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越自衛反擊戰,如果由戰神粟裕來指揮,結果會怎麼樣?
推薦語:每當閉上眼的時候,我們總會想起那些因為戰爭枉死的英魂們,也會想起那些奏響了這一凱旋之歌的英雄烈士們。他們是中國歷史長河當中最美的一抹風景,他們讓我們感受到了中國健兒的熱血,也讓我們感受到了無畏的勇氣。如果要說中國近代史哪一場戰役對於中國而言最重要的話,相信一定會是對越自衛反擊戰,因為這是這場戰役,讓世界各國看到了中國的能力,也給了那些想要侵佔中國領土的國家們一個響亮的耳光。背靠蘇聯的越南都不敵中國,那麼又有什麼國家可以染指中國的領土呢?
對越自衛反擊戰讓大家看到了中國的可能性,也讓我們擁有了幾十年和平,可以去好好發展自己國家的經濟,而中國現今的經濟騰飛,也是那個時候打下的堅實基礎,我們擁有的這一切都是英雄烈士們他們無私的給予才獲得的。對越自衛反擊戰是以中國獲得勝利結束的,但不得不說,當時為了對付越南,中國軍隊的損失也是很大的。
1.我軍戰神粟裕
很多人都在想,如果當時換一個指揮官的話會不會支持就能夠少一點呢?如果對越自衛反擊戰是由粟裕來指揮的話,那麼最終的情況又會如何呢?粟裕大將用兵如神,是中國軍隊歷史上最優秀的軍事家之一。戎馬一生的粟裕大將戰功赫赫,也為中國的革命戰爭,特別是解放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粟裕大將,除了敢打敢拼以外,在戰場上最擅長的就是指揮戰術。他計謀深遠,善用奇兵,以奇得勝,也因為勤於思考,勇於實踐,總能夠帶給大家驚喜。粟裕大將的指揮能力已經達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被稱之為是天才謀略型的統帥。
對越自衛反擊戰是在1979年2月份的時候正式打響的,那個時候粟裕大將已經72歲了,擔任中央軍委常委,這一次的戰役也是中國軍隊從抗美援朝戰役結束之後進行的規模最大的一次戰爭,前後歷時28天,雖然時間很短,可是整個參戰的規模並不小,中國解放軍派出了55萬將領,這是一次典型的多兵種協同的大兵團作戰。
無論是在開戰的過程當中,還是在戰爭結束之後,很多人都在想大兵團作戰不就是粟裕大將的強項嗎?如果是由粟裕大將來指揮,而不是由許世友來指揮的話,會不會這樣過會更大傷亡會更小了,整個進程會不會更加的順利呢?毫無疑問的是粟裕大將的軍事水平肯定是比許世友要高的,可是如果僅僅只因為這個原因就認定粟裕出徵就一定會比許世友打得更漂亮,部隊的傷亡肯定會更小的話,難免大家有一些想當然了。
2.打仗是一個整體工程,戰爭的結果是多方面原因造就的
打仗本身就是一個整體工程,不能只靠著指揮員的運籌帷幄,深謀遠慮,同時也需要士兵們衝鋒陷陣,前赴後繼,哪怕是再高超的謀略,如果沒有大家萬眾一心的話,沒有士兵們去實實在在貫徹的話,也是不可能獲得成功的。
當時在對越自衛反擊戰當中,我軍之所以受傷慘重,除了敵軍的能力之外,還有就是我軍所存在的弊端,1979年作戰的時候,部隊的整體軍事素質其實是比較低下的,首先大家訓練不足,受到特殊時期的衝擊,當時我軍事訓練長期在低層次。還有就是當時新成分的大量增加,都說了是多兵種協同合作,所以當時參戰的各部隊,也都是五花八門。
最關鍵的一個原因就是缺乏實戰經驗,大部分參戰部隊從50年代初期之後就已經沒有打過仗了,長期都是處於和平環境當中的,所以大家肯定是缺乏上戰場的經驗,而在當時越南軍隊剛剛獲得獨立,在此之前接連打了好幾場大仗,論起戰場經驗肯定是要比我軍領先的。
3.戰場要因地制宜,戰術要與時俱進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在當時中國和越南邊境,以及越南北部的地形也使得中國軍隊受到了很大的滯緩。在這樣惡劣的地形環境下,和陌生敵人進行作戰,本身就是全新的課題,也只有通過實戰,才能夠去解決這些問題。粟裕並不是神仙即便用兵如神,可是面對一個全新陌生的環境,哪怕真的是由他來指揮,情況也未必能夠好到哪裡去。
畢竟在對越自衛反擊戰當中,根本就不適合和越南軍隊打大兵團作戰,想要利用解放時期的人海戰術去對付越南人,從根本上是不正確的。一開始我們也犯了沿襲老戰術的錯誤,不過好在後來我們與時俱進,更改了自己的戰術,也獲得了最後的勝利,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
粟裕最擅長的是大兵團作戰,但是在對越自衛反擊戰當中,從地形上來看就是一個非常難啃的骨頭,越南軍隊在暗處,而我軍在明處,對方根據險要地形和工事,常常會讓中國軍隊防不勝防,所以不死人是絕對不可能的,大家如果一味的把中國軍隊的傷亡歸咎許世友將軍的話是不公平的。
總結:粟裕在戰場上指揮作戰的時候,首先必須要先準備充分才能打仗,而他打仗主要是圍殲,消滅敵軍力量,和許世友打法肯定不一樣,中國的軍隊那時雖然素質不太強,但裝備比越南好多了,怎麼打都是壓倒性的,就看怎麼運作。上了戰場,一場戰役的勝負主要是比戰術水平,對於這一場戰役,你還有什麼想說的嗎?對於許世友你還有什麼了解嗎?歡迎在留言區分享討論,歷史的變革和時代的發展,我將與你同在!
參考文獻《許世友》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