輕該如何調釣?解析2調釣技巧
    進入冬至之後,很多地區的溫度急劇下降,自然水域的水溫也隨之下降,導致水中的魚類活性降低,作釣時也出現輕口魚情。針對寒冬的輕口魚情,作釣時該如何選擇浮漂,如何調漂抓口便成為野釣的重點。最近不少新手釣友會遇到,浮漂沒動而中魚,或浮漂動了就是不中魚的情況,這都是調釣的出現的問題。
  • 離底釣鯽魚的幾種方法,冬季別只盯著釣底,改變下思路,上魚更多
    冬季氣溫低,釣鯽魚基本都是釣底,但是總有比較特殊的魚情需要釣離底。比如遇上持續的晴好天氣,會出現中上層水溫更高的情況,鯽魚會上浮出現離底的情況。或者是水底環境比較複雜,不適合釣底,比如水底有暗草、石碓等,掛鈎比較嚴重,這時候也可以採用釣離底的方法。
  • 最近夜釣浮漂動作很輕?教你幾個妙招,夜光漂也能調出漂亮的頓口
    其實夜光漂並沒有你想像中的那麼鈍,只要漂尾的直徑和浮漂的吃鉛量不是特別誇張,然後掌握夜光漂調釣的技巧,也照樣能夠調出清晰有力的頓口,信號並不比普通浮漂差。今天這篇文章咱們就來聊聊這方面的問題,希望能解決新手釣友們的一些疑惑。一,夜光漂的調釣原理和普通浮漂有沒有不同之處?夜光漂其實和普通浮漂沒什麼區別,它們最大的區別就是夜光漂的自重大一些(因為裝了電池。
  • 黑坑釣鯉魚:怎麼選擇浮漂?
    浮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能否及時、準確反饋魚的吃口狀態,是決定魚能否上鉤的關鍵,為此被形象地稱作釣魚人的眼睛。回到釣友的問題「黑坑釣鯉魚,如何選擇浮漂」為更全面、更準確回答這個問題,筆者結合野釣經驗,從以下幾個方面分別展開描述,具體如下。
  • 水底有青苔如何調釣?只需掌握一點,既不掛底又能上魚
    所以如果遇到水底青苔多的情況,正常去釣底是很難釣到魚的,最好的辦法就是讓鉤餌離開青苔幾公分的距離,類似於我們常說的釣離底,只不過這個底指的是青苔。我們清楚了青苔對釣魚的不利的影響,那麼在有青苔的水域該如何作釣呢?筆者就分享一些技巧,讓大家在應對這種情況能夠遊刃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