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我初中時代的兩位英語老師
劉獻洛
每個人一生中都會有無數個老師,可是最令我難忘的是我初中時代的兩位英語老師。
我們那個年代的農村孩子,都是在初中時代開始學英語的。而城鎮裡的孩子都是從小學三年級就開始學習英語了。
所以當我開始學ABC的時候,人家已經會英語認讀了。
記得初一的時候,我的女同桌來自於「七零四」工廠,她自恃已經有了三年的英語基礎,便毫不在乎老師課堂上講得東西,經常在課間開小差。
所以,我的英語成績很快就超越了她。
給我留下了很深印象的便是英語科老師趙凡。她個子高挑,戴著一副鑲著金邊的方框眼鏡,臉瘦長,發金黃,頗像一個外國人。
那時候,我們來自農村的孩子大都租房子住在學校周圍,十二三歲的年紀,就要自己學會獨立生活。有一次,天氣嚴寒,我卻穿得很單薄,英語早讀的時候,我發起了高燒。於是,便趴在桌子上睡著了。
趙老師走過來親切地問我「怎麼啦?哪裡不舒服?」
我說「發燒了,頭疼。」
她輕輕地摸了一下我的額頭,就立即帶我去校門口的醫務室買藥。
由於天色尚早,大門口的醫務室還沒有開門。
於是,她帶我去她的辦公室休息,還為我倒了滿滿的一大杯鹽開水,並安慰我說喝了會好一點,我當時心裡感覺特別的溫暖。尤其是我從小沒有母親,突然受到一位女老師的特別關照,瞬間覺得被人關愛的感覺真好!
那時候,每一個年紀,老師都不一樣。
上初二時,我們的英語老師叫景劍玲。印象中她戴著一副圓形的金絲眼鏡,圓臉,個子不高,說話鏗鏘有力,不苟言笑。
由於我家境貧寒,不但節衣縮食,而且連課外作業本也買不起。
記得那時,我用二叔從水泥廠帶回來的廢舊電影票,自己訂了幾個課外作業本,主要用來記英文單詞和做數學草算。
那種老式的電影票是一張張白紙用油墨印刷成的,一張A4紙可以印很多張,有特定的日期,看電影的時候需要剪開並發放到每個工人手裡,所以一旦過期就作廢了。
於是,我為了省錢,便找來細鐵絲和鉗子,再用洋釘在一沓電影票最上端打四個孔,最後把細鐵絲穿進去,用鉗子把頭擰在一起。簡易的課外作業本便做好了,在背面寫字即可。
一次自習課上,英語科景老師不經意間走到我的背後,端詳了一會,並隨手翻了翻我的自製作業本,說了句「放學後到我辦公室來一趟」。
我的心一驚,我沒做錯什麼事吧?作業也都按時交了啊?
但放學後,我還是忐忑不安地敲開了她辦公室的門。
她把早已準備好的兩個嶄新的作業本,還有一個精美的筆記本遞給我,輕輕地說了句「拿著好好學習吧。」
我一下子明白了她為什麼在教室裡盯著我的作業本沉思良久。
我走出去,在她即將關門的剎那,突然轉身向她深深的鞠了一躬。
她似乎也沒想到一個十三歲的小男孩會這樣向她表示敬意,一下子怔住了。
之後好幾次,景老師也是對我特別關照,她特意讓我站起來回答問題,好多次讓我上講臺聽寫單詞。尤其是在一次考試前,她不聲不響地走過來,把兩支削好的2B鉛筆和一塊橡皮放在了我的課桌上。
我感到一股暖流瞬間在我心裡湧動著。
有了兩位英語老師的關愛和啟蒙,我便對英語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高考的時候,我毫不猶豫地報了外語類考生,雖然最終沒有走進理想的大學,但是我一直沒有放鬆對英語的學習。
畢業後走向社會,我聽說「21世紀,每個人都要掌握三門技能,那便是會英語、會計算機、會駕車。」
於是在業餘時間,我經常去網吧鍛鍊自己的計算機技能,並考了駕照。而且我從未放鬆學習英語。
我經常聽BBC的聽力,看一些英美的電視劇以及美國大片,增強語感。從圖書館裡刻意借一些英語單詞書和英語美文,來記單詞。手機上也下載了很多學習英語的APP。有好幾次,我勇敢地去和外國人交流,鍛鍊自己的口語。
由於我的認真和努力,我遇到了生命中的貴人,她介紹我去了他們的外貿公司。
在這家外貿公司裡,我不但徹底改變了自己貧窮的命運,還娶了一位外國媳婦,成為了村裡人津津樂道的話題。
這一切都歸功於初中時代的兩位英語老師,是她們燃起了我對英語的熱情,是她們啟發了我對英語的夢想,是她們讓我走向了更廣闊的天地!
值此教師節來臨之際,讓我向她們表示最崇高的敬意!
作者簡介:劉獻洛,筆名:四合道人,陝西洛南人,久居南方,心懷故鄉,寄情文字,鍾情山水,喜愛音樂,以文會友。
讚賞作者,鼓勵原創
賞金半數是作者稿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