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親子快樂,交流教育知識,歡迎關注陸北老師
最近幾天,各省市提前批公布之後,正在補錄。提前批裡的學校和專業,可以說都是頂尖的,既是重點又是熱門。每年都吸引了大批的學生,但是今年提前批的補錄,出現了很多意料之外的分數線。
比如遼寧省就出現了很多撿漏的學生,像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就斷檔了,斷檔位次的前後分數差有100多分。
今年安徽省也是如此,很多院校的錄取分數線可以說是垂直式下滑。比如浙大,中山大學等等老牌優質高校。那具體情況是怎樣的呢?
第一所:浙江大學
浙江大學作為國內名校排名top前5的存在,整體實力強勁,師資力量雄厚。在第四輪的學科評估之中,共有39個學科進入A檔,數量甚至超過了清華北大。實力如此強大的浙大,為何在安徽省的錄取分數線卻逐年走低的呢?
其實主要是因為浙江大學在安徽省提前批招生的專業大多都是比較冷門的專業。比如:應用生物學,海洋科學,農學等十分冷門的專業,這些專業的就業前景堪憂,這也讓很多的考生心生憂慮,畢竟對於自己未來的工作前景大家還是十分看重的。
雖說浙江大學的實力很出色,但是考生們還是不願意為了上名校而選擇一個冷門專業,都怕出來以後工作不好找。所以,很多考生都放棄了浙大的提前批次,轉而選擇那些拿出熱門專業的高校。
第二所:中山大學
中山大學作為國內排名基本前十的985、211高校,今年中山大學提前批次在安徽的錄取最低分數線只有601分。關注中山大學的人可能會發現,中山大學不僅在安徽的錄取分數線逐年走低,在全國各地近年來的分數線都不算太高。
造成這種局面大體可以歸結為兩個原因。首先就是專業設置的問題,中山大學與浙江大學一樣,也有很多比較冷門的專業,比如社會學,哲學這一類的專業,這些提前批的專業面向全國招生,但是這一類的專業對於高分的考生來說願意報名的人數有限,因為日後的工作前景並不是很好。
第二個原因是因為中山大學的校區比較分散,學校位置不太便利,而且廣州對於高考考生的吸引力沒有北京、上海等地高。現如今,越來越多的考生看重學校的地理位置,因為很多學生在某地上學後都有工作、定居的打算,所以很多人都願意報考北京、上海這些地方的高校。
第三所:集美大學
集美大學作為一所綜合類本科院校實力也比較強勁,這所大學在其他各地的投檔分數都在逐年走高,但是在安徽省卻越來越低,甚至今年集美大學的某些專業已經按照本科二批來進行錄取。
為什麼這座美麗的大學沒有獲得安徽學子的青睞呢?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因為專業,很多考生都不看好集美大學的專業,認為這所學校的專業就業前景一般,所以報考率就比較低。
而且集美大學聲望、地理位置都不算出眾,和眾多名校差距明顯。所以綜合考慮之下,安徽高分的考生很難選擇集美大學進行報考,而且報考這所學校一旦被調劑,結果一定會讓考生很失望,所以大家都不敢去報考這所大學。
第四所:南京理工大學
南京理工大學可以說是一所老牌的211高校,學校本身實力經得起考驗,全國排名一直都保持在前50的範圍之內。
然而,今年南京理工大學在安徽省的一批錄取分數線最高分數線並沒有超過600分,最低分數甚至只有564分,為什麼會造成現在這樣的情況呢?
首先還是因為專業的設置問題,有一些專業的設置並沒有太好的就業前景,其次學生們還會考慮專業調劑的問題,綜合考量下來,南京理工大學沒有辦法更好地吸引住安徽學子的目光。
同時南京理工大學地域位置也不算是很好,對於以後的發展很多同學更加會選擇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
第五所: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作為老牌的理工類院校,學校實力強勁,是很多理科生理想的選擇。雖然這所學校的排名很靠前,然而今年在安徽省的錄取分數線也只有六百出頭。
理工類高校一直報考的熱門,印象裡都是很受大家追捧的,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形呢?首先還是因為專業冷門,再熱門的高校都有冷門專業,像是經濟管理這樣的專業競爭力不強,畢業後的就業問題不太容易。
而且其他院校的經濟管理專業社會認可度更高,理工類學子對於這一類專業的接受程度也比較低。這樣考慮下來,就不太會選擇報考北京理工大學。
雖然北京理工大學的地理位置比較好,但是對於很多人來說,選擇一個好專業才是最主要的。高分考生不想為了名校而放棄專業,這些高分考生更加看重一所學校的專業實力,不會僅僅只局限於名校效應之下。
通過分析以上幾所學校的錄取情況,我們會發現今年的考生面對名校十分的理性,不會盲目地追求名校光環。很多考生都會優先考慮專業實力、就業前景等因素,學校的名氣、排名的影響力已經大不如前。
在這種擇校觀念的影響下,今年很多名校都出現了斷檔的情況,這也給很多考生「撿漏」的機會。所以如果補錄的學校裡有心儀的,不妨大膽嘗試一下,說不定就能實現名校夢!
最後,還是要提醒考生要結合自身的具體情況以及對於專業的接受程度進行考量,同時還要做好可能被調劑的準備哦!畢竟事關自己的一生,要在專業和學校之間仔細權衡,再做決定。
陸北老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高級育兒師,大學心理教師,寶媽一枚;多平臺籤約作者,致力於用最直白的講述,讓父母了解最深奧的育兒知識,陪孩子一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