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乾涸30年的水渠,終於通水了」
浠水嚴厲問責倒逼救災責任落實
湖北日報訊 記者 楊宏斌 通訊員 夕紀萱 申建紅
「乾涸30年的水渠,終於通水了!」8月底的一天,70歲的浠水縣關口鎮黃畈村村民查大光扛著鋤頭守在自家的田頭,望著一泓清水流進稻田,喜不自勝。「多虧縣紀委甩開牛鞭子讓幹部改作風,不然,渠道不可能清得這麼快!」黃畈村村民說。
今年入夏以來,素有「大別山糧倉」的浠水縣先是大澇,降雨量百年一遇;後是大旱,農作物受災面積多達64.14萬畝。
7月14日,按縣政府統一安排,關口鎮政府指派該鎮三店黨總支書記南小勇到黃畈村督辦該村支渠的清渠工作。然而,得令後的南小勇並未立即趕赴渠道清淤現場,而是開著私家車拐到親戚家喝酒去了,清淤的任務也被拋在腦後。
中午1點,縣紀委督查組檢查關口鎮渠道清淤進展情況,發現黃畈村5組支渠因梗阻發生潰口,而本應灌溉農田的「救命水」把道路衝毀了20餘米,南小勇不見蹤影。督查組要求南小勇立即趕到現場。
半小時後,醉醺醺的南小勇「晃」到現場。紀委工作人員嚴厲追問:「你是不是喝了酒?為何擅離職守?難道不知道工作日中餐禁酒的規定嗎?」南小勇面紅耳赤,企圖用謊言應付檢查,稱「今天是父親生日,不得已趕回去應酬一下。」
然而,謊言掩蓋不了事實。縣紀委查實,南小勇擅離職守赴親戚家中餐飲酒,發生支渠潰口事故。對其不正確履職的問題,縣紀委給予其黨內警告處分,並在全縣通報。
浠水縣紀委書記陸續中介紹,自浠水抗災保規劃、保發展、保民生、保穩定工作開展以來,縣紀委組織11個督查組在全縣開展生產自救督查,採取動態巡查、重點督查、信訪調查等方式,對恢復重建、渠道清理等工作進行重點督查。對巡查發現的問題,嚴把紀律戒尺,用追責問責倒逼抗災救災責任落實。到目前,該縣紀檢監察系統組織開展巡查36次,發現並查處問題23個,給予黨紀政紀處分27人。
一石激起千層浪。南小勇被查處的事在全縣引起強烈反響,從8月29日的巡查反饋看,在抗災自救一線,未發現一起違反工作紀律的問題。清渠工作得以迅速推進,僅關口鎮一天就組織1200餘人、30餘臺機械,清理渠道32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