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越反擊戰中,中央為何派遣74歲的許世友出徵,而不是粟裕?

2021-01-10 騰訊網

在新中國建設的道路上我國經歷了數次戰役,雖然過程艱辛但都成績斐然。戰爭能否勝利不僅在於戰士的作戰能力,極大程度上取決於指揮者的領導方針

1979年的對越反擊戰,便是對我國將領以及軍隊實力的一次完美見證。由許世友將軍領導的我國軍隊大獲全勝直達越南首都,然而此時的許世友將軍已有74歲的高齡了,為何國家仍然派遣許世友將軍帶兵出徵呢?

一、對越反擊戰的嚴峻

越南作為中國的鄰國,一直以來都與中國有深厚的淵源。然而自20世紀70年代開始,越南的野心逐漸膨脹。

源於國際關係的變化,越南不再滿足於自己狹小的版圖,企圖開始其擴張之路。在獲得了蘇聯支持後的越南有恃無恐,將侵略的目光瞄準了與其接壤的柬埔寨。

1978年越南大肆向柬埔寨發動侵略戰爭,很快便佔領了柬埔寨的大批國土。這本是兩國之間的政務,然而彼時柬埔寨作為中國的盟友,與中國始終保持著友好往來。

越南對柬埔寨的侵略,不僅是對中國盟友的侵害也嚴重威脅著中國的領土安全。如果越南成功佔領了柬埔寨,那麼下一步就會入侵中國的領土。與此同時中越邊境不斷被挑起武裝衝突,使中越之間的關係也趨於惡化

越南這種不義之舉令我國邊防的士兵和人民都氣憤不已,我們怎能允許中國的領土受到他國侵犯。同時美國與蘇聯都在背後虎視眈眈,國際關係的複雜使中國必須儘早做出決斷。

1978年12月,中央軍委召開會議,決定進行對越反擊戰,捍衛我國的主權。中央派遣廣州軍區和昆明軍區的部隊士兵,組成了廣西邊防部隊和雲南邊防部隊前往中越邊境抗擊侵犯我國邊境的越南軍隊。

如此重要維護邊境安全、支援盟友的戰役,必然需要制定周密的作戰計劃來指揮軍隊作戰,也少不了一位經驗十足的將領來領導軍隊。

當時尚有粟裕大將坐鎮,以及多位上將都是極佳人選,但中央還是選擇了已有74歲高齡的許世友上將來領兵。

這樣的選擇或許會令人不解,戰場兇險萬分,有許多更為年輕的將領可以領兵出徵,這也是對許世友上將的安全保障。

倘若不以年齡論,粟裕大將領兵前往也更有威懾力。而中央在經過了深思熟慮以後選擇派遣許世友上將領兵。

二、中央選擇許世友上將的原因為何?

1、長期堅守一線,作戰經驗豐富

中央派遣許世友上將的原因究竟為何?在如今看來恐怕還要從兩個方面來考慮。首先,許世友上將自少時參軍以來參與過我國抗戰、解放戰爭中的各大戰役,曾跟隨眾多大將共同作戰。

因此許世友上將具有豐富的作戰經驗,統領起軍隊來自然是得心應手。曾經毛主席就稱讚過許世友上將:"許世友是員戰將,打紅了膠東半邊天,了不起!了不起!"可見許世友上將的戰鬥能力與指揮能力都得到了極大的認可。

並且許世友上將長期在一線工作,經常接觸軍隊,對領兵作戰不至於生疏,帶兵的能力更有保障。

與許世友上將相比,粟裕大將的領軍能力雖然毋庸置疑,但問題在於他在任職的時間上並不適於對越反擊戰。

直到1979年,粟裕大將已有近三十年左右的時間沒有統領過軍隊了,若是再早個幾十年或許他是更適合的人選,但三十年沒有領兵,在統領軍隊的熟練程度上難以估計。兩相比較之下,許世友上將就更加適合帶兵出徵。

2、作為廣州軍區總司令,熟悉部下

選擇將領,出色的領軍能力當然是必備的,當時也不乏其他更有經驗的將領,但選擇許世友上將應該還有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那便是派遣前往越南的廣西邊防部隊戰士都來自於廣東軍區,許世友上將當時正好為廣東軍區的司令員

既然要將廣東軍區的士兵們調去戰場,那麼由他們的司令員來統領最合適不過了。倘若另尋他人恐難以服眾,因此許世友上將在當時的局勢之下是最佳人選。中央在組織軍隊的過程中勢必要從多方面考慮,既要考慮人員調度問題,又要充分實現對作戰綱領的部署。

在中央的再三思量下越南反擊戰所成立的軍隊中既有領導能力卓越的將領,又有勇猛的戰士,相互又極為熟悉作戰風格,何愁不能勝利。

於是許世友上將即使已經是一位74歲高齡的老人了,但在中央的信任下,仍舊欣然帶兵出徵。

在對越反擊戰中領導了由解放軍第41軍、第42軍、第43軍、第50軍、第54軍和第59軍組成的東線兵團前往越南邊境作戰。自此解放軍分為東、中、西三路向越南發起進攻,開始了捍衛我國領土主權的戰鬥。

三、許世友上將所採用的作戰方針

許世友上將一往無前的作戰風格在當時令我國戰士們士氣大振,在東線兵團的戰鬥中,許世友上將一路帶領著戰士們打到越南的首都河內

能夠在短短一月便取得如此戰果,得益於許世友上將在戰鬥方針上的充分部署。

1、將越南重鎮逐個擊破

在1979年2月17日的戰鬥中,三路解放軍在約五百公裡的邊境戰線上,對越南發動了總進攻。在炮擊過後許世友上將帶領東線的戰士們進入越南境內向越南重鎮進攻。

雖然越南軍隊拼死抵抗,但東線解放軍作戰靈活,迅速繞過了越南軍隊的防禦部隊繼續向前。一天之內,解放軍便攻下了重鎮東溪。這對解放軍來說這是個絕佳的地理位置,向東面前行可達諒山,西北可到高平。

在許世友上將的指揮下解放軍在東溪建立起了防禦陣地,令越南軍隊束手無策、接連丟失領地。一直持續到2月27日,越南軍隊在我方的進攻下接連慘敗,撤退到了中越交通要道同登。

許世友上將在作戰策略上的運籌帷幄,絲毫不受地形地勢的影響。採用了坦克進攻的戰術,除正面進攻外,還派遣了兩支部隊從側後方直入敵軍,阻絕了越南軍隊向後方撤離的道路,將越軍盡數殲滅,佔領了高平、同登等城鎮,直達諒山。

在此階段取得的勝利,是許世友上將充分利用了利於我軍的地形優勢,因地制宜。不僅擊破了越南軍隊的防守,還令他們進入了我軍的包圍之中。令越軍層層圍困,無可乘之機。

2、長驅直入達越南首都

越南重鎮連連失守,只剩下攻克最後一道屏障諒山便可長驅直入越南首都。許世友上將自然藉此機會乘勝追擊。讓敵軍徹底的失去戰鬥力。3月1日,我軍直接將三百餘口大炮對準了諒山進行炮火攻擊,同時殲滅周邊的越軍部隊,整個諒山市都被我軍攻破,越南首都徹底在我軍的掌控之中。

由於中央採取的仁政,我軍並未攻佔越南首都便撤離。解放軍從出徵到撤軍僅僅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就佔領了越南二十多個重要城鎮,並將越南的軍隊以及沿途的設施、建築摧毀殆盡,令越南在這次戰役中遭受了重創。

如此迅猛的戰鬥是源於許世友上將與楊得志上將的精準指揮和密切配合,在排兵布陣上充分發揮了解放軍的優勢,同時利用越南各地不同的地理位置使越軍措手不及。

雖然解放軍遵循中央的政策僅攻克諒山後便撤離回國,但這一次的對越反擊戰徹底震懾了越南,令他們清楚的認識到與中國軍隊實力的懸殊。

這場戰爭調用了炮兵、裝甲兵、空軍十三個師共七百七十四架飛機隨時待命,以及數百架戰鬥、艦艇保駕護航。三條戰線相互配合,以及兩位擁有豐富作戰經驗的上將親自指揮還有無數戰士們的勇敢無畏。足以見得中國對於侵略我國國土的行為,始終保持著零容忍的態度,面對侵犯中國領土者絕不退讓。

經歷了中越邊境戰爭,讓其他的國家也見識到了中國是一個不容小覷的國家,證明了中國是一個有能力、敢擔當的大國,從此越南也不敢再覬覦中國的領土。

結語

看到越南反擊戰的成果,應當可以明白當初中央為何堅定不移的任命許世友上將擔任抗擊越南的將領。因為他有著領導軍隊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指揮作戰能力。

他在所領導的廣州軍區中有威望,能夠得心應手的管理手上的軍隊。一場戰役中,僅有勇敢衝鋒的戰士還不夠,更需要的是能夠凝聚起這些力量的指揮者,才能讓勁往一處使

中國是幸運的,在發展的道路上既擁有戰功赫赫的將領,又有不畏艱險的戰士,還有何懼呢。

相關焦點

  • 中越戰爭中,許世友將軍要掛帥出徵,為何粟裕卻堅決反對?
    在這些將帥中,粟裕將軍和許世友將軍絕對算是我軍不可多得的虎將,粟裕將軍被授予了大將軍銜,而且他還是我軍公認的「戰神」,許世友將軍是開國上將,戰功赫赫,為新中國的建設和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 1979年許世友已年過七十,對越自衛反擊戰中,為何讓他掛帥出徵?
    經過一番慎重的考慮,決定讓許世友掛帥出徵,發起對越自衛反擊戰。許世友將軍也不服眾望,取得了戰役的偉大勝利,維護了我國的領土完整和人民利益! 身經百戰的「常勝將軍」 許世友年少時由於家庭貧困,年僅八歲就被送到了少林寺學習功夫。雖說吃了很多苦,一過就是八年時間,可是許世友學得了一身好武藝,為他今後的戎馬生涯打下了堅實的身體基礎! 許世友雖然當時還很年少,可是一直心繫家國!不僅參加了黃麻起義,還在付夢賢的帶動下加入了紅軍。
  • 對越自衛反擊戰,如果由戰神粟裕來指揮,結果會怎麼樣?
    對越自衛反擊戰是在1979年2月份的時候正式打響的,那個時候粟裕大將已經72歲了,擔任中央軍委常委,這一次的戰役也是中國軍隊從抗美援朝戰役結束之後進行的規模最大的一次戰爭,前後歷時28天,雖然時間很短,可是整個參戰的規模並不小,中國解放軍派出了55萬將領,這是一次典型的多兵種協同的大兵團作戰。
  • 1979年中越戰爭,為何偏選許世友?能勝任大兵團作戰者,為數不多
    1979年中越戰爭,為何偏選許世友?能勝任大兵團作戰者,為數不多如果要問,在諸多上將中,誰的軍事能力最強,恐怕也是眾說紛紜,一時半會兒說不出個結果來。不過,要是問誰的群眾緣和傳奇故事最多,恐怕就是許世友將軍了。
  • 對越自衛反擊戰,是什麼原因讓70多歲的許世友將軍出徵?
    滾滾的歷史長河中,譜寫著一個又一個的歷史,學習歷史可以使你智慧,可以使你變得更聰明。但偏偏,在我華夏中越戰爭期間,卻有一位七十餘歲的老將軍擔任攻擊重任,不只率軍出徵,而且出色指揮將士們取得勝利。
  • 對越還擊戰,為何選擇許世友?當時能勝任大兵團作戰的人寥寥無幾
    1979年對越反擊戰,歷時了28天,戰果非常輝煌,佔領了越南北方20多座城鎮,摧毀了很多當年我國援助的項目,達成了最初的作戰目標。但實事求是的說,我軍擊殺了很多越軍的同時,己方的傷亡也不小,尤其是東線部隊。所以很多人都認為作為東線指揮的許世友將軍不算合格,有些人還習慣性地往深層面延伸。
  • 許世友掛帥出徵越南,還未作戰,先辦了3件事,每件都意義重大
    1979年,已有74歲高齡的許世友親自掛帥出徵,與楊得志上將聯手指揮了著名的對越反擊戰。為了確保取得最後的勝利,他在作戰之前特意令作戰部辦了幾件事。不久後,他就與向仲華政委抵達廣西南寧,稍作休息,便召開了作戰會議。
  • 悍將許世友,在解放戰爭中大放異彩,為何在朝鮮戰場上默默無聞
    提起開國將帥,許世友這個名字絕對繞不過,他8歲跟隨拳師進入嵩山少林寺習武,身手了得,作戰期間勇猛無雙,更是多次擔任敢死隊隊長,他也是開國將帥中擔任敢死隊隊長次數最多的優秀將領。我軍統帥曾稱讚他是一員悍將,而他也在解放解放戰爭中大放異彩。
  • 對越自衛反擊戰中,許世友在越南做了一件事,讓敵人頭疼不已
    當時的新中國也剛剛成立不久,作為一衣帶水的鄰國,中國派出了軍事顧問團到越南指導越軍對法作戰。法國殖民者被趕跑了,但是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國又介入到了越南統一戰爭中。為此,應越南勞動黨的請求,中國發起了抗美援越運動,向越南派遣防空部隊以及提供大量的軍事和民用物資,有利地支持了越南的解放鬥爭。
  • 開國上將74歲還要打仗,戰前給兒子50元錢:幫我準備好棺木!
    在保衛上級的任務中,他屢建奇功。可他不願被提拔,一直留在前線。許世友認為,身為紅軍,在哪不是打仗?如果離開戰友,他很是捨不得。當然,他的血氣方剛也鬧出過么蛾子。在受到指揮的時候,他並不好調動。許世友講究自己的主意,他敢打敢拼,倒也表現不錯。如果不是徐總的青睞,他可能真的籍籍無名地活著。為了調動許世友的積極性,徐總指揮大手一揮。
  • 78年對越反擊戰,許世友抵達南寧卻沉迷打獵,葫蘆裡賣什麼藥?
    01引言1978年,許世友奔赴越南,負責對越反擊戰。他剛剛抵達南寧之後,戰爭馬上就要開始了。可讓大家大跌眼鏡的是,許世友天天都要帶著士兵們打獵,可以說是相當沉迷。戰爭在即,將軍怎麼能這麼幹,許世友的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 許世友將軍,傳奇一生,堪稱大忠大孝一代楷模
    許世友將軍,那可是一位傳奇人物,早年在少林寺學武術,23歲時加入紅軍,開始了他為之奮鬥終身的革命事業。在指揮對越反擊戰之前,許世友讓兒子許光花費50元買了一棵樹,做成棺材,以備戰死,事後,許世友卻並未見到自己這口棺材。
  • 許世友下葬時,楠木棺內有三把槍,其中一把手槍的前主人是張靈甫
    屆時,中央領導要以身作則,籤署同意書。當時,毛澤東、周恩來等將領帶頭籤字,但只有一人拒絕籤字。他就是許世友將軍。為此,許世友到北京,向中央說明了自己的理由。他說,他參加革命後一直在外面打仗,母親死前都沒有回家看望。作為一個孝子,他死後要和母親葬在一起。毛澤東深受感動,答應了他的安葬要求。
  • 對越自衛反擊戰:許世友「撤軍」時做了什麼?讓黎筍看後有苦難言
    對越自衛反擊戰:許世友「撤軍」時做了什麼?讓黎筍看後有苦難言 時長聽老一輩的人們說,我們生活在一個幸福的年代,衣食無憂,沒有饑寒交迫。個人覺得這句話的分量過於沉重,非現在的年輕人能理解和體會。
  • 對越自衛反擊戰勝利,慶功宴許世友敬酒來者不拒,最後不知喝多少
    許世友將軍在1985年被診斷出患有肝癌,當時他的病讓醫療小組犯了難,肝癌的治療戒酒是必須的,但是喝酒是許世友將軍的終身嗜好,讓他戒酒比登天還難。對於戒酒他也早就明確表過態了,戒飯可以,戒酒不行。曾有人說許世友將軍是在上少林寺的時候學會喝酒的,那時他才8歲,而且他在少林寺只是個伺候和尚的小雜役,哪裡夠資格喝酒。
  • 王耀武特赦出獄,除親人外最想見的為何是粟裕?
    他出身黃埔三期,精明強幹,智勇過人,是蔣介石倚為幹城的愛將和黃埔系中出類拔萃的骨幹。抗戰時期,他以軍長身份指揮74軍(即整編74師)橫掃日軍,戰功卓著,不僅令74軍抗戰結束時成為了「五大主力」之首,也使自己成為黃埔學生中第一個出任方面軍司令官和省政府主席的人,成就與官階都超過許多黃埔一、二期學兄。
  • 對越反擊戰,我軍兩位總指揮分別是誰?當時多大年齡?
    正所謂「是可忍,孰不可忍」,1979年2月17日,我軍決定進行對越自衛反擊戰,打擊敵人的囂張氣焰。當時分為兩個方向作戰,一個是廣西邊境的東線集團,一個是雲南邊境的西線集團。那麼這兩線的總指揮分別是誰呢?當時年齡多大了?我們接著往下看。
  • 許世友兒女今何在?兒女個個大有成就,三子是將軍,長子行為感人
    開疆拓土的武將中確實有不少武將,但是要說最有名的那個,個人認為應該是許世友將軍。在紅軍時代,許世友以其高強的武藝和過人的膽識,在戰場上屢立奇功,參軍五年,當了紅九軍的副軍長,無論是在蘇區反「圍剿」,還是在長徵途中,重要戰役中都有將軍的身影,到了緊要關頭,他都把生死置之度外,先後七次加入敢死隊,兩次成為敢死隊隊長,成為戰士的表率。
  • 建國後許世友,當20多年地方軍區司令,還當了20多年的京官
    1955年,華東軍區改編為南京軍區,陳毅元帥已經進京當了國務院副總理,粟裕大將進京當了總參謀長,所以許世友自然而然,擔任了南京軍區的司令員,從此一直到1973年八大軍區司令員對調。 很多人可能要問了,許世友為何能成為南京軍區首任司令員,而且任期還那麼久呢?
  • 越軍士兵被俘後,說出了幾個意見,許世友聽後很慚愧
    下面就給大家舉一個發生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的例子!而且「狹義上的對越自衛反擊戰」僅僅持續了不到一個月,而「廣義上的對越自衛反擊戰」持續了十年之久,這其中包括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兩山輪戰」,電影《芳華》中對這段歷史有過還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