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飛的FC-31「鵠鷹」與美國洛馬公司的F-35「閃電」有著很多相似之處。兩者同屬五代隱形戰機,同樣採用常規氣動布局,有著差不多相同的噸位。那麼,在具體性能與作戰能力方面,到底是誰更勝一籌呢?
從現階段來看,F-35要比FC-31發展得更為成熟。從2006年首飛到現在,F-35已經發展出了三種型號,並都投入到了量產階段。截止到2020年,洛馬公司交付的F-35數量已經超過500架。而FC-31從2012年首飛到現在,並沒有投入量產,沈飛也沒有拿出一個最終版的FC-31型號。不過,在去年結束的巴黎航展上,沈飛攜FC-31的最新版模型亮相航展,並成功吸引了很多國家的目光。從該模型的外形來看,與8年前首飛的驗證機有著許多不同之處。
首先,新版FC-31體型變胖了,這表明其機體結構有所調整,內部空間容量得到了擴大,意味著內部可以搭載更為先進的航電、傳感器系統,這能夠有效提升FC-31的態勢感知能力。此外,內部空間的擴大還意味著FC-31可以裝載更多的武器彈藥,也有利於攜帶更大的油箱,提高戰機的航程與作戰半徑,這對於提高FC-31整體性能與作戰能力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據悉,新版FC-31的塗裝換成了銀灰色,原本機頭安裝的空速管也取消了,表明這款戰機正在進行相關方面的改進。
雖然與F-35相比,FC-31的發動機採用的是最大推力僅為9噸的RD-93,性能無法與F135相媲美。但FC-31裝備了兩臺發動機,推力基本可以滿足需求。此外,FC-31採用了國內先進的航電系統與隱形材料,信息化能力並不輸美軍的F-35。更重要的一點是,我國在超遠距空空飛彈領域的成就要超過美國,例如我國研製的霹靂-15射程超200公裡,遠遠超過了美軍主力戰機攜帶的AIM-120飛彈。所以,未來FC-31在搭載先進的航電系統與超遠距空空飛彈後,所呈現出來的超視距打擊能力要勝過F-35。
從問世伊始,FC-31便被人們看作是一款與殲-20高低搭配使用的五代機。因此,FC-31的最終版本應該是一款具備截擊能力和較強機動性,可以執行制空作戰任務的多用途戰鬥機。未來下一代航母研發出來後,FC-31大概率會成為該款航母的標配艦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