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時,我軍選擇將領,原有六位人選,為何最終選彭帥出徵

2020-12-11 歷史微藍

從抗日戰爭,再到解放戰爭,中國人民通過多年頑強的抗爭將帝國主義侵略者趕出來中國,為中國人民贏得了解放與和平。歷經多年抗戰,為我軍鍛鍊出了一批又一批具有實戰經驗的軍事專家

解放後的和平來之不易,中國人民也格外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和平,然而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發動了韓戰,並且將戰火引到了我國邊境線上,嚴重破壞了合同。

因此中國人民愛好和平,但是從來也都不怕事,在黨和軍委的統一領導下,快速成立人民志願軍奔赴朝鮮作戰,並指定彭德懷為這次作戰的總指揮。面對我軍如此眾多的將領,今天我們來看看,為何最終確定彭大將軍掛帥出徵

由誰來掛帥出徵,這個問題自古以來便是需要決策層深思熟慮的一個問題。作為主帥需要帶領幾十萬大軍,並且要統一協調好幾十萬大軍的吃穿用度。

這場戰爭是我國建國後的第一場大戰,並且遠赴朝鮮戰場,因此必然只能打勝,要建立新中國的國威,只有這樣才能滅點帝國主義侵略的火焰。

這種戰爭的指揮要統領全局,因此非一般軍級領導所能把控。在當時國家領導人的心中,初步有了六位功勳卓著的將領可供選擇。

徐向前,當時年齡四十九歲。在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中兩次負傷,在陝北時期因為一次意外竟不幸被馬踢傷,直接導致脛骨骨折,隨後又因此而引起高燒。

此後身體便一直不好,44年肋膜炎隨後便高燒不斷,因此不得不住院進行療養。46年病情有所好轉。

恰逢解放戰爭徐帥一上戰場便立新功,收復閻錫山管理多年的山西多地。然而沒過多久他的身體又開始抱恙,建國後身體始終不得康復,只好去青島修養身體。

劉伯承當時已五十八歲,先後負傷九次,身體多部位都有槍傷。對於劉伯承我們應該大多數人在語文課本中都學習過他治療眼睛的故事。

在一次作戰中眼睛受傷,大夫在做手術期間告訴劉伯承如果打麻藥將影響大腦,劉伯承拒絕大麻藥硬是忍著疼痛做完了這場手術。解放後,由於身體確實不好,便主動辭退了一線職務,開辦學校為國家培養新人

陳庚,他可以算得上我軍的智將,他所帶領的三個軍在他的治理下屢建功勞成為了我軍的王牌師

但是在50年的時候,越南共產黨主席胡志明向我方國家領導人點名要求陳庚去幫助越南訓練軍隊

在主席的指示下,陳庚奔赴越南戰場幫助越南人民建立人民軍,並且不負眾望為越南打開了局面。當時的陳庚也分身乏術,沒法去朝鮮戰場。

粟裕可以堪稱我軍當代「韓信」,當時的粟裕已經四十三歲,在戰爭中已經六次受傷。曾經最嚴重的一次直接炮火擊中,儘管進行了手術但彈片仍在頭顱中未取出。

在隨後的日子中深受著頭痛的困擾。主席原計劃安排粟裕前往朝鮮戰場,但粟裕舊病復發,實在難以前往朝鮮。

林帥,當時的年紀也並不很大,只有四十三歲。但是卻在戰爭中受過傷,子彈直接將他的肺葉擊穿,中樞神經也受到損傷。因此在很多影視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林帥的形象都是比較瘦小,這也正是因為他身體的原因所以顯得很消瘦

最後一位便是我們的彭大元帥,雖然當時他的年齡已經五十二歲了,但是所幸的是在戰場上並沒有受到大傷害。

彭德懷性格直爽,在戰場上驍勇善戰從來不懼怕任何敵人,可以說是我軍的一員猛將。綜合考慮後,主席便決定讓彭德懷前往朝鮮指揮戰鬥。

抗美援朝,可以說是一場表明我軍立場,壓制美軍的一場戰爭。和美軍在朝鮮戰場廝殺決戰,也讓美軍看到了我軍男兒的熱血戰魂。

記錄講述抗美援朝的作品有很多,但要說真實詳細,客觀易懂的,要屬李峰寫的這本《決戰朝鮮》。

這本書以真實歷史的角度, 詳細記錄了抗美援朝發生前後的各種事件,深受廣大軍迷的喜歡。全書氣勢恢宏、語言簡練易懂、從多個視角記述和分析了韓戰成因、決策過程、五次戰役及板門店停戰談判等重大事件。

對抗美援朝這段歷史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連結購買。翻閱此書,你會尋找到當年那段歷史的細節。

歷史微藍總結:

彭帥接到通知後,立刻組織軍隊前往朝鮮參加戰爭,在朝鮮戰場上打出了中國軍隊的威風,令美軍為之顫抖。

我人民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痛擊美軍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向世界證明了我們的實力。之所以有將卻難選,充分地說明了我軍高級將領在戰場上身先士卒,所以才導致眾多高級將領身受重傷。

相關焦點

  • 抗美援朝時,有6位將軍能夠掛帥出徵,為什麼最後會選擇彭帥?
    ,當時中國有6位將軍能夠掛帥出徵,為何最後卻選擇了彭元帥,我們來一下這段歷史故事。當時6位候選人分別是徐向前,粟裕,林總,彭老總,陳賡和劉伯承,這6位將軍都有很高的軍事才能。不過除了彭老總之外,其他5位將軍都因為一些特殊問題,沒有辦法領兵作戰。我們來先說一下徐向前,他曾在戰爭中為國家做出過很多歷史貢獻。
  • 抗美援朝時,在出徵掛帥的選擇上,為何不是劉、徐二人,而是彭帥
    而這場戰爭也是中國被迫為維護國家安全的一場自衛戰爭,然而在最後動員時,有一個問題確實難,那就是派誰去指揮韓戰呢?當時美軍作為一個絕對的超級大國,裝備最新先進的武器,同時二戰的巨大勝利此時美軍展現出一副勝利者的姿態。
  • 抗美援朝時,「彭德懷元帥」掛帥出徵,為何不讓其他幾位元帥去?
    01抗美援朝戰爭大家都很熟悉,今年也是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出國作戰70周年。大家都知道志願軍的總指揮是彭德懷。很多人會有這樣的疑惑:當時直接定的彭德懷還是選了好多人?為了粟裕,中央給他親自搭建了一個領導班子:副司令給配上了蕭勁光,副政委的人選是蕭華,後勤司令是李聚奎。這幾個人可都是比較出名的將領,輔助工作絕對沒有問題。02為何首先會想到粟裕?其實很簡單,粟裕在全軍中打兵團戰是出名的。
  • 抗美援朝開戰在即,為何毛主席屬意粟裕掛帥,卻最終選了彭德懷?
    抗美援朝開戰在即,為何毛主席屬意粟裕掛帥,卻最終選了彭德懷?1950年的抗美援朝戰爭,是新中國的立國之戰,這一戰,打出了中國的國威,打出了解放軍的軍威,從此以後,在沒有哪個國家和軍隊敢於挑戰新中國和解放軍。抗美援朝戰爭,毛主席最終點將彭德懷元帥,毫無疑問這是成功的。
  • 我軍在抗美援朝犧牲的四位高級將領,全有赫赫戰功,他們都是誰?
    抗美援朝戰爭持續了3年時間,最終我國獲得了全面勝利。不過我國也為這場戰爭付出了很多,無數志願軍為此犧牲了自己的生命。在這些犧牲的烈士中,有4位是高級將領,他們都是中國的脊梁。
  • 抗美援朝,適合大兵團作戰的將領有6人,為何選擇彭老總?
    如今我們都知道抗美援朝期間率領志願軍作戰的總指揮是彭德懷元帥,但鮮為人知的是志願軍出戰朝鮮前,彭德懷並不是中央軍委的第一人選。1950年6月當毛主席同意史達林和金日成關於統一朝鮮半島的作戰計劃後,就預感到中國人民解放軍隨時赴朝作戰的必要性。
  • 抗美援朝中我軍犧牲的四名高級將領,英勇無畏,是我們民族的脊梁
    而我們常說的抗美援朝戰爭就是指的我國志願軍參戰的這個階段。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得到了解放軍全軍和全國人民的全力支持,也得到了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的配合。雖然結局很好,但是也避免不了傷亡。這也是正常的,有戰爭就會有犧牲,這也是為什麼這麼多人都祈禱和平的原因。
  • 抗美援朝開戰在即,為何主席屬意粟裕掛帥,最後卻是彭帥?
    應朝鮮的請求援助,加上保家衛國的需要,主席下令組織中國人民志願軍進行抗美援朝戰爭。 這是一場國家之間的保衛戰,是否勝利不僅影響著我們國家的國際地位,還將關乎著國家與民族的安危。因此,這場戰役的指揮官一定是能夠掌控大局、臨危不懼的,為了選好領頭人,毛主席也是思前想後、反覆斟酌。
  • 抗美援朝時,第一批參戰的18位師長,最終被授予什麼軍銜
    1950年的十月,抗美援朝戰爭爆發,為了支援朝鮮,中國人民解放軍共有六個軍,十八個師,基本都是第四野戰軍編號下的部隊。以上的六個軍,十八個師,總兵力高達25萬人左右。在抗美援朝第一仗中,由我軍首長命令40軍主動攻擊溫井。於是40軍選派出118師從溫井西北方向實施攻擊,另派120師的一個團從溫井南方向實施包抄戰術,以備敵軍逃跑。同時安排部隊在溫井東邊方向設置阻擊陣地,從而切斷熙川方面敵軍增援兵力。
  • 他是抗美援朝戰爭中,我軍犧牲的級別最高的將領
    中國人民志願軍自1950年10月入朝作戰,至1959年全面退出朝鮮,前後歷經兩個作戰階段,十餘次大戰役,最終將戰線控制在了三八線,逼迫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籤署了停戰協議。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最初入朝作戰時,共有6個軍。兵力最多時為19個軍,連同後進去的其他部隊,共有134萬餘人。根據統計,抗美援朝戰爭期間共計斃傷俘敵數為109萬。
  • 抗戰時我軍使用的綁腿,到抗美援朝為何不用了?美軍武器太厲害
    抗戰時我軍使用的綁腿,到了抗美援朝為何不用了?美軍武器太厲害 八路軍抗日時綁腿,抗美援朝時為何沒有?可這麼好的作戰裝備方式為什麼在我過抗美援朝時期被棄用了呢?這難免會引起思考。當發現汽車的時候都會選擇投放炸彈,這無疑是增加了車上戰士的受傷風險。因此大多時候戰士們還是步行前進的。▲抗美援朝戰士就算需要步行前進作戰,但環境卻發生了大大的改變,這是綁腿被摒棄的一個原因。由於朝鮮戰場並沒有很多的山川河流,所以蚊蟲的數量也不是很多。
  • 十位高級軍官陣亡,血灑抗美援朝戰場,盡顯我軍氣節,他們是誰
    眾所周知,在抗美援朝的戰爭之中,中國也是付出了血的代表,毛主席的親生兒子岸英就在這裡隕落,在這裡更有著無數的中國將士在異地長眠,那麼抗美援朝究竟有多麼慘烈呢?據說有十位高級指揮官在這裡血灑疆場,他們分別是誰呢?
  • 對越反擊戰中,中央為何派遣74歲的許世友出徵,而不是粟裕?
    1979年的對越反擊戰,便是對我國將領以及軍隊實力的一次完美見證。由許世友將軍領導的我國軍隊大獲全勝直達越南首都,然而此時的許世友將軍已有74歲的高齡了,為何國家仍然派遣許世友將軍帶兵出徵呢?
  • 解放戰爭中,被我軍厚葬的3位國軍高級將領,第三位死得太慘了
    解放戰爭,是決定中國前途命運的大決戰,交戰的雙方雖然立場相對,可並無種族國家之間的深仇大恨,按照中國的傳統文化,在戰場上對勇猛作戰的敵軍將領保持尊重是一種美德,因此,解放軍曾經為被我軍擊斃的三位國軍高級將領舉行了高規格的葬禮,那麼,這三位被厚葬的將領都是誰呢?
  • 為了讓他就任,三位將領先後調離,最終不負眾望,成為一代名將
    黎原地打戰方法之後也在軍中傳開,被各個軍隊學習和推廣,他為抗美援朝的戰爭的勝利貢獻了巨大的力量。雖說抗美援朝在初期是朝鮮和美國的戰爭,但為了保護我國領土不受侵犯,我軍還是選擇支援朝鮮。我們可以稱其為「阻礙美軍後續侵略」的一場戰爭,同時我表明了我軍的國際立場,以及對領土的捍衛。講述抗美援朝的作品有很多,但要說氣勢恢宏,簡單易懂的,要屬李峰寫的這本《決戰朝鮮》。
  • 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我軍參戰犧牲了四位將領,他們分別是誰?
    我國中央政權成立後不久,美國便在朝鮮發動了侵略戰爭,戰火一時間蔓延到了我國邊境地區,為了保證我們國家的安全,也為了能夠鞏固我國的政權,黨中央決定派遣部隊前往朝鮮進行抗美援朝,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我國士兵們英勇無畏,頑強抗敵,度過了鴨綠江,完成了抗美援朝的勝利,此次戰爭的勝利使得我國的人民政權得到了鞏固,但是因為朝鮮地區艱難的作戰環境以及敵人的兇猛
  • 抗美援朝我軍犧牲最高將領:指揮志願軍首戰告捷,惡戰英軍坦克旅
    今天,我就給大家說說我軍在抗美援朝期間犧牲的最高級指揮官,民族英雄蔡正國。蔡正國來自革命老區江西省。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蔡正國協助40軍118師打贏了著名的溫井伏擊戰,這是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我軍取得的第一次勝利!
  • 授銜時,一野司令部八位高級將領,分別授予什麼軍銜
    那麼,第一野戰軍司令部八位高級將領,五五授銜時分別授予什麼軍銜呢?第一野戰軍司令員彭總,在解放戰爭中臨危受命,率部在連續擊敗胡宗南,穩住了西北的局勢。自榆林戰役、沙家店戰役後,我軍開始在西北戰場轉入戰略反攻,牢牢掌控了西北戰場的主動權,將胡宗南、馬家軍打得狼狽不堪,一敗塗地,最終順利解放了大西北。1955年,彭老總被授予元帥軍銜。
  • 抗美援朝中,志願軍5位副司令分別是誰?其中一位家喻戶曉
    抗美援朝中,志願軍5位副司令分別是誰?其中一位家喻戶曉 導語:1950年10月,美國悍然入侵了朝鮮人民民主共和國。朝鮮軍民拼死抵抗,可是最終依舊被美國人打破了防線。在這種情況下,朝鮮政府向我國提出了支援請求。隨即,我國中央軍委召開了擴大會議,毛主席和彭德懷元帥力主出徵。
  • 美軍攻打朝鮮,我軍為何要抗美援朝?只因麥克阿瑟一句話
    但是為何還是決定了出兵,是因為對和平的執著追求嘛,也許有的,但不是全部,我們義無反顧的抗美援朝其實都是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的逼迫。美國對新中國的敵視是不用猜測的,畢竟其所支持的國民黨政權戰敗了,敗在了他最不看好的解放軍手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