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寫作難拿高分?家長重點培養這三項能力,高效提分!
上周五,我給同學們布置了一道家庭作業,針對「冬天裡的第一場雪」寫一篇命題作文,要求是在本周一帶到交到我辦公桌上。
每次站在講臺上布置作業的時候,我都感覺自己像是摧殘勞苦人民的奴隸主,而不是祖國辛勤的園丁、光榮的人民教師。
看著講臺下那些一邊記錄著作業一邊擺出生無可戀痛苦表情的「祖國花朵」,我都懷疑自己到底是在布置作業,還是在強迫他們上刀山下火海。
我班上的同學尤其不喜歡我布置和作文相關的作業,因為寫作的難度大,還有字數要求,更關鍵的問題是我對於學生寫作的要求極其嚴格,語言是否通順、文章是否具有錯別字和語病、立意是否新穎、遣詞造句是否合理等等。
為什麼我要求這麼嚴格呢?
因為在現在的語文考試中,甚至是在以後的工作中,寫作能力都太重要了!
也可以說,孩子的寫作是無數家長心中的「痛」!
從教多年來,太多家長向我反映孩子有關孩子寫作上的問題了:
「一個400字的作文,從放學回家到周末一個字都沒動,別的孩子是下筆如有神,我家孩子是半天放不出一個屁。」
「一二年級沒太注意孩子的寫作能力,到了三年級,突然發現孩子寫作從來不超過200字,而且全是口水話。」
「從一年級到六年級,寫來寫去就是那些事,別說老師,我都快看吐了!」
看了這些,你是不是也感同身受呢?是不是看到了自家孩子的影子呢?
別慌,學習是一件很有技巧的事情,找對了方法才能事半功倍,把學習效率提高。
比如彈鋼琴,你得先讀懂琴譜,知道每個琴鍵所對應的音符,搞懂這個規律之後再遵循規律勤加練習,這樣才能算是「學會」彈鋼琴。
如果你不去看琴譜,不去研究每個琴鍵的音階,只是一味地埋著頭去彈,那可能你自己都搞不清楚你到底在練習什麼。
那麼作文如此難,我們應該掌握哪些技巧幫助學生快速提分呢?
一、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
蘇霍姆林斯基說:「觀察對於兒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陽光、空氣、水分對於植物之必不可少都一樣。在這裡,觀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
可見,觀察對於學生寫作的重要性。
很多學生不是不會寫作,而是不會觀察。就拿簡單的景物描寫來說,一些同學觀察地細緻入微,景物上的莖葉、脈絡、小絨毛、小刺都能一一寫出不同的花樣。
那麼觀察能力差的孩子,就只會說:「一片綠綠的葉子」「一朵紅色的小花」。
所以家長們不要怪孩子的寫作能力太差,也要反思一下,自己是否有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或者是在孩子有非常細微的發現時是否給予了及時的讚揚和鼓勵。
別看這些生活上的小舉動,實際上也在影響著孩子的學習能力。
二、培養孩子閱讀好書,善於積累的習慣
其實現在大部分家長十分重視孩子閱讀習慣的培養,但是對於選擇書籍方面卻很迷茫,那麼多課外書籍,到底該如何為孩子合適的書籍呢?
我建議家長們一定要讓孩子閱讀經典名著,不管是國內的還是國外的,經典永遠都是經典。閱讀一本好書,不僅可以讓孩子豐富知識,拓寬視野,還會讓孩子的精神世界得到豐盈,文學底蘊更加深厚。
而且對於名著中的經典語句和段落也是可以用摘抄本記錄下來的,這些都會化為孩子寫作的「骨」和「肉」,讓孩子的作文更具有靈氣。
三、思路線索明晰,文章結構清晰
我發現很多學生寫作能力薄弱,主要是卡在了寫作思路上。拿到一個命題作文或者是材料作文,心中沒有思路,久久不能下筆。
我班上的學生在寫作時都會先畫一份思維導圖,把想要表達的線索都畫一遍,然後通過思維導圖去添加細小的內容。
比如說在寫人物時,就會先從外貌形體——個人特點——重要事件——心理描寫——表達情感,只有先做了一個思路上的分析,然後才能一步一步落實到文章中。
此外,在寫作時一定要注意文章的整體結構,不能通篇文章都不知道在表達什麼,然後就匆匆結尾了。
最常用的文章結構有:遞進式、對照式、總分式、並列式,掌握這幾種結構,差不多就可以用在整個文章中了。
總之,寫作是有很多技巧和方法的,良好的學習習慣也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寫作和表達能力。家長們不要總是把問題放到孩子身上,寫作並不是一個可怕的事情,只要放好心態,找到方法,一切都還來得及。
家長們也不要給孩子太大的壓力,人的精力就像是一條橡皮筋,長久處於緊繃狀態的話,結果只會有兩個:要麼斷掉,要麼失去彈性。
想要讓這條橡皮筋保持彈力,就必須懂得在拉緊與放鬆之間交替,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勞逸結合。
所以,家長們請記住一句話:真正優秀的學生不需要每一分鐘都要去學習,但是必須要保證學習的每一分鐘都有效果。
尤其是在中小學階段,好的學習方法不僅可以提升學生們的學習效率,更重要的是可以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成就感,這種成就感是學生保持優秀和進步的動力,也會一直影響著他們後期的學習。
好了,今天就分享到這裡了,對於中小學階段的閱讀理解和寫作,我都有一定的教學經驗和心得,如果您有任何關於孩子學習上的問題,那麼都可以與我交流,很高興能為您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