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井下井「地下工作者」找毛病

2020-12-23 瀟湘晨報

莊彥鳳(左)對管線計量表進行檢修。

巡線人員沿腳鐵架下到井中。

經過連續幾年的「汽改水」改造工程,我市目前已建成多條高溫水供熱主管線,城區「供熱一張網」架構初步形成,供熱效果大幅度提升。但這同時意味著,一旦有一條高溫水供熱主管線發生故障,就可能大面積影響正常供暖,所以對供熱主管線的日常巡檢維護就顯得相當重要。12月4日,記者跟隨市城投集團民生熱電的巡線人員,來到位於地下七八米處的位置,對供熱主管線進行巡檢,親身體驗他們日常巡線的辛苦和付出。

下到約八米深的井中對管線進行巡檢養護

12月4日,記者隨巡線人員莊彥鳳、劉剛、李永全和辛志文來到高新區新玉清東街與新福壽東街交叉口,在該路口西北角位置的綠化帶內,有兩個高約一米的井臺,這就是濰坊發電廠至寒亭區直徑1.2米高溫水供熱主管線上的一處供熱計量井。

莊彥鳳先將兩處井蓋全部打開通風,趁這工夫,李永全和辛志文趕緊將照明燈、扳手等工具準備好。記者從井口往下望去,裡面黑洞洞的,看不到底。劉剛介紹,這處供熱計量井約八米深,他們幾十秒就能安全下到井底。

為給記者壯膽,李永全先行下井,用照明燈給記者照著。往下爬時,記者幾次腳底打滑,差點踩空。隨後,辛志文和莊彥鳳緊隨在記者後面來到井下,幾人開始了對管線的巡檢養護。

借著井口透過的光和照明燈光,記者看到,管道架設在距井底兩米高的位置,管道內就是從發電廠輸送至寒亭區的高溫水。幾人先是核查了一下計量表是否正常運轉,隨後又檢查幾處管道連接口的螺絲是否牢固。經檢查,有多個螺絲出現鬆動,他們連忙用扳手擰緊。辛志文介紹,由於管道內是高溫水,受熱脹冷縮作用,螺絲很容易鬆動,檢修時就需要時刻關注。

每人每天需要攀爬三十餘次,最怕雨雪天

井下是高溫水管道,溫度較高,不一會兒就感覺溼熱難耐。而巡線員們還要爬到高溫水管道上,他們小心翼翼地往前挪動,仔細地對管道進行巡檢。在井下待了約十分鐘,這處計量井檢修完畢,返回地面。劉剛說,井內氧氣稀薄,平時他們一般都是四個人一組外出巡檢,兩人下井,兩人守護,輪流巡檢,最大程度地保證安全。

記者從井下爬出來時,全身沾滿溼泥。辛志文說,對他們來說這是常事。他們最怕的就是下雨天和下雪天,下雨天雨水流進井裡,井壁上和井底下全是泥水,需要穿水鞋下井,既艱苦又危險。下雪時同樣如此,鞋底太溼滑,腳鐵架上同樣溼滑,下井就非常危險,必須加倍小心。

莊彥鳳介紹,目前他們集團有高溫水供熱主管道近40公裡,超100處閥門井、近30處計量井,另外,還有數十處洩水井和排氣井等,每處井都需要進行巡查。這些井深的達十餘米,淺的也有七八米。一天需要巡檢兩次,上午和下午各一次,粗略算下來,他們每個人每天要上下攀爬三十餘次。下井後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對管線進行檢修,然後趕赴下一處。

供暖季到來前最忙,每天需要跑上百公裡

很多人以為,供暖季每年就四個月的時間,其餘時間工人們就輕鬆了,實際上並非如此。一年中他們每天都要對供暖主管線進行巡檢,即使在非供暖季,這個步驟也必不可少。一方面是對主管道進行巡查養護,及時將一些可能發生的故障排除掉。另外,則是通過巡查,看是否存在施工、頂管等可能損壞供暖主管道的行為。一條供暖主幹道耗資數億元,一旦發生損壞,維修難度相當大,必須把任何可能的隱患提前排除。像夏季遇到降雨天氣,井內大量進水,就必須攜帶設備下井抽水,否則積水長時間得不到排除,主管道就會鏽蝕損壞。

每年供暖季到來前,是他們一年中最忙碌的時候,需要對整個管網進行調試運行,對供暖管網進行維護保養及注水,對任何一處可能存在的隱患反覆巡查及時排除,一天需要跑上百公裡,連續工作十幾個小時,身體和精神都面臨著巨大考驗。他們即便是睡覺前,都會在腦海裡反覆復盤,看巡查過程中有沒有遺漏。「這麼長的供暖主管道,大半年時間沒有正式使用,擔心出問題,我們能做的就是全力把管線養護好,把隱患排除。」莊彥鳳說,供暖季正式開始前,他們就像高考生,千辛萬苦就等著這一場考試,只要系統平穩運行起來,再苦再累感覺都值了。

24小時巡檢待命全力保障供熱安全

自2015年開始,我市決定將中心城區的蒸汽供熱管網全部換成高溫水供熱管網。先後建設了濰坊發電廠至高新區直徑1米高溫水管線、至奎文區直徑1.4米高溫水管線、至寒亭區直徑1.2米高溫水管線,城區「供熱一張網」架構初步形成。

其中,市城投集團投資建設了濰坊發電廠至奎文區、濰坊發電廠至寒亭區等共計4條高溫水供熱主管道,總長度近40公裡,同時還建設了兩處泵站,由濰坊民生熱電控股有限公司具體負責這幾條高溫水供熱主管道和泵站的安全運行。這幾條高溫水供熱主管道的總供熱能力達到了3500萬平方米,約佔市區總供熱面積的三分之二。

相對於蒸汽供熱,高溫水供熱有安全、穩定、節能、高效等優點。不過,這些供熱主管道一旦在供暖季發生故障,就可能影響較大片區域的居民正常供熱,甚至還可能會導致城區大面積停暖。所以,泵站工作人員24小時堅守崗位,隨時觀察中控室、高壓變頻設備、水泵等設備及供熱計量監控系統,確保高溫水供熱運行平穩、高效。室外巡查人員則奔波於每一處檢查井中,保護管線安全運行。為保障轄區3500萬平方米、100萬用戶溫暖過冬,全體人員放棄節假日奮戰在一線。尤其是供暖季期間,24小時運行巡檢、24小時搶險待命,全力保障供熱安全,用辛苦和付出,守護著萬家溫暖。

【來源:濰坊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電影界的漢奸搖身一變成地下工作者?
    尤其是1939年在張善琨的支持下,卜萬蒼拍攝了《木蘭從軍》之後,極大地刺激了民族反抗情緒,日本人不得不對張善琨下最後通牒,讓漢奸劉吶鷗同張善琨談判,命他加入日軍在上海的電影統治機構「中華電影股份有限公司」。張善琨並未妥協,藏身在百樂門數日不敢出現,方避開糾纏。
  • 有礦安地下自卸運輸車、巷道井下拉礦車能在磷礦井下拉渣石用
    有礦安地下自卸運輸車的轉向系統需求經常的檢查,有礦安地下自卸運輸車啟動上路後安滿是最重要的,教您檢查轉向系統辦法。有礦安地下自卸運輸車轉向輪懸空的情況下,轉動轉向輪,丈量兩轉向輪最前端之間的間隔及最後端之間的間隔,兩者之差便是前 束值。
  • 陝西部分煤礦領導謊稱下井 在考勤表中作假(圖)
    一名礦工告訴記者,10月1日,該公司的孫姓董事長曾下井。10月7日,上級來人檢查,一位高姓副總陪同檢查人員下井;昨日上午,只有安監科長侯小兵帶班下井,記者採訪時,礦工稱其還在井下。多名礦工證實,昨日上午礦上主要領導沒有人下井。  幾名反覆要求保密的礦工稱,陝西蒲白南橋煤業有限公司的領導,大多下井時間都是早上8時40分,11時許就上井,一般一周幾次。
  • 探秘濟南地下暖氣管網:冒氣的井蓋底下會超過60度
    工作人員正在巡視地下管線。13日,齊魯網記者深入地下,揭秘濟南熱電地下蒸汽管網。      9點30分左右,齊魯網記者來到了槐蔭區一井口,井口向下延伸,有臺階通往地下。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記者帶上了安全帽,穿上了膠靴,換上工作服,順著臺階走了下去。拿著手電筒,順著手電的光亮,齊魯網記者看到了濟南熱電暖氣地下管網的真面目。
  • 礦用工業以太環網系統建成後能在井下發揮什麼作用
    礦用工業以太環網系統主要由核心交換機、地面光纖環網交換機、井下環網交換機、防火牆、UPS電源、印表機等組成,系統高效穩定,能提供全年365天,一天24小時的不停頓運作,系統配備的伺服器、終端設備、網絡設備、控制設備與布線系統,能夠適應煤礦井下高溫、高溼、高瓦斯的物理環境,確保系統的穩定運行。
  • 國家安監總局:將嚴肅處理替代礦領導下井代班
    但就在國務院通知下發8天之後,在黑龍江雞西礦難中,24名井下礦工全都遇難,而兩名帶班領導卻蹊蹺生還,據說他們當時離井口比較近。  9月7號,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發布了《煤礦領導帶班下井及安全監督檢查規定》,今天起開始實施。《規定》明確要求:煤礦的主要負責人、領導班子成員和副總工程師,必須輪流帶班下井,與工人同時下井、同時升井。頻率上,每班必須有礦領導帶班下井,主要負責人每月帶班下井不得少於5個。並明確規定,礦領導不下井,工人有權拒絕下井。  要求礦領導帶班下井,如何監督是一道難題。
  • 大力開發地下資源 荊州錦輝崗鉀1號井正式開鑽
    大力開發地下資源 荊州錦輝崗鉀1號井正式開鑽 文章來源:荊州電視臺 發布時間:2010-11-23 17:24 進入論壇 -我要糾錯   荊州新聞網消息:今天上午,荊州錦輝崗鉀1號井在松滋市涴市鎮紅星村開鑽,這標誌著荊州地下滷水資源綜合開發邁出了重要一步,埋藏在荊州地下的豐富鉀、鋰資源,將得到開發。
  • 劇宣丨一位地下工作者的絕密生涯
    他,曾是是電視劇《新亮劍》中性情直爽有勇有謀的李雲龍如今卻化身三面間諜為完成我黨重要任務伺機潛伏01我黨地下工作者韓山:堅忍前行、苦心潛伏他是韓山,是我黨潛伏在敵人心臟的尖刀他們一個是我黨的地下工作人員,一個是國民黨藍衣社的王牌特工,在相互敵對與廝殺中惺惺相惜,在國家興亡面前,兩人又好似舊友,默契合作,奮勇殺敵,為了國家存亡精誠合作。兩人的關係是亦敵亦友,讓人捉摸不透。
  • 他是我國最優秀的地下情報工作者,堪稱插在敵人心臟上的一把尖刀
    作為中國最優秀的地下情報工作者,潘漢年的一生如同過山車一般,大起大落。時光倒流,來講述下中國最頂級特工的一生。 當時的社會背景下,潘漢年沒有選擇去學校讀書,而是在一些書局報社打工做學徒。 193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在紅色思想影響下,潘漢年1925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當時他只有19歲。
  • 地下590米!陝西省內首個井下5G網絡開通
    這是目前國內井下最深的5G網絡,也是陝西省內首個井下5G網絡,標誌著「5G+智慧礦山產業聯盟」邁出了可喜的第一步。同時,陝西移動在榆林巴拉素煤礦井下590米處開通了5G網絡。 據介紹,該井下5G網絡的開通是陝西移動的技術和施工人員連續奮戰11天的成果,開啟了礦山開採和管控信息化、智能化的新篇章。網絡覆蓋迴風巷、輔助運輸大巷掘進面、中央變電所,實現了基於5G網絡的4k高清視頻回傳和井上、井下指揮互動。
  • 吳睿鶇:礦工拒絕下井是「畫餅式」的權利
    吳睿鶇        25日,國家安監總局在其官方網站全文公布《金屬非金屬地下礦山企業領導下井帶班暫行規定》,並公開徵求意見。規定明確,礦山企業井下作業人員有權在無礦領導下井帶班時,逐級匯報後拒絕下井。
  • 80歲武術大師徒手抓土匪 曾經為地下工作者送信
    他,今年81歲,17歲那年在國民黨警察局當差時為地下黨工作者遞送情報;他,解放後成為一名人民警察,憑藉武功底子多次制服壞人攬獲榮譽無數;他,是一代孫臏拳大師徐自良的愛徒,曾與恩師奮鬥三年編寫長達20萬字的孫臏拳拳譜,為其成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立下汗馬功勞,並把孫臏拳這一國術推廣到全世界。他,就是島城著名拳師趙永昌。
  • 故宮70口水井,沒人敢喝井裡的水,聽了這3個原因後你就明白了
    在古代,人們的飲用水來源除了從河中、湖中取水,最常見的便是從井裡打水了。可以說每一所古代建築都離不開水井的構造,而從古至今,人們關於井的傳聞也數不勝數。今天我們要說的,便是故宮裡的70多口井。如今的我們遊覽故宮也能看到故宮裡星羅棋布的水井,很多人會覺得,當時故宮的人們想要喝水,就從井裡打水就可以了。但事實上卻並非如此,根據統計,故宮裡大概有著70多口井,但是在當年,沒有人敢喝故宮井裡的水,井裡的水上到皇帝、下到侍從是都不敢喝的。這是為什麼?難道是因為相傳故宮的井下鎮有龍嗎?其實並非如此,聽完這3個原因,想必你也不會想喝故宮井裡的水的。
  • 智利本困井下礦工含淚對親人講話
    智利29日公布了33名被困礦工的最新視頻智利政府29日再度公布一段聖何塞銅礦33名受困礦工拍攝於井下的視頻,礦工們首度得以對地面的親人們講話,視頻中,礦工們飽含熱淚,一些人失聲哭了起來講述時動情流淚這段視頻由智利政府於29日公布,由於井下溫度過高,視頻中的礦工們赤裸著上身,穿著救援人員專門為他們準備的速幹褲。視頻中,大部分人情緒樂觀,他們紛紛向地面的家人和救援人員表達感激之情。在展開救援工作的同時,救援人員向礦工們輸送了食物、飲用水、藥品和其他生活用品。
  • 孫一新:黨的優秀地下工作者
    為了提高黨員幹部素質,他把古河地區的地下黨員秘密調到抗日根據地孤山,在黃泥劉村舉辦黨員幹部培訓班,由縣委領導按照分工分別授課,舉一反三地講解有關工作要領。孫一新就如何化裝掩護、收集情報、傳遞情報等親身示範,傳授方法和經驗。通過培訓,極大地提高了黨員幹部的思想覺悟和工作能力。
  • 我國首個煤礦井下5G網絡在山西建成
    新華社太原5月28日電(記者梁曉飛)一塊碩大的電子屏幕實時顯示井下瓦斯濃度、溫溼度和採煤場景。身穿白襯衣的礦工在電腦前輕點滑鼠,井下設備就能有序運轉,數據實時上傳。撥通電話,井下礦工可以和地面人員進行5G視頻通話。這是記者在山西陽煤集團新元煤礦調度中心看到的場景。
  • 臨汾矩形井找哪家_鑫吉利預製構件
    臨汾矩形井找哪家,鑫吉利預製構件,經營理念:以國際化之視野,提升品質,創造優質產品,服務客戶,貢獻社會,注重員工福祉,邁向無止境成長,企業永續發展。臨汾矩形井找哪家, 預製件本體設置有臺階狀凹槽的部分能夠對法蘭盤的內壁進行覆蓋,從而可以減少鋁液與法蘭盤內壁的接觸面積,對法蘭盤起到了保護作用。
  • 黑暗地下,他是微光
    煙臺棲霞笏山金礦礦難,井下22人,11人獲救。現在看,1月10日是兩次爆炸。
  • 為採鈾礦石 他們頂著高溫在井下鑽出千米巷道
    原標題:為採鈾礦石 他們頂著高溫在井下鑽出千米巷道弘揚科學家精神特別上榜人員6人、上榜人員42人。12月11日發布的「中國鈾業功勳榜」,共包括48名先進典型代表,令人動容的是,榜單上的很多人名加上了黑框。在我國核地礦迎來65歲生日之際,當年的很多參與建設者已經離開了人世。
  • ...集團井下電機車無人駕駛系統在安徽馬鋼羅河礦業有限公司正式運行
    原標題:礦冶集團井下電機車無人駕駛系統在安徽馬鋼羅河礦業有限公司正式運行   近日,由礦冶集團北京北礦智能科技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