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釣友在戶外野釣都遇到過這樣的河流:水底長滿青苔或者矮草,甚至是將水底鋪滿。在這種水域中釣魚很困難,但是在面臨著野外魚資源匱乏的情況,又不得不外在這片水域垂釣。那麼我們就必須有好的方法來應對,才會有好的漁獲。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如果遇到這樣的情況,應該如何應對。
水底的青苔,和陸地的青苔不一樣,它們在水中就像膨脹的海綿,看起來柔弱無力,實則密實,用手抓起一把去撕扯它們,需要花費一定的力氣才能將它們扯斷。如果魚鉤或者鉛墜上被他們纏上了,是一件頭疼的事,需要花時間去清除它們。
那麼,青苔的存在,對釣魚的影響很大。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青苔會對釣魚產生哪些不利的影響。
一,調漂時找不到底
青苔看似柔軟,實際上它們之間相互交織,而且異常密實,承託力很強。所以我們在調漂時,即便是重鉛,也很難找到真正的底。上面說了青苔在水中就像膨脹的棉花,看似柔軟,實則非常厚實密實。有的水域水底青苔厚度都能達到幾十公分。所以我們在調漂時,就算是重鉛墜也很難找到實底。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找的底往往不是真正的實底,而是青苔的底,而且由於鉛墜會沒入青苔一部分,所以調漂一定會有誤差,所以在調漂時候大家一定要心中有數。
二,容易掛底。
按照我們正常的釣法就是釣底,但是如果是在有青苔的水域,如果依舊堅持釣底,那麼鉤餌就會沒入青苔之中,上年我們提到,平臺都是密密的交織在一起的絲狀物,所以每次揚竿都會有這種青苔掛在魚鉤甚至者鉛墜上,要花很大力氣才能清除它們。如果青苔過多,甚至連線上都會有它們纏繞的痕跡。這給我們作釣帶來了很大的困擾。
三,魚兒吃不到鉤餌
筆者曾經做過一個實驗,就是將餌料比重做的很輕,然後讓其能夠被青苔拖住,但是由於青苔表面有一層滑滑的膠狀物,鉤餌雖然不會沒入青苔,卻是被這些膠狀物包圍。明顯能夠感覺到窩中有魚卻就是沒有口,這就說明魚兒不會貼著青苔和膠狀物去吃。
平時魚兒基本不會外青苔內部活動,因為它們根本無法衝破青苔阻力,只會在青苔上面活動。但是由於青苔表面又有一層膠狀物,並且青苔頂部平時又總在浮動,所以魚兒基本也不會貼著平臺上表面,它們在青苔表面有一定距離的水層活動,而且從實驗可以看出來,它們也不會去吃被青苔承託住的餌料。
所以如果遇到水底青苔多的情況,正常去釣底是很難釣到魚的,最好的辦法就是讓鉤餌離開青苔幾公分的距離,類似於我們常說的釣離底,只不過這個底指的是青苔。
我們清楚了青苔對釣魚的不利的影響,那麼在有青苔的水域該如何作釣呢?筆者就分享一些技巧,讓大家在應對這種情況能夠遊刃有餘。
1、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用工具清理掉青苔,但前提是這種方法需要專門的工具,而且清理過後需要等很長時間才能再次聚魚。當然,這種方法筆者並不推薦。
2、按照正常方法調釣,只不過是把青苔看做是軟的地面,然後釣離底。讓鉤餌距離青苔四五公分左右,類似於釣浮。那麼怎麼樣才能做到鉤餌離青苔四五公分呢?其實並不難。比如你要釣兩目,首先雙鉤掛餌半水調兩目。然後上移浮漂,每次移動5公分左右,然後拋竿入水。注意,每次都要雙鉤掛餌。如果發現浮漂已經露出水面超過兩目,說明餌料已經觸碰到青苔。此時下拉浮漂五公分即可。說明你的鉤餌已經離青苔五公分左右。
3、打窩時也要注意,窩料的味型要稍重一些,量不需要太大,因為打的窩料會落入青苔上層的膠狀物上,魚兒基本上也不會吃到,完全靠著氣味來誘魚。
4、儘量選擇拉餌作釣。拉餌比重較輕,比較鬆散,在釣浮的情況下更方便魚兒入口。餌料的味型要濃一些。
5、由於是拉餌釣離底,所以一定要有頻率,萬不可死守。同時還可以適時逗引一下,始終保持一定的節奏。
總而言之,野釣所遇到的情況多種多樣,水底青苔多影響魚情僅僅是其中之一,筆者也僅僅是針對這一種情況將自己的一些理解和經驗分享出來,一樣能夠對各位釣友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