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美國依然會緊握「臺灣牌」。
在美國2021年度國防授權法案裡,中國大陸成為了關鍵詞,「2021財年國防法案把支持臺灣列為威懾中國大陸的策略。」一篇美國媒體的報導直接點明美國對中國大陸打臺灣牌的意圖。
那麼,眼見著2021年即將到來,美國對臺軍售會有哪些「質的突破」?
首先,可以從新法案裡窺探一二。總體來說,新法案裡重點著墨在涉臺方面和針對中國大陸的「太平洋威懾倡議」計劃。
在涉臺內容方面,法案第1260條表達國會關於「與臺灣關係法」意見的聲明;1260A關於對臺軍售年度簡報;1260B關於美臺醫療安全夥伴關係年度報告,以及第9724條關於「臺灣公民」在國際金融組織的「公平僱傭規範」。
另外,法案還提到關於美國與臺灣供應鏈合作的報告,而第1299G條款要求美國國防部對防備競爭對手攻佔美國盟友提出進度報告的條文,但條文並沒有明指盟友為臺灣。
不過,針對上述法案,有美媒透露,1260條款表達了美國國會意見,確認「與臺灣關係法」及「六項保證」是美臺關係的基礎。
眾所周知,「與臺灣關係法」內容嚴重違背了中美建交協議和國際法基本原則,露骨地幹涉中國內政。而「六項保證」更是顯露美政府的別有用心:
美國不會設下結束對臺軍售的日期;
不會更動「與臺灣關係法」的條款;
不會在做出對臺軍售的決定之前與中國大陸協商;
不會做臺灣與中國大陸的調解人;
不會改變對臺灣「主權」的立場,也就是這個問題必須由中國人自己和平解決,美國不會壓迫臺灣和中國大陸談判;
美國也不會正式承認中國人對臺灣的主權。
很明顯,美國政府會繼續打「臺灣牌」,根據美國的這份新法案,未來美國對臺軍售可能會有新突破。
有專家分析,該法案中關於對臺軍售方面表述比較含糊,如果只是按照法案裡面說的防禦性武器,那可能會從三個方面展開。
一是武器的數量上的變化。比如,增加一些飛彈的數量,出售更多「愛國者」防空飛彈。
二是種類更豐富。現在美國對臺出售的武器幾乎涵蓋臺軍三軍的主戰武器,未來可能會進一步豐富種類,在一些支援保障設備上突破,以整體提高臺軍實力。
第三,漸進式提高武器質量。例如,向臺軍出售最新版本的AIM-120系列空空飛彈、AIM-9X紅外成像制導的空空飛彈,或為臺軍「佩裡」級護衛艦升級,使其攜帶新版本的「標準-2」防空飛彈。這類軍售可能看上去不起眼,但能大幅度提高臺軍現有系統的作戰能力,而且還消化了美國的庫存。
除開涉臺的內容,新方案還專門設計了一個針對中國大陸的「太平洋威懾倡議」計劃,而這也算是美國會為拜登送的一個「大禮」。據悉,「太平洋威懾倡議」的靈感來自於2014年發起的「歐洲威懾倡議」,後者旨在加強美軍在歐洲的存在,劍指俄羅斯。
另外,這個倡議也需要「砸」下不少錢。根據2021財年國防授權法案授權,「太平洋威懾倡議」基金將在2021年財年獲得14億美元的國防預算,同時為2022財年設定了55億美元的預算上限,計劃投資主要聚焦三個方面:
一是提升駐太平洋地區美軍的飛彈防禦能力。
二是增強印太地區美軍的前沿部署態勢。包括遠徵機場和港口的數量,各種物資彈藥等,大力推進兵力分散部署和設施前置部署。
三是加強印太同盟和夥伴關係。
可以看出,美國會欲藉此強化美國在印太地區的存在,加強和盟友的關係。
只不過,目前「太平洋威懾倡議」只能說是美方的一個構想,要想落實和推進還是非常有難度的,就美國目前疫情加經濟情況,又有多少財力能夠做支撐?
因此,論可行性的話,對臺軍售勢必成為美國政府的「工作重心」。那麼,中國大陸應該如何應對?有專家表示,中國大陸方面一定要防止美國對臺軍售所謂質的突破。
首先,是和臺軍現有裝備相比有代差的裝備。比如,現有臺軍最先進的裝備是F-16V,總體上屬於三代機範疇。如果美國決定向臺灣出售F-35這類第四代戰鬥機,那將大大提高臺軍作戰能力。
其次,是進攻性更強的武器。在這方面,美國已開始漸進式突破,比如今年批准出口的「海馬斯」火箭炮,未來,要警惕美國對臺出售新一代具有隱形能力的遠程空對地彈藥,比如AGM-158,這種飛彈具備隱形能力,突防能力更強,對大陸的威脅也就更大。
不過,專家表示,無論是美國官方,還是智庫,總體上傾向於向臺灣出售防禦型武器,把臺軍打造成軍事上的「豪豬」,想讓臺灣來消耗大陸。畢竟,先進的跨代武器,一方面容易激怒大陸,另一方面價格高、數量少,一旦發生衝突,可能沒機會使用就被擊毀。
實際上,對於中國大陸的紅線,美國心知肚明。美國防部出爐的2020年《中國軍事與安全態勢發展報告》延續以往慣例,列舉了中國大陸可能使用武力的7種情形:臺灣正式宣布「獨立」;臺灣朝向「獨立」的動作;臺灣獲得核武器;臺灣內部發生動亂;兩岸有關統一的對話無限延遲;外國勢力幹預臺灣內部事務;外國軍隊駐紮臺灣。
而就蔡英文當局來說,雖然對美國的親臺舉措「甘之如飴」,但也不免心中惴惴,因為它也明白美臺關係過度緊密的危險後果。
另外需要指出的一點,是美臺雙方目前固然在「反中」這一點上有合拍之處,但雙方的利益並不一致。得失之間,蔡英文當局和島內輿論也一直在掂量。
總之,最近美國提升對臺關係更加強了「全政府」意味,白宮、國會、國防部、國務院和美國在臺協會等都積極參與其中,這是值得我們警惕的,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統一,是中國大陸的內部事務,不受任何外國勢力的幹涉。
我們願意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但也絕不為各種形式的「臺獨」分裂活動留下任何空間。我們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保留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針對一切外部勢力幹涉和「臺獨」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動。(趙家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