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非遺 樂遊莊裡外」之走進鹿泉:一口「燒餅捉肉」 一曲水峪絲弦

2020-12-23 瀟湘晨報

燕趙晚報融媒體記者 馬冬勝 通訊員 崔敏

石家莊市鹿泉區文化廣電體育和旅遊局黨總支副書記、副局長王曉勇:古邑鹿泉歷史文化悠久,距今已有 4000 餘年的歷史。鹿泉的名字來自於韓信射鹿得泉的傳說。鹿泉自古乃兵家必爭之地,在唐代已是遠近聞名的『旱碼頭』,有『一京二衛三通州、比不上獲鹿旱碼頭』之稱,被譽為『日進鬥金』之地。鹿泉境內存土門關、十方院、鐵行會館等 8 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1 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存龍泉寺經幢及明、清兩代的歷史建築。目前鹿泉入選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 4 項、市級 8 項、縣級 40 項。鹿泉區還是中國農科院確定的農業科技綜合示範市和國務院批准的對外開放市。

北白砂舞龍: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鹿泉區北白砂舞龍是一項傳統民間花會表演活動。該活動發源於清代初期,迄今已有二百餘年歷史。北白砂村位於鹿泉區北部,北白砂舞龍是當地重大節慶活動的助興表演活動,因其龍身長、套路多、陣容大而聞名於世。舞龍由青綠色水龍和紅黃色火龍組成,龍長 28 米,龍身直徑 0.5 米,龍首角長 0.8 米,每條龍由 11 名演員組成,另外表演陣容還有領舞繡球手、鼓手、大鑔、小鑔、小鈸、中鑼、小鑼等,舞龍表演由雙龍出水、二龍攀柱(龍塔)、翻江倒海、騰雲駕霧、雙龍歸位等 20 個套路組成。

參觀體驗地:鹿泉區海山公園玉珠壇廣場

鹿泉區北白砂舞龍隊曾先後參加過第五屆吳橋國際雜技藝術節、中國天津 " 麒麟杯 " 龍獅邀請賽、中國北京第一屆舞龍藝術節,北白砂 " 騰雲舞龍隊 " 花會曾被中央電視臺等多家新聞媒體報導,其名聲享譽中華大地。

如今,每年的 6 月 10 日 " 中國文化遺產日 ",鹿泉區會在海山公園玉珠壇廣場舉辦非遺精粹展演,在現場人們可以欣賞到北白砂舞龍的精彩表演。

自然派紫雲劍:石家莊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劍術在我國有著古老的傳統,紫雲劍是自然派獨有的一套劍術。自然派相傳始於道教大盛的宋朝。自然派這套劍法遵循道家自然無為無拘無束、虛實變化無端、順其自然之理論,附以自然景物之名,塑其形而得名。《中國武術大辭典》《中國武術人名辭典》《河北武林》《石家莊地區體育志》《鹿泉武林志》均有記載,至此自然派功夫傳承下來。

自然派劍法有文劍和武劍之說,其中紫雲劍屬於文劍中的長穗劍。功法講究自然開合、松展迅捷、飄灑自如、動靜變化多端,具有躥蹦跳躍、起伏轉折、攻防互含、發力突出等特點。

參觀體驗地:鹿泉區海山公園玉珠壇廣場、土門關驛道小鎮南區

每周六、日 19 時至 21 時,在鹿泉區海山公園玉珠壇廣場和土門關驛道小鎮南區,都會有自然派武術隊的演員們在現場表演自然派紫雲劍,人們可以近距離欣賞到自然派紫雲劍的風採。其基本劍法有:刺、劈、撩、掛、雲、點、崩、截、剪、纏、封、格、掃等。其中揖手三清、西出函谷、紫雲罩頂、排山倒海、一支雙花等劍招,皆遵循道家思想,表達了 "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 的理念。另外,在位於土門關驛道小鎮南區的隆昌鏢局,人們還可以欣賞到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形意拳(黃老慶支系)的精彩表演。

老齊燻肉: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鹿泉老齊燻肉技藝始創於清朝末年,齊吉祥的父親齊玉秀於市井之中學會並研製出燻肉秘方。老齊燻肉選料講究,一律採用鮮肉,放於百年老湯中,配以丁香、豆蔻、白芷等名貴調料。在煮肉時,按肉齡及部位規定火候與時間,分類煮熱撈出後,趁熱放入由松柏木鋸末墊底的大爐中燻制入色入味。成品色澤紅亮,肉味鮮香,肥而不膩,瘦而不柴。

參觀體驗地:鹿泉區獲鹿鎮鎮寧路老齊燻肉

齊吉祥於 1981 年將燻制秘方傳於四兒子齊連山及兒媳顧榮翠,後遷至鹿泉區獲鹿鎮鎮寧路,品種陸續增加,並售賣至今。其產品深受當地百姓的喜愛。

當地人吃老齊燻肉時,喜歡配以鹿泉區的另一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缸爐燒餅,當地將此特色美食稱為 " 燒餅捉肉 "。缸爐燒餅色澤黃亮、外酥內綿、餅瓤分層、香酥爽口。老齊燻肉鮮香味美。把剛出爐的缸爐燒餅從中間破開,塞入切成薄片的燻肉,一口咬下去外酥裡滑、滿口留香。燒餅張開 " 大口 " 將美味地燻肉 " 捉 " 在腹中,這一個 " 捉 " 字,為這件美食增添了一抹活色生香的亮色。

水峪絲弦: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水峪村隸屬於石家莊市鹿泉區白鹿泉鄉,東距石家莊市區 20 公裡,是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有 1000 多年的建村歷史。水峪村因村內多泉水而得名,其民居具有典型的太行山區傳統民居特點。

" 水峪山村西頭低,村裡個個是戲迷。不會唱來也會哼,成套戲文講的奇。" 絲弦又名弦腔、弦索腔、河西調、小鼓腔、羅羅腔、女兒腔等,是河北省特有的古老劇種之一,也是全國稀有的一個地方戲曲聲腔劇種。絲弦分為東路、南路、西路、北路和中路五大派支脈,其中水峪村就是中路絲弦的發源地。水峪絲弦的特點是 " 太行山腔,滹沱方言,土得掉渣,野得發哏,俗得俏皮 ",講求 " 九腔十八調七十二哼哼 "。

參觀體驗地:鹿泉區白鹿泉鄉水峪村

據碑文記載,明永樂十六年(1418),水峪村絲弦戲坊演出班子在當地就已名聲大噪,婦孺皆知。逢年過節,過廟集會,必到外地唱戲助興。劇團演員梁永山、聶煥枝、劉玉梅曾與石家莊絲弦劇團名角同臺共演,演技不亞於專職演員。如今,在水峪村,逢年過節還能欣賞到水峪絲弦表演,此外,水峪村的特色民居以及自然風景也吸引了不少遊人到訪。

真清軒包子製作技藝: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真清軒包子製作技藝項目位於石家莊市鹿泉區,起源於清光緒十九年(1893 年),創始於獲鹿縣(現石家莊鹿泉區獲鹿鎮),由藁城九門村人趙鎖柱所創。趙鎖柱與其父親經商遊走至鹿泉,發現當地沒有回民特色的飯館,回民經過此處時,吃飯很不方便,就憑藉自己的蒸包子的技巧,在此處開了一間包子鋪,距今已有 120 餘年歷史。

真清軒包子製作工藝考究,製作程序繁雜,其主要加工技法有選料、絞肉、醬餡、剁、拌、和面、擀皮和包製、蒸;以肥瘦適中的黃牛肋條肉、大蔥、香油、小麥精粉為主要原料,配以二十多種中藥養生調味香料調製而成。

參觀體驗地:鹿泉區獲鹿鎮會館路國利回民飯店

真清軒包子選料精、製作細,配方嚴密;製作過程保證用料新鮮,用香油調餡,現調餡、現包製、現蒸製,口感鮮美、清香爽口。成型的包子色香誘人、皮薄餡大、微黃光亮、熱吃帶漿、滷汁鮮美。吃的時候,輕輕提,慢慢移,先開口,後喝湯,頓時滿口清香,有 " 一咬一燙嘴,不是油而是花椒水 " 的俗稱。

編輯:力洪

責編:楊帆

【來源:燕趙晚報ZAKER石家莊】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愛上鹿泉!鹿泉「非遺文化」知多少
    在我國,以「非遺」為代表的文化傳承,涵蓋門類眾多,遍布全國各地。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個城市的靈魂,千年古鎮鹿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都有哪些呢?鹿泉北白砂舞龍每當過年過節、重大節日慶典和集會,鹿泉北白砂舞龍表演都會是「重頭戲」,市民和遊客紛紛湧向街頭,等候觀看舞龍的熱鬧場面。舞龍活動發源於清代初期,至今有二百餘年歷史,因其龍身長、套路多、陣容大而聞名於世。
  • 「品味非遺 樂遊莊裡外」之走進靈壽:穿越到「中山國」 吃一碗醃肉麵
    靈壽縣為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地形輪廓呈條狀,俗有 " 靈壽縣一條線 " 之稱,地貌格局大體是 " 七山二水一分田 "。靈壽縣也是革命老區,抗戰時期,晉察冀邊區政府、邊區造幣廠、抗大二分校曾長駐於此,彭真、賀龍、聶榮臻、羅瑞卿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這裡戰鬥、生活過。靈壽境內現存中山國遺址、北齊幽居寺、明石牌坊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3 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1 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82 處。
  • 「品味非遺 樂遊莊裡外」之走進新樂市:登伏羲臺 探尋「羲皇聖裡」
    △新樂伏羲臺  燕趙晚報融媒體記者 馬冬勝 通訊員 李玲  石家莊新樂市文化館館長賈梅琪:新樂市地處太行山東麓,華北平原腹地,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歷史上就有 " 九省通衢,三輔重地 " 之稱新樂市有國家級非遺 1 項,省級非遺 4 項,石家莊市級非遺 5 項,新樂市級非遺 63 項。  ◆新樂伏羲祭典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伏羲是中華民族文明始祖,他始婚姻、創八卦、教民漁獵 …… 團結眾部族,用文明的燈火引導人們走出鴻蒙末啟的混沌世界,結束了原始時代的生活方式。據歷史記載,祭祀伏羲活動始於帝嚳時期。
  • 絲弦之聲,對話菏澤弦索樂非遺傳承人
    菏澤報業全媒體消息(記者 牛 騰)6月7日,在「中國文化遺產日」來臨之際,由濟南大學音樂學院主辦的專題訪談《絲弦之聲:對話菏澤弦索樂非遺傳承人》在濟南大學大禮堂舉行。山東省非遺傳承人蘇本棟從與菏澤弦索樂的歷史淵源、創作風格和樂器改造等方面與主持人進行了探討交流(右下圖)。蘇本棟著重強調自己在作品改編和創作時所堅守的原則,既要最大限度保持原曲的旋律曲調和風格特點,突出弦索樂特色樂器的特性,注重弦索樂各樂器間的聲部分配,又要與時俱進,在儘量保持原汁原味的基礎上擴大音樂欣賞受眾群體,使更多的年輕人接受和喜愛。
  • 淄川燒餅、蕉莊燒餅、周村燒餅、金嶺燒餅,淄博四大燒餅你最愛吃那個?!
    尤其是早晨起來,不管是趕班的「上班族」還是晨練的老人,還有上學的少年兒童,來個剛出爐的淄川大肉燒餅,舀上碗本地產的青石山小米粥,咬一口熱燒餅,喝一口黏糊粥,滿嘴散發著芝麻、小麥、小米的清香味混合著鮮肉夾著蔥花的醬香味,一頓早餐就算過去了,即經濟又實惠,還方便,真是絕好的美食。
  • 說說博山燒餅、蕉莊燒餅那些道道
    詩已無從查考,燒餅製作技藝卻代代相傳,「蕉莊燒餅」從此美名遠揚。蕉莊燒餅製作技藝精湛,用料的考究,餅皮酥、個大、餡多。剛出爐的燒餅兩面有點鼓,正面黃如蟹殼,芝麻一層,咬一口,肉、油、芝麻、蔥花的混合香氣撲面而來,令人百吃不厭。
  • 細說博山燒餅、蕉莊燒餅、周村燒餅...
    路邊的朱姓人家開著一燒餅鋪,相傳乾隆皇帝下江南,路過蕉莊村北橋,吃了這燒餅讚不絕口,並留詩一首。詩已無從查考,燒餅製作技藝卻代代相傳,「蕉莊燒餅」從此美名遠揚。蕉莊燒餅製作技藝精湛,用料的考究,餅皮酥、個大、餡多。剛出爐的燒餅兩面有點鼓,正面黃如蟹殼,芝麻一層,咬一口,肉、油、芝麻、蔥花的混合香氣撲面而來,令人百吃不厭。
  • 「品味非遺 樂遊莊裡外」之行唐縣 棗鄉釀棗酒 鐵匠莊裡出匠人
    行唐縣先後被國家有關部門評為「中國行唐大棗之鄉」「中國優質大棗產業基地」「中國紅棗文化之鄉」「中國紅棗文化研究中心」。行唐縣有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4項、市級21項、縣級74項。傳統工藝劍鍛制技藝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鐵匠莊坐落在行唐縣西北部的上碑鎮,據傳,自明朝嘉靖年間就以「鐵匠莊」的名字存在,莊內人世代以打鐵為生。
  • 隆冬莊裡的自家味道,羊湯和缸爐燒餅
    師傅將雜碎盛在漏勺中,在沸湯鍋中焯上幾秒,澆上濃湯,全過程來不及咂摸,很是迅速。出鍋的羊湯口味清淡,根據喜好添上鹽、醋、蔥花兒、香菜(隊長建議直接清湯),湯中羊肉原始的清香,很是嫩滑。地道的大鐵爐子缸爐燒餅,顏色脆黃,個大厚實,一個管飽兒。沒有過多的味道,淡口,不油膩,只有小麥和芝麻淡淡的香味,非常適合香濃的羊湯。
  • 歷時3年拍攝 大型電視紀錄片《鄉韻鄉魂·絲弦道》非遺瑰寶「絲弦...
    我本身的工作就是發掘研究本土文化,接過這一任務後,更是一刻也沒有放鬆,直到拍攝完畢才長長鬆了口氣。」郭超告訴記者,絲弦道是由今駐馬店市平輿縣萬冢鎮萬寨村清末名士萬道同創立的一個民間稀有劇種,迄今已走過了一百年的滄桑歷程。由於種種原因,後來絲弦道瀕於失傳。改革開放以來,駐馬店市在保護非遺傳承發展工作中,取得了顯著成績。2007年,絲弦道藝術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經典北方早點——燒餅飄香
    燒餅飄香文/許富強上午下班後回到家門前,剛打開半扇門,隨著門的開啟,一股幽香撲面而來,「買燒餅了「,我心裡自言自語地說。進屋匆忙換了鞋,快步走進洗手間洗淨手,摘下口罩掛到陽臺處,再洗手後嗅著香氣尋得餐桌上放著一袋燒餅正冒著芳香。
  • 【靈壽美食】燒餅夾肉
  • 請跟隨凸凹先生的《水峪賦》,品讀「四古」水峪
    大石河乃俗稱,酈道元《水經注》中名為「聖水」,遂乃聖水之濱一明珠搖落。其建村史追六百年餘,歷朝歷代,勖勉築屋,且依山叢立,層層疊疊,錯落有致,空中俯瞰,呈太極‍八卦圖案,疑是道家經年修煉而成的堪輿之地。國府遣專家踏勘,驚其幽古與獨特,定為首批「中國傳統古村落」,從茲爆得大名,四方遊人紛至沓來,潮湧若水。
  • 佛山非遺「數魚花」、童年回憶捉塘底……讓你大飽眼福!
    數魚花:邊唱邊數展現佛山非遺 「一個五,兩個十,三個十五……」,隨著此起彼伏的數魚花聲,九江鎮第六屆傳統魚花技藝大賽首先開始。據介紹,九江魚花發展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去年9月,九江傳統魚花技藝正式入選佛山非遺。
  • 鹿泉歷史文化故事:韓信的故事
    史載,漢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漢大將韓信將兵數萬破趙,在今井陘、鹿泉之間和趙軍擺開了戰場,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背水之戰 」。韓信說:「胡申,本帥派你前去尋水,此乃關係三萬人馬生命之大事,你務要尋到水源,以解燃眉之急。」胡申說:「主帥放心,尋不到水源,決不回返!」說罷胡申騎上白龍馬,飛奔尋水去了。胡申騎著白龍馬迎著太陽緩緩東行,平原雖廣卻沒有水源。他策馬西行,翻過一道道山梁,走過一條條山谷。他一會兒下馬察看,一會兒又騎馬飛奔。他忘記了飢餓和乾渴,沒注意天已過午,他從南尋到北,從東尋到西。
  • 彭戰獲《西峪傳奇》連載之二六 悲壯西峪城
    (彭戰獲)第二十六章    悲壯西峪城妙莊王退位出家,納氏之子炟炟子承父位。妙炟登位,好不喜歡。盼了多年的位子,終於順順噹噹坐了上去。新王執政,春風得意,一意孤行。沒多日子,便不顧老臣勸諫,將父王囚入冷宮的納氏母后放了出來。
  • 非遺走進校園,培養小小傳承人 弘揚傳統文化從娃娃抓起
    12月4日,絲弦鑼鼓之聲在紫茶小學報告廳響起,同學們興趣盎然,沉醉其中。當天,「戲曲進校園」活動走進紫茶小學,粵劇大師們給孩子們帶來了精彩的戲曲盛宴。「別看古代的燈長得像個燈籠,做起來還挺複雜的呢。」在蓬江區棠下鎮沙富小學,五年級學生周博文上了一節特殊的手工課。
  • 南昌燒餅研究報告:一份你要趁熱打開的燒餅測評.
    而南方麵食和的北方麵食與眾不同之處,可以概括為八個字:形狀精緻,花頭甚多。不論是之前我們寫過的麵條,還是今天我們要說到的燒餅。剛剛出爐的梅乾菜餅,熱騰騰出爐時全身都沾滿了芝麻,聞起來一股濃鬱的香氣。味道鹹香,餅皮酥脆,一口咬下去十足美味!
  • 走進世界地質公園終南山:從子午峪穿越皇峪
    長安城南三十公裡有秦嶺終南山,長期的歷史浸淫造就了秦嶺北坡地區豐富的歷史、地理、宗教、人文內涵,這是被人類不斷涉足和充分開發的地區,歷史上帝王將相把這裡作為避暑狩獵之地,文人墨客把這裡作為尋幽詠懷之處,僧侶隱士把這裡作為修身養性之所,逃犯流民把這裡作為避難存身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