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鬧得沸沸揚揚的寧夏大學中國文學壓分事件,最終在寧夏大學覆核無誤就是零分的官方公告之後再無下文。當時同在輿論漩渦之中的深圳大學藝術專業,在經過細緻嚴密的數據整理之後發布了一則堪稱模板的通報,深圳大學此專業最近幾年招收的都是第一志願考生,本以為寧夏大學會緊隨其後,套用模板填入自己的數據就行,但是寧夏大學最終還是沒有再回應。
近日,寧夏大學公布了複試名單,在人文學院的一志願考生名單之中,初試科目有中國文學的專業(學科教學語文和中國語言文學)僅有9人上線,而這9人還全部都是學科教學(語文)的專碩,中國語言文學專業0人上線。此前網友還預測中文專業上線人數寥寥無幾,看來大家都太樂觀了,壓根一志願就沒人上線。寧夏大學這一專業執行的是國家線,從考生的初試成績來看其中不乏英語超過80分的,要說這些考生在一份與往年試卷雷同的卷子考出個位數甚至零分,我是無論如何也不敢信,就連我這隔行門外漢看到那試卷都敢打包票至少能考到兩位數。
寧夏大學人文學院2020考研擬招收的研究生如下:中國語言文學 29 人(含推免3 人),專門史 6 人,中國近現代史 6 人(含推免生 1 人);學科教學(語文)39 人,學科教學(歷史)15 人,旅遊管理 17 人。其中與中國文學相關的總計68人(推免3人),統招名額65僅上線9人,這看來是鐵了心要再來一場調劑狂歡了。不過進入複試的一志願的考生還有一道坎那就是複試必須達到60分的及格線(滿分100分),寧夏大學最終的計分方式是初試複試七三開。
寧夏大學是原211高校,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但其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之中的結果卻並不理想,僅有民族學和草學兩個B-學科,而新疆大學和內蒙古大學的學科評估更為突出,B類以上學科分別達到了7個和9個。現在學生選擇學校都相比以前更為理性了,讀研擇校更應以學科評估為參考,最好選擇那些行業內的名校,而不應過分注重院校的性質。比如學農,可能西農大南農比上海交大更為理想,學焊接國內第一校非哈工大莫屬,航空航天首選北航西工大南航三校。
寧夏大學此次壓分事件雖然網友一再要求公布具體評分細則以及考生數據分布,而寧大則在兩次均核分無誤的回應之後閉口不言,這不是一所雙一流高校該有的態度。我們從來都不反對學校出卷難,你看清華大學專業課哪一個也不簡單,甚至一些考生還以此為榮,你看我報清華大學考研專業課考了70分,別人甚至會覺得你挺厲害。像哈工大今年多個專業試卷也難(變相壓分),但是在不接受校外調劑的大框架下只要過線基本上就穩了。寧夏大學中國文學試卷大家可以找一下,不說簡單吧反正不是難到只能考0或者個位數的地步。
教育部是時候對大學研究生招生的調劑比例做出硬性規定了,比如你計劃招生50人,一志願至少得保底有1/4(參考國家線上線比例)的考生達到及格線,如果題目簡單還是不夠1/4上線,那麼明年就縮招。如果連續3年本專業上線人數不足1/4,那麼乾脆停招,把招生計劃留給相對熱門報考人數多的專業,這樣對於學校損失也不大。動態調整專業也不是沒有,浙江大學、山東大學等高校每擱幾年都會砍掉一些弱勢專業(浙江大學取消護理學本科專業),不給自己添累贅也不耽誤學生就業,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