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保證寶寶能順利出生,那些身體不適合順產或者順產過程遇到阻礙的孕婦就會選擇剖腹產。所有剖腹產的媽媽無一例外在術後都要關注傷口的護理問題,一旦護理方式不當,傷口就有可能出現感染,哺乳和身體健康都會不可避免地受到威脅。那麼剖腹產媽媽在傷口護理上需要注意哪些問題,才能保證身體順利恢復呢?下邊4點是媽媽必須關注到的。
遵循醫囑用藥
一般來說,剖腹產手術以後,不少醫生會主動給媽媽開一點消炎、止疼、活血類的藥品,但有些媽媽和家裡人可能會覺得產後用藥會影響母乳質量,不利於胎兒健康,而因此選擇不吃這些藥品。不過,從手術傷口恢復上來說,還是建議媽媽遵循醫囑服用。如果媽媽心理上有各種各樣的擔憂,最好可以主動和醫生進行溝通,不要隨意不吃或者減少用藥量,以免身體健康受影響以及產生不必要的糾紛。
注意術後休息
剖腹產對媽媽身體的影響比較大,傷口癒合最少需要2周,而子宮則需要6個月才能完全恢復,所以術後休養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是剛剛做完手術的24小時裡,孕婦不要急於活動身體,最好臥床休息,而且這時候身體還插著導尿管,媽媽不用擔心小便問題。不過,在導尿管除去之後,媽媽就要適當下地活動了,促進身體血液循環,幫助傷口癒合。在月子期間即便要下床活動,也要避免久坐、久站,保證身體充分休息。
保持傷口通風
在包紮傷口的紗布除去以後,媽媽平時護理的時候要注意保持傷口通風。因為如果不通風,皮膚表面的汗液不能及時蒸發,局部環境會變得比較潮溼,而且傷口處的皮膚溫度也會比較高,這樣一來細菌就容易滋生,可能造成傷口感染、發炎。所以,媽媽平時最好選擇相對比較寬鬆的衣物,保持傷口通風順暢,促進恢復。
小心清潔傷疤
由於孕婦產後身體比較容易出汗,所以要經常清潔身體,但是剖腹產的媽媽要注意,在產後2周以內傷口還沒有癒合的時候,一定要避免傷口沾水,這段時間最好採用溼毛巾擦拭的方式進行清潔。而傷口剛剛癒合時,在清洗的時候手法也要輕柔,避免用力「擦」傷口,以免造成皮膚撕裂,清洗完以後用毛巾吸去水分,等傷口基本恢復再恢復正常的清潔方式。
總的來說,如果剖腹產媽媽在護理傷口時一定要關注到上述幾點,如果有不清楚的地方,也可以向醫生或者有經驗的人求助,爭取傷口早日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