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腦袋、細長腿、住地洞的「貓頭鷹」-穴小鴞

2021-03-01 動物世界

穴小鴞 又稱穴鴞,是鴟鴞科小鴞屬中的一種,因住在洞穴而得名。主要分布於北美洲及南美洲地區。有別於其他的「貓頭鷹」僅活動於夜間,穴小鴞於日間依舊能照常活動。

界:動物界 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鳥綱 Aves

目:鴞形目 Strigiformes

科:鴟鴞科 Strigidae

屬:小鴞屬 Athene

種:穴小鴞 A. cunicularia

穴小鴞,身長19-28釐米,翼展50-61釐米,體重140-240克。體型因亞種不同而存在差異。

雄性與雌性在外貌上相差無幾,雌性相對於雄性較為重,而雄性的翅翼與尾巴則較雌性修長。

穴小鴞與人手的比例參考

成年後的穴小鴞,頭部羽毛毛色轉為棕色,並在翅膀上有著白色的斑點。前胸、腹部的羽毛為白色,因亞種的不同,而有著棕色的斑點或條紋。

成年雄性穴小鴞,因較常在洞外活動,羽毛因被太陽曝曬而變色,相比於雌性明亮。

比起其他貓頭鷹來說,穴小鴞飛行的能力雖然弱,但其細長的腳卻有利於補捉草叢或水邊的獵物。

視頻截圖:穴小鴞的「大長腿」

複製一下視頻連結查看

https://www.ixigua.com/i6766760281545638403/

歪腦袋的穴小鴞


穴小鴞眼睛為亮黃色,額嘴依亞種而不同,為暗黃或灰色。

穴小鴞的亞種與分布

穴小鴞在分類方面形成了為數不少的亞種,但是它們在外觀上相異不多,並且尚有幾個需進一步研究,方能證實。

北方穴鴞

A. c. hypugaea

佛羅裡達穴鴞

A. c. floridana

多數亞種被發現於安地斯山脈附近與安的列斯群島上,唯獨北方穴鴞(或稱西方穴鴞)與佛羅裡達穴鴞被發現於美國。

南方穴鴞(A. c. cunicularia),分布於南波利維亞、南巴西和火地群島。

巴西穴鴞(A. c. grallaria),分布於巴西中部、西部。

北方穴鴞(A. c. hypugaea),分布於加拿大南方至北美大平原間。

佛羅裡達穴鴞(A. c. floridana),分布於佛羅裡達與巴哈馬。

瓜德羅普穴鴞(A. c. guadeloupensis), 分布於瓜羅德普島與瑪莉嘉隆,於1890年絕種。

安地卡穴鴞(A. c. amaura),分布於安地卡島、聖徒基茨希爾和尼維斯島,於1905年絕種。

伊斯帕尼奧拉穴鴞(A. c. troglodytes),分布於伊斯帕尼奧拉島、戈納夫島和貝塔島。

雷維利亞希赫多穴鴞(A. c. rostrata),分布於雷維利亞希赫多群島和克拉裡翁島。

西南秘魯穴鴞(A. c. nanodes),分布於秘魯西南部。

瑪格麗塔穴鴞(A. c. brachyptera), 分布於瑪格麗塔島。

西哥倫比亞穴鴞(A. c. tolimae),分布於哥倫比亞。

南安地斯山穴鴞(A. c. juninensis),分布於秘魯中部至阿根廷間。

普納穴鴞(A. c. punensis),分布於阿爾蒂普拉諾高原。

阿魯巴穴鴞(A. c. arubensis), 分布於阿魯巴。

西秘魯穴鴞(A. c. intermedia),分布於秘魯西部。

蓋亞那穴鴞(A. c. minor),分布於蓋亞那、羅賴馬州。

東哥倫比亞穴鴞(A. c. carrikeri),分布於哥倫比亞東部。

西厄瓜多穴鴞(A. c. pichinchae), 分布於厄瓜多西部。

玻利維亞穴鴞(A. c. boliviana), 分布於玻利維亞。

委內瑞拉穴鴞(A. c. apurensis),分布於委內瑞拉。

科連特斯穴鴞(A. c. partridgei), 分布於阿根廷科連特斯省。

古巴穴鴞(A. c. guantanamensis),分布於古巴青年島。

它們常見於草原、牧地、農業地區、荒漠,或者低植被的乾燥區域。大多數的穴小鴞不具遷徙之習性,一年四季皆在其生存地區活動。有別於其他種貓頭鷹僅活動於夜間,穴小鴞於日間依舊能照常活動,亦因此,其狩獵時間自黃昏即已開始。

在狩獵時,它們會在棲息處靜靜觀察著,直到獵物出現,再從至高點像獵物猛撲,並抓往空中,使之無法逃離。其獵物組成為無脊椎動物與小型的脊椎動物,分別在其飲食比例上佔了30%和70%。大部分來說,穴鴞通常以大型昆蟲與小型的齧齒目動物,而像地松鼠此類動物,穴鴞雖然時常接近,但捕食機率不高。

在爬行和兩棲動物中,穴小鴞尤其偏好小型蜥蜴、青蛙和蟾蜍。通常情況下,穴小鴞所獵捕之脊椎動物為脫離群體,落單的個體。而穴小鴞最常獵捕的脊椎動物是小型鳥類。

而在無脊椎動物方面,穴小鴞並沒特別的偏好與特定獵食對象。白蟻、直翅目的螽斯科與沙螽科、蟋蟀、金龜子、狼蛛、蠍子、馬陸、步行蟲都是它們的狩獵對象。

不同於其他貓頭鷹,穴小鴞為雜食動物,除了昆蟲、小型脊椎動物外,亦吃果子、種子,尤其是仙人掌的果實。在克拉裡翁島,因缺乏可獵食之小型哺乳動物,穴小鴞以蟋蟀、仙人掌果實為哺育幼兒的主食。

穴小鴞的繁殖季節為3月下旬或4月開始,為一夫一妻制,但亦偶有雄性穴小鴞有著兩個甚至以上之配偶的情形發生,但僅為少數。

它們通常於平原或大草原築建繁殖的棲所,但視情形而定,亦有發生過穴小鴞於機場、高爾夫球場、農地等開闊性場地築建棲所的案例發生。

在繁殖季節時,穴小鴞會到處收集各式各樣的材料來築建它們的巢。最常見的材料為糞便,並以牛糞居多。

早些時候,使用糞便裝飾此一舉動多半被認為是掩蓋氣味,使天敵未能發現他們之巢穴。然而實驗顯示,此舉並未任何幫助於此,並進而發現,此一功能類似於捕鼠器,吸引獵物前來,進而方便於自家門前狩獵,便於哺育幼兒。

雌性穴小鴞每次生產會產下4-12顆蛋(通常為9顆)。生產完接下來是3-4個星期的孵化期,此一時間由雄性穴小鴞負責在外狩獵。小穴鴞誕生後須歷經4個星期方能進行短程飛行與離開巢穴,此段時間則由父母輪流照顧、餵養。通常到最後能安然離開巢穴的僅4-5隻。

穴小鴞壽命大約9到10歲。

在歐洲殖民美洲之前,穴小鴞廣泛的分布於新大陸各個適於其生存之地。但是在歐洲列國的殖民下,生態遭到破壞,於北美洲僅於限定區域生存,如北美大平原、佛羅裡達等地區。而在南美洲,其生存範圍,亦隨著森林開伐而不斷減少。

穴小鴞在IUCN的評鑑下歸屬為無危物種,然而在加拿大,穴小鴞屬瀕危物種。在科羅拉多其數量亦不斷減少中。它們普遍分布在新熱帶界國家的開放區域中,在城市裡,像是公園、停車場等地都可見到其身影與居住過的痕跡。而生存於附近亞馬遜雨林的穴鴞因為森林被人類不斷的砍伐下,棲息地與以往相比,逐漸縮小。

在美國、加拿大、墨西哥地區,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附錄二中的制約所保護著。

在北美洲,對於草原犬鼠的控管,致使穴小鴞棲所因而減少。於此,穴小鴞開始遷往城市,與人類共生,造成上述於高爾夫球場、機場等開闊地區發現其巢穴的狀況發生,也因此造成人為過失致死的情況也提升,數量旋即減少。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動物世界」

微信公眾號:iltawcom

投稿郵箱:iltawcom@163.com

相關焦點

  • 郵票上的穴鴞——加勒比海阿魯巴島神奇的貓頭鷹
    不過呢,對我而言,我更喜歡去灌木叢中去探尋生活在草地中、神秘的阿魯巴穴鴞(貓頭鷹的一種)。阿魯巴穴鴞(穴小鴞阿魯巴亞種)拉丁學名:Athene cunicularia arubensis (Cory,1915) ,英文名稱ArubaBurrowingOwl。科屬分類是脊索動物門--鳥綱--鴞形目--鴟鴞科--小鴞屬--穴小鴞。阿魯巴穴鴞是穴小鴞的亞種之一。
  • 可愛的圓腦袋貓頭鷹——林鴞
    今天要把這些圓腦袋沒有耳朵的貓頭鷹都介紹完,本文中將出現:漠林鴞(Strix butleri)查科林鴞(Strix
  • 致命的六十種生物第五十五種:肉類捕食鳥--穴鴞
    咳咳,穴鴞的稱號怎麼這麼奇怪...捕食鳥是什麼鬼?我深深地為我自己的腦洞感到無奈。        好,久違的答題活動又回來啦!上一次的答題究竟是誰獲得了勝利呢?正確答案就是穴鴞,正確名單如下:「銀河」、「宇宙騎士」、「蒼耳Aset」、「可愛的小胖兔」、「胡皮」、「王博弘」、「神鷹歸來」、「徐yang」、「心島未晴」。最後的獲勝者是「心島未晴」,恭喜你!
  • 貓頭鷹筆記
    、鬃鴞屬Jubula、眼鏡鴞屬Pulsatrix、猛鴞屬Surnia、鵂鶹屬Glaucidium(30-35種)、須鴞屬Xenoglaux、姬鴞屬Micrathene、小鴞屬Athene(4種)、鬼鴞屬Aegolius(4種)、鷹鴞屬Ninox(19種)、叢鷹鴞屬Uroglaux、牙買加鴞屬Pseudoscops、耳鴞屬Asio(7種)、恐鴞屬Nesasio、鳴角鴞屬Megascops(約20種)。
  • 半夜聽到貓頭鷹的叫聲是種什麼體驗丨鴞類的叫聲與介紹
    來自東方角鴞的凝視(´;︵;`)        首先,先來介紹一下什麼是貓頭鷹:貓頭鷹類有一個統一名號:鴞(xiao)貓頭鷹,其實是我們對長相貓頭鷹身的一類鳥的統稱,這類鳥屬於鴞形(大大的眼睛被固定在眼窩裡,根本無法轉動,所以貓頭鷹要不停地轉動它的腦袋4,它們有一個轉動靈活的脖子,使臉能轉向後方,由於特殊的頸椎結構,頭的活動範圍為270°。5,左右耳不對稱,左耳道明顯比右耳道寬闊,且左耳有發達的耳鼓。6,聽覺神經很發達。聽覺神經細胞太多了7,視覺靈敏,夜間能見度比人高出一百倍!
  • 漯河市民街頭撿到一隻「像貓頭鷹的鳥」 專家:縱紋腹小鴞
    漯河市民街頭撿到一隻「像貓頭鷹的鳥」 專家:縱紋腹小鴞「這是熱心市民撿到交給我們的,現在移交給你們!」昨天上午,漯河市交警支隊秩序管理示範大隊黃河路中隊的段海雯,將一隻貓頭鷹移交給了開源森林公園。這隻鳥是前兩天中午一位熱心市民在路邊無意間撿到的。
  • 貓頭鷹怎麼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飛鳥與遊魚-26
    夜裡,貓頭鷹站在樹上觀察四周的動靜時,活像一個神氣的哨兵。但是一到白天,它們便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一副無精打採的樣子。  這是因為貓頭鷹有一雙能夠在夜裡看清東西的眼睛,而白天強烈的日光卻讓它們難以適應。所以當它們在白天休息時,為了防備敵人襲擊,就總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好讓兩隻眼睛輪流休息。  為了更方便捕獵和觀察環境,貓頭鷹在進化過程中形成了較長的頸椎,並且頸椎兩側的韌帶異常發達,這使得貓頭鷹的頭部可以向兩側旋轉 270°。
  • 「不怕貓頭鷹叫,就怕貓頭鷹笑」是啥原因?原來不是迷信是科學
    僅僅在我國的不同地區,就分布有雕、烏雕鴞、雪鴞、黃腳漁鴞、褐漁鴞、長尾林鴞、烏林鴞、灰林鴞、褐林鴞、紅角鴞、黃嘴角鴞、領角鴞、蘭嶼角鴞、縱紋腹小鴞、橫斑腹小鴞、鷹鴞、長耳鴞、短耳鴞、斑頭鵂鶹、花頭鵂鶹、猛鴞、倉鴞、草鴞等種類的貓頭鷹。貓頭鷹是一種具有夜行性的肉食動物。其體形大小不一,大者如雕,體長可達90釐米以上,小者如東方角鴞,其體長不及20釐米。
  • 野生世界︱鴞——貓頭鷹
    鴞(音:肖)是我國古代對貓頭鷹一類鳥的統稱,現在用來命名鴞形目猛禽,該目猛禽均為夜行性鳥類,廣泛分布於除南極洲外的世界各地,現存約140種,中國約有
  • 貓頭鷹家族中的小個子紳士
    戳上方藍字「關注」笨爸爸 goofypapa 領角鴞[lǐng jiǎo xiāo]大家好,我是參演過哈利波特與火焰杯的可萌可酷高顏值貓頭鷹之一。我的學名叫領角鴞(主要是由於脖子上有比較明顯的淺沙色頸圈,像領子一樣而得名)拉丁學名:Otus bakkamoena 英文名:Collared Scops Owl。在電影中我和女神張秋是作為亞洲的代表(領角鴞是分布在亞洲的較為常見的一種小型貓頭鷹)。
  • 很像貓頭鷹的「廢柴」鴞鸚鵡:翅膀像是擺設、超長待機、呆萌可愛
    這種鸚鵡因形似貓頭鷹而得到了一個綽號——「貓頭鷹鸚鵡」(owl parrots),即便基因研究表明,這種鸚鵡和貓頭鷹之間其實並沒有什麼親緣關係。除了形似貓頭鷹以外,這兩種物種的作息也很像,都是晚上活動,因此,鴞鸚鵡又有了另一個綽號——「夜鸚鵡」(night parrot)。
  • 雲南哀牢山出現鷹鴞,佔用鴛鴦的巢下蛋,一晚出去7次捕食餵幼鳥
    鷹鴞是貓頭鷹的一種,擁有貓頭鷹典型的彎鉤嘴與黃色大眼睛,但卻長得像鷹。所以,兩個愛鳥旅行者在哀牢山密林裡發現一對猛禽時,一眼就認出來那是鷹鴞,它們快速地飛過,悄無聲息。鷹鴞體重約212-230克,身上的羽毛呈暗棕褐色,但腹部的羽毛遍布斑紋,猶如淚珠狀或者葉片狀,所以也被稱為青葉鴞。
  • 消失三十年的珍稀貓頭鷹——黃腿漁鴞重現亞洲
    黃腿漁鴞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體型碩大的貓頭鷹。希望它們的生存環境進一步改善。我們生活的地球上,有許多的稀有物種、瀕危物種離人類的視線遠了。不久前,我省自然博物館的幾位愛鳥人士,驚奇地在千島湖發現了已在我省失蹤近30年的「大貓」。我們從中梳理出他們兩度尋找「大貓」的歷程,與讀者一起分享他們的激動與快樂。
  • 比小貓頭鷹更可愛的,是中國最小的貓頭鷹
    比小貓頭鷹更可愛的,是中國最小的貓頭鷹 2020-12-30 13: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鳥友匯】細數新疆貓頭鷹發現的品種
    您知道嗎,新疆共發現12種貓頭鷹,除縱紋角鴞外,還有紅角鴞、雕鴞、雪鴞、猛鴞、花頭鵂鶹、縱紋腹小鴞、長尾林鴞、烏林鴞、長耳鴞、短耳鴞和鬼鴞。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研究員馬鳴說,鴞形目中的鳥因其頭部與貓極其相似,俗稱貓頭鷹或夜貓子,總數超過130種,繁殖期在5月和7月之間。新疆貓頭鷹數量較少,多棲息於人跡罕見的沙漠綠洲、密林深處或沼澤,人們很難遇到,就連從事鳥類研究30餘年的他也只見過10種。其中,短耳鴞和雪鴞在夏天是看不到的,冬季偶然出現在新疆。
  • 近40年沒在我國露面 毛腿漁鴞:只想住高層大戶型水岸名邸
    提起貓頭鷹,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在深夜的森林中「咕咕」叫的捕鼠能手。其實除了捕鼠以外,有些貓頭鷹更喜歡吃水產,比如分布在我國東北的「毛腿漁鴞(xiāo)」就以魚為主食。它翼展可達2米,在貓頭鷹這類鳥中是相當大的塊頭了。但這種處在食物鏈頂端的龐然大物依然沒逃過各種人為幹擾的迫害,已成為世界瀕危物種。
  • 談不了國寶,八一八國寶裡的鴞
    唾餘也叫食團、食丸,是食肉動物在進食後把不能消化的東西在消化道裡積存成的小團,然後吐出的丸狀物。通常得幾天才吐出一個。鴞形目鳥類恰好就有這個習性,古人觀察到了這一點,卻錯誤的將它認為是吞噬母親後吐出的骸骨。而今天,因為唾餘中常有動物的骨骼、皮毛、爪等,對唾餘的分析能幫助我們準確了解一種鴞的食性。以上算是鴞的前世吧,一部被坑苦了的鳥生。
  • 羌塘無人區發現一隻小鴞,見藏狐闖入自己巢穴邊,趕緊起飛去驅趕
    01巴掌大的個子,叫聲極其詭異,有鋒利的鉤爪與鉤嘴貓頭鷹給人的印象,長得醜,叫聲詭異,但當你看到縱紋腹小鴞,肯定會有所改觀,咦,這小傢伙挺可愛的嘛!縱紋腹小鴞作為鴟鴞科小鴞屬的一種小型猛禽,體長大約在20-26釐米之間,如果縮著頭部,那就只有巴掌大,是最小的貓頭鷹,廣布於中國北方及西部的大多數地區。第一眼看去,縱紋腹小鴞樣子呆萌,頭頂平整,沒有耳羽簇,面盤小巧玲瓏,長了一雙大大的眼睛,眼睛上方還各有一道白色的眉紋,真是一臉萌相。
  • 身邊的貓頭鷹-草鴞的故事
    草鴞(Tyto longimembris)按照現有的資料來看,應該是在我國分布挺廣的一種鴞類,按道理數量也不會太稀少,不然也不會經常冒出來某某地發現神秘猴面鷹的各種新聞報導了。但是這並不代表你在野外就能很容易見到它,至少本文寫的這個故事,也是我第一次目擊這種神秘的鳥類。不難發現圖中草鴞嘴裡叼有食物,細心的人甚至會注意到鳥的右側有些奇怪的模糊影子,其實那是還未出巢的小鳥。
  • 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縱紋腹小鴞在敖漢旗放飛
    正北方網訊(北方新報正北方網記者 湯軍)7月29日上午,一隻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縱紋腹小鴞在敖漢旗成功放飛。這是赤峰市敖漢旗森林公安局在開展「崑崙2020」專項行動中多次救護野生動物的一個縮影。7月27日,敖漢旗森林公安局值班室接到熱心群眾電話稱「在海嶽新城小區有一隻貓頭鷹不能飛翔,需要你們救護」。局帶班領導及時組織民警趕到現場,從報警人手中將貓頭鷹帶回單位。民警對這隻貓頭鷹仔細檢查後,發現無傷病,狀態尚好,判斷可能是由於缺乏食物而短時失去飛翔能力,遂買來新鮮肉剁碎進行餵養。7月29日,這隻縱紋腹小鴞在民警的精心照料下,身體精神狀態較好,已恢復飛行能力,被重新放歸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