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孩子接受「失敗」

2020-12-23 大先生聊教育

最近讀了白巖松的一本書《白說》,裡面有一句話特別讓我有觸動:漂亮的失敗是另一種成功。

我們總是在教導孩子要考第一名,要考滿分。我們一直在要求孩子去看中最終的結果,而不擇手段。孩子考好了,進步了我們從不吝嗇讚美之詞,誇獎孩子,但是孩子一旦沒有考好,就會有暴風雨般的咆哮。有時候孩子確實在進步,可是這個成功對於孩子來說就真的好嗎?

2012年,有記者提問倫敦奧組委的一位官員:「體育如何影響一代人?」他回答道,「體育教會孩子如何去贏。」這是我們聽過了很多遍的話,但是他的下一句話卻令人意想不到,他說「同時,教會孩子們如何體面並且有尊嚴地輸」

我們確實從來沒有思考過這個意義。我們從來都是去教會孩子如何去贏,從來沒有允許過孩子要去接受自己的失敗。

但是,我們從來就沒有避免過失敗,我們從小到大總是在不停地從失敗中走過,可是我們卻羞於啟齒。我們大多數人從來不會真正地面對過自己的失敗,不是遺忘,就是藏起來不見天日,恐怕別人知道自己失敗過,到頭來可能自己都忘了自己曾經失敗過。

但是,如果不能夠真正地體會失敗,成功對於我們而言,又有什麼意義?

孩子也在我們的影響下,不斷地給最終的考試成績加上沉重的砝碼,仿佛那就是一切。拼命地跑向終點,卻從來沒有停下來體會過努力的路上的風景。

我們的目的是為了孩子的成長,為了教會他在未來的生存能力,讓自己變得更好。可是我們卻把這個希望全部都放在了是否成功上,每一次考試能否得第一名,能否考上最好的高中,能否考上最好的大學。如果一直都會最好的,成長的意義又在哪裡?或者,我們什麼時候成長過?

我們需要的絕對不僅僅是勝利的喜悅,還有面對挫折時站起來的勇氣、還有迷茫時不斷探索的精神、還有身邊朋友家人時善良的微笑……其實,這才是組成我們這個人所有的內涵。

沒有經歷過失敗的痛苦,孩子們不會知道拼搏的意義;沒有經歷過失敗的打擊,孩子們不會知道堅持的意義;沒有經歷過失敗的沮喪,孩子們不會真正地體會改變的快樂。所以,我們應該教會孩子勇敢地面對自己的失敗。

你的孩子一直在路上,成長的路上。路上的每一處風景都在會印在孩子的心中。所以,關心孩子的成長不僅僅是成績,更應該是孩子的全部。也許你會發現孩子特別具有想像力、孩子特別喜歡畫畫、孩子特別喜歡探索。你會在孩子身上發現他是那麼的與眾不同,而不是成績單上同質化的評比。

我們整個社會,都在喜歡展示美好和成功,恥於面對顯而易見的失敗和不足。只報喜不報憂也許不並不是社會進步的原因,勇敢地面對失敗才是。

所以,為我們的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做一個敢於直面淋漓的鮮血的勇者,在高歌和蒺藜中,奮進前行。

相關焦點

  • 失敗並不可怕,家長教會孩子如何面對失敗,才是面對成功的途徑
    孩子在學校犯錯,孩子不敢對家長說,怕家長責罵他,孩子出現跳樓,幸好生命沒有大礙。還有一個中學生,考試沒有考好,家長對孩子進行責罵,孩子內心受到重創,直接跳樓,只有留下家長悔恨。一直成功、甚至一次成功是偶然的,不要把很好的機率時間強加在孩子身上。不要害怕失敗,失敗也不是全沒有好處,是為了成功鋪下墊腳石現在孩子內心特別脆弱,一旦打擊孩子內心就堅持不住,不管是學習還是言語。
  • 教育的失敗在於沒有教會孩子面對失敗--中國數字科技館
    教育的失敗在於沒有教會孩子面對失敗2020-12-24 22:28:00
  • 失敗是成功之母?與其讓孩子學會失敗,不如教會他們如何成功
    但是失敗多了,就會成為孩子為自己開脫藉口。 當孩子小的時候,你可以用這句話去告訴孩子,失敗不要灰心,正確下一次成功,但是隨著孩子的成長,「失敗是成功之母」的這句話效果越來越差,甚至有些孩子會認為,這次考試沒考好沒有事,下次考好就可以了,但最後沒有一次是考好的。
  • 體育教會孩子有約束地贏,更教會孩子體面地輸!
    據我了解的數字,現代的孩子生活發生了非常積極的變化,但是在很多身體指標上居然不如我們這一代人,不如我們這一批在飢餓當中成長的少年。無論是從肺活量,包括前幾天我在跟一個學校溝通,我說我們那個時候每一個男生做標準的引體向上做十個是標配。結果他感到非常驚訝,現在沒有幾個孩子能做超過十個標準地過了下巴的引體向上。
  • 孩子好勝心強,接受不了失敗,跟你的引導有很大關係...
    這個媽媽經歷的,不知道有多少媽媽經歷過,孩子接受不了失敗,永遠想爭第一,永遠想贏,於是實現不了就會情緒崩潰,有的孩子是發脾氣,有的孩子是低落沮喪,總之,大人很心疼,很擔心。當孩子遭遇失敗情緒崩潰時,就是我們聽不得孩子哭,孩子一受傷馬上解救,想立馬把孩子從「不快樂」中拉出來。
  • 父母最應該教會孩子的是什麼?
    從孩子出生開始,父母的一言一行就開始影響孩子的每一步的成長,孩子將來成為什麼樣的人?取決於父母都教會了孩子什麼。父母需要教給孩子的東西很多,那麼,父母最應該教會孩子的是什麼呢?如果孩子在成年之前,沒有教會孩子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獨立生存的能力,已經成年的孩子如果依然不能離開父母去獨立的生活,那麼父母的教育可以說是失敗的。所以,父母最應該教會孩子的第一件事就是讓孩子學會自食其力的獨立生存能力。
  • 3~6歲孩子面對的這五種挫折,教會你如何應對!
    .孩子為小群體做貢獻要接受新的小朋友,就要打破現在的平衡,如果能為小群體做出貢獻,那孩子很快能融入進去,比如幫其他的小朋友拿東西,給別人玩自己的玩具等。二.如何面對失敗沒有人天生就能接受失敗,讓孩子從小就''輸得起''很難,想贏是人的天性,孩子們也有自己的好勝心,所以作為父母的我們,要首先放下對孩子的過度保護,在遊戲開始前告訴孩子規則,讓孩子接受規則,告訴孩子輸贏不是最重要的,遊戲的目的是讓人享受,而不是結果,沒有人能一直贏或輸,坦然接受失敗
  • 孩子害怕失敗,輸不起?學會這兩招,讓孩子知道失敗的意義和價值
    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孩子難免會遇到挫折與困難,在面對無數的挫折與困難時肯定會遭遇失敗,因此會產生各種的負面情緒圍繞著孩子。而我們大人也是一樣,潛意識裡也會牴觸失敗,雖然不會像孩子那樣大發雷霆,但是還是會對孩子的失敗產生不滿和介意的情緒,這會讓孩子在下次遊戲中,不允許自己失敗,而一旦失敗孩子就會難以承受,或者是因為害怕失敗,從而不與他人遊戲,選擇逃避,退縮。
  • 公益課程丨教會孩子遵守紀律是教會孩子「自律」的前提
    本月開設的課程有《多子女家庭的挑戰和教養模式》《教會孩子遵守紀律是教會孩子「自律」的前提》《情緒調節,每個家長都要學習的功課》《如何與孩子有效溝通》《解讀孩子行為背後的密碼》這五門,家長們注意收聽。如果不能及時收聽也沒關係,隨時打開我們的微信,有音視頻哦!
  • 我們到底教會孩子什麼了
    都是初為父母,都說教育孩子,可最終我們要教會孩子什麼呢?其實有時候竟是孩子的行為給了我們更多的反思,讓我們有所改變。孩子嬰兒時期的本領是不用教的,吃,喝,玩,坐,爬,走,說,其實都是天生的,到了一定的時間他就有了內心渴望,要獨立。
  • 孩子害怕失敗怎麼辦?巧用「一張紙實驗」,培養敢於面對挫折的娃
    可見挫折教育在孩子的生活中還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將來孩子在自己面對挫折時能夠戰勝困難,那麼這份歷程將會成為孩子寶貴的經驗,甚至很有可能會成為孩子的寶貴財富。而如果孩子沒有辦法直面挫折,不願意去接受挑戰那麼孩子的性格很有可能變得懦弱,做什麼事情都提不起精神,沒有自信心。不少孩子在面對挫折時不知道應該怎麼去處理,而有些就會因為害怕挫折直接放棄挑戰。
  • 奧運雙金得主馮喆:體育教會我謙遜面對成功,體面接受失敗
    體育教會了我很多,如何謙遜地去面對成功,更重要的是,如何體面地去接受失敗。」經過了落選的內心錘鍊後,2012年倫敦奪冠,馮喆的感受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苦盡甘來」,而是平靜。「因為我為這個冠軍準備了很長時間,我覺得這是一個我可以接受的結果。」
  • 家長如何教會孩子「自律」?
    01《教會孩子遵守紀律,是教會孩子「自律」的前提》◆ ◆ ◆主講:於磊課程導語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越來越多的父母發現孩子缺乏恆心、存在畏難情緒。導致這些情況的原因之一是家長對於孩子沒有「紀律」要求,家長可以通過教會孩子遵守紀律,讓孩子學會「自律」。
  • 林東:父親教會我失敗是一種財富
    林東:父親教會我失敗是一種財富 2020-06-23 03: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孩子面對挫折的態度,決定了未來的高度,家長要培養孩子3個方面
    讓孩子明白只有努力,才能夠取得收穫。孩子愛哭,這是因為打心底裡他們不願意面對失敗,這是作為父母可以理解的。但是咱們要讓孩子知道,輸掉一次比賽,輸掉一場遊戲,並不是意味著丟了一切,這確實是失敗,但他仍然有機會獲得勝利,也能夠通過經歷去獲得一些收穫,比如經驗和成長。
  • 孩子是個「玻璃心」,父母想讓孩子越挫越勇,得教會孩子蘑菇定律
    一旦得知最後失敗的結果就會異常的痛苦,這其實就是說孩子心理期待,和實際現實不相符合的狀況出現。當孩子對於自己有比較明顯的錯誤認知,自然而然這種情形也是較為正常的。3)父母的訓斥打罵現在很多孩子出生之後背負著爸爸媽媽的期望,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贏在起跑線上,做事樣樣是第一。
  • 教會孩子發自內心地說「謝謝」
    從幼兒園開始,老師和父母就會教孩子說「謝謝」,但是還是有很多孩子不會說謝謝,需要別人提醒,比如媽媽可能會在旁邊提醒:別人幫助了你,你該說什麼呀?這時候孩子才會蹦出一句「謝謝」,而這種謝謝不知是否發自內心,這和父母的教育有很大關係,父母不僅僅要教會孩子說謝謝,更要讓孩子知道為什麼說謝謝,並且要以身作則,做孩子的好榜樣。
  • 《我是傑基·羅賓森》:教會孩子勇敢,普通人也能改變世界
    這本繪本講述了傑基·羅賓森這位黑人棒球運動員的事跡,這是我自己孩子最喜歡的一本。繪本從孩子的視角,簡單講述了傑基·羅賓森的事件,從而激發孩子的勇敢之心。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很多時候會讓他們覺得害怕,害怕發言、害怕表達自己,害怕失敗等等。
  • 「他讓我幫忙的」,孩子總是一副「老好人」,教會孩子拒絕很重要
    讓孩子只記住我應該尊重,卻忽略了自己的真實感受,甚至是將自己的利益置於最後,就拿幫忙這件事來說,很多孩子總是一副老好人的模樣,當家長了解的時候,孩子卻說"是他讓我幫忙的",所以說教會孩子拒絕真的很重要。
  • 一段失敗的感情,可以教會我們成長
    感情的事情總會有遺憾總會有幸福,面對失敗的感情,我們痛苦流淚心懷哀傷,而面對成功的感情,我們不禁滿心歡喜或者心生羨慕。然而對於人生來說,能夠讓人成長的恰恰是失敗的感情。它帶給人的痛苦與教訓遠遠多於成功的感情,正是如此,人才學到更多成長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