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信託爆雷逾期數百億:員工稱之為「垃圾」 多位理財經理及親友...

2020-12-16 騰訊網

四川信託的理財經理們查詢發現,TOT大量底層資產為垃圾資產,並有巨額資金流向此前暴雷的安信信託大股東。當地監管機構則表示,四川信託大量開展違規業務,隱瞞資金真實投向,項目資金大量存在股東挪用等違法違規行為

【版權聲明】本作品著作權歸《財經》所有,獨家授權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享有信息網絡傳播權,任何第三方未經《財經》授權,不得轉載。

文 |《財經》記者 唐郡

編輯 | 袁滿

如果不是監管層叫停四川信託TOT產品的發行,這場接盤遊戲或許仍將繼續。如今隨著後續資金的中斷,兌付危機自然浮現。

與252億TOT信託投資人一樣焦慮的,還有四川信託的理財經理們,因為即便是作為內部人,也不知道投資資金究竟去了哪裡。

「川信(TOT產品)的底層資產到底是什麼?涉及國之傑(安信信託控股股東)的融資規模到底有多大?」7月1日,四川信託成都總部川信大廈,多位理財經理在內部會議上對公司高層發出質問。

這場會議從下午2點半開到傍晚5點多,原定主題是「解讀《致投資者的公開信》」,但最終演變成自家理財經理對公司的「討伐」大會。

自6月11日,四川信託部分TOT產品兌付逾期以來,投資者數次到川信大廈討要說法,但公司高層至今未能拿出一個令人滿意的方案,部分投資者只能轉而向負責銷售的理財經理施壓,多名理財經理反映已經遭受人身安全威脅。

《財經》記者獲得的幾份現場錄音顯示,理財經理對公司的不滿情緒重點指向TOT產品底層資產質量及其披露問題。

一方面是底層資產查詢程序繁瑣,仍有部分產品無法查詢到資金去向;另一方面則是底層資產質量極差,會議中一名「謝」姓員工將這些底層資產稱為「垃圾」、「空氣」。

前文理財經理所質疑的「國之傑」,指的是A股上市公司安信信託(600816.SH)控股股東上海國之傑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其實際控制人高天國與四川信託控股股東四川宏達(集團)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劉滄龍之間複雜的關聯關係一直令市場頗多遐想。

安信信託暴雷後,業界預計其逾期資金數百億,監管查證其涉及31個違約項目,處以1400萬天價罰單。控股股東國之傑深陷負債和訴訟漩渦,實控人高天國因涉嫌違法發放貸款罪已被上海市公安局刑事拘留,與該公司相關債權面臨的風險已經不言而喻。

據《財經》記者多方查證,該名「謝」姓員工是四川信託成都總部第十六財富中心總經理。

該員工發言中提到,公司底層資產包括浙江春天、成都國際商城、國之傑等,其中成都國際商城項目資產是成都市中心著名爛尾樓星匯廣場。他進一步表示,這些問題資產最早可追溯至2012年,比其自己在公司的時間還長。

多名四川信託內部人員告訴《財經》記者,「謝」言下之意就是,公司用TOT產品資金接盤過去的風險信託項目,之前的信託投資者順利退出,風險資產卻進入了TOT資金池延續至今。

6月24日,四川信託與投資者的溝通會議上,四川銀保監局非銀處副處長周杉披露,四川信託存在「利用TOT產品隱匿底層風險資產,實質形成隱藏風險的資金池」的違法違規行為。

值得注意的是,「謝」姓員工發言中稱:「我相信我們公司但凡買了3個項目以上的客戶,大概率會碰到國之傑,我們到底是安信還是川信?」 也就是說,TOT資金池中大部分資金可能流入了「國之傑」。

四川信託當前TOT產品總計存續規模為252.57億元,若底層資產質量果真如此,四川信託該如何收場?

追問底層資產

「我聽了十幾遍這個錄音,把自己聽哭了。」四川信託北方區域某理財經理李晟(化名)告訴《財經》記者,會議錄音裡說的內容就是她這段時間的遭遇。

今年6月11日,四川信託發行的申鑫系列、百福系列等TOT產品到達最後兌付期限,但投資者卻接到無法兌付本息、產品無限期延期的通知。四川信託通過TOT產品隱匿底層風險資產的蓋子被逐漸揭開。

據悉,四川信託TOT產品兌付逾期的直接原因是監管叫停TOT業務。

四川銀保監局非銀處副處長周杉曾披露,四川TOT項目底層資產大多逐步固化為風險資產,如繼續發行,則是依靠後續投資者認購的資金兌付前面的投資者。為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四川銀保監局依法叫停了該項業務。

在此之前,媒體報導稱四川信託已被四川銀保監局「貼身監管」,監管人員每天去公司上班,公司印章也被收走。

逾期事件後,四川信託總裁劉景峰披露,四川信託TOT產品總規模為252.57億元,對應45個信託項目。其中2020年5月29日至2020年年底TOT項目大概率延期,總規模為129.9億元;2020年到期TOT規模103.45億元;2022年到期規模19.22億元。

6月28日,部分TOT產品底層資產回款後提前兌付了約3億元,四川信託TOT項目存續規模仍接近250億元。

所謂TOT,即信託中的信託(Trust Of Trusts),顧名思義是投資信託產品的信託。四川信託TOT產品介紹中,資金投向還包括銀行存款、國債、銀行理財產品等高流動性產品,以及券商資管計劃或基金資管計劃。

儘管標明了TOT信託資金大致投向,信息披露卻沒有穿透到底層。也就是說,信託投資者對該產品底層資產狀況一無所知。

包括李晟在內的多名四川信託財富中心員工向《財經》記者表示,公司從未向理財經理說明TOT產品的底層資產狀況,不少理財經理及身邊的親朋好友都購買了TOT產品,現在同樣面臨延期兌付。

對於自己也買了TOT產品這件事,李晟一直無法釋懷。「我都不願意去跟客戶講我也買了,感覺自己像個傻子一樣。」

更讓她難以接受的是TOT產品兌付逾期以來,公司始終沒有向理財經理披露關於產品本身或者風險處置方案相關信息。「客戶來問,我什麼都答不上來,現在知道的好多信息還是客戶告訴我的。」

TOT兌付逾期之後,四川信託開通了底層資產定向查詢通道,投資者可以通過理財經理提交查詢申請。

李晟介紹,每查詢一個產品底層資產,理財經理都必須在OA系統上提交申請,層層審批通過後再由理財經理直接與對應項目經理聯繫,對方再電話告知底層資產情況。「查詢過程很麻煩,有些項目還查不到,根本聯繫不上項目經理。」

而已經查詢到的部分底層資產,卻讓李晟等人覺得觸目驚心。

據李晟透露,她所查詢到的底層資產包括星匯廣場(成都國際商城)、北京三奇和國之傑,其中星匯廣場是成都市中心著名爛尾樓,至今仍未完成建設。

上述會議錄音中,發言者「謝」姓員工提到的底層資產包括浙江春天、成都國際商城和國之傑,他直接稱這些底層資產為「垃圾」、「空氣」。

《財經》記者透過投資者拿到了一份申富系列底層資產清單。該清單由四川信託某理財經理查詢後整理而成,羅列出申富系列129期—150期信託計劃部分底層資產狀況,其中也包括北京三奇和國之傑。

據該清單不完全統計,上述信託計劃融資規模達16.41億元,其中6.72億元投向北京三奇;2.85億元投向國之傑、國之傑蜀德;1.78億元投向漢能集團;1.34億元投向濟寧富邦;1億元投向金花。

《財經》記者查詢發現,上述部分底層資產名稱全部能夠與四川信託已經兌付的信託計劃對應起來。

其中,濟寧富邦指向四川信託2013年發行的「四川信託-濟寧富邦萬象和項目貸款集合資金信託計劃」,融資方為山東濟寧的開發商山東富邦盛世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東富邦」),期限2年。

《財經》記者獲得的多份裁判文書顯示,2016年四川信託因山東富邦拒不償還信託貸款,將其告上法庭,四川信託最終勝訴,但直到2018年該案件仍然未完成執行程序。然而,該信託計劃早在2016年便完成兌付,2016年一季度管理報告中仍寫著「項目進展基本順利,目前尚未發現重大風險」字樣。

濟寧富邦項目兌付資金從何而來?多方信息將答案指向了四川信託的TOT產品。

TOT為誰接盤?

6月24日,兌付逾期時間發生近2周後,四川信託忽然宣布豐盛系和錦繡系部分TOT產品提前結束,並於6月28日向受益人分配收益和本金,這些產品實際存續天數僅103天。

對於提前清算兌付的原因,投資者和理財經理得到的答案都是:項目對應的底層資產北京後海回款了。

《財經》記者未在四川信託官網查詢到北京後海相關項目,不過通過其他渠道查詢到「川信-北京後海文化創意工坊項目集合資金信託計劃」和「川信-盛世3號北京後海項目集合資金信託計劃」兩支產品。前者成立於2013年6月,存續期24個月;後者成立於2018年4月,存續期12個月。

這兩個項目應該分別於2015年和2019年完成兌付退出,但現在卻又出現在了四川信託的TOT項目中。

一位在四川信託工作多年的內部人士向《財經》記者確認,北京後海項目融資方此前項目到期後無力兌付,四川信託就用TOT產品資金接盤,然後在資金池內「滾」,6月28日原北京後海融資方回款後,這部分資金得以提前清算兌付。

據他介紹,四川信託TOT產品操作模式大多如此:信託項目出現風險無法兌付後,用TOT產品資金來接盤,有些項目後來能夠回款,有些項目就一直在資金池裡「滾」,依靠後續投資者投入的資金兌付前期產品。

「這個東西說得難聽點就是龐氏騙局,」 該內部人士直言,「但這種模式的出現也與此前信託行業『隱形剛兌』的潛規則有關,如果項目出了風險不能兌付,誰還會買你的產品呢?」

前述四川信託內部會議中,「謝」姓員工亦稱:「我們查底層資產看到的浙江春天、(成都)國際商城,還有安信(國之傑)那些,他們這些問題是在2012年、2014年就有了吧?這些產品在公司存在的年限比我在公司的時間都還長。」

而在6月24日四川信託與投資者的溝通會上,四川銀保監局非銀處副處長周杉透露:「四川信託出現當前的局面,根本原因還是該公司無視監管要求,以隱蔽的方式大量開展違規業務,通過複雜的結構隱瞞資金的真實投向,利用TOT產品隱匿底層風險資產,實質形成隱藏風險的資金池。」

同時,周杉表示,四川銀保監局「按照會裡面的要求,4月23號以後對他們新發TOT業務進行暫停」。TOT業務暫停一個月後,四川信託出現TOT兌付危機。

對於監管認定情況,《財經》記者致電四川省銀保監局和四川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請求置評,均未獲得回應。

巨額資金流向國之傑

據四川信託總裁劉景峰透露,截至6月24日,該公司TOT產品總規模為252.57億元,對應45個信託項目。這些產品募集的資金到底流向何方?

前述「謝」姓員工在內部會議上稱:「我相信我們公司但凡買了3個項目以上的客戶,大概率會碰到國之傑。」

前述四川信託內部人士也向《財經》記者獨家透露,這些資金相當一部分流向了安信信託的控股股東國之傑及其關聯方,「我預料現在規模應該有100億(元)了」。

據他介紹,四川信託TOT底層資產中,融資規模較大的幾個項目包括國之傑、成都國際商城等。

國之傑項目對應的信託計劃是2017年3月發行的「博邦i號集合資金信託計劃」,該信託發行總規模30億元,融資人為上海國之傑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資金用於受讓國之傑持有的安信信託股票收益權。

該內部人士指出:「這筆信託最早由華東分部發行了一批,大概20多億,後來總部一位領導又做了一批,這一批沒有公開發行,是隱性的,這部分規模很少有人知道,後來全都『滾』進了TOT,到現在最早的已經『滾』了3年了。」

除此之外,四川信託以國之傑為融資主體的信託計劃還有「寶鼎創贏27號集合資金信託計劃」,該信託規模18億元,融資資金用途同樣是受讓國之傑持有的安信信託股票收益權。

該內部人士補充道,四川信託還曾通過「蜀系列」信託計劃,為國之傑旗下或相關公司融資。

《財經》記者查證發現,四川信託2015年時曾分別設立「蜀業資本集合資金信託計劃」和「蜀德資本集合資金信託計劃」,向上海國業貿易有限公司和上海藍億德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分別發放流動資金貸款近3億元。兩支信託計劃的風控措施均為國之傑及其實控人高天國提供的保證擔保或個人連帶擔保。

四川信託TOT底層資產為何大量涉及國之傑項目?市場傳言四川信託控股股東宏達集團與國之傑關係匪淺,是否與此有關?

四川銀保監局非銀處副處長周杉曾多次向四川信託投資者表示,該公司「違規開展關聯交易,項目資金大量存在股東挪用等違法違規行為」。這些違規違法行為是否與國之傑相關?

就上述問題,《財經》記者致電國之傑工商信息聯繫電話請求置評,對方表示公司沒有對外部門,對此不予回應,並拒絕轉接相關部門。

控股股東拒絕增資

TOT兌付逾期後,投資者代表與四川信託高層以及四川銀保監局、四川省地方金融監管局等監管部門已就四川信託TOT產品風險處置問題開展3輪溝通,其中2輪形成各方代表籤字的正式會議文件。

此前,四川信託高層承諾爭取一年內解決問題,並初步給出風險處置方案。具體包括:出售川信大廈、宏信證券股權,股東增資或引入外部戰略投資者,增加15億元資本金。

最近一次溝通會上,控股股東宏達集團和中鐵八局宣布無增資意向,另有2家外部戰略投資者已進入盡職調查階段。

劉景峰表示,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正在對四川信託自有資金項下和信託資金項下資產進行全面評估核查,預計7月底完成審計工作,評估結果中不涉及保密條款的內容將被公布。

值得注意的是,鑑於宏達集團拒絕增資,投資者認為四川信託大股東沒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意願,當場對監管機構代表提出(監管)接管四川信託和大股東宏達集團轉讓股權兩大要求。

四川銀保監局周杉副處長回應稱,限制大股東權力和接管都是特殊的監管措施,將向領導報告情況,後續具體措施還需要研究。

截至目前,四川信託仍然未能給出一份讓投資者滿意的風險處置方案。

《財經》記者就文中涉及問題向四川信託發去採訪函,並通過微信與對方公關人員聯繫,截至發稿未獲回應。

相關焦點

  • 四川信託TOT產品爆雷 酒業130億信託理財還安全嗎?
    酒業130億信託理財還安全嗎?文/嶽治中2020年6月初,四川信託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川信)出現信託產品違約,引起眾多投資者現場維權,而這已經是今年內第二家大型信託企業爆雷。微酒記者注意到:在川信出現逾期兌付的信託產品中,安徽某名酒認購的「天府聚鑫3號集合資金信託計劃」赫然在列。
  • 銀行理財虧損,四川信託爆雷,私募基金失聯,還是把錢存銀行吧!
    一向被看做是「保本保收益」的銀行理財,驚現負收益。據不完全統計,近一個月有十多家銀行、幾十個理財產品出現了年化負收益,單位淨值和累計淨值也是「跌跌不休」。 憤怒的投資者衝向各大投訴平臺,他們想不通,「穩健型」理財怎麼突然就不穩健了?理財經理說好的「低風險、不會虧本金」怎麼就變成了血虧?更有人疑惑,過去同類差不多的產品一直穩健,怎麼現在集體虧損了?
  • 銀行理財爆雷!信託爆雷!屢屢踩雷的投資人還能走向何方?
    2020年,金融圈不平靜,買銀行理財虧錢,買信託機構違約,各種投資產品的爆雷事件頻發。很多投資者不經感嘆:「閉眼投資時代一去不復返!」在此背景下,今年一季度出現的五糧液數字酒證受到不少投資人士關注。究其原因,或因其穩健的投資特性和強大的品牌背書,有望成為新數字時代的投資新寵。
  • 中國銀保監會宣布:四川信託正式被接管!
    今日下午四川信託全體員工大會在川信大廈召開。 銀保監和地方金融管理局成立聯合小組正式宣布入駐接管四川信託,由四川銀保監局局長陳育林和金融監管局局長任組長。 在20分鐘的會議裡,主要陳述的內容以下幾點: 1、 定性之前四川信託違法違規經營的事實。
  • 安信信託爆雷背後:高天國從信託大亨 搖身一變為踩雷高手
    來源:鄭亞蘇金融觀察作者:鄭亞蘇1、安信信託爆雷。6月15日,上海銀保監局根據《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等相關規定,公開了安信信託《行政處罰決定書》(保監銀罰決字〔2020〕4號)涉及的31個違規項目。公告顯示,31個項目中,8個項目違規承諾保本保收益,17個項目違規挪用信託資金;2個項目推介部分信託計劃未充分揭示風險,2個項目違規開展非標準化理財資金池等具有影子銀行特徵的業務的信託項目,2個項目未真實、準確、完整披露信息。安信信託爆雷爆雷的不僅僅有安信信託。
  • 四川信託逾期事件後續:監管部門稱有大量資金被股東挪用
    近期,有多位投資人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四川信託多個TOT(信託中的信託)資金池類產品出現逾期。對於未到期的項目,不少投資者已被理財經理告知「大概率會逾期」。6月17日,在與投資者的溝通會上,四川銀保監局副處長周杉稱,TOT產品本身是不違規的,但現實中,存在個別信託公司運用TOT產品逃避監管要求,隱藏風險資產,卻不向投資者披露真實信息。四川信託就存在這樣違規行為。
  • 信託理財師的「難關」:搶不到額度 收入下降
    另一方面,徐遠認為,今年以來在宏觀利率整體下行的背景下,信託產品的收益率也逐漸下降,信託理財產品的優勢也在下降。而且今年以來,信託行業裡發生逾期的產品增多,部分投資者的信心也在下降,轉投其他理財產品,這些也是導致行業面臨「冰點」的原因。多位信託理財師向記者反映,今年他們在業務上確實遇到了比往年更難的情況,收入水平差不多比去年降低了20%左右。
  • 董事長錘擊總裁案背後:華信信託25個產品爆雷
    根據警方調查,1月6日16時52分至57分之間,在西崗區大公街34號華信信託股份有限公司辦公室10樓電梯口,犯罪嫌疑人董某成與被害人王某因工作產生矛盾,董某成手持鈍器連續擊打王某頭部,後被公司員工阻攔。 經醫院診斷,被害人王某頭部多處外傷,顱骨骨折。董某成於1月6日21時許在家中被警方抓獲。
  • 四川信託被實施管控,半年前已爆雷,300億窟窿待補
    半年前已爆雷天眼查APP顯示,四家被採取監管強制措施的企業中除四川宏達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4年,其餘三家均成立在1997-1998年間,發展長達20多年的企業緣何嚴重違規?12月22日下午,AI財經社致電這四家企業在企查查上預留電話均無人接聽。早在今年6月,四川信託已經爆雷。
  • 四川信託被接管 年內清退16個地產項目
    12月22日下午,四川銀保監局官網發布消息,決定對四川宏達(集團)有限公司、四川宏達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濠吉食品(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匯源集團有限公司採取監管強制措施,即日起限制上述股東參與四川信託經營管理的相關股東權利。這也意味著四川信託在此前的違法違規經營事實被定性。
  • 答卷2020|信託業:在爆雷和轉型中跳舞,行業「回歸本源」
    《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郭志強2020年註定是載入信託業發展歷史的一年,信託行業正處於艱難的轉型變革過程中。個別信託機構爆雷,風險相繼暴露,嚴監管態勢不斷加碼之下,信託公司轉型升級成為行業大趨勢。對於萬千信託從業者來說,史無前例的複雜形勢、超強監管與轉型變革讓2020年更加刻骨銘心。
  • 【又爆雷!一上市公司爆80噸「假黃金」驚天大案,多家信託公司被坑...
    【又爆雷!一上市公司爆80噸「假黃金」驚天大案,多家信託公司被坑慘了】據報導,一上市公司竟用80噸的「假黃金」,騙取160多億,多家信託公司紛紛中招。作為國內最大的黃金首飾製造商之一的公司——金凰珠寶,向多家金融機構質押了大量黃金融資,結果這些黃金被拿去檢驗,發現竟然是假黃金。被捲入的機構包括民生信託、東莞信託、安信信託、四川信託、長安信託等。據悉,目前未到期融資額約160億元,對應質押黃金超過80噸。
  • 四川信託「爆雷」新進展 四大股東權利遭凍結
    原標題:四川信託「爆雷」新進展,四大股東權利遭凍結   12月23日,資本邦獲悉,歷時半年,四川
  • 四川信託爆250億驚天巨雷!TOT產品已停發,大股東挪用項目資金
    四川信託TOT產品總計存續規模為252.57億元,TOT新產品已經停發。多位業內人士表示,監管部門已經明確表示四川信託TOT項目存在大股東挪用現象。當前的問題是,這些TOT項目的資產狀況不明,數百億資金到底投向哪裡,仍待深入調查。
  • 2020,土豪死於信託……
    版權:來源 中產先生 ID:mr-middle-com前幾年,屌絲死於P2P,中產死於理財,到了2020年,土豪紛紛栽倒在信託上。但是這幾年在資管新規越來越趨緊,房地產越來越收緊的當下,越來越多的信託感受到寒意。2020年,信託成了中國土豪們必須經歷的痛。- 2 -今年以來,不只是四川信託一家暴雷,安信信託、新時代信託等大量信託產品出現違約。
  • 信託、P2P爆雷有可比性嗎?土豪草根都被收割?結局或許截然不同
    而在理財這件事情上,談論的最多的不是收益率不斷在下降,而是P2P與信託的爆雷,都在說這是理財界的黑天鵝。相當多的P2P和信託從業者不斷地向投資者闡述是因為疫情的到來打亂了底層債權的回款,黑天鵝誰也沒法預測,這一切都是無可奈何,他們也是受害者。
  • ...半年雷聲不斷:安信信託實控人被拘 四川信託多隻產品面臨兌付風險
    2020年上半年,安信、平安、吉林、光大、中航、雲南、中泰等幾十家信託公司相繼出現產品逾期兌付事件,而繼安信信託產品爆雷在近期被上海銀保監局處罰之後,四川信託的產品也出現爆雷,其旗下包括申富129號、錦江69號第一期、申鑫74號等到期的多個信託產品出現了兌付逾期情況
  • 4.1%的銀行理財也會爆雷?
    平時大家都說,你不理財,財不理你。 所以手裡有閒錢了,都會想著怎麼增值。 而大家比較信得過的一種理財方式,是買銀行理財產品。 有銀行背書,收益率又比銀行存款高,很多人都將之視為「真愛」。
  • 100億「信託大亨」被刑拘!中國600億信託巨頭,徹底崩塌
    》,位列第331位。安信信託崩盤,最大的地雷引爆崩盤之下,安信信託的信託產品兌付,才是最大的地雷。早在2018年以來,其信託產品便頻頻曝出逾期。其在2019年曾公告,安信信託共計25個未能如期兌付的信託項目,逾期金額高達117億元。
  • 杭鍋股份買理財產品踩雷,四川信託兩幅面孔:一邊說正常經營、一邊...
    公告顯示,根據委託人的指定四川信託·天府聚鑫 3 號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為受託人,將信託合同項下的信託資金投資於銀行存款、逆回購、貨幣市場基金、債券基金、交易所及銀行間市場債券以及低風險的固定收益類產品(包括信託受益權、債權或債權收益權、附加回購的非上市公司股權收益權、固定收益類銀行理財產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