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憨態可愛的熊貓,一間武俠風格的餐廳,一道川味十足的菜品,吃火鍋也「吃」一種武俠情懷,這是蜀大俠火鍋的品牌標識,也是創始人江俠打破傳統餐飲模式,融入場景體驗的創新之舉。
2020年,是蜀大俠走過的第5年,也是疫情肆掠不太平的一年。而截至6月,蜀大俠外賣卻實現了299%的正增長,它又是如何做到的?
01瞄準差異化賽道,做自成一派的「新火鍋」
14歲便進入廚房,22歲獨自踏上了餐飲創業之路,如今已入行20餘年的江俠似乎還像剛接觸餐飲時的小夥子一樣,保持著一腔熱血。
創辦蜀大俠之前,江俠主做冷鍋魚,但生意卻一直不溫不火,而後他選擇轉戰做火鍋的理由也很簡單,「我覺得做餐飲要創新與上進,很多人認為火鍋行業已經一片火海,但只要你保持敏銳洞察,走出一條差異化道路,總能從大蛋糕中分出自己的一份。」
2015年,他創立了蜀大俠,為了區別於傳統火鍋,他更注重產品顏值的包裝與場景的打造,利用四川「特產」熊貓作為IP形象,形成風格鮮明的品牌調性,在火鍋市場上引起了一片關注。
如今,蜀大俠火鍋已是全球加盟店400餘家,直營店20餘家,成都新火鍋的佼佼者。不僅如此,江俠透露,蜀大俠一直堅持做火鍋外賣,而疫情發生以來,蜀大俠外賣幾乎保持著日破千單的業績,成為了這段特殊時期營收的重要渠道。
02企業社會責任感當前,營銷做減法
熟悉蜀大俠的俠寶們都了解,蜀大俠的營銷一向講究「風光」與造勢,品牌兩周年之時,公司發起了用火鍋香料拼湊「俠寶」的活動,並獲得了吉尼斯世界記錄的官方認可,成為成都首家成功申請金氏世界紀錄的火鍋餐企,也營造了一場現象級的營銷活動。
「其實在疫情期間,我們沒有過多地考慮做營銷,反而一直在關注疫情的動態,政府的政策等等。2020年我們的品牌營銷費用將減半,少做營銷活動,多做品牌建立,加強企業責任感,輸出放心健康的理念,打造可追溯源頭的大品牌形象。」
這段時間以來,蜀大俠主要是做一些品牌性的活動,向成都市各基層一線單位,捐贈方便火鍋、礦泉水、午餐肉等物資;為堅守在一線的工作人員送去餐食,解決因疫情導致的餐飲關閉,值守、加班無法吃到熱飯熱菜的難題;
其次我們在蜀大俠的公眾號上發放了500萬的優惠套餐,希望所有在家的粉絲們都能感受到蜀大俠的真誠,提高粉絲粘性,建立消費者的信心。
03玩轉私域流量,盤活潛在目標用戶
私域流量的力量不可忽視,品牌抖音號,直播帶貨;建立分銷模式,建拼單社區,讓粉絲成為品牌銷售員,引導其社區用戶參與拼單種種方式都能夠提高品牌附加值。
蜀大俠通過線下到線上,5年時間積累了上百萬粉絲,並且建立了自己的會員商城,通過會員儲值、會員積分的方式,會員商城良性運轉,成為品牌獨有的私域流量池。
每一年的傳統節假日,我們都會從後臺篩選消費頻次高、消費額度大的高價值會員進行節日問候,包括精心準備節日禮物和感謝信,不斷積累粘性高的會員群體。
而在今年舉辦的粉絲節上,除了對年度消費前三的粉絲贈以限量版包包作為回饋,同時頒布了新的會員權益,每個月的15號,到店消費會員積分直接抵扣現金,進一步提高粉絲粘性,並引導粉絲產生復購行為,為品牌賦能。
04復盤疫情帶來的幾點新思考
現在國內的疫情進入到了一個穩定期,對餐飲人而言,及時的復盤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江俠談到,這次疫情主要給我們帶來以下了幾點新思考:
一是優化食材供應鏈,疫情期間,有些品牌在保證安全和政策的允許下,選擇期間營業,或者著力於外賣平臺經營,並取得了不錯的業績。而封路、市場閉銷,導致供應鏈出現問題。因此,合理優化供應鏈,合作多個供應商也許會成為之後調整優化的方向。
其次是食品安全給我們帶來的警示。此次疫情,讓每個人對病毒有了更深刻的科普認知,對於餐飲行業而言,如何打破與消費者之間的安全意識隔閡,值得深思。
而違背法律法規的野生動物售賣,必定會是死路一條,無觸點的取餐方式、科舉座位般的就餐位以及可追溯外賣將給我們更多啟發。
最後是多渠道、多元化的銷售方式。外賣平臺扣點高,利潤低,這也是很多餐飲人頭疼的事情,也導致很多中小餐廳,對外賣出現『不在乎』的態度,但在此次疫情期間,外賣成為了營收的重要渠道之一,有些餐企卻只能往而觀之。
因此,餐飲品牌可能需要重新考量對線上,即外賣板塊和線下即傳統堂食的平衡和投入比重。外賣方面,大力發展外賣,升級外賣服務和整個外賣用餐的體驗;堂食方面,對食品安全的把控應該更加嚴格且面向公眾透明化,才能贏得消費者,贏得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