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選一是保護落後,反壟斷為進步開路,任實力競爭才值得尊重

2020-12-26 股權道

2020年12月24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官網消息:

根據舉報,依法對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實施「二選一」等涉嫌壟斷行為立案調查。

阿里這麼大公司,為什麼喜歡用二選一這麼LOW的手段?

根本原因還是缺乏核心競爭力吧?

因為沒有核心競爭力,如果不用二選一手段客戶就選擇別人了,只好用二選一這種強盜手段。如果對客戶有足夠的競爭力,需要用二選一這麼LOW的手段嗎?

相比而已,三家新能源車企卻可以文明競爭,他們不能強迫客戶二選一,只能把自己的產品和服務做得足夠優勢才能吸引客戶,比如有理想車主自掏腰包給理想賣廣告,老車主很樂意推薦新車主,這樣的企業才可以實現長久持續發展吧。

二選一是保護落後,反壟斷為前進開路

阿里用二選一多年,沒有做得越來越穩,卻出現了京東、拼多多步步緊迫。

網際網路企業靠燒錢燒大規模很難燒出核心競爭力,靠補貼把用戶拉過來,沒有補貼用戶就走了,用什麼把用戶留下呢?比如VC們一擁而上燒出的ofo式過山車。

網易就不走燒錢路線,但我都被網易雲音樂的評論感動了,產品能感動用戶,還會沒有市場嗎?

用二選一強迫商家,自己不進步,還要阻止別人進步?難道要退回封建社會麼?

有句話說:有競爭才有進步。

2020年12月14日,市場監管總局對阿里巴巴投資有限公司收購銀泰商業(集團)有限公司股權、閱文集團收購新麗傳媒控股有限公司股權、深圳市豐巢網絡技術有限公司收購中郵智遞科技有限公司股權等三起未依法申報違法實施經營者集中案分別處以50萬元的處罰。

市場監管總局反壟斷局主要負責人答記者問時說:

上述幾家企業在行業內影響力較大,投資併購交易較多,擁有專業的法律團隊,應當熟悉經營者集中申報制度,但未能主動申報,影響較為惡劣,因此決定在法律規定範圍內予以頂格處罰,希望達到查處一批案件、規範一個行業的目的。

上述三個案件的處罰可以向社會釋放加強網際網路領域反壟斷監管的信號,打消一些企業可能存在的僥倖和觀望心理,產生相應的威懾效果。通過對未依法申報案件的查處,還能夠促使企業依法申報經營者集中,防止企業藉助併購形成壟斷,或通過收購中小企業等方式扼殺潛在競爭對手,阻礙創新,促進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

退一步海闊天空

2010的3Q大戰,騰訊強迫用戶二選一遭到強烈反對,當年的我也是強迫反對這種強盜邏輯的。

經歷3Q大戰之後,現在的騰訊已經脫胎換骨,把半條命交給合作夥伴,採取開放共贏的策略,已經贏得越來越多的支持。

阿里這麼大的公司,為何不通過強化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來吸引客戶,要用二選一這麼LOW的手段呢?

拼多多是推薦邏輯,如頭條,用戶被動接受投喂,適合對質量要求不高的人群。

而微信公眾號的用戶是主動選擇,適合對質量要求更高的人群。

淘寶為何不強化主動搜索的路線呢?我去淘寶搜覺得很浪費時間,因為搜不到需要的東西。

我們「股權道」這麼小,但從不用強盜邏輯

我曾在企業工作多年,後來到律師事務。

在企業只需搞定專業的事,不用管業務或銷售;做律師後要自己搞定專業也要搞定銷售,律所同事曾建議我要學會開車、點菜、應酬…

但至今我也沒學會,我的專長是把自己專業的事做好,而不是開車或應酬

一般都是有朋友說想做股權設計,才會提供聯繫方式。

加了W後,如果你不說我也不問、不追、不纏、不勉強...

我們沒有銷售人員,沒有精力去應酬或拉業務,在達成合作前我們也許是冷冰冰的,不會用心機或熱情去促成交易,只希望把精力放到提升專業水平和幫你把事情做好上面。

有朋友問:可提供做過的案例嗎?

假設提供案例,也只是提供個公司名稱而已,你知道案例是質量怎麼樣嗎?

知名如萬科也曾遭遇轟動全國的萬科之爭,OFO被否決權殺死,但在我寫的《公司控制權》書裡會看到一些不知名小公司的案例,對公司控制權的設計也很驚豔...

如果看了我寫的這麼多文章都判斷不出來,就算提供案例又能判斷出什麼呢?

我們更希望與有眼光、有識別能力的企業合作。

很感謝我們的合作方信任,能合作的多數都成了長期合作。

付錢之前是大爺,付錢之後是孫子的潛規則,在我們這裡是反向的。

別人把自己定位為乙方,用渾身解數去討好甲方。

我們沒有甲乙方的概念,最大的討好方式就是把事情做好,希望我們參與的事情能有好的結果。

如果某天可以變成,我深度參與的公司=很有前途的公司,就是我最希望看到的了。

我們不屑於用強盜邏輯,也不會低聲下氣討好,希望是相互尊重,友好合作。

欣賞那些憑實力競爭的人或企業,而不是用下作手段巧取豪奪。

祝大家聖誕節快樂!

#阿里巴巴涉嫌壟斷被立案調查#

相關焦點

  • 阿里「二選一」反壟斷是什麼案,螞蟻回應約談:嚴格遵從監管要求
    在反壟斷和強金融監管的影響下,阿里被調查,螞蟻被約談兩次,並不是偶然的。螞蟻金服的金融業務需要不斷適應新的監管需求,阿里也需要重新審視其對行業的壟斷行為。今日,據新華社報導,市場監管總局根據舉報,依法對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實施「二選一」等涉嫌壟斷行為立案調查。
  • 「反壟斷」的節骨眼,還有人敢搞「二選一」?
    文 | 《財經國家周刊》記者 張安彤 陳浩傑國家強調反壟斷、狠抓不正當競爭的當下,有人「頂風作案」?近日,有中小商家向《財經國家周刊》記者反映,遭遇了唯品會要求與愛庫存「二選一」的困境。與人們以往關注的網際網路巨頭「二選一」現象不同,這一次,「戰火」燒到了垂直電商領域的中小平臺。
  • 電商「二選一」屢禁不止,網際網路平臺經濟反壟斷加速...
    國內電商行業近年來頻頻上演「二選一」現象,成為制約行業健康發展的一大「痼疾」。由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起草的《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於近期結束公開徵求意見,該指南首次明確擬定將「二選一」定義為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構成限定交易行為。
  • 專家談平臺「二選一」:消費者權益保護和充分有效的公平競爭是市場...
    人民網北京11月27日電 人民網消費頻道與中國消費者協會聯合策劃《消費洞察》系列訪談欄目,11月26日,邀請中國消費者協會消費監督部主任張德志、中國消費者協會律師團律師李斌做客訪談欄目,聚焦「平臺經濟:平臺『二選一』何時休」話題,與網友進行在線交流。
  • 【關注】什麼是「二選一」?阿里巴巴回應被立案調查
    部分商家被迫「二選一」而壓減產能、裁減員工,導致線上不正當競爭影響向線下傳導。 報告還說,有的外賣平臺隨著商家對其依賴度的提高而向其收取更高比例的佣金,商家經營壓力不斷增大,經常是賠本賺吆喝,部分難以承受壓力的商戶要麼離開平臺,要麼壓降商品質量,最終損害消費者的權益。
  • 平臺經濟反壟斷 鼓勵競爭激發創新
    《反壟斷指南》從"壟斷協議""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市場支配地位的認定""不公平價格行為""低於成本銷售""拒絕交易"等多個方面對平臺經濟領域做出規定,明確擬將"平臺二選一"定義為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構成限定交易行為,將"大數據殺熟"定義為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實施差別待遇。
  • 「二選一」違規競爭讓中小商家「很受傷」
    本屆年會主題為「線上經濟:業態創新與科學監管」。此次年會主要聚焦當前電子商務領域的熱點疑難問題,各界人士從多個視角針對電子商務營商環境、競爭政策、新型電商規制等問題開展了深入研討。在會上,夢餉集團法務總監劉娜分享了「二選一」對於商家造成的影響。她說,受疫情影響,很多中小企業發展本就不易,「二選一」違規競爭更是讓商家難上加難。
  • 阿里因「二選一」而被調查的三大看點
    今天上午,市場監管總局發布消息稱,根據舉報,依法對阿里實施「二選一」等涉嫌壟斷行為立案調查。對此,阿里方面回應稱,阿里將積極配合監管部門調查,目前公司業務一切正常。字數越少事情越大,監管部門反壟斷劍指阿里,這件事非同小可,我總結主要有三大看點:一、到底是誰舉報阿里?二、為何偏偏先拿阿里開刀?三、調查對阿里影響如何?
  • 網際網路反壟斷有利於公平競爭 但監管不能操之過急
    《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公布後,阿里、美團、拼多多、騰訊等巨頭股價大跌,引發網民圍觀。一些人抱著吃瓜心態看待網際網路領域反壟斷監管,甚至有人把監管措施密集出臺,與某些企業高層的言論直接聯繫起來。這種看熱鬧的心態,並沒有理解在平臺經濟領域開展反壟斷監管的意義。
  • 治理「二選一」在線平臺壟斷隱憂 保障商戶和消費者權益
    電商大戰中暴露出的二選一、大數據殺熟、隱私暴露、平臺壟斷等隱憂也逐步顯現出來。如何構建可持續發展的良性生態,如何切實保護商戶和消費者權益值得思考。10月20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網絡交易監督管理辦法(公開徵求意見稿)》,公開向社會徵求意見。
  • 平臺「二選一」是如何傷害競爭的?
    今天的瓜是「平臺二選一」,我們把它切開看看,裡面到底是沙瓤還是水瓤。我拿著塊瓜想了想,「平臺二選一」都能怎麼傷害競爭?大概有三個可能:1 剝奪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2 導致產品價格提高,消費者被迫多花錢3 阻礙、排除市場競爭先看個舊瓜:在「二選一」的歷史上永遠會佔有一席之地的「3Q大戰」。
  • 遊雲庭:Facebook遭反壟斷訴訟,為中國《反壟斷》提供借鑑
    平臺公司的屏蔽行為對競爭秩序有很大破壞,還會傷及甚至扼殺作為創新源泉的中小型初創企業,所以今天就聊聊Facebook反壟斷訴訟案對國內平臺反壟斷的啟示。一、Facebook做了什麼?十多年前,Facebook推出了面向第三方開發者的開放平臺,第三方開發者可以通過接入Facebook的開放平臺實現登錄、查找好友、為自己的Facebook主頁點讚等功能。
  • 人民日報重磅發聲:加強反壟斷監管...
    阿里巴巴涉嫌壟斷被市場監管總局立案調查另外,近日,市場監管總局根據舉報,依法對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實施「二選一」等涉嫌壟斷行為立案調查。人民日報評阿里巴巴被立案調查:加強反壟斷監管是為了更好發展人民日報刊文稱,近日,市場監管總局根據舉報,在前期核查研究的基礎上,對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實施「二選一」等涉嫌壟斷行為立案調查。這是我國在網際網路領域加強反壟斷監管的一項重要舉措,有利於規範行業秩序、促進平臺經濟長遠健康發展。
  • 反壟斷,讓創新火花更閃耀、讓競爭環境更公平
    這些年來,網際網路經濟有不少新模式,也推動出現了一些新業態,為社會發展助添了新動能。但隨著資源的過度集中,壟斷和無約束的擴張日益嚴重,暴露出不少風險隱患。一是破壞創新和競爭。在各自生態之下,新入局者要麼站隊、背靠大樹,要麼被抄襲複製、被封殺。不少微創新者、中小企業陸陸續續退出不對等的市場博弈。
  • 國家出手重擊「二選一」霸權 平臺經濟反壟斷號角吹響
    相關政策密集出臺10月20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網絡交易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聚焦平臺二選一、違法評價等關乎網絡市場交易秩序的焦點問題;同日,市場監管總局、中央宣傳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14部委官宣開展「網劍行動」,重點打擊不正當競爭、網售侵權假冒偽劣商品、發布網際網路廣告等「七大行為」;11月5日,市場監管總局又發布《規範促銷行為暫行規定》,直接聚焦
  • 加強反壟斷監管是為了更好發展
    近日,市場監管總局根據舉報,在前期核查研究的基礎上,對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實施「二選一」等涉嫌壟斷行為立案調查。這是我國在網際網路領域加強反壟斷監管的一項重要舉措,有利於規範行業秩序、促進平臺經濟長遠健康發展。
  • 人民網:加強反壟斷監管是為了更好發展
    近日,市場監管總局根據舉報,在前期核查研究的基礎上,對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實施「二選一」等涉嫌壟斷行為立案調查。這是我國在網際網路領域加強反壟斷監管的一項重要舉措,有利於規範行業秩序、促進平臺經濟長遠健康發展。
  • 人民日報:加強反壟斷監管是為了更好發展
    近日,市場監管總局根據舉報,在前期核查研究的基礎上,對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實施「二選一」等涉嫌壟斷行為立案調查。公平競爭是市場經濟的核心,只有競爭環境公平,才能實現資源有效配置和企業優勝劣汰,而壟斷阻礙公平競爭、扭曲資源配置、損害市場主體和消費者利益、扼殺技術進步,是監管者一直高度警惕的發展和安全隱患。自線上經濟誕生以來,我國始終支持和鼓勵網際網路平臺企業創新發展、增強國際競爭力。2019年8月,《關於促進平臺經濟規範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印發,提出了加大政策引導、支持和保障力度等措施。
  • 反壟斷12年,為何才罰到網際網路?為何是這三家?
    最常見的壟斷形式是經營者集中,表現為VIE架構的網際網路企業的併購,就是這三家公司被本次處罰的違規行為。為何選中阿里、騰訊和順豐?這次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選擇的三家公司,十分有講究。過去,《反壟斷法》具體執行情況的透明度很低,一直到2014年才開始對外公開。
  • 用反壟斷推動創新促進共治
    北京市盈科(深圳)律師事務所的股權高級合伙人朱逸聰表示,網際網路平臺經濟領域因突破經營地域限制、時間限制、消費環境限制,很容易產生壟斷的衝動,孕育「一家獨大,贏家通吃」的商業模式,比如常見的「二選一」、大數據「殺熟」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