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好奇的萌娃控
孩子總有天馬行空的想像力,有時候這些想法會不切實際,家長老師自認為要將孩子往正道上引,遏制、抹殺孩子的想像力,而缺乏創造的孩子往往不會在自己的領域取得大的成就。
6歲小小春「神造句」笑哭網友,應採兒保護兒子想像力,讓人羨慕
對於陳小春、應採兒、Jasper一家三口大眾非常喜歡,現在應採兒又生了二胎,變成了一家四口,6歲的小小春也成為了哥哥,從小甜椒晉升為暖心哥哥,而6歲的Jasper少不了學業困。
應採兒曬出Jasper的作業,其中一道題是用「浪費」造句,沒想到Jasper是這樣寫的「我幫助我的媽媽拍照,我每天都在浪費錢」,看到這個答案,應採兒也是哭笑不得,跟網友分享兒子的腦洞大開。
小小春的神造句也是笑哭了一眾網友,紛紛留言表示:「應採兒的教育方式真的很棒,保護了Jasper的想像力,而不是一味地讓去糾正,讓孩子按著大人的思維去學習。」
相比應採兒的教育方式,姚晨的教育方式就引起很大的爭議,姚晨兒子小土豆寫作文「一群大雁飛過去」,姚晨認為冬天不可能有成群的大雁飛過,然後小土豆無奈的改成了三隻小鳥飛過。小土豆又寫到我和妹妹掃落葉,從上午掃到下午,姚晨又告訴孩子不能吹牛。
姚晨這種約束性的教育方式被網友質疑,是不是阻礙了孩子天馬行空的想像力,但姚晨卻認為想像力也要貼合實際。
分析:
陳小春和應採兒給了Jasper足夠的自由和愛,孩子能跟父母成為朋友,與陳小春互叫「冬瓜」,也能在寫作業的時候吐槽媽媽。
而姚晨卻覺得孩子應該先學會寫實,再在寫實的基礎上,展開想像的翅膀。
愛因斯坦曾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想像力是知識進化的源泉,知識是有限制的,而想像力可以擁抱世界。
父母遏制孩子的想像力有哪些影響?
一:孩子缺少創造性,沒什麼大成就
很多跟著應試教育走的孩子,最後都變成了「書呆子」,成為高分低能的代表,他們只知道學習、考試,不知道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現實上,這就是缺乏想像力,導致的沒有創造性,影響未來成就。
二:孩子容易被現實打敗
成長過程中難免會遭遇很多挫折,如果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想像力被磨滅的一乾二淨,凡事都結合現實理性的去思考,那麼將來很容易被自己所認為的現實打敗
《奇葩說》中傅首爾跟大家分享了這樣一個故事,小時候家裡很窮,住在一個滿是老鼠屎的屋子裡,自己很害怕老鼠很難入睡,但是媽媽告訴自己這是給乖乖睡覺的孩子送來的糖果,之後就不害怕了,而每天早上醒來枕邊真的放著一顆水果糖。
媽媽用「童話故事」化解現實的困境,這對孩子何來不是一種安慰呢,那我們為什麼又要去強制性扼殺孩子的想像力,告訴孩子童話裡都是假的呢?
父母該如何保護孩子的想像力?
一:尊重孩子的想法
家長輔導孩子寫作業為什麼這麼難,就是因為大人總想讓孩子,用成年人的想法去思考問題,就比如下面這道題,問題是「有哪兩種支付方式?」,孩子答:微信、支付寶,可以說是一點毛病沒有,我們應該學會去尊重孩子的答案,帶著孩子去質疑。
二:帶孩子去創造去發現
保護孩子的想像力的同時,提高孩子的創造力,父母可以給孩子買一些益智類玩具,例如積木,也要多帶孩子出去,接觸大自然,感受外面的大千世界,讓孩子的想像力得到充分的發揮。
萌娃寄語:
其實無論是應採兒的尊重式教育,還是姚晨的貼合實際額教育,都不應用對錯來判斷,世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更沒有一模一樣的孩子,父母要因材施教。
你是尊重孩子的父母?還是將孩子拉回現實的父母?
我是一個萌娃控,和我一起關注兒童心理,一起解讀成長的那些煩惱,如果你在我的文章中找到了共鳴,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我,把我的文章分享給更多的人吧。
註:(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父母必修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