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對印戰略一直在順利實施:印軍像籠中飛鳥,空耗著印度經濟

2020-12-10 123觀察室

觀察者網12月7日翻譯了一篇尼泊爾學者比姆·布特爾撰寫的文章,布特爾在文章中指出,眼下印度已經掉入了中國制定的"南亞戰略"中。布特爾的觀點是,印度的軍事和經濟都大幅落後於中國,所以中國當下並沒有將印度設立為"主要競爭對手"。但是在一些細節上,中國則始終"吊著印度的胃口",比如有意無意的公開一些工業成就和軍事技術突破,然後吸引印度前來趕超。再比如,中國也會宣傳一些經濟和扶貧政策,讓印度感到無意中的壓力。在多方優勢的打擊下,印度喪失了"方向感",完全貼著中國的軍事能力去趕超,從而錯失自己發展經濟的最佳時機。

印度決策層有兩個心理弱點,首先就是"眼高手低",看不上中國取得的艱難成就但又想做的比中國更好,另一個弱點就是印度總喜歡"坐享現成"。此前世界經濟論壇(WEF)預測印度將在2030年超過美國成為世界僅次於中國的第二大經濟體。後來渣打銀行又將這一時間點推遲到了2050年。但不管是2030年還是2050年,印度的戰略家和決策者都十分高興,儘管決策者和戰略家並沒有給出任何具體措施,但他們還是自信的認為,印度超過美國是板上釘釘的事實,而且即將發生。這樣的心理就好像算命先生預言某人會在30歲時成為大老闆,而這個人聽信算命先生的話,辭去工作在家中坐等鈔票墜落那樣。而這樣的麻痺心理,恰恰是印度最大的軟肋,就好像它沒有搞清楚中國是如何消除貧困,增長經濟,以此作為軍事發展基礎的過程。

如此孱弱的經濟卻要供養邊界數十萬印軍的每日消耗。無論是阿塞克欽還是偽阿魯納恰爾,都是"不毛之地",起碼眼下看來,這裡山高路遠,氣候殘酷,不具有任何開發價值,也不適合成為居住點。即便是阿克賽欽的拉達克地區,也僅僅只有30萬左右的原始住民在此生活。但印軍在這裡卻部署了40萬左右的軍隊,其中將近10萬在中印邊界的一線,而這10萬部隊中的一半兵力,又部署在了海拔超過3600米以上的高原地區。眼下正值凜冬,海拔3600米以上駐地的印軍急需過冬物資和裝備,山腳下的5萬印軍也同樣需要過冬裝備。另外30萬人則想要更多的食物和消耗品。這些人平時無法從事生產,也無法保障生產,空耗著印度經濟卻沒有任何實質性貢獻。但如果印軍一旦從這裡撤出,印度國內則會升起"政府投降"的聲音,這直接影響了下一任期的選舉。

而這,恰恰就是中國對印戰略的成功之處。一直以來,中國的對印戰略一直在順利實施,邊界40萬印軍雖然規模龐大,但其實就是"籠中飛鳥",無論怎麼飛都會撞到籠柱而頭破血流。撤退,印度決策者和執政層不會答應。前進,世界一流的中國空軍在摩拳擦掌,地表最強的中國陸軍躍躍欲試。至1962年至今,印度在衝突中還沒有贏過1次,每一次靠著偷襲開場獲得的一點小甜頭,最後都加倍轉化為痛苦施加在印軍頭上。但就是在如此"左右為難"的情況下,靠著煽動民族情緒而上位的莫迪政府,自然也是"騎虎難下",難爬是現在從邊界稍微撤出一部分軍力,在國內都會被視為是"服軟",政黨的攻擊和民意的指責也會接踵而至。

當然,這也並不意味著這一局勢就"無解"。如果莫迪政府願意的話,大可以利用克什米爾與巴基斯坦的複雜局勢,藉口應對"巴基斯坦威脅",將部分中印邊界的印軍轉移部署到克什米爾。當國內輿論淡化之後,再從克什米爾撤出大部分軍力到後方,休養生息。只是這一行為的直接後果就是印度在邊界對峙中會完全處於下風,連最起碼的"兵力優勢"也沒有了。而且,一旦莫迪政府又想重新恢復在中印邊界的增兵行動,那麼此前的撤軍行為也將被重新樹立為批判的案例,國大黨不會讓印人黨的莫迪好受,這些,都是當下印度所面臨的困境。而在這樣的困境中,中國很好的轉移了印度的發展重點,從經濟為主改成了軍事先入,這的確是一招妙棋。

相關焦點

  • 3D列印戰略一直在順利實施:印軍像籠中的飛鳥,即將耗空印度經濟
    和平解決邊境問題,一直以來都是東方大國首選,雖說現在東方大國的國防實力不斷在上升,可如果是強制性收回,那就要付出強大的軍事以及經濟等方面的代價,致使要經歷極大的戰爭消耗,必定會阻止我們的發展進程。我們不必去擔心時間一長這些地區就真的會成為印度的,而我們也從未承認非法的控制線,不管是在軍事上還是經濟上,東方大國都對印度保持著巨大的領先優勢。據國外媒體於12月7日發表的一篇尼泊爾學著文章,文中指出,現在印度已經掉進了東方大國制定的南亞戰略中。而這篇學者的觀點就是,現在印度的軍事與經濟領域都是大幅度落後於東方大國,而現在東方大國也沒有將印度設定為競爭對手。
  • 2021年也不會對中國妥協!印媒繼續鼓吹:印軍將會繼續保持強硬
    中印邊境問題一直都是國際上關注的熱門話題,而印度政府如何處理對華議題也成為了了印度媒體的關注焦點。2021年作為新的開始,也讓印度媒體開始猜測,未來一年中印兩國的發展會怎樣。不過,大部分印度媒體始終堅信,莫迪政府在邊境問題上絕不會妥協,還會繼續以強硬姿態對待中國。
  • 美國將為印度提供衛星數據,印媒:自此印軍飛彈可打擊中國腹地
    目前中印兩軍高層在邊境上的談判進展陷入了僵局,雙方在撤軍問題上一直沒能達成共識,值此對峙局勢仍非常緊張之際一個域外國家卻突將手插了進來。據英國路透社10月22號報導,美國務卿蓬佩奧和防長埃斯珀將於下周訪問新德裡,期間他們將同印度外長蘇傑生及防長辛格舉行「2+2會談」,並籤訂一系列軍事合作協議和軍售協議。
  • 印上將口出狂言,要求中國停止與印度衝突:挑釁印軍沒有好果子吃
    值得注意的是巴達烏裡亞讓「中國挑釁印軍沒有好果子吃」的言論迅速在印度社交媒體上掀起了廣泛討論,印度網友紛紛指責他在自欺欺人,認為其言論會讓中印邊境問題變得更糟。實際上針對日趨緊張的中印邊境問題,印度國內類似的言論一直不絕於耳,總之就是變著花樣地向中國潑髒水,例如巴達烏裡亞前不久剛剛叫囂過會建議印度總理莫迪對華發動外科手術打擊,然後用奪取的領土換回被中國「侵佔」的實控區。
  • 印軍為何再次非法越線?專家:想為談判中不合理要價添籌碼
    可現在印度試圖通過在當地留駐重兵,擺出一幅與中方耗下去的姿態,想壓中方在談判中讓步。隨著時間推移,印度越來越有些著急。現在印度國內疫情非常嚴重,經濟又不景氣,又要對邊境高海拔地區增派兵力,增撥大量預備過冬的軍需物資,對印軍後勤補給所帶來的巨大壓力可以想見。再繼續持續下去,還必將削弱印軍應對其它戰略方向的資源和能力。」
  • 印媒宣稱印軍已佔據關鍵高地,中國軍隊在印度士兵射程內
    印度《經濟時報》網站9月2日報導了楚舒爾(Chushul)地區的緊張狀態,並表示中國軍隊已經處於印度士兵的射程內。[圖中圓圈就是楚舒爾地區的大概位置]本周二(9月1日),在所謂拉達克地區東部的楚舒爾地區,中印軍隊仍然保持著緊張狀態,中國軍隊在印度士兵的射程內,這些印度士兵佔據了關鍵山脊線上的高地。印度方面宣稱,解放軍的某些行動企圖受到了印軍防禦行動的阻礙。
  • 印度對中國連續釋放危險信號,美國忽悠印軍「洗雪58年前之恥」
    據報導,莫迪不僅會見了在加勒萬河谷衝突中受傷的印度士兵,向助手拉達克的所謂印軍王牌第14集團軍發表了講話,還和國防參謀長、北方陸軍司令一起於前線作戰軍官評估了當前邊境安全局勢,對此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指出,當前中印雙方正通過軍事和外交渠道就緩和當前事態進行對話溝通。在此情況下,任何一方都不應採取可能導致邊境局勢複雜化的舉動。
  • 印軍是如何閃電般將東巴地區從巴基斯坦分離出去的
    印度軍方一直對東巴基斯坦的存在感到不安,想將這顆「眼中釘」拔掉。因為只要印巴爆發衝突,那麼印軍就可能陷入東西兩線作戰的不利局面。  印巴分治時,東巴基斯坦選擇加入巴基斯坦,它是一塊不與巴基斯坦主體部分(即當時的巴基斯坦西部,現巴基斯坦)相接的外飛地,東巴和巴基斯坦西部被印度隔開,因而巴軍可以在戰時兩線出擊。
  • 印度曾以「越境」為名,將13頭耗牛歸還中國,印媒卻說這些是間諜
    印度和中國之間的關係可謂是越來越緊張了,雖然中國一心求和,但是印度卻屢屢觸碰中國的底線。明明雙方之間已經達成了共識,但是印度卻突然翻臉不認人,毫無徵兆地踏進了中國的領土。後來印度更是在中印邊境公然鳴槍示威,打破了幾十年來的邊境安寧。
  • 駐印軍-新1軍,新6軍
    而抵達印度的廖耀湘新22師和孫立人新38師雖傷亡很大(不足萬人),但建制仍在。但這造成中國遠徵軍徹底分裂,導致第五軍元氣大傷,精銳盡失。但平心而論,撤往印度確實是務實之選。而中美兩國都沒想到,正是這兩個慘師,構成了日後在緬北大敗日軍的中國駐印軍。
  • 印度軍工出馬,為印軍開發裝備!藉此對抗中國,想清楚了?
    據悉,印度軍工為了全力支持印軍對抗解放軍,苦心開發多種裝備! 據印媒報導,近日,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DRDO)開發了多種產品,以幫助印度軍隊應付極端寒冷的天氣,對付中國,例如Him-Taapak加熱裝置和融雪機,來幫助印度士兵應付極低的溫度。 在我們的傳統印象中,提到印度軍工似乎就想調侃幾句。印度軍工自身的確存在著問題。
  • 武裝印度對抗中國,美國或向印軍航母提供艦載機,以便封鎖馬六甲
    趁著近一段時間中印關係出現裂隙的機會,美國一直躍躍欲試試圖將印度拉入其計劃構建的「對華包圍圈」當中,為此白宮積極在政治和軍事兩個層面交好印度總理莫迪,例如美國總統川普曾多次吹捧印度新冠檢測量僅次於美國排在世界第二位,以及推動與印度籤訂了價值數百億美元的軍售合同。
  • 印媒炒作中國在班公湖建立軍事基地:切斷印軍越過「第四指」企圖
    據印媒TimeNoNews報導,中國軍隊已在班公湖「第五指」地區建立了軍事基地,並且搶先一步佔領了附近高地,印軍現已無法越過「第四指」地區。據消息人士稱,中國軍隊佔領了「第四指」地區附近的高地,但印軍佔領了可以俯瞰許多中國陣地的部分高地。其實,中國從4月至5月就一直佔據著「第四指」地區,而今又在「第五指」地區建立軍事基地。
  • 1962年印度軍隊和中國差距有多大?我軍久經戰火,印軍實戰差
    1962年的印度軍隊和中國差距有多大呢? 第一、我軍戰爭經驗豐富,能徵善戰,不是印軍能比的 解放軍的前身是紅軍以及八路軍和新四軍。在1962年,我軍戰士已經經歷了近乎40年的戰火洗禮,我們先後經歷了第一次國共內戰、14年抗日戰爭和第二次國共內戰,抗美援朝戰爭。
  • 印度還能撐多久?莫迪又一次向白宮求助,印軍高層已動身前往美國
    據IMF預測,印度今年的GDP為-10.3%,經濟形勢並不樂觀,此前已有印度民眾因就業問題,舉行過抗議活動。3,如何確保拉達克地區的20萬印軍,順利度過冬季。要知道,一旦拉達克入冬,這個全境海拔平均在4500米以上的"天下之地",不僅最低氣溫將下降至零下40度,還將面臨長達數個月的封山期。
  • 攻佔新德裡,肢解印度:下一場對印戰爭
    而如果考慮到中國要完成對印度的戰略目標,其實時間也是不難推測的。下一次與印度的戰爭,絕對不可能像1962那樣,完成作戰目標之後就返回國土。如果有下一場對印戰爭,一定是一場對印度的滅國之戰,南亞次大陸上,不會再有印度這個國家,它會被肢解成一個比現在小得多的國家。
  • 印軍未來武器全靠租賃?越媒:中國的打擊是致命的,印只能如此!
    但是這些武器並不是花錢就可以立馬到印度人手裡面的,生產和相關的訓練都需要一定的時間。為此,印度人就開始轉動他的小腦袋瓜子了。 通常,以普通人的眼光來看的話,軍事裝備的由來無非就兩種方式:第一種方式,自己生產。第二種,有些國家無法自行生產先進武器的話,那就只能購買了。因此,世界武器市場才會像今天這樣紅火。
  • 一架印軍直升機差點墜毀,但印軍沒有停手的意思!
    2021-01-03 03:48:38 來源: 公羊昭君侃侃娛樂 舉報   隨著寒冬到來,印度軍隊不僅沒有撤兵
  • 印軍130萬大軍準備「兩線作戰」?印媒又在火上澆油
    印度《今日新聞時報》報導稱,中印邊境持續衝突中,印軍計劃從中西部調派大量坦克裝甲車輛,部署在所謂「拉達克」地區,來應對在中印邊境和印巴邊境兩條戰線的挑戰。在此之前,印度在印巴邊境地區部署了3個打擊軍,但在北部中印邊境地區僅僅部署一個打擊軍的兵力。所以,印度國防部正在將130萬印軍戰鬥部隊重新作出調整,以增強在中印邊境的軍事防禦力量。
  • 中國駐印軍整訓期間,發現印度當地人,與國內淪陷區百姓一樣慘
    ▲身穿英式軍服的中國駐印軍1942年2月,日寇攻陷新加坡後,又將侵略矛頭指向了緬甸,意圖截斷中國抗日戰場重要補給線——滇緬公路,如果進展順利,還可以趁機北上雲南、貴州,從南面包抄中華民國陪都重慶。但也有兩支部隊例外,其中第66軍新38師、第5軍新22師由於擔任殿後掩護任務,被日寇截斷退路,不得不轉道退入印度境內,本意是繞道返回中國。但由於這兩支部隊尤其是新38師在滇緬戰場上的精彩表現,史迪威參謀長提出建議:由中國出人,美國人出裝備,英國人負責後勤補給,組建中國駐印軍,以便將來有機會,組織駐印軍與滇緬邊境的部隊南北對進,反攻緬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