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全球最大的旅遊社區和評論網站「TripAdvisor」所做的調查,在2014年「最受外國人歡迎的日本旅遊景點」中,伏見稻荷大社赫然位列第一。在眾多的遊記攻略中,伏見稻荷大社也是大家喜愛的京都旅行目的地之一。但是,如此受遊客們歡迎的伏見稻荷大社,卻並未入選京都「世界文化遺產」。為什麼呢?
百聞不如一見,揣著疑問,我帶著一心想找「小狐狸」的妹頭,早上去了伏見稻荷大社。
僅從字面意,我以為「稻荷」與稻田和荷池等農業作物相關,其實只說對了一半。稻,自然是為稻穀;荷,意為擔、扛、負。稻荷,是背來稻子的意思。社,指神社。神社者,祭神之所,乃是神明在人世間的居所。伏見稻荷大社,是位於京都伏見區的稻荷大社,為日本境內3萬2千座稻荷大社的總社本宮。
經過昨日的大雨,天氣放晴了。計程車停在街邊,跟我們說,這條路(表參道)直上去就是。我已經一眼看到了一個朱紅色的鳥居,就像是中國的牌坊。右側立有一塊石碑,上書「伏見稻荷大社」。
為了搞清楚心中的疑問,我也順手查了一些資料,如下。
稻荷神是日本神話中食物和穀物之神的總稱,其中便有伏見稻荷大社供奉的掌管食物的御饌津神(宇迦之御魂神的別名)。這神原本是日本秦氏的氏神(山折哲雄《稻荷信仰事典》),有說秦氏為秦始皇族裔或前秦王室族裔,在五世紀初經朝鮮半島渡海而至日本,為日本渡來姓之一(渡來人)。經考證發現缺乏依據,因為大凡移居日本的中國人或朝鮮人,為了抬高身價經常誇耀自己是某帝王的後裔。秦氏的秦(ハタ),不象中國的秦(しん),卻象是由古代朝鮮語的パタ(海人)轉變而來。
《日本書紀》卷十九記載:當欽明天皇年幼時,曾做了一個夢,夢中有人告訴他,如果能登用秦大津父者及壯大,必有天下。於是,在539年,欽明天皇得秦氏於「山背國紀郡深草裡」,封其為主管財政、金融、稅收的最高官員。秦氏一躍成為日本古代第一豪族。從奈良末期到平安初期,秦氏一族中受封和加官晉爵的人不計其數。
秦氏在山背(山城)地方構築了強大的勢力,當時的政治中心還是奈良地方,後來桓武天皇(第50代天皇,781~806年在位)將山背地方的皇宮遷到了平安京(京都),此後秦氏的勢力便急速衰弱,不久就退出了歷史舞臺。據說正是秦氏出資幫助建造的平安京。
相傳伏見稻荷大社便是由秦氏的祖先秦伊侶具於元明天皇和銅四年(711年)創建。根據《山城國風土記》殘文記載:伊侶具以餅為靶射箭。射中之時,餅化作百鳥而飛至附近的山上。待至山峰,發現百鳥化作稻穀。伊侶具以此為神跡,建神社,將イナリ(INARI)賦字稻荷。
說起來,伏見稻荷大社與昨日去的東寺也有淵源。當年天皇把東寺賜給空海,空海為了修東寺,砍了稻荷山上的樹。結果天皇就生病了。朝廷彌補過失,在東寺附近給稻荷神修御旅所,給伏見稻荷大社派官位,從此稻荷就從秦氏的氏神升格為國家級別。稻荷神成了東寺的鎮守神,與佛教真言密教的結合,也使稻荷神社得到極大的發展。
沿著大社外的商業街道,我們一路走至正入口。這裡矗立著由豐臣秀吉於1589年捐贈的大鳥居。關於鳥居,似曾相識的感覺,很早在夢中見過兩次,朱紅大鳥居均立在海中。當時不知「鳥居」一名,記憶裡也沒見過圖片,後來輾轉才知是日本的鳥居,不知是什麼樣的緣分。
鳥居,為日本神社的入口,主要用以區分神域與人類所居住的世俗界,算是一種結界,代表神域的入口,可以視為一種「門」。據神道教的天巖戶傳說,一次天照大神因為討厭她的兄弟,找了一個山洞躲起來,用石頭將洞口堵上,人間因此沒有了太陽。大家想了個辦法,建立了一個高高的木架,將所有的公雞放到上面,讓它們一起啼鳴,天照大神感到奇怪,推開石頭看,那些躲在一旁的力士們立刻抓住機會合力將石頭推開,世界因而重放光明。這個木架恐怕就是第一個鳥居了。在日語中,「鳥」(とり)這個漢字單用時,在指鳥類之外也可以指雞,因此鳥居可意為「放雞的木架」。
除了鳥居,稻荷大社還有一個看點,就是社中神態各異的狐狸石像。日本自中世紀起將狐視為稻荷神的使者。之後,工商業逐漸發達,主管豐產的稻荷神,也開始象徵財富,為工商業界所敬奉。
手水舍,就是淨手處,代表洗去汙濁,才可與神靈溝通。一般做法是:首先用左手持一勺,接自管中湧出的水,而不是水池裡的水,淋在右手濯洗;換右手執勺,先澆洗左手,爾後左手掬起接勺中倒出的水,湊近嘴邊漱口。最後,記得將勺子豎起,剩餘的水會順著流下,將勺放回原處,程序完畢。也就是大人講究,我看一幫孩子們,哪顧了這麼許多,直接上手就從水池裡撩水來飲的也大有人在。
進了正門,首先是舞殿,正對著神明居住的本殿,巫女神官在此向神明進獻舞蹈神樂,信徒氏子進獻美酒佳餚也在此。
既然是神明起居殿,當然少不了信徒前來祈願求福。梁上懸著系了鈴鐺的繩子,繩粗,鈴鐺也大。所謂「神的門鈴」。我觀察了下信徒們的做法:若想禱告被神靈聽見,得先搖響門鈴,把神靈喚醒。然後投五元硬幣一枚。五元,在日語中諧音有緣,借了這個彩頭表示與神有緣,許願祝禱必有靈驗。接著,鞠兩次躬,繼而直起身來用力拍掌兩次,再鞠一躬。這一套叫做「二禮二拍一禮」,乃是最通用的神社參拜禮節。最後,閉目默禱。我向來是不拜的,妹頭要去搖鈴鐺,權當好玩了。
本殿旁是販賣御守的授予處,人頭攢動,由神官巫女受理。我們也擠過去看熱鬧,原來可以花錢請一個迷你版的鳥居,上面可用油筆寫上祈願的話語。我也顧不上神仙看不看得懂中文漢字,儘管寫了一個。妹頭看人祈福,於是大喊,「聖誕快樂」。我連忙糾正道,merryx『mas是christian說的,這裡是佛教的地盤,就是buddhism不說這個。她追問為什麼呀?我說,不同的宗教唄。旁邊有個臺灣遊客聽見了,笑眯眯地糾正我,這裡不是佛教,是神道教的。我趕緊連聲道謝,回去酒店後查了什麼是神道教。本想把微型鳥居掛在架子上,但妹頭撇了嘴滿臉不高興,便拍照留念後帶回了家。
登上一段臺階,就來到本殿後如同紅色隧道的「千本鳥居」山門前。在電影《藝伎回憶錄》中也曾出現過這一場景。「千本」意思是一千座,比喻牌坊數目眾多。實際上,伏見稻荷大社的鳥居有上萬座。起源於江戶時代的習俗,信徒們會捐贈一座鳥居來表達敬意,令這裡的鳥居越來越多。後來,企業也會捐贈。
較高的鳥居陣以後,分成了兩條路,均是小巧許多的鳥居排開。一面無字,一面刻了捐獻者的名字和時間。這兩條鳥居後再匯合為一條參拜神道,一直向山上延伸而去。步行到山頂來回大約需要2-3個小時。
被地圖位置所動搖,大部分遊客會止步於奧社奉拜所。可妹頭不依,說還沒找到小狐狸,山裡才有小狐狸,所以我們從這裡繼續向山上走了一段。這一段,遊客少了許多,幽靜的山谷的確讓人聯想起聊齋故事。
我們走去一個岔道,林中有一座建築。我因不了解,不敢貿然進入。妹頭撿了地上的茶花,「怕媽咪迷路」,放棄了繼續找小狐狸的想法,乖乖跟我回到奧社奉拜所。
為了安撫妹頭,我同意她請個繪馬,「畫一隻小狐狸」。繪馬,是給神靈留言。把願望寫下來掛在神社中,讓神可以看見。據說起初乃是匾額一樣巨大的木板,然而搬動不易,佔地也費,漸漸的就演化成了巴掌大的小繪馬。繪馬的形狀花紋根據神社不同也不同,如稻荷神社有兩種,一種是鳥居形狀的,取千本鳥居之意;一種是白狐面狀,取稻荷神之使者,白狐之意。
這個小狐狸繪馬她願意留在神社裡了。請繪馬全靠自覺,500日元一個,自助投幣,神仙不可欺啊。
看完伏見稻荷大社,對於它沒能入選世界文化遺產這個問題,我仍然感到費解。是因為神道教嗎?顯然不是,同為神道教的下鴨神社和上賀茂神社在列。不過,人們喜歡它,就行了。
走去車站的路上,一位賣米酒的大爺很喜歡妹頭,連贊「卡哇伊」,但總不能送妹頭喝米酒吧,他好遺憾地和妹頭說再見。我們都走出五米開外了,聽見他在後頭喊,幾步追上來,原來是從口袋裡找到了幾顆糖,這下總算討了妹頭的歡心了。
微信公眾號:菜菜行走手記
微博:@菜菜行走手記
微信工作號:caicai-studio
除註明外,全部圖文均為菜菜原創,抄襲必究。
抽書(5月20日截止):蒲甘|騎行在千塔荒原