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端發力 趨利避害惠農心 聚焦春季農業氣象防災減災系列報導...

2020-12-11 中國氣象局

中國氣象報記者 趙曉妮

清明前後,種瓜點豆。從南到北,中國的田野正在復甦——春播漸漸進入高峰期。截至4月3日,全國春播糧食1億畝,明顯快於去年同期;夏糧主產區正有力有序推進「奮戰一百天奪夏糧豐收行動」,農民忙著澆水施肥、除草打藥、防治病害。

此時,每一次大風降溫雨雪、每一場大雨,都與期盼中的收穫息息相關。此刻,「監測精密、預報精準、服務精細」真正落實到每一寸土地上,做好農業氣象服務「加減法」,能幫助農民趨利避害。

精益求精做減法:減災就是增產

今年,廣西3月25日入汛,在歷史上僅次於1983年,為開汛第二早。

3月27日清晨4時,桂林市興安縣氣象臺。業務負責人王方日與值班員盯著「步步逼近」興安的一大片強回波,與桂林市氣象臺會商後,結論是此次降水強度大,過程雨量達100毫米到200毫米。王方日敏銳地意識到,這麼強的降雨會給農村易澇點和水庫下遊農民帶來危險。

得益於綜合氣象防災減災一張圖建設,氣象工作人員快速鎖定洪澇災害重點區域。6時,第一條暴雨橙色預警信號經一體化氣象災害監測預警業務系統發出,通過氣象大喇叭、電子顯示屏、網際網路和簡訊等方式傳遞到政府、相關單位災害防禦責任人和基層氣象災害防禦相關人員,以及重點區域的農戶手上。王方日直接聯繫縣政府主要領導,每兩小時更新發送一次雨情和預報信息。縣政府再次組織防汛布置會,啟動應急,將防禦強降水工作逐層壓實到鎮、村。

當暴雨傾盆而下時,河流水位暴漲,洪澇災害最嚴重的嚴關鎮岑西村被困40多人。但提前、準確的氣象預報保障了防禦工作到位,無一村民傷亡,也保障了農業生產不因災害而停滯。

「抗災奪豐收,減災就是增產」,為了做好減法,氣象部門啟動監測精密、預報精準、服務精細「總引擎」,聚焦重點區域、關注重點人群、了解各項需求,既力求服務無死角,也講究「好鋼用在刀刃上」。

「氣象信息太及時了!以前早稻直播最怕倒春寒,氣溫突然下降,會導致爛種爛秧,損失不可估量。」江西省安義縣綠能服務發展有限公司十二隊隊長李紹揚得益於農業氣象專家的高招兒,成功避過3月底的倒春寒天氣過程,並在4月初氣溫回升後搶晴播種。

李紹揚曾是村裡的貧困戶,如今根據氣象要素變化種田,成了公司2019年的種糧狀元。對這次成功防禦,他更多的是感嘆:「特別感謝農氣專家提前支招,不然很多貧困戶可能一夜返貧,現在老天爺再變臉,我們都不怕了。」

再往西南走,作為境外草地貪夜蛾遷飛入境的首站,雲南開展草地貪夜蛾的發生發展氣象預報預警,對於全國草地貪夜蛾發生趨勢預判的先導性、聯防聯治都具有重要意義。

雲南省高原特色農業氣象服務中心針對今年以來雲南南部地區持續高溫乾旱,西雙版納南部、普洱和文山、紅河等蟲源區的氣候條件利於草地貪夜蛾越冬存活,省內蟲源基數大的情況,結合今春和初夏氣候條件,對2020年雲南草地貪夜蛾發生態勢做出分析預測。從3月起,草地貪夜蛾氣象評估預警每周發出,提醒各相關部門及早防備。該中心製作的周報也發送至雲南省農業農村廳、發改委、統計局、農業調查總隊等涉農部門及國家氣象中心、各州(市)氣象局,這在國內氣象部門是首次。

精雕細琢做加法:氣象資源多元轉化

「老鄉,這幾天氣溫較低,多通風透光,作物會長得好一些。」4月7日,貴州省山地環境氣候研究所工程師左晉在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麻江縣卡烏羅伊壩區調研時,指導農戶如何「沾老天的光」。

從2019年初開始,貴州打響以500畝以上壩區為主戰場的農村產業革命,在壩區發展種植養殖業,依靠土壤肥沃、光熱條件好的自然資源稟賦實現一年一收、一年多收。卡烏羅伊壩區是貴州500畝以上壩區之一,主要以優質花卉、藍莓為主,以水稻、烤菸、藥材為部分地塊輪作作物。

「由於特殊的山地氣候,貴州十裡不同天,種什麼並不能隨心所欲。」左晉介紹,貴州500畝以上的壩區共有1641個,涉及86個縣(市、區)854個鄉鎮4700個村。為讓適宜壩區種植的蔬菜、食用菌、中藥材等特色產業「落地生金」,貴州省氣象局開展了600個壩區農業氣候資源和氣象災害精細化分析,為各市州製作服務手冊;加強壩區氣候數據集的應用,從壩區基本情況、溫度、水分、日照條件、壩區主要農業氣象災害、壩區主導產業氣候適宜性等方面積極開展主要壩區農業氣候資源分析;還要求各市(州)氣象局將500畝以上壩區氣象服務與「一縣一品」氣象服務方案結合,以縣為單位收集壩區「直通式」服務對象信息,堪稱「精益求精」。

在服務農業生產中,氣象部門除了做好防災減災以外,也不斷想辦法幫助農民更好地利用氣象資源,並提供強大專業支持,這也使當前的春耕生產呈現出更多新氣象。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天荒坪鎮天池茶場,擁有280畝有機茶葉、2000畝無公害茶,最近迎來白茶採摘期。

把握好採茶時間,是個細緻活兒。早一天或晚一天採摘,茶葉的香氣與滋味便極不相同。為了幫助茶農「算好日子」,安吉縣氣象局在天荒坪鎮加密建設了四個自動氣象站,其中包括一個生態自動氣象站,填補了因山地遮擋而形成的低空監測盲區;同時,開展「一對一」定製服務,多次組織技術人員前往茶場開展調研。

在今年3月底寒潮來臨前,縣氣象臺工作人員特意打電話給天池茶場負責人嚴梁珉,叮囑他密切關注天氣變化,抓住有利時機採摘新茶。嚴梁珉立即決定3月26日開始全力採摘,來不及採摘的做好保暖等防範工作,終於趕在風雨來臨前,收穫了高品質茶葉。(楊春竹 宋江毅 陳瑤 胡雪瓊 廖桂芬 唐莉梅 高育興 張曉晨 李毅宸 黃姿娜 鄧敏佳對本文有重要貢獻)

相關焦點

  • 新疆:氣象與農業農村廳聯合推進防災減災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李志宏 王秀琴報導 4月29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業農村廳與氣象局聯合印發通知,就進一步做好農業氣象防災減災工作進行部署。兩部門將加強合作,按照自治區黨委工作部署,紮實推進防災減災工作,加強災害監測、準確研判、科學施策,努力減輕災害影響,牢牢把握農業防災減災主動權。
  • 五中全會精神在基層 加強培訓 服務防災減災
    近日,各地氣象局聯合應急管理、交通、旅遊等部門為氣象災害防禦重點單位、氣象信息員、鎮街防災減災負責人、鎮街(村社)災害信息員、景區工作人員開展培訓,推進基層防災減災建設。同時,各地氣象局研發培訓考核平臺,加強業務培訓,提升業務服務能力。
  • 看這份「十三五」氣象為農服務成績單
    回眸「十三五」,喜看新氣象系列報導之⑧倉廩實,天下安。「十三五」期間,我國糧食連年豐收。在農業生產中,不論是「看天吃飯」還是「知天而作」,天氣氣候條件始終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之一。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一刻也不能放鬆!
  • 蓋州:舉辦鄉鎮氣象信息員防災減災培訓
    12月11日,遼寧省蓋州市氣象局舉辦氣象信息員培訓,小石棚、梁屯、萬福、什字街、礦洞溝、臥龍泉、楊運鎮7個鄉鎮分管氣象副鎮長和氣象信息員參加培訓。  培訓中,專家講解氣象防災減災知識及暴雨、乾旱、雷電等災害性天氣特點,並以今年的暴雨等影響為例,闡述了氣象災害防禦對農業生產的重要性。同時,結合農村氣象災害防禦需求,專家詳細講解了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的種類、級別、防禦措施、接收與傳播方法及災情上報渠道。
  • 氣象雷達:洞悉莫測風雲,助力防災減災
    多年來,我們研製的氣象雷達參與了多項國家重大工程,為氣象現代化、防災減災等作出卓越貢獻。  氣象雷達的工作是「追雲逐雨」,給大氣中的風場和雲層做CT掃描,實現精細化氣象探測。今年6月以來,中央氣象臺持續多日發布暴雨預警;7月2日,長江2020年第1號洪水形成。
  • 密雲區氣象局築牢氣象防災減災首道防線
    為應對此次過程,密雲區氣象局提早部署,嚴密監測,加強分析研判,強化部門聯動和防災減災聯動機制,密切關注強降雨天氣過程,精準服務、提前預警,築牢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全局動員,積極備戰局領導參加區政府應對調度會,匯報了天氣形勢及有關工作情況。
  • 重慶市氣象局:做精服務保障 做實防災減災
    今年以來,市氣象局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防汛救災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中國氣象局和重慶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加強氣象災害監測預報預警服務,努力做到監測精密、預報精準、服務精細,充分發揮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為我市安全度汛提供了強有力的氣象服務保障。
  • 畢節市氣象局:強化工作聯動打通氣象防災減災「末梢」
    防災減災,氣象先行。畢節市氣象局與工會、應急局等多家市直單位聯動,採取多重措施最大限度減少極端天氣對群眾生產生活造成的損失。畢節市氣象局畢節市氣象局有關負責人表示,2020年是該市脫貧攻堅關鍵時期,他們一直在思考為全市脫貧攻堅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有力的氣象服務的舉措。在這樣一個前提下,該局和工會籤訂了以「服務防災減災 打造氣象工匠」為主題的合作協議,依託工會微信公眾號和簡訊發布平臺,進一步拓展氣象預報、預警信息發布渠道和覆蓋面。
  • 發揮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 推動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
    文/柏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廣大氣象工作者堅持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為促進國家發展進步、保障改善民生、防災減災救災等作出了突出貢獻。氣象工作關係生命安全、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做好氣象工作意義重大、責任重大。
  • 酒泉:農技「聯姻」氣象 服務更加精準
    酒泉廣播電視臺微信號:jqtvwxpt 今年以來,酒泉市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與酒泉市氣象局聯合,加強在土壤墒情監測、防災減災、病蟲害防治和農業小氣候監測與調控等方面的深度合作,使農業技術服務更精準、更有效。
  • 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氣象考題,如何作答?
    氣象預警實時地圖數據 圖片來源:國家預警信息發布中心身處災害防禦鏈條第一環,築牢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既是氣象工作的戰略重點,也是氣象人的初心使命。記者從中國氣象局獲悉,推進氣象防災減災能力建設,發揮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是新時代氣象工作的重中之重。
  • 防災減災資訊——2020年9月11日
    5)《及時預警 靶向服務——黔桂基層氣象部門積極應對旱澇急轉》:近日,貴州、廣西部分地區出現強降雨過程,旱澇急轉特徵明顯,多地氣象部門提前發布暴雨預報預警信息,發揮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9月4日至9月6日,貴州多地出現強降水,其中,多地降水量超過200毫米。福泉市出現大暴雨,馬場坪辦事處平堡村最大降水量達181.9毫米,境內平堡河水位快速上漲,黑塘橋水庫超警戒水位。
  • 打響防災減災「發令槍」 ——河北省氣象臺氣象會商室的防汛時刻
    河北日報記者宋平攝進入防汛關鍵期,河北省氣象臺氣象會商室裡的氣氛已經到了最緊張的時刻。今年,河北省「七下八上」的防汛關鍵期比往年推遲了10天,強降雨落區預報的複雜性更讓氣象預報員的壓力陡然增加。早上6時,李宗濤就已經到達氣象會商室,調閱各種資料,籤發預報、預警信息,為8時的全國會商作準備。
  • 趨利避害 湖北氣象部門「氣候+」助力脫貧攻堅
    為挖掘和利用差異性、特殊性氣候,推動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高質量發展,2016年以來,中國氣象局和中國氣象學會推出了氣候宜居、氣候生態、農產品氣候品質、天然氧吧等國家氣候標誌系列品牌。對一些氣候宜居、宜遊,有氣候優勢的地方,湖北省氣象部門積極推薦,已經初顯成效。
  • 新疆:氣象局與農業農村廳共商為農氣象服務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李志宏 高淑敏感報導 5月19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氣象局與自治區農業農村廳圍繞服務鄉村振興、保障現代農業發展、做好「十四五」規劃等進行工作對接,共商合作意向,謀劃興農對策。
  • 全國氣象局長會上,這些「高頻詞」引發熱議!
    氣象部門始終堅持氣象現代化建設不動搖,緊緊圍繞國家發展和人民需求,堅持趨利避害並舉,基本建立起了比較完善的氣象綜合防災減災體系,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覆蓋最全的綜合氣象觀測系統,精細化、無縫隙的氣象預報預測系統,成為世界上服務體系最全、保障領域最廣、服務效益最為突出的國家之一。
  • 從「天鴿」到「山竹」——澳門防災減災能力持續提升
    一年來,在國家的關懷和大力支持下,澳門特區政府採取一系列措施,逐步完善應急管理機制,強化城市重要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居民防災意識,防災減災能力的提升有目共睹。(小標題)國家專家團隊千裡馳援年逾七旬的國家減災委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應急管理專家組組長閃淳昌親眼見證了這一年來澳門防災減災能力的提升。
  • 科普|2020年春季、夏季農業氣象預測
    據氣象專家分析預測,2020年我國農業氣象年景總體偏差,3-5月降水北多南少,汛期強降水過程多,區域性、階段性旱澇災害並存,農業防災減災任務繁重。駿景節選其中關於東北地區的內容帶給朋友們,大家提前看下,心裡有個數。
  • 2020年全國氣象局長會議召開
    會議明確今年氣象工作的總要求是: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緊扣建設氣象強國目標,切實強化政治統領,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持續推動更高水平氣象現代化建設,進一步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全面加強部門黨的建設,實現「十三五」圓滿收官,更好發揮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有力氣象保障。
  • 防汛救災氣象服務階段性成效系列報導① 匯聚萬千力量 打贏防汛...
    ……大疫之後又逢大汛,疫情汛情疊加碰頭,風雨滂沱之時、河湖危急時刻,做好氣象監測預報服務,保江河安瀾,保障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分量千鈞。實際上,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氣象災害佔各類自然災害的70%以上。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防災減災救災作出系列重要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