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收錄於百家號精品欄目#百家故事#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
作者丨羅發財
最近,看到有女性醫護人員為了支援武漢
被集體剃成光頭。
這些女孩子面對疫情沒有怕過,
但面對剪刀、面對光頭,卻悲傷大哭。
對此人民網評論:女性逆行,「尊重」比讚美更重要。
其實女人可以很強大,但也有軟肋,
如果是真的關心女性,你都要懂。
截圖來源@蘭州晨報
01
網絡上公布了這樣一組數據:
目前為止共有217支醫療隊
25633人支援湖北,
其中90%以上為女性。
這場疫情,
女性是名副其實的巾幗英雄。
今天什麼也不想做,
只想簡單粗暴地讚美女性。
02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
她是非典期間功臣之一,
十七年前,她治癒患者無一例嚴重後遺症,
創造了無醫務人員感染,無二代病人的奇蹟。
這一次,因為她,
浙江省作為肺炎大省,
患者的病情還是全部都在控制之中。
處理完這些之後,
她又帶著團隊馳援武漢。
無數在她身邊的人說:
「七十幾歲的老人了,
做起事來還是那麼不分晝夜。」
應該說:她是個強大的女人。
而不是反問:她一個女人竟然這麼強?
03
湖南江華縣醫院,
防護服和隔離衣用盡。
這個女醫護,
翻出17前非典之役的舊戰袍。
17年左肩「非典」二字還未褪色,
右肩又寫上了「新冠」二字·,
再出徵。
她無需剪掉長發,
青絲埋進了防護帽中,
衣服上的四個字,
就足以證明她的偉大。
04
1月23日凌晨3點,
一個叫王利的90後女孩,
收到「武漢封城」的信息,
思索後她決定留下。
她說:
「我的家鄉曾在地震時被援助,
現在,輪到我來幫助別人了。」
她加入了網約車公司組織的志願者服務隊,
接送需要幫助的居民。
戴上口罩,
沒日沒夜地奔波。
由於交通限制和擔心病毒二次傳播,
武漢很多醫護人員在下夜班之後難尋歸處。
27歲的武漢酒店女老闆肖雅星帶頭髮起了一個
武漢醫護酒店支援群,
與其他武漢住宿從業者一起,
為醫護人員解決了燃眉之急。
她們是每天都要被「平衡事業家庭」問題騷擾的女老闆,
她們是整天被開完笑吐槽車技的「女司機」。
她們是各種各樣平時被標籤化的女人,
她們卻比任何人都勇敢、有愛。
05
正月初三,
山西援鄂醫療隊員弓曉宇在湖北仙桃防疫一線,
上崗前,已經穿戴好防護服,
正在全力備戰的弓曉宇收到了孩子的視頻電話。
像太陽一樣的媽媽,
戴的口罩甚至不是N95,
只是一個普通的醫用口罩。
看看這些如野草般,
堅韌而廣闊的女人。
是怎樣在這樣的屈辱和心酸中,
依然義無反顧。
06
今天,
有這樣一則新聞暖到我了。
貴州省委省政府、後方指揮部
為抗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準備了暖心包。
一個暖心包大約就有30多斤重,
上面貼有性別和尺碼的標識。
值得一提的是女性的包裹裡,
有電熱毯、保溫杯、內衣、洗漱用品日等,
更是準備了女性用品、成人紙尿褲、吹風機、指甲鉗等物件。
很多人也因為這件事,認識了貴州貼心的女省長。
有人說,這才讓人真正感受到了,
什麼叫做人文關懷。
非常時期,
我們不想再看到哪個一線女性又犧牲了自己,
不想看到女性流產十天就站上一線,
明明可以剪短頭髮卻要剃光,
明明生理期可以做好援助,
卻等不來一包衛生巾。
既然站上一線的90%都是女性,
我們更想看到的是:
這個社會為奮鬥在一線的她們,
都做了什麼?
這才能讓人看到社會進步的地方,
能讓所有的人沒有後顧之憂,
去相信明天會更好的地方。
07
前兩天,方艙醫院裡一段視頻,
讓緊繃無數天的病人、醫護人員、甚至網民。
都露出了開心的笑容。
原來是一個叫巴哈古麗·託勒恆的妹子,
在教悶在醫院裡的人跳新疆舞。
這個妹子,
是來自新疆援助武漢第二批護理醫療隊的後勤人員。
條件一般的醫院、臨時搭建的環境、
還有全副武裝的病人和醫生護士……
這一些都阻擋不了音樂響起來,
大家舞動起來的那種歡樂的氛圍。
有人說防護服就像是一個巨大的爆汗減肥倉。
難以想像這個跳舞的女孩笑著跳著,
帶給無數人歡樂,
裡面的衣服是不是已經被汗水溼透了。
看著看著就笑了,
笑著笑著就哭了。
有人說,這些人慢慢變好的心情,
甚至比一些藥物還要有效。
女性在這個時候變成了舞者、
變成了溫暖和力量的源泉,
變成了一種蓬勃向上的生命力。
美好、溫柔、抵過千軍萬馬。
08
你看,這就是中國女性。
她們就站在這裡,
用女性特有的力量上了戰場。
她們除了是妻子母親,
別忘了她們也是牛逼的護士、醫生、院士。
她們能吃苦,
甚至還能把吃苦的地方變得不那麼苦澀。
她們可以在歲月靜好時擰不開瓶蓋,
也能在動蕩不安時扛起千斤重擔。
女性有你想像不到的力量,
還有專屬於女性自己的美好感染力。
那些奮戰在非常時期的女性 應該讚美。
但讚美之前,你需要真正了解她們。
她們不是超人,她們也是普通女孩,
不需要走形式,反而需要實際的愛。
她們真的太美了、也太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