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一座島嶼,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並且,島上的居民,還必須文雅可喜。
這樣旅遊勝地,不僅令大家心生嚮往,也令不少人渴望定居。
究竟有沒有這樣的景點呢?
當然有的,只是,沒有去定居的可能了。這個島的居民,是只允許出,不允許進。
今天,景致記錄給大家介紹的,就是廈門的鼓浪嶼。
鼓浪嶼,比起國內很多小島,都要有名氣,它是5A級國家旅遊景區,也是世界文化遺產。
從空中俯瞰鼓浪嶼,島上濃密的綠蔭之中,露出一個個紅豔豔的屋頂。
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在鼓浪嶼,穿梭在一條又一條小巷之中,看著那些別墅的紅屋頂、那些別墅的精緻美麗門窗、那些別墅雕花巧妙的欄杆,那些別墅的圍牆,也是婀娜多姿的,蜿蜒曲折之中,令人生出庭院森森、深幾許的感慨。
歷代以來,在鼓浪嶼居住過的名人們,璀璨若星辰:有一代名醫林文慶,有鋼琴家許斐平,還有作家林語堂、名醫林巧稚、詩人舒婷等等。
舒婷,是一位女詩人,她的代表作是著名的《致橡樹》。她生在鼓浪嶼,長在鼓浪嶼,她成家立業之後,仍然居住在詩意的鼓浪嶼。從她的詩文之中,了解到這樣的鼓浪嶼:
那時的鼓浪嶼,還真是個清幽的所在。家家戶戶都種著花,花團錦簇。美了自家院落不說,那些鮮花,還使出吃奶的力氣,爬出圍牆,或者,它們瞅準圍牆的一個縫隙,拼命探出頭來,生怕圍牆外的人,不知道它們已經盛開,真不愧是一座海上花園。
鼓浪嶼島上,碧海藍天之下,鳥聲啾啾,詩人寫完詩,出門散散步,眼裡看的,耳朵裡聽的,都美到詩意。
那時,生活在鼓浪嶼的小孩子,喜歡安靜地坐在大榕樹下,拿著畫筆畫畫。
那時,鼓浪嶼家家戶戶都有鋼琴,每天都有鋼琴聲飄出門外。
即使如今的鼓浪嶼,島上還是很環保,沒有公交車,所有景點,全靠遊客步行。
鼓浪嶼,有條環嶼路,潔白如玉帶,環島一周,全長6公裡。遊客時間足夠的話,可以漫步環嶼路,一邊是大海,一邊是小島,心中則是島上濃鬱的文藝氣息。
不過,隨著遊客逐漸增多,鼓浪嶼也變得嘈雜起來。特別是旅遊商品與餐飲街上,吆喝叫賣聲,聲聲不絕。還有餐飲業帶來的油煙,讓一條街都油膩不堪。
旅遊帶動經濟的同時,也帶來了負面影響。這時的鼓浪嶼,還真成了不適合詩人居住的地方。
如今的鼓浪嶼,遊人如織,經常有遊客舉著手機,到別墅門外錄視頻,還對屋內的窺探不止。好奇之心,人人皆有。不過,好奇到打擾別人生活的程度,那就不應該了。
前些年,聽說舒婷居住的小巷,也成了景點,還有導遊帶著遊客,前來參觀。
詩人與海島,原本是多麼美妙的配置,卻在不經意之間,成了一件尷尬的事情。
曾經在這島上居住過、還操練過士兵的,有一位名人,他就是明朝末年的鄭成功。
在鼓浪嶼上,鄭成功雕像,憑海臨風而立,身著戰袍,右手按劍,滿滿的英雄氣概。遊客站在鄭成功雕像下方,顯得十分渺小。
除了名人故居之外,還有周杰倫的《晴天》牆壁,背靠牆壁拍照打卡留念吧。
如果,鼓浪嶼島上,只出售文創產品,餐飲也售賣冷餐,那麼,就能留住島上的詩情畫意了,也能更好地保護島上的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