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日本女子安樂死全程:從清醒到死亡,僅4分鐘,遺言令人淚目

2020-12-23 史海殘雲

一個人應當時刻尊重他人,尊重不同的觀念,一個人總要嘗試去理解對方的立場,站在對方的立場看問題。」

尊重是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的首要前提,不論雙方關係如何親密,世人可以做到尊重陌生人,尊重不熟悉的人,但卻往往做不到尊重親近的人,尤其是血脈相連的家人。

生活中常見的家庭矛盾多數都因不懂得尊重而引起,小的時候父母剝奪子女玩耍的時間,子女阻撓父母離婚的決定。長大後父母催促子女快點結婚,子女不理解父母的夕陽戀。

這一切都是源於互相之間的不尊重,用血緣關係幹涉對方選擇如何生活的權力。

每個人都天然擁有為自己做主,對於自身每件事情的決策權。在做選擇的時候,外界其他人的幹預,可以完全不用在意,因為社會上的關係是能夠解除的,對於自身沒有太大的影響,但是身邊的親人呢?親緣關係會從每個人出生開始,伴隨到死亡為止。

世人總是無法忽略親人的反對,最後只有兩種結果,一是妥協於親情的綁架,放棄自己的決定,二是背負親情的裂痕,堅持自己的決定。兩種結果都會留下遺憾,做不到雙方都滿意的結局。

但是懂得尊重的親情還是存在的,一位日本女子安樂死的4分鐘全程,從清醒到死亡都在家人的陪伴支持下進行,遺言更是讓人淚溼眼眶。

家人陪伴,安然離世

2019年日本NHK電視臺播出了一則紀錄片《她選擇安樂死》,講述了一名日本女子小島美奈,在面對病魔時的抉擇以及遠赴瑞士實施安樂死的全部過程。

小島美奈和電視臺共同希望可以通過這則紀錄片,令社會對於安樂死有更深刻的認識,以後可以得到法律的允許。

2018年NHK電視臺在得到小島美奈的同意後,開啟了對她全程跟拍的記錄。由於在日本安樂死是不合法的,小島美奈在網絡瀏覽中發現只有瑞士可以接收外國安樂死患者。

她迅速給瑞士安樂死機構發送郵件,就在這年冬天,小島美奈在兩個姐姐的陪伴下前往瑞士,醫生很快對她進行了身體以及心理上的測試,得到了她可以進行安樂死的消息。

小島美奈和姐姐們來到一家餐廳,享受屬於家人的最後一頓晚餐,之後小島美奈讓姐姐為她洗澡,自主能力很強的美奈,整個患病期間都沒有讓姐姐幫忙洗過澡。

姐妹三人徹夜長談,彼此安慰,鼓勵,以求最後互相之間沒有來不及說的話,也不留一絲遺憾。

第二天,三人一同前往安樂死機構,美奈籤字之後,姐姐就開始默默的哭泣,醫生給美奈插好輸液瓶,最後的階段需要她自己打開輸液開關,完成安樂死的最後階段。

在攝像機的記錄下,美奈微笑著打開了開關,姐姐一邊痛哭,一邊對美奈說著「謝謝,小妹」,「對不起」,美奈最後含著笑容對姐姐說的最後一句話是「我現在真的感到很幸福,真的特別感謝你們」。僅僅經歷了短短的4分鐘,美奈安詳的閉上了雙眼。

紀錄片的播出讓世人對於幸福赴死的小島美奈,以及家人能夠尊重美奈的決定很是好奇。究竟美奈的完整人生是什麼樣的?

獨立女性

1967年小島美奈出生於日本一個普通家庭,雖然自幼父母離異,但是並沒有對她造成任何傷害,美奈有兩個姐姐對她愛護有加,在姐姐們的細心照顧下,性格依然很是獨立自主,並且優秀自信,高中畢業後成績優異的美奈前往了韓國首爾大學讀書。

大學畢業後美奈一直從事著韓語翻譯方面的高薪工作,工作中的影像資料,可以看到美奈站在臺上毫不怯場,自信大方的職場女強人模樣,這也令姐姐們感到特別驕傲自豪。並且美奈在東京有房子,車子,感情方面和很多日本大城市生活的人群一樣,對婚姻並不感興趣。

美奈一直在東京過著獨居生活,是一位非常優秀的新時代獨立女性。她對自己的生活規劃也很是全面,45歲時選擇從一線工作退出來,可以不要那麼忙碌,選擇了一所兒童福利院的工作,開啟了輕鬆悠閒的人生第二個階段。

但是沒有想到新生活才開始了三年的時間,在一次體檢中美奈發現自己患有一種罕見病——多系統萎縮症,這種疾病到目前為止既沒有發現病因,也沒有治癒的可能。這個消息猶如晴天霹靂,炸翻了小島美奈的平靜生活。

病情加重

美奈將患病消息告訴了姐姐們,三人共同決定讓美奈從東京回到老家,一家人一起生活,直到美奈入院為止。起初有著家人的支持鼓勵,美奈心態很好,積極配合著各種治療。

但是好景不長,美奈的病情很快惡化,語言功能退化,說話速度越來越緩慢,肢體都在肌肉萎縮中變得不協調。行走能力變化更是迅速,從開始的步履蹣跚,需要扶著牆走路,到平地摔跤,然後只能在地上爬行,基本已經完全喪失行走能力,只能依靠輪椅行動。

生命的尊嚴是普遍的絕對的準則。生命的尊嚴是沒有等價物的,是任何東西都不能代替的。

自尊心很強的美奈爬行的時候,都不敢看姐姐們的眼睛。並且雖然行動遲緩,依然堅持自己緩慢的吃飯,洗澡。

喪失行走能力之後,美奈只能生活在床上或者輪椅上,每天睜開眼睛就是蒼白的天花板,疾病帶來身體上的疼痛,只能每天吃著止痛藥度過。

在病魔的折磨下,美奈身體痛苦的同時,精神上也受到摧殘,深感這樣的生活極其沒有尊嚴。美奈想到了自殺結束這樣雙重折磨的生活,但肢體緩慢笨拙的移動,使得美奈連自殺都成了奢望,幾次自殺均以失敗告終。

美奈最後決定安樂死,姐姐們心裡是不希望的,無論怎樣面對親人的死亡,世人都不願接受。

只不過美奈的病症確實無法治癒,並且遭受很多痛苦,姐姐們更不忍心看到這些,所以尊重美奈的選擇,陪伴美奈迎來死亡。

小結:

親人之間彼此尊重才是最美好的親情,不要將自己的想法強加於他人身上,要去理解對方做出決定的原因,設身處地的為對方著想,而不是以自我的角度對對方進行批判。

將親人當做單獨存在的個體,不要用親情進行捆綁,每個人首先要是一個自由的人,然後才是各種人際關係的牽絆。認清這些尊重對方,很多矛盾就會迎刃而解,會獲得雙方都滿意的結果。

當彼此尊重之後,每個重要的決定都能夠得到家人的支持鼓勵,會感受到更多的力量支撐著自己,整個家庭都會體會到更多的幸福和安心。

就像美奈和姐姐們一樣,最後姐姐是在感謝美奈出現在自己生命中,給自己的人生帶來了很大的意義,「對不起」是因為姐姐對美奈的病痛束手無策,沒有辦法替她分擔解決。

美奈在姐姐們的尊重下,面帶笑容,幸福的死去。姐姐們也看到了美奈的解脫和幸福的感受,雙方都安心的得到了最好的結果。

這樣的結局很是美好,家人的尊重與否,都會帶來極大的迥然不同的力量,尊重帶來的愛護和互相理解讓人生圓滿了很多。

希望大家以後像這樣尊重家人,也教會家人懂得尊重。互相成為彼此最牢固的依靠,分享彼此的幸福與喜悅,在人生的道路上共同前行。

相關焦點

  • 日本女子安樂死全程:短短4分鐘,從注射到死亡,2字遺言讓人淚目
    不過隨著現代社會的改變,生子嗣似乎已經成了一種文化上的「落後」,而曾經「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的儒家國度,也開始有各種各樣令人眼花繚亂的文學開始宣揚一些「先進」理念。比如丁克、比如安樂死。其實不僅僅是中國,日本方面的這種進程比我們做得更加「先進」,早在50年代的時候,他們就開始引進了類似於人體藝術一樣的東西。
  • 日本安樂死女子:從清醒到離開人世僅需4分鐘,過程令人淚目
    可就是如此珍貴的生命,到了今天,卻在被越來越多的人主動放棄。「有時候,活下去,比死更需要勇氣。」在大多數情況下,人們對於生的渴望會戰勝一切艱難與困苦,但在某些極為特殊的時候,原本珍貴的生命就像是一個揮之不去的夢魘,一張越纏越緊的絲網,讓人透不過氣。在日本的一位女士就遇到了一個特殊的情況,這個情況讓原本生活快樂衣食無憂的她不得不走上主動放棄生命的道路。
  • 日本女性安樂死全過程,從清醒到死亡短短4分鐘,感動數萬網友
    安樂死從字面意思就可以理解出它的意思「幸福」的死亡。最早提出安樂死是16世紀,因為當時有天賦人權的思想,當時並不提倡,。隨後荷蘭是第一個將安樂死作為合法化的國家。緊接著瑞士等國家也有了這項政策。 進行安樂死的關鍵步驟主要有:一病人的申請;二醫生的診斷;三病人和醫生達成協議;四醫生教病人實施操作,病人自願實施。
  • 日本女子最後選擇了「安樂死」,清醒到死亡全過程只用了四分鐘
    生老病死是常態這個世界上每天都有嬰兒誕生,但是也有人在逐漸老去,其實生老病死是人類的常態,但是對於死亡,卻沒有人能夠平靜對待,畢竟我們都有感情。但是在日本卻有一個女子,選擇用「安樂死」,用微笑的方式,離開人世。
  • 日本女子安樂死全過程:從清醒到死亡的四分鐘,遺言讓人淚奔
    到了1935年,英國成立了世界上首個安樂死合法化委員會,即便沒有真正實現安樂死的合乎法律,但也是一次勇敢的進步。它雖然弊端眾多,但在飽受病痛折磨耗費人力物力的病人面前,就是一場恩賜,賜予他們在睡夢中有尊嚴死去的權利。日本一位名叫小島奈美的女子就是這樣一名選擇安樂死的病患。 多系統萎縮症
  • 日本一52歲女子安樂死:過程僅4分鐘,死前說了句謝謝
    這個問題有著眾多不相同的答案,但在眾多的死亡原因中,最多的還是無法忍受病魔的折磨。日本女子小島美奈就是因為覺得,在病魔的折磨下,沒有尊嚴地活著才是莫大的痛苦,因此主動選擇安樂死。高中畢業後,小島美奈前往韓國首爾大學學習,畢業後回歸日本,一直從事韓語翻譯方面的工作,靠著紮實的語言功底與出色的個人能力,她拿著令人豔羨的薪酬。小島美奈工作努力,能力強悍,是一位獨立又優秀成功的女性,身旁自然也不缺乏追求者,但是小島美奈並沒有選擇身邊任何一位追求者,而是選擇了獨居生活。
  • 日本女子安樂死的全程:短短4分鐘,在親人歡笑聲中離世,過程催人淚下
    對每個人來說,世上只有2件事是最公平的:即出生和死亡。但人們對兩者的態度,卻完全不同:當生命降臨時,人們是喜悅的;當生命結束時,人們是悲傷的。 我們都知道「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卻做不到平等對待生死,因為我們有血有肉有情感。
  • 日本女子在瑞士「安樂死」的全程,從清醒到離世,過程催人淚下
    不少患者在病痛的折磨中離世,不少病人甚至想要尋求安樂死,但由於法律不允許,也只能苦苦忍受著病痛,直到有一天被病魔打敗,結束生命。 人活著,就好,對家屬是一種安慰,但患者卻並不想沒有尊嚴的活著,比如日本這位女子小島,她就在最後選擇了安樂死,解救了家人,也讓自己得到了救贖,這是怎麼回事呢?
  • 亞裔女子4分鐘安樂死全過程,她的臨終遺言,看哭百萬網友
    相比於新生,死亡永遠是個忌諱的話題,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對死亡的蔑視,相反,它很正式.死亡,在某種意義上來講,只是肉體的離去,卻不是徹底的消亡.正如愛需要勇氣,死亡!更需要勇氣與勇敢!日本NHK電視臺曾在網絡上發布了一位女性—小島,遠赴瑞士選擇安樂死的全程紀錄片,這段視頻看哭了百萬網友!
  • 日本一女子接受安樂死,僅4分鐘便告別世界,看哭無數網友!
    與常言道:「好死不如賴活著」一樣,無論生活給予怎樣的打擊,人的生命總是最為珍貴,也是一去難再的。「安樂死」是一種因世界上的不治之症,而產生的一種自主死亡的方式。雖然人們總說,只要還活著就一定能看到希望,但是在這世上總有那麼一些人覺得「活著」對於他們來說就是一種痛苦,他們或被病痛折磨,認為「死亡」是一種解脫。日本NHK電視臺為一位名叫小島美奈的日本女性拍攝了一部紀錄片,她因病痛而選擇接受安樂死,僅四分鐘的時間便告別了世界,紀錄片看哭了萬千網友。
  • 日本一51歲女性安樂死全過程:從清醒到離開人世,她只用了4分鐘
    ——《報任安書》在和平的年代裡,一些人死得也許就像司馬遷所說的「輕於鴻毛」,但是他們安穩地度過了一生,在自己的崗位上面發光發熱,到了壽終正寢的年齡,自然而然地去了,這是生命的正常輪迴。只是很多人對於死亡非常害怕,卻不知道有人覺得沒有尊嚴地活著才是莫大的痛苦。日本一51歲女性深有體會。
  • 日本女子被執行安樂死:在生命的最後4分鐘裡,她微笑告別親友
    導語 「安樂死」一詞源於希臘文,其包括兩層含義,一種是安樂的無痛苦死亡,還有一種則是無痛致死術。不過,在中國則被定義為病人在垂危狀態下,精神和身體承受極端痛苦,在病人要求下,經過醫生認可,可用人道方法使得病人在無痛苦狀態中提前結束生命。
  • 日本女子安樂死全過程:用4分鐘道別世界,錄像看哭無數網友
    所以有一些人認為,如果要自己毫無意識的像一堆會呼吸的肉一樣,慢慢在病床上死去,不如清醒的選擇安樂死,至少這樣可以保留一個人最後的尊嚴。03因為安樂死在日本並不被允許,所以小島美奈選擇了瑞士的一家安樂死機構,並向之提出了申請。同時小島美奈說服了自己的兩個姐姐,接受了她最終選擇的死亡方式。姐姐們雖然反對小島美奈的決定,但是此時的小島美奈已年近半百,她完全有能力做出自己的決定。
  • 主持人傅達仁安樂死全程:在家人陪伴下喝下毒藥,躺兒子懷中離世
    「生亦何歡,死亦何苦」 一提起死亡,很多人都覺得是痛苦的,但對於一些病重的人來說活著才是痛苦的,死亡是解脫。躺在病床上的人接受不了疾病化療的痛苦,想要親手結束自己的生命,為了能走得體面些通常會選擇一種新式的死亡辦法——安樂死。
  • 他從安樂死找到安樂了嗎?| 析體育名嘴留下「客死他鄉」哀歌
    傅爺4時45分進入「尊嚴」死亡之屋,21分鐘後,5時6分再度更新臉書,披露他和李敖兒子李戡的忘年情誼。人們發現,李戡給他發信息的時間竟是4時44分。Dignitas網站上就提到,要安樂死必須是罹患無法治癒的疾病,又或者有無法忍受的痛苦或失去活動能力等。瑞士安樂死法令也規定,機構必須確認病患提供兩個醫生所開立的診斷書,病患要在意識清醒下,了解安樂死的定義和程序。首先先上網登記後註冊機構會員並繳交年費,再寄送自己的醫療記錄,說明無法忍受病情的原因,這些總共4300美元。
  • 安樂死:中途變卦怎麼辦?
    | 朱力遠2018年11月9日,荷蘭海牙一名曾為病人執行過安樂死的醫生被起訴,成為2002年4月荷蘭安樂死法律正式生效之後的第一起官司,因而備受世界關注。正是死前最後一刻也要表達同意這一規定迫使奧黛麗·帕克選擇提前死去,因為癌症晚期的她,癌細胞已經擴散到大腦和骨骼,她擔心自己屆時頭腦不清醒而失去安樂死的資格。加拿大的這一法律規定通過於2016年,剛剛實行了兩年。
  • 火影忍者:最淚目場景都有哪些?不止有自來也之死
    ,再不斬請求卡卡西將自己埋葬在白身邊,淚目。4、帶土目睹琳死亡一定是發生了什麼可怕的事,使帶土從一個幫助老婦人過馬路的樂觀男孩變成了手上沾滿鮮血的世界頭號戰犯,這個可怕的事就是親眼目睹自己最好的朋友卡卡西殺害了自己最喜歡的女孩琳,並且無能無力,這一幕本身就很感人,但後來得知,琳在變成真兇後,故意刺穿卡卡西的手臂,這一幕更讓人心碎。
  • 小島美奈:被病痛折磨不堪,她選擇安樂死,按下開關四分鐘後去世
    生死離別是人世間最為悲慘的事情,然而死亡是任何人都無法逃脫的自然定律,壽終正寢尚且不論,我們時常能夠聽到某些地區傳來有人自殺的消息,這讓人們在惋惜這些生命的同時也不禁會思考:究竟是什麼樣的痛苦能夠讓這些人連死亡都不懼怕?
  • 「姐姐陪我去安樂死,我要放過我自己」
    電視臺又播出了一部紀錄片,第一次全程記錄了一位女性前往瑞士進行安樂死的全過程。一次她從網上知道了「安樂死」,一直備受病痛折磨的她感覺到這是唯一的出路,但這在她居住的日本難以實現。迄今為止,在全世界能實行「安樂死」的國家屈指可數,向外國人開放安樂死的國家更少。目前,只有瑞士的幾家民間機構可以接待外國人。
  • 我想活得體面,到死都是:人生最後的尊嚴,是安樂死
    他決定放棄積極治療,了解到瑞士是全世界唯一一個可以為外國人提供安樂死的地方。兒子傅俊豪和他去了瑞士,在知道安樂死的死亡流程後,傅俊豪退縮了,把他拽回了家。那時候,家人很自私地,只想讓他多陪他們久一點。安樂死合法的閥門一旦打開,病人會不會不是因為痛苦,而是因為遷就親人而違心地選擇安樂死?對於阿爾茨海默病患者來說,還有一個悖論式困境。假如我現在意志清醒,籤訂了安樂死的協議書,但這隻代表了我現在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