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女子安樂死全過程:從清醒到死亡的四分鐘,遺言讓人淚奔

2020-12-26 騰訊網

安樂死的起源從古希臘時期便有跡可循,斯巴達人崇尚健康與武力,處死患有疾病的不健康兒童,既擺脫他們的痛苦也有利於族人的興旺。這種方法受到了偉大的哲學家柏拉圖的讚揚,其他一些偉人也支持這樣沒有痛苦在睡夢中死去的方法,很浪漫也很尊重人權。到了1935年,英國成立了世界上首個安樂死合法化委員會,即便沒有真正實現安樂死的合乎法律,但也是一次勇敢的進步。它雖然弊端眾多,但在飽受病痛折磨耗費人力物力的病人面前,就是一場恩賜,賜予他們在睡夢中有尊嚴死去的權利。日本一位名叫小島奈美的女子就是這樣一名選擇安樂死的病患。

多系統萎縮症

日本NHK 以紀錄片的形式講述了這段悲傷又溫暖的故事。小島奈美是一個韓語翻譯家,有兩個姐姐和一個妹妹,姐妹之間關係融洽,非常幸福。但在小島奈美48歲的時候,四肢開始變得酸脹、不太利索,說話的時候肌肉的張弛也變得異常困難。姐姐們趕快將小島送到臨近的醫院看病,醫生診斷出小島患上了多系統萎縮症,這是一種病因不明,多發生於中老年階段的神經系統罕見疾病,目前的醫術無法救治,病患的剩餘生存時間只剩6年。

確診後的小島一家直接從天堂調到了地獄。經過一番苦痛掙扎後,姐姐們和小島都認下了這個事實,她們想裝作沒事人一樣正常的休息生活,可無力的手腳和口齒不清像擺動不停的鐘表,時刻提醒著小島奈美她的殘缺和身體的疾病。她不服輸,想憑藉意志力創造奇蹟,她努力控制自己的手指,以幼齡兒童拿筷子的姿勢吃飯,她以輪椅作為支撐點,慢慢挪動著走路。一開始這些行動確實是成功的,小島奈美在她的日記中表達了自己歡呼雀躍的心,可隨著時間的推移,病情越來越嚴重,握不住筷子,輪椅代步,最後連姐姐的臉龐都看不清了。

安樂死

小島不想再折磨自己也折磨家人了,她希望能保持自我意識的有尊嚴的死去,安樂死是最合適的辦法。可是在日本,執行安樂死的前提條件是病患身體已瀕臨崩潰,小島還達不到那個程度。她就在網上偷偷查詢支持安樂死的國家,最終選定了瑞士一家叫life circle的機構,2011年起成立,迄今為止已接受了1600次安樂死請求。姐姐與朋友們都無法理解小島的決定,可是在看到妹妹眼中的祈求,閱讀她一篇篇飽受折磨的日記時,姐姐們釋然了,與其痛苦下去,不如早些解脫。

執行安樂死的前一天晚上,機構的醫師前來確定了小島的身體與精神狀況,後來兩個姐姐與奈美聊了很久,最後抱頭痛哭。第二天,又來的新的醫師進行精神判定,最終敲定了安樂死的時間,前往機構的半小時,成了小島奈美與姐姐們最後相處的時光。躺在病床上掛著安樂死藥水的奈美微笑凝視著親人與醫師們,流著淚道:「謝謝。」淚水朦朧間,打開了藥水,四分鐘後,飽受病痛折磨的小島奈美陷入了永遠的醒不來的夢中。

相關焦點

  • 日本女子最後選擇了「安樂死」,清醒到死亡全過程只用了四分鐘
    生老病死是常態這個世界上每天都有嬰兒誕生,但是也有人在逐漸老去,其實生老病死是人類的常態,但是對於死亡,卻沒有人能夠平靜對待,畢竟我們都有感情。但是在日本卻有一個女子,選擇用「安樂死」,用微笑的方式,離開人世。
  • 日本女子安樂死全程:短短4分鐘,從注射到死亡,2字遺言讓人淚目
    比如丁克、比如安樂死。其實不僅僅是中國,日本方面的這種進程比我們做得更加「先進」,早在50年代的時候,他們就開始引進了類似於人體藝術一樣的東西。而如今的日本更是把少子化變成了一種常態,人們開始厭惡於生孩子,乃至於厭惡談朋友,最終導致絕大多數人都呆在家裡,成了「宅」一族。沒有了愛情和對後代的義務,雖然讓人變得更為「自由」,但是卻也加深了人們的孤單與脆弱。
  • 記錄日本女子安樂死全程:從清醒到死亡,僅4分鐘,遺言令人淚目
    每個人都天然擁有為自己做主,對於自身每件事情的決策權。在做選擇的時候,外界其他人的幹預,可以完全不用在意,因為社會上的關係是能夠解除的,對於自身沒有太大的影響,但是身邊的親人呢?親緣關係會從每個人出生開始,伴隨到死亡為止。
  • 日本女性安樂死全過程,從清醒到死亡短短4分鐘,感動數萬網友
    如果對方的觀點片面,可以細心勸說,加以改正的;那如果傾聽後,發現自己有不足地方,那就虛心學習,人是不可能十全十美的,但我們要儘可能的完善,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才能夠達到自己曾經羨慕的「別人」。所以尊重也是每個人需要重視的問題。 安樂死從字面意思就可以理解出它的意思「幸福」的死亡。最早提出安樂死是16世紀,因為當時有天賦人權的思想,當時並不提倡,。
  • 日本一51歲女性安樂死全過程:從清醒到離開人世,她只用了4分鐘
    ——《報任安書》在和平的年代裡,一些人死得也許就像司馬遷所說的「輕於鴻毛」,但是他們安穩地度過了一生,在自己的崗位上面發光發熱,到了壽終正寢的年齡,自然而然地去了,這是生命的正常輪迴。只是很多人對於死亡非常害怕,卻不知道有人覺得沒有尊嚴地活著才是莫大的痛苦。日本一51歲女性深有體會。
  • 日本女子在瑞士「安樂死」的全程,從清醒到離世,過程催人淚下
    」這樣的醫學現實,讓人沉重和無奈。 雖說如今醫學條件發達,但終究能夠對抗人類的疾病太少太少了。不少患者在病痛的折磨中離世,不少病人甚至想要尋求安樂死,但由於法律不允許,也只能苦苦忍受著病痛,直到有一天被病魔打敗,結束生命。
  • 日本安樂死女子:從清醒到離開人世僅需4分鐘,過程令人淚目
    在大多數情況下,人們對於生的渴望會戰勝一切艱難與困苦,但在某些極為特殊的時候,原本珍貴的生命就像是一個揮之不去的夢魘,一張越纏越緊的絲網,讓人透不過氣。在日本的一位女士就遇到了一個特殊的情況,這個情況讓原本生活快樂衣食無憂的她不得不走上主動放棄生命的道路。對於這位女子,特殊的情況讓她連自殺都做不到,只能歷經波折去往瑞典尋求安樂死。
  • 日本一52歲女子安樂死:過程僅4分鐘,死前說了句謝謝
    世間所有生命的終局都是死亡,沒有人能夠逃脫這個自然規律。或許每個人都對死亡有著自己的了解,但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死亡帶來的恐懼都是深刻的,幾乎成為了人類的本性。但是也有人會跳出這個循環,我們有時也能夠聽到一些自殺的消息。
  • 日本女子安樂死的全程:短短4分鐘,在親人歡笑聲中離世,過程催人淚下
    對每個人來說,世上只有2件事是最公平的:即出生和死亡。但人們對兩者的態度,卻完全不同:當生命降臨時,人們是喜悅的;當生命結束時,人們是悲傷的。 我們都知道「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卻做不到平等對待生死,因為我們有血有肉有情感。
  • 日本女子安樂死全過程:用4分鐘道別世界,錄像看哭無數網友
    所以有一些人認為,如果要自己毫無意識的像一堆會呼吸的肉一樣,慢慢在病床上死去,不如清醒的選擇安樂死,至少這樣可以保留一個人最後的尊嚴。03因為安樂死在日本並不被允許,所以小島美奈選擇了瑞士的一家安樂死機構,並向之提出了申請。同時小島美奈說服了自己的兩個姐姐,接受了她最終選擇的死亡方式。姐姐們雖然反對小島美奈的決定,但是此時的小島美奈已年近半百,她完全有能力做出自己的決定。
  • 亞裔女子4分鐘安樂死全過程,她的臨終遺言,看哭百萬網友
    相比於新生,死亡永遠是個忌諱的話題,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對死亡的蔑視,相反,它很正式.死亡,在某種意義上來講,只是肉體的離去,卻不是徹底的消亡.正如愛需要勇氣,死亡!更需要勇氣與勇敢!日本NHK電視臺曾在網絡上發布了一位女性—小島,遠赴瑞士選擇安樂死的全程紀錄片,這段視頻看哭了百萬網友!
  • 日本女子被執行安樂死:在生命的最後4分鐘裡,她微笑告別親友
    導語 「安樂死」一詞源於希臘文,其包括兩層含義,一種是安樂的無痛苦死亡,還有一種則是無痛致死術。不過,在中國則被定義為病人在垂危狀態下,精神和身體承受極端痛苦,在病人要求下,經過醫生認可,可用人道方法使得病人在無痛苦狀態中提前結束生命。
  • 日本一女子接受安樂死,僅4分鐘便告別世界,看哭無數網友!
    與常言道:「好死不如賴活著」一樣,無論生活給予怎樣的打擊,人的生命總是最為珍貴,也是一去難再的。「安樂死」是一種因世界上的不治之症,而產生的一種自主死亡的方式。「安樂死」在一開始提出之時,就充滿了爭議,有人認為這是一種謀殺,有的人又認為這是那些患有不治之症病人的福音,就是這樣一個飽受爭議的自主死亡方式,仍然得到了一些國家的支持,並且將它合法化,瑞士就是其中之一。
  • 一名女子安樂死的全過程,她和親友們都在笑,最後安靜地離開
    在安樂死的整個過程中,一個女人和她的親戚朋友笑了,最後悄悄地離開了。 安樂死可能是每個人都熟悉的,因為安樂死意味著對無法治癒的病人停止治療或使用藥物,這樣病人就可以無痛苦地死去。它包括兩層含義,一是幸福的無痛死亡;第二是無痛死亡。
  • 小島美奈:被病痛折磨不堪,她選擇安樂死,按下開關四分鐘後去世
    生死離別是人世間最為悲慘的事情,然而死亡是任何人都無法逃脫的自然定律,壽終正寢尚且不論,我們時常能夠聽到某些地區傳來有人自殺的消息,這讓人們在惋惜這些生命的同時也不禁會思考:究竟是什麼樣的痛苦能夠讓這些人連死亡都不懼怕?
  • 臺灣名嘴安樂死的過程曝光:體面告別,沒有遺憾
    還是選擇坦然地面對死亡,有尊嚴的離開這個世界?當然,也或許你從未考慮過這個問題,因為死亡,對於我們每個人而言看上去都是那麼遙遠。尤其是在中國的文化傳統中,死亡是十分忌諱的話題。事實上,國人對死亡有種與生俱來的厭惡。因此,安樂死也成了很多人(甚至包括醫生)不能觸及的禁區。時至今日,安樂死在我國法律上仍是個空白區。
  • 他從安樂死找到安樂了嗎?| 析體育名嘴留下「客死他鄉」哀歌
    安樂死是由醫師幫病人施打藥物,但瑞士法律並不允許安樂死,只淮許「輔助自殺」。過程將是先服下止吐劑,半小時後再喝麻醉劑「硫噴妥鈉」,接著與親友道別後,逐漸陷入昏迷,最後呼吸系統癱瘓,在10分鐘至1小時內死亡,「尊嚴」鼓勵病患在親友陪伴下進行。瑞士目前有兩家機構執行所謂的「醫師協助自殺」:一就是傅爺來的Dignitas(尊嚴),客戶不限國籍。
  • 我想活得體面,到死都是:人生最後的尊嚴,是安樂死
    但支架每次只能放半年,時間一到,又要動手術把支架取出來再放進去。第二次放支架的時候,切除了膽。同時,大病小病輪番侵襲,左眼視力退化到幾乎全盲,痛不欲生。他開始積極尋求安樂死。03關於安樂死的爭議安樂死(Euthanasia)源於希臘語「好的死亡」。我國對安樂死的定義是:患有不治之症的病人在垂危狀態下,由於精神和軀體的極端痛苦,在病人和其親友的要求下,經醫生認可,用人道的方式讓病人在無痛苦的狀態中結束生命過程。
  • 安樂死合法化之爭:我們以何種姿態面對死亡?
    你不會想要一個喬治·卡斯特,你需要的是一個羅伯特·李, 一個既懂得怎樣攻取贏得領土,也知道無法制勝時如何投降的人,一個明白如果全部所為就是苦戰到底則會造成最大損失的人。」這本書並沒有直接討論安樂死之爭,但卻藉由對臨終關懷重要性的強調,觸及了安樂死之爭背後的某些本質問題:我們應該如何面對死亡?
  • 傅達仁安樂死全過程:在親人陪伴中喝下4口毒藥,過程讓眾人淚崩
    對於每一個人的出生,這是我們決定不了的,但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死亡,都是有著各種悲傷的故事,但是現在在這個世界上,多了一種能夠自主選擇體面的死亡離開這個世界的方式,那就是安樂死。美國的俄勒岡州1994年的時候,是第一個允許醫生為只有半年壽命的絕症患者實施安樂死的州,從1997年開始正是頒布法令一直到現在,已經有了200多名絕症患者選擇了安樂死。什麼是安樂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